登陆注册
3062500000009

第9章 回望插队岁月(3)

要写插队的事情,还是先说说我们这个集体,说一下我们是怎样走到了一起。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1967年底停止了大串联。同学们都回到了学校,但是也没怎么上文化课。我们在学校时都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经常在一起排练节目,去学校、工厂、街道宣传演出。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后,我们紧跟形势,排练了许多新的节目,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那时去插队、去兵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敲锣打鼓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比我们大一些的六六、六七届学哥、学姐们去东北兵团和山西插队。一天,负责管理宣传队的工宣队员庚师傅对我们说:你们在宣传毛主席指示,动员同学们上山下乡!你们能不能起在学校排练节目个带头作用?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带头报名上山下乡?我们当时二话没说,大家就都去报了名,由于当时主要进行的是六七届的分配,学校说其中属于动员范围的都可以去,小一些的就不用去了。我们当时就是满腔热血,满脑子想的就是要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做,毛主席既然说了要我们去接受再教育,我们就要积极地响应!况且当时报名插队的地方是延安地区。那可是老革命根据地,是当年毛主席闹革命的地方!延安!那是多少人积极向往的革命圣地!一定要去!于是我们许多人写了血书!坚决要求去上山下乡!学校很快批准了,并许诺把我们放到一个生产队,以利于我们搞宣传活动。这样我们11个人:孙继友、徐少峰、迟双成、代仁旺、侯京通、赵金明、王学、刘小平、徐蓉蓉、孙怡茹、张蕙兰(6男5女),结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因为我们是由校宣传队的队员组成,所以在这个集体中包含了五届的学生,从1948年到1953年出生的都有,1953年出生的(那时仅有15岁)就有4个。最大的也才20岁。当时我的父亲还在牛棚中,报名时都没有和父母商量。学校批准后,我才告诉妈妈,妈妈匆忙为我准备行装。我们告别了同学,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北京。满怀憧憬,满怀激情,奔向革命圣地——延安!

到达

1969年1月9日,我们第一批赴陕离京知青,从北京站出发。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第二天到达富平县。站台的风雨棚上挂满了横幅标语,欢迎的人群,敲锣打鼓,扭着秧歌喊着口号,陕西省相关部门的领导,也来到车站1969年离京前与工宣队员庚师傅合影。前排左起:张剑云、张蕙兰、孙怡茹、庚师傅、刘华;后排左起:郭兰芳、王和平、高春敏、高兰芳、李博红。

迎接我们首批到达的北京知青。经过了热烈的欢迎场面,来到了停车场,那里停满了准备运送我们的部队卡车,我们按县、公社集中,分别上车。汽车离开了喧闹的城市朝着东北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当时还是数九寒冬,气温很低,加之当时条件有限,卡车上只加了个帆布篷子,卡车呼呼地跑着。

在卡车上越坐越冷,我们只能将能穿的保暖衣服、皮帽子、手套、口罩都穿戴上了,谁也说不清要坐多长时间到达目的地。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的,随着车子前后左右地摇晃,周围的景色也越发荒凉,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说笑声也渐渐地少了,有些同学也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记忆中我们经过富平、黄龙等县,第二天晚上到达宜川县城。直至第三天我们终于到了宜川县云岩公社!到公社时已经夕阳西斜,落日的余晖暖暖地洒在公社背后的山坡上。公社的大院里,大家却没有感受到那静静的晚霞,而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喊的、叫的,哭的、笑的……大家在分手,在道别。我们连着赶了几天路,一路被火车、汽车摇得头晕眼花,五脏挪了位。人站在地上,却感觉依然在晃动中。我们11人被宣布分到了二里半生产队。因为二里半生产队离公社太远,天黑前赶不到队里了,所以公社要求我们明天天亮了再走。但那时我们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加上对即将开始新生活的地方的渴望。心想“都到公社了还能离生产队有多远?”

对“里”的概念一点也没有,只想赶紧回“家”。大家找到公社安置我们的负责人要求当天回村!经过和队里来接我们的社员商量后,我们将行李装上架子车,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一路欢歌地向我们的新家——二里半奔去!

