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700000013

第13章 禅学古史考(1)

关于禅学在古代的传授,史料很残缺;我们没有法子,只能在中国旧译的禅法书及其序跋里面钩出一点比较可信的材料使人知道古代佛教徒的传说里的禅法传授史是什么样子。

印度人是没有历史观念的民族,佛教是一个“无方分(空间)无时分(时间)”的宗教。故佛教的历史在印度就没有可靠的记载。

去年(1927)的夏间,我在上海美国学校的中国学暑期讲习会内讲演了四次“中国禅宗小史”,听讲的有两位印度人,他们听我讲“慧能死于西历713年,道一死于788年,百丈、怀海死于814年,丹霞、天然死于824年,”觉得十分可怪。他们后来到我家里闲谈,说起此事,认为中国民族特别富于历史观念的表现。

他们说:“怎么连佛教和尚的生死年代都记的这样清楚详细!”A关于禅学在古代的传授,史料很残缺;我们没有法子,只能在中国旧译的禅法书及其序跋里面钩出一点比较可信的材料使人知道古代佛教徒的传说里的禅法传授史是个什么样子。

古代翻译的禅法诸书,举其重要的,约有下列各种:

(1)《道地经》一卷(缩刷《藏经》暑六)“天竺须赖国三藏僧伽罗叉,汉言众护,造。”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约西历148-170)译。凡七章。

(2)《大安般守意经》一卷(宿五)安世高译。旧录作一卷。今缩《藏》所收乃是康僧会与陈慧注本,注文与经文混合,故分二卷。

(3)《禅行三十七品经》一卷(宿八)

(4)《禅行法想经》一卷(宿八)以上均安世高译。安世高还有《大小十二门经》各一卷,也是禅书,今不存。

(5)《小道地经》一卷(暑六)后汉支曜(约185)译。

(6)《禅要经》一卷(暑六)在后汉录。译人不详。

(7)《修行道地经》七卷(暑六)众护(僧伽罗叉)造,西晋三藏竺法护译。跋作六卷二十七品,今本有七卷三十章,而目只有二十九章。南条文雄说,末三品依《法华经》。大概此三品是后来加入的。序题“《瑜迦遮复弥经》,晋名‘修行道地’”。跋言太康五年(284)二月二十三日译成。

(8)《坐禅三昧法门经》二卷(暑六)僧伽罗刹造。姚秦鸠摩罗什(402-412)译。

(9)《禅法要解经》二卷(暑六)

(10)《思惟略要法》一卷(暑六)

(11)《菩萨诃色欲法》一卷(暑六)以上都是鸠摩罗什译的。

(12)《禅秘要法经》三卷(宿五)鸠摩罗什译。首行有“后秦弘始年译”字样。此书乃众家所造。《高僧传》七,《僧睿传》云:“《禅法要》三卷,始是鸠摩罗陀所制,末是马鸣所说,中间是外国诸圣共造。”僧睿序文中说的更详细:寻蒙[鸠摩罗什法师]抄撰众家禅要,得此三卷。初四十三偈是鸠摩罗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其中五门是婆须密,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疑是“胁比丘”之误),马鸣,罗陀《禅要》之中抄集之所出也。六觉中偈,是马鸣菩萨修习之以释六觉也。初观淫恚痴相及其三门,皆僧伽罗叉之所撰也。息门六事,诸论师说也。(序文见僧佑《出三藏记》九)

(13)《修行方便禅经》四卷(即所谓《达摩多罗禅经》)(藏八)达摩多罗与佛大先造。东晋佛陀跋陀罗在庐山(约410)译,慧远作序。序尾有一行云:“《庾伽遮罗浮迷》,译言修行道地。”

(14)《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暑六)“佛陀蜜多撰,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424-440)译。”

(15)《治禅病秘要法》二卷(宿五)宋居士沮渠京声译。跋言孝建二年(455)译成。

以上译出的禅法书,是依时代的先后排列的。我们可以作一表如下:

第2世纪的晚年安世高译《道地经》,《大安般经》等。支曜译《小道地经》。

第3世纪的晚年284年,竺法护在敦煌译《修行道地经》的全文。

第5世纪的初期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各种禅经。(约在404[年])佛陀跋陀罗在庐山译《达摩多罗禅经》。(约在410[年])昙摩蜜多在建业译《五门禅经》。(约在450[年])这表上可以看出印度禅法逐渐输入中国的历史。安世高等译的书,都很简略,不很容易懂得。故《道地经》有道安等的章句,而《安般经》有道安的注及陈慧等的注本。法护译的是僧伽罗叉的全文,但其书远在敦煌,又不久即遭大乱,似乎不很流通。故5世纪初年慧远作《禅经》序云:每慨大教东流,禅数尤寡。三业无统,斯道殆废。顷鸠摩耆婆(即鸠摩罗什,Kumarajiva)宣马鸣所述,乃有此业。虽其道未融,盖是为山于一篑。