从公社到二里半生产队要走30多里路。沿着公路,右边是清清的云岩河水,哗哗地在山谷中流淌,有些叫不出名的小鱼在河水里欢畅地游着。左侧是一道道山梁,随着我们不停地脚步,山梁的画面也不停地变换着他们的姿势,展现着黄土高原那不同的风姿。我们这些刚从城市出来的孩子,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好玩。在架子车旁跑前跑后的。过了“蓝水月”,天渐渐地黑下来,走到“八十亩滩”,天就全黑了。一部分社员拉着架子车顺着公路绕远道走,其他社员就带着我们抄近路上山。好在我们准备了手电,这回可是派上了用场。越走天越黑,慢慢地看不清周围的景色,手电只能照见脚下的路,我们不知山有多高,沟有多深,只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社员,互相招呼着、拉扯着向前走。这时,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与社员慢慢地拉开了距离。怎么这个山都爬了这么半天了还没到山顶?问问给我们带路的老乡,他们说:转过这个弯弯就到了。结果是转了一个弯弯又一个弯弯,抬头看看还是看不到山顶。在接我们的社员中有一个小孩,看起来也就十二三岁,看着他不慌不忙地,也不呼哧带喘,慢悠悠地老走在前面,我们想追也追不上。累极了,我们就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大家互相拉扯着、帮扶着,好不容易上到了山顶。一问老乡还有十几里路呢!

我们当时就真蒙了,怎么生产队会离公社那么远?这一里到底是多远呀?没法子,只能继续前进。没走多远,又开始下山,我们更蒙了。下山就意味着还要上山,怎么还要爬山?赶紧问社员,社员说:这不是翻山,是过“崾崄”。就是小山梁的连接处,没多深。就又是平地了。翻过一个“崾崄”,问问还有二里半,再翻一个“崾崄”还有二里半。“二里半”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于是我们问老乡,不是叫二里半吗?怎么那么远?老乡说:那是村里距离一个老戏台二里半,老早的时候那里是个集市,很热闹。现在叫“南九殿”,还存有一个老戏台。看到老戏台就快要到咱们村了。我们又问老乡:你们平时去县城吗?老乡说很少去。那公社呢?也不太去。有些婆姨一辈子都没有去过。我们一听,心都凉了。心想,那我们以后会是怎样?不也是会如此吗?

这么遥远的路程肯定也不会去公社了,还怎么回家?(谁知我们后来会经常去公社,而且当天还要往返,还要在公社交粮、开会、买卖东西,进行一系列的日常活动。)

终于看到老戏台了,漆黑的夜色里我们远远看到村口的火光,不知哪来的劲儿,脚步也快了,步子也轻了,向村子奔去。村口燃起了篝火,队长带着老乡们在村头迎接我们,和我们相互握手。老乡们敲锣打鼓,喊着口号。

我们心情激荡、热血沸腾,也回应着乡亲们的口号。那时,我们全戴着大皮帽子,天又黑,也分不出男女,老乡发现有女生就赶紧把手缩了回去,嘴里还直说:有女子、有女子,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顿时觉得老乡真可爱!我们终于坐到了窑洞里的炕头上。

窑洞里黑黑的,一盏煤油灯把窑洞中间照亮,坐在土炕上暖暖的,真舒服,总算到家了。坐在热炕上才觉得肚子饿了,身上的衣服早让汗水溻湿了。当天晚饭吃的是饸饹面,有些同学还是第一次见到饸饹床子,感觉很新鲜。热乎乎的饸饹面条进肚后,队长对我们说:女同学不在这里住,还要再翻一个山坳。我们当时就傻眼了。再翻一个山坳?如果是来的路上那种山梁,再翻一个山坳那得多远?于是问队长:我们不是分在一个生产队吗?怎么还要分开?我们是一个集体,不能分开。队长给我们解释了半天,也说不清楚,反正意思就是很近。我们也闹不明白,再近也是一个山梁呀?我们临时商量一下,由于天已经很晚,和老乡在语言上还不好沟通,就是有什么问题,眼下也解决不了,还是先去吧,先让大家能够休息。后来才知道,陕北的窑洞就是依山而建,顺着一道道山梁打出一排排的窑洞,我们村的主要居住地分为南窑廓、北窑廓。我们刚到,还没有自己的窑洞,先分别借住在老乡家中。