故其时僧睿序罗什所出《禅经》云:此土先出《修行》,《大小十二门》,《大小安般》,虽是其事,既不根悉,又无受法。学者之戒,盖阙如也。

以此推知禅法之推行是5世纪以后的事。5世纪初期,北有罗什,南有慧远,其所出诸书又都是提要钩元的书,故印度的禅法遂稍稍流行于中国。

据近代学者的考证,释迦牟尼大概生于纪元前6世纪(约560),死于前5世纪(约480)。故鸠摩罗什时代上距释迦不过八九百年,可算是“去古未远”。这八九百年中的传说之中,含有一些史料,其可信之程度总稍胜于后世的种种传法说。故我们研究印度禅学的传授,应该先研究这些较古的史料。

佛教的禅法的来源很古,《奥义书》(Upanishads)中已有禅定之法,其名为“瑜伽”(Yoga)。(看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上卷,页三九-五二。)此种书在佛教产生时已成为很有势力的经典,故佛教不免受他的影响。数论一派(Sānkbya,印度六家哲学之一。)也注重“瑜伽”。稍后起之瑜伽一派(六家之一),更把禅定作为主要的修行法门,故其学派即称瑜伽。(看忽滑谷快天同书上,页六六-八四)佛教之禅法也名为“瑜伽”,习禅者名为“瑜伽遮罗”,禅法名为“瑜伽遮罗布迷”,即是“瑜伽师地”,译言“修行道地”。故法护译的僧伽罗叉的《修行道地经》序题:《瑜伽遮复弥经》,晋名修行道地。

故庐山译出的《达摩多罗禅经》序末说:《庾伽遮罗浮迷》,译言修行道地。

僧佑记录此经,也说:《禅经修行方便》二卷。一名《庾伽遮罗浮迷》,译言修行道地。一名《不净观经》,凡有十七品。

可见僧伽罗叉的书,和达摩多罗与佛大先合作的书,都叫做《瑜伽遮罗布迷》(Yogāchārabhūmi)都可译作《瑜伽师地论》(《高僧传》

二,《佛陀跋陀罗传》,他译有《修行方便论》,本不称“经”也)。

南条文雄的《明藏目录》于《道地经》下注原名为Mārgabhumi,又于《修行道地经》下注原名为Karyāmārgabhūmi,又于《达摩多罗禅经》下注原名为,Dharmatara Dhyana-sutra,,这都是出于臆测的,全没有根据。

这个书名关系不小。我们因此可以知道这时期的禅法上承《奥义书》,中间与外学胜论派及瑜伽派相关,下接唯识宗的瑜伽师地。

汉晋时代译的许多禅法书之中,从不提及无着(Asanga)弟兄之名。大概无着弟兄的时代很晚,其年代约在第4或第5世纪。péri说他们的年代在280[年]至360[年]之间,似乎还过早。(参考Eliot,Hinduism and Buddnism,Vol. Ⅱ,P65.)他们不过是“瑜伽遮罗”的后起之秀。试取无着的《瑜伽师地论》(玄奘译本)与法护,罗什,佛陀跋陀罗诸人译的各种《瑜伽师地论》相比较,便可知道他们的内容大致相同,演变的线索也很明显。不过无着所造更多烦琐的分析,遂成为唯识的烦琐哲学。更进一步,便成了下流的密宗了。

在中国方面,赖有中国古代思想的抵抗力,这种烦琐的分析同中国人的头脑不能相容。中国的文字也不配玩这种分析牛毛的把戏,故5世纪以下的禅学趋势便是越变越简单3,直到呵佛骂祖而后止!

中间虽有玄奘、窥基的大卖气力,而中国思想终走不上唯识的烦琐哲学上去;虽有不空、金刚智同许多帝后的提倡,而中国居然不曾堕落成为真言宗与喇嘛教的国家。

我们现在要研究古禅学的传授略史。庐山译出的《禅经》有小序云:佛灭度后,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末田地,尊者舍那婆斯,尊者优波崛,尊者婆须密,尊者僧伽罗叉,尊者达摩多罗,乃至尊者不若密多罗,诸持法者,以此慧灯次第传授。我今如其所闻而说是义。

此是佛大先的口气,故有达摩多罗而无佛大先自己。我们应该先考定佛大先的年代。

佛大先即佛陀斯那(Buddhasena)。《禅要秘密治病经》有后记云:河西王从弟大沮渠安阳侯,于于阗国衢摩帝大寺,从天竺比丘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其人天才特拔,诸国独步。诵半亿偈,兼明禅法;内外综博,无籍不练。故世人咸曰“人中师子”。沮3渠亲面禀受,忆诵无滞。以宋孝建二年九月八日(四五五),于竹园精舍书出此经,至其月二十五日讫。尼慧浚为檀越。

(《出三藏记》九)据《开元释教录》四:安阳侯沮渠京声,即河西王蒙逊从弟,少时尝度流沙,到于阗国,于瞿摩帝大寺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那,安阳从之咨问道义。以茂虔(即牧犍)承和年中译《禅法要解》一部。

《高僧传》二,《昙无谶传》后附《安阳侯传》,也说他从于阗高昌东归,回到河西,即译出《禅要》。又说:及伪魏吞并西凉,乃南奔于宋初出《弥勒》《观世音》二观经。

后竹园寺慧浚尼复请出《禅经》。安阳既通习积久,临笔无滞,旬有七日,出为五卷。

沮渠王国被灭时在承和七年,当宋元嘉十六年己卯(439)。其译《禅经》,在宋孝建二年(455)。《开元录》记载有误。也许他在河西,曾译初本;后在南方受请,又重译一本,故十七日而译成。沮渠蒙逊开国在四0一年;《僧传》说安阳侯少时在于阗见着佛大先,大概佛大先当四百年时还生存。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其实幸福只是一个过程,但很多人却把幸福当成了结果。人一旦把幸福当成结果,就如唐僧取经一样,内心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幸福真经。所以,要获得幸福,需从修心开始,王阳明的心学便是教我们如何修炼内心的,我们也可以把王阳明的心学看作是一堂恢复我们丧失已久的良知的修行课。他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既高贵又渺小,人因思想而高贵,高贵到知道自己渺小和高贵。人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所以他是一根芦苇,但他因为会思考,可以囊括宇宙,可以通向无穷,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神造天地,而天地不知,唯有人有知。人因会思考而高于万物,统率万物,高贵得如同世间的王。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热门推荐
  • 宾退随笔

    宾退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常时刻:下堂王妃要翻身

    妃常时刻:下堂王妃要翻身

    大婚之日,他让她跪着听家规和家训,还让她顶着盆清水跪到天亮。什么?连他家都狗也不许她碰,每天护卫盯着她,婆婆管着她,而他则眠花卧柳,逍遥快活。既然他无情,别怪她无义,给那只像狗的狼找个良配,给忠心护卫配个美貌丫鬟,更让美丽高贵的婆婆,老王妃大人顺利爬墙,打算老梅重新绽放,气得他暴跳如雷,她才气顺。他那是什么眼神,咬牙切齿的,怎么?要休了她,没想到他那么绝情,她愤然接过休书,对他说:“既然缘尽于此,那就天各一方,永不相见。”云在飘,水在流,青山绿水不变,她自逍遥自在,可他为什么老跑过来扰她的清梦啊。停,停,停,她不玩了,她已经找到良人,她打算再婚了,什么?他说不许。做你的春秋大梦吧,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儿,什么?休书没盖章,无效。这次她真生气了,冲天怒吼:“南宫黎,老娘要拔了你这棵花心大萝卜,剁了喂猪。”
  • 不祥凤凰

    不祥凤凰

    “我妈想让我学医,因为她想让我继承她那三十多年的产科经验;我爸想让我学经商,因为他有几百亿的产业要我管理。而我这两样都不想学,我只想啃老,我只担心我爸挣的钱花不完。”萱慈站在自己的藏宝库里,双手背在身后,看着满屋的金银财宝,语重心长的说道“但造化弄人、事与愿违啊!有些事命中注定的,并不是说你不想做就能不发生的。”“大人!宫中来传,贵妃娘娘要生了!”
  • 这是个假的唐朝

    这是个假的唐朝

    他梦到了未来,丈母娘要做皇帝,公主媳妇要和离改嫁,他自个儿——却是妻离子散满门衰败。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他还有个被传断袖但没有瘸腿的太子妻兄,打下了半壁江山但没有玄武门之变的皇帝岳父。是不是感觉很懵比?这,是个假的唐朝。噢!对了,他的公主媳妇名讳——李令月。
  • 网游之风神归来

    网游之风神归来

    他是曾经的网游第一人他曾被誉为是网游界最好的队长可是他却被兄弟背叛!黯然离开网游界三年后,他回来了,他不在退缩不再逃避不再迷茫!他誓言要夺回他被夺走的一切!我的ID叫逆风,逆是逆天的逆,风是风神的风。————————————————————————————————————官方书友群【风林火山】236893781,人不多,但是大家都很有爱~
  • 魔剑群侠传

    魔剑群侠传

    紫眸现,魔王出,白发三千千,天宫风雷变!平凡少年因魔剑而生,因魔功而立,逆这天,改这命!一生桀骜手中剑,睥睨天下啸九天!PS:新书【霸道】希望大家支持:http://wkkk.net/wkkk.net
  • Tom Tiddler's Ground

    Tom Tiddler's Grou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门遁甲之道术先行

    奇门遁甲之道术先行

    张太一是个孤儿,除了一身道术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这也包括十六岁以前的记忆。就像他自嘲时说的话一样“我就像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为了解开自己身世之谜因而加入神秘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渐渐接近事情的真相……然而事情的真相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 君既倾心

    君既倾心

    两国交战,她是他手里的筹码,他从未在乎过她的生死。但她依旧一厢情愿,飞蛾扑火。“萧君淮,临死前,我问你,究竟有没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