所以男生住在北窑廓,女生住在南窑廓,确实不太远。

既然要走,那就出发吧。男生不放心,也和我们一起上路,要把我们送到住的地方再回来。老乡们帮我们扛着行李,提着马灯走在前面。我们心情忐忑地跟在后面,尽管黑了吧唧的啥也看不清,但还是努力地观望四周,想知道我们住的是什么样的地方。走着走着,侯京通也不知想起什么事情,紧着叫“张蕙兰、张蕙兰”,结果张蕙兰回头答应他,就听得“哎呀”一声,紧跟着传来“提了哐啷、咚!”的声音,再一看,张蕙兰不见了。我们赶紧喊:

“张蕙兰、张蕙兰!”一会儿从我们身边的地下传来张蕙兰的声音:“哎,我在这!”我们赶紧循声寻找,才发现她掉到了一个三四米深的大坑里(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被雨水冲出的深坑,黄土高原上这种坑很多)。因为她手里还提着琵琶琴盒,所以掉下去时琴盒碰到洞壁上发出很大的撞击声,琴盒也卡在了洞壁上,帮她减小了向下的冲力,还好人没事。这时老乡也赶过来,找来绳子,帮忙把她弄上来。从此,就成了我们来到陕北后的一个“故事”,每每提起都会开怀大笑。后来问侯京通有什么事,受了这一惊,他也早忘得干干净净的了。今年我们回队时,老乡们竟然还清楚地记得张蕙兰第一天来就掉进洞里的往事。“历尽磨难”,我们终于住进了陕北的土窑洞,开始了我们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二里半生产队的插队生活。

学会生存

我们刚到农村,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分别住到了老乡家里,日常活动都在男生的窑洞里,只有睡觉时女生才返回自己居住的窑洞。队里组织劳力给我们打下了过冬的柴火,准备了劳动工具,对我们的生活,队里还安排了一名社员,每天给我们这十几个学生做饭。我们觉得自己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怎么能让老乡给我们做饭呢!于是就和队长说,我们自己来做。我们要学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大家一致推选张蕙兰为我们的生活委员,每个人交50元钱作为集体灶上的启动资金,我们分成两人一组,每天一组负责做饭,另外一组负责每天早上拉驴套磨、磨面。因为我们早饭都是在地头吃,十几个人分了好些地方干活,只能让老乡各家给捎去。做早饭的同学要把做好的早饭分送到社员家,然后赶紧吃上点饭就去替换磨面的同学(我们没有磨,都是插空借用社员家的磨,四邻八舍的磨全被我们用遍了),换下来的同学回家吃完早饭就去上工。当日负责做饭的同学一个要将粮食磨完,另一个人就要下沟去驮水。回来后就要赶紧准备午饭,要保证下地干活回来的同学正点吃饭,一天下来还挺紧张。

当时农村吃的都是原粮(带皮粮),需要用石磨或者碾子将其磨成面粉。

我们这些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是连石磨和碾子都没见过的,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磨面前需要先“备粮”,即把粮食簸干净,再用净水洗洗,捞出来晾干,这样做不仅保证粮食的干净,而且磨面时粮食是潮的,不会到处飞粉。刚开始,我们不会做。等我们备好粮。你再看看,锅里、灶台上、地下全是粮食。老乡说我们是“嘛稀女子”(不干净、不利索)。

窑洞的一般结构布局是:窑口装有门窗,进门右手是土炕,炕占到窑洞进深的一半,炕的里端与灶台连接,灶台比炕略低,挨炕边的灶台外面是一个大锅,里侧还有一个小锅。做饭的燃料是柴火,当地硬柴很少,除去一些酸枣圪针、野草什么的,只要能着的,像荞麦秆、麦秸、豆秆都是燃料。我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二里半生产队北京插队知青合影。前排左起:徐蓉蓉、张蕙兰、孙怡茹、王学、刘华;后排左起:徐少峰、赵金明、迟双成、李洪胜、孙继友、代仁旺、侯京通。

们起初不会烧火做饭,就怕火灭了,只知道使劲添柴,其实填得越多越不好着,我们越着急就越使劲往里添柴火,火也越烧越靠里,火全都抽到炕洞里了。结果是锅里的水还没烧开,炕席却烫的不敢挨,有次竟把炕席给烧煳了。

记得有一次烧的是荞麦秆,不好着,光冒烟就是没有火。迟双成看着着急,将烧火的拦在一边,蹲下他那高高瘦瘦的身子,跪在地上伸着脖子,憋足了一口气对着灶眼大口吹去,还真见效,火苗一下从灶眼里蹿了出来,就听见“哎呀”一声,这时再看迟双成,只见他向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捂着脸,我们过去掰开他的双手一看,脸熏黑了,眉毛也给燎着了,成了花脸关公。

同类推荐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大题小作

    大题小作

    内容正如书名《大题小作》所表达的意义,这是一本题目较为广大,言说较少的随笔集。正是作者主动采用了这种趋重就轻的,说大而言小的笔法,更显笔者论述之精辟。作者从文革到文学的跳跃式思维和不拘一格的阐述与表达,让我们看到一代大家的真实,同样也看到在世风日下的现在,同样是有人在思考,且是作着切肤而深刻的冷眼旁观式的理性思考。
  •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的小说深刻而锐利,语言机智而酣畅,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小说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的开创精神,为当代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本书精选和节选了蒋子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囚界无边》《长大不容易》,中篇小说《桑烟为谁升起》《风月@E时代》《从此以后》,短篇小说《左手》《绝响》《黑颜色》《没颜色》,散文《彭师累了》《复数史铁生》,随笔《一个人的时候》《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你看你看鹿的眼睛》等,全面反映了蒋子丹的小说创作成就。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何泽涌:放大的细胞人生

    何泽涌:放大的细胞人生

    1919年1月28日,何泽涌出生在苏州的“两渡书屋”。“两渡书屋”是何泽涌父亲何澄“灵石何寓”院内最早盖起的一幢房屋。“灵石何寓”为何澄亲书,由工匠镌刻烧制成一个长方形的搪瓷匾镶嵌在大门旁边的院墙。当时的门牌号码是苏州十全街一四三号(后改为151号)。“灵石何寓”门匾,不仅开宗明义地标明了何澄是灵石移居到苏州的山西人,而且在“灵石何寓”的界地十全街和五龙堂小巷的拐角处,何澄还立有一块不同寻常的界碑——“灵石共和堂何”。
热门推荐
  • 光阴渡

    光阴渡

    老衫老被沤老屋,老箱老柜放老谷。老茶老酒叙老情,老夫老妻享老福。一位普通的八十一岁的老人,在一个普通的早晨醒来。有一刻,这位叫曾丰庆的老人,像婴儿一样的懵懂。再一刻,他回过神来,目光随即像是蒙上了一层滤色镜,暗淡而柔和。身边的被窝已空,老伴高彩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起床离开了。他穿衣,梳洗,打开房门,踱到阳台上,伸了几个懒腰。这是松口古镇上一栋三层的小楼,独门独院,半新不旧的。院子里散落地种着几棵荔枝和黄皮果树,枝繁叶茂。楼外,几百米远的地方,能看到一条清澈的大河,绵长深远。
  • 大夫人

    大夫人

    ★那年,桃花树下,为博她一笑,小小的身影折枝而武,白色身影舞动,手中淡红花瓣飞舞,少年浅笑吟吟:“君儿,等你长大,我娶你为妻。”桃花树下,另一侧,墨衫少年绝美的脸上冷若冰霜,一双墨眸深不见底。多年以后,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却已经不再是那时的人。★红罗帐内,剪影浮。男人不带一丝情欲的声音传来:“何事?”红罗帐外,纤细的身影笔直而立,罗裙摇曳,白皙十指轻拍两声,四位各具特色的女子缓缓而进。“为了君家,请夫君行房之时选好对象,这四位小姐身家清白,身子更是清白。”★她求的不多,无非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可为什么就这么难呢?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定当遨游天下,君家不是我想要的。他说:我得不到的东西另愿毁掉也不让其他人得到,别人不要的东西我更不会接收。他说:不管如何我都会永远守护在你身边保护你。他说:君儿,和我一起沉沦于黑暗吧。吵闹过后,一切归于平静,可为什么又要来打扰呢?
  • 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

    上官文姝的《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从爱的产生、爱的原因、爱的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揭秘了爱的过程。读过本书,女人能够了解男女之间复杂而有趣的各种恋爱心理,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爱情,以巧妙的方式去追求爱情;读过本书,女人能更懂得爱、把握爱、享受爱,让自己的恋爱之路更加通畅,真正拥有快乐和幸福。《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正是那些向往恋爱、正在恋爱乃至已经失恋的女人所需要的。
  • 管理越简单越好Ⅲ

    管理越简单越好Ⅲ

    世界万物皆有规律,管理的规律在于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然后高效地加以解决。简单管理是〔把复杂简单化〕的执行文化,是在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两点之间,找到一条既短又好的直线的理性管理方式。本书结合当代管理学最先进的观点,总结以适合中国企业的简单管理哲学,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 千金逑

    千金逑

    她天之骄女,亡国公主,他是她此生挚爱!她相府千金,青梅竹马,他是她此生痴恋!意外让两女灵魂互换重生,从此痴爱情仇,不死不休!宫闱庶杀,后妃倾轧,她睿智机敏,步步惊心。朝堂波谲,暗藏杀机;他机巧善谋,步步为营;命运错乱,情缘纠葛,男人的权谋,女人的宫心计!当真相浮出水面,何人才是她的良人?谁与为偶!
  • 飞贼妈咪太狡猾

    飞贼妈咪太狡猾

    她不仅光明正大地闯入他的车城偷走了一辆名车,还扬言:“你再追我,我就偷走你的儿子!”嚣张的话出现在娱乐周刊的大标题上,一时间大家都好奇这霸气侧漏的女飞贼要怎么偷走大名鼎鼎的CEO的儿子,谁都知道他还没有结婚,更别说有儿子,那么这个女人的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难道是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收服?宝宝语录:“妈妈,我看到那个比点点帅但是妈妈说没有比点点帅的男人了。”“夏点点,你能不能说话简洁一点?”“不能啊,这句话就应该这么复杂。”“不行,必须简洁地说。”“好吧,妈妈,我看到男人了!”
  • 史上第一女巫祖

    史上第一女巫祖

    干支之得了一个身体,外加长生加不老可她特么的穿越到了森林里。……所以说是个什么软用。当第一次被野兽扑倒的时候,干支之惊恐万分,刚来这就完蛋了?当第二次被撕咬的时候,一瞬间惊恐后干支之进入淡定状态,淡定反攻,还真当她娇软易推倒了!第三次被扑倒撕咬的时候,她非常的淡定。干支之看着被野兽咬对穿了的肚子,面色祥和,这具身体没内脏,没血管,没痛觉,没表情,没骨头……什么都没有。她睁着眼睛听着耳边的声音,至少还给她留下了听觉,视觉还有触觉。……所以,她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妖魔鬼怪……广大人民群众还能接受她吗?系统:变强!变强!变强!你最强你就还是个人!……干支之:这又是哪里跑出来的个玩意?……系统:我们先立个小目标,成为世界第一大强者。干支之暗眸一深:她也正有此意。鬼怪之躯?她是最强者!她说她是人,那她就是人!第二个小目标呢。系统:成立世界第一大势力。甚好,甚好,第三个小目标直接可以毁灭世界了。系统:……文,无cp
  • 超级童养媳

    超级童养媳

    写在卷首:本文一对一。一帘幽梦,刹那重生。花闲本为俗世中芸芸众生之一粒凡夫俗子,没成想,前世平凡似尘如她,竟应了心比天高,命薄如纸之悲怆俗语。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获转世重生为异世花家九小姐。因有方家道士之预言在先,未出生之时便将花颜两大百年世家情牵一处,出生满月即获隆重大婚,结两家秦晋之好,一时成就方圆数百里之佳话。活着是一种修行,花闲想,或许这就是她修行29载所得之正果,因果循环,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死去与重生只是时空的正常变迁。她想有个不一样的重生。此一世,只做闲人,只做懒人,只做俗人,只做寄生虫,只做二世祖,只做地主婆…场景一:花闲满月,次日大婚。脸还没来的及红呢,花闲突然感觉到嘴上湿湿的暖暖的柔柔的,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嘿嘿,阿娘,你看小娘子嘴角都流口水了,我给她擦擦。”颜子君后知后觉,小心翼翼的跟母亲解释。颜母不禁莞尔。“儿子,我知道,你是因为手上脏才用嘴的。”“嘿嘿,阿娘真聪明。”场景二:抓周。花闲被一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严严实实围在了中间。她站起小身子,摇头晃脑,煞有介事。伸出手,抓了一只毛笔,塞进了胸前夹袄中。众人摇头,女子无才便是德。再伸手,抓了一把五颜六色的丝线,又塞了进去。众人顿感欣慰,果然女子爱红妆。三伸手,一颗小金子,小心翼翼塞进了右边袖子里。众人慨叹,此女必贪财。欲再伸手,手中不知被谁塞了一把微型木质古筝。她凝视一番,塞进了小相公的怀里。转身,小手心里,又突地冒出来一快玉质小棋盘。美玉在手,思量再三,终还是笨手笨脚挂在了大她俩月的侄子颜彦的衣带上。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花闲猛的扑向身侧,起身,一把小型长枪已经被她急急塞进了左手袖子里。之后,花闲潇洒转身,迈开蹒跚小步,自行爬上床,呼呼大睡。众人皆倒。场景三:颜家小辈一字排开,老五,老六,老七,老八,老十一,老十二。只听一声锣响,“咣…”八岁的小花闲手拿铜锣,吆喝开了“好啦,大家都站好,站好。本小姐现在要宣布一下比赛规则…”“前三名均有幸成为本小姐的名誉教练,每人教我一招看家本领。另有奖品:状元奖励闲儿兄妹装系列长衫一件。榜眼,奖励闲儿香囊一个。探花,奖励闲儿桃花系手帕一条。”
  • 冷血王妃要下堂

    冷血王妃要下堂

    本文女强文,女主冷血而又强大。过程美男多多,但结局是一对一完美收场。堂堂一个财团女总裁,爱上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抛弃属于自己地位、财富跟他在一起。结果最后落下新郎结婚,新娘却不是她的下场,而这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只给了她一句,因为她一无所以,配不上他。再可笑的是,那个新娘居然还是她最亲爱的妹妹。在不凡的身世背后,谁又能猜想到她居然会是被拿来利用的生化人呢。爱人的背叛,妹妹的背叛,让她心灰意绝。不惜暴露一身的异能,亲手将负心人解决,没想到最终自己还是死在妹妹的枪口下。一转身物是人非,她居然变身成第一首富家最不受宠的三小姐。因前面两个姐姐不想嫁给一个白痴王爷,最后一家子将她推下火坑。好,不就是个白痴吗?正好,嫁就嫁,傻了没人管更好,想咋的就咋的。但老天好像偏偏跟她作对似的,让她发现了天大秘密。这王爷根本就不傻,装的。场景一:女人,你这是什么意思?王爷你不识字吗?下堂书,从今天起我柳三银便不是你李傲天的女人。以后老娘爱干吗就干吗,你无权利再过问,反正你也有新的情人了,少一个女人对你来也就像少一件衣服一样。可有可无,你就当没见过我就行了。李傲天火大的将这个吃醋的小女人,狠狠的扛了起来,气势汹汹的往床上一甩。救命啊,放开我。推推妖自己的新作:《凤戏七龙》《一等契约》推好友靓书:《猛女拐夫》收藏,票票,评评多多益善,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哦。妖妖新开了个群,欢迎大伙加入哦:QQ:454967882敲砖石:冷血王妃要下堂感谢以下亲亲给偶送的钻花:司徒苡钻钻一枚招招入宝花花三枝
  • 刺灸心法要诀

    刺灸心法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