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诞生于瑞蚨祥
“1949”这个数字对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北京人,他们觉得那一年的每一天都是放着光的。
这一年,对位于前门大栅栏的瑞蚨祥绸布店来说,却有着更加特殊的记忆。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成立于清末光绪十九年(1893),是山东省章丘县孟子后人孟雒川投资8万两白银,买下大栅栏街5号这块宝地开设的。其店名的“蚨”字,取自一千多年前东晋作家干宝的《搜神记》里面的古代传说,有一种貌似蝉的昆虫青蚨,母子每次外出都必定要飞回来相聚,永不分离。古人把铜钱称为青蚨,寓意只聚不散,财源滚滚。开业后“蚨”字果然灵验,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仅7年时光账本上就拥有资金40万两白银。
1900年,盲目排外的义和团,一把大火将大栅栏烧得满目疮痍,瑞蚨祥也未能幸免,房屋、布匹和账目全部变成灰烬。掌门人孟觐侯面对没顶之灾,挺身而出,郑重向社会承诺:凡瑞蚨祥所欠客户的钱物一律赔偿,凡客户所欠瑞蚨祥的钱物一笔勾销。如此的气度和诚信,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人们从瑞蚨祥身上看到信心和希望。孟觐侯又把失散的员工一一找回,带头在地上摆摊售货,让人们能够及时买到瑞蚨祥的绸布。两年后,气势非凡的新营业大楼落成:门面是欧式巴洛克风格,高大威武;店里则仿照北京四合院设计,精致温馨。瑞蚨祥重又迎来日进斗金的繁荣,孟觐侯接连在大栅栏开了四个分店,在前门绸布店着名的“八大祥”中,排名居首。
民国初年,北平流传着“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的口头禅,足见瑞蚨祥的鼎盛。那时,上自慈禧、溥仪、袁世凯、张学良、宋庆龄,下至普通百姓,都是瑞蚨祥的“粉丝”。
时光踏进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瑞蚨祥的生意便急剧衰落。新中国成立前夕,北平已成了一个破败的空壳,没了脉搏和呼吸。经济凋敝,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瑞蚨祥命悬一线,跌到了破产边缘。
1949年1月21日,大栅栏突然满街抛撒着“号外”,话匣子也传出“傅作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件,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北气势非凡的瑞蚨祥门脸为巴洛克建筑风格,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平问题的协议》”的消息。一场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带有毁灭性的战争,就这样化干戈为玉帛了。瑞蚨祥的员工不知道共产党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未来的北平会是什么样子,但他们充满了期待。
1949年2月3日,瑞蚨祥闭店谢客,所有的员工都跑到前门大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这是一个改天换地的时刻,一个让人激动得几夜都难眠的时刻。瑞蚨祥的员工突然感到,北京城变得陌生而亲切了。
上午10点,4颗信号弹腾空而起,解放军从永定门沿前门大街走来。入城式部队在插着一面红色指挥旗的指挥车指引下缓缓前进。街道两旁已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驱散了北平多年的沉寂和晦气。装甲车队、炮队车队、骑兵方队、坦克部队、摩托部队、步兵方队鱼贯而入,披着一片片希望的阳光。
1949年解放军开进北平城,途经前门大街。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彭真、叶剑英在前门的箭楼上检阅了入城式部队。
以后的日子,瑞蚨祥的员工都是在一个又一个喜讯中度过的。他们终于等到了10月1日。这天开国大典就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与瑞蚨祥咫尺之遥。
然而,9月29日,店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北京美术服务社的缝纫女工赵文瑞,她气喘吁吁,火急火燎。原来,她接到一个紧急的天大的政治任务,奉命制作开国大典所用的国旗,也就是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赵文瑞说,她跑遍了北京城,都买不到能做宽3.3米、长5米国旗的大幅红绸面料,现在来到瑞蚨祥试试运气。如果瑞蚨祥再没有,那整个北京城就不会有了。开国大典没有国旗升上去,后果不堪设想啊!然而,现在距10月1日只有两天了!赵文瑞述说着这一切,眼泪都要掉下来。
原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9月27日委员们通过了新中国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的决议。7月13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通过全国各大报刊,公开向全国人民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创作方案。登报后仅1个月零5天,筹备会便收到国内外寄来的应征国旗设计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洲、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朝鲜等地的来稿。投稿者既有领导干部、社会知名人士、艺术家,也有普通劳动者、军人和学生。最终,五星红旗图案获得投票通过。
五星红旗图案是由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普通职工曾联松设计的。
他只是个业余美术爱好者,在最炎热的酷暑天,躲进自家的小阁楼里苦思冥想,灵感一次次像天使一样降临,又一次次被他否定。一个夜晚,无奈中他抬头仰望夜空,突然发现满天星斗是那样美丽,五角星的方案就这样落在了纸上,有如神助。从此,这面代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尊严和形象的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各地,甚至飞上太空,人们不会想到,它竟诞生在像蒸笼一样的小阁楼里。
国旗是一个国家尊严和形象的重要标志,当一个国家建立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国旗的确定。
世界上第一面国旗诞生在丹麦。早在1219年,国旗就开始飘扬在丹麦的上空。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迄今已有795年。
近代历史上代表中国的第一面国旗诞生于1881年3月,慈禧太后批准的《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龙旗,比丹麦国旗整整晚了662年。
中国的第二面国旗为中华民国国旗,1927年4月颁布,又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白、红三色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则是中国的第三面国旗。
其实,伟大并不都属于伟人,开国大典的许多事情都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百姓不期而遇,成为历史的经典。
赵文瑞就是其中的幸运儿。她没有文化,是北京当时最为赤贫的一族,每天靠四处奔波为人缝补浆洗衣服,维持一家人饥寒交迫的日子。北京和平解放后,政府把她安排到一家美术服务社工作,多年漂泊的小船终于驶进了港湾。赵文瑞不会想到,更大的幸运正在不远处等待着她。
9月中旬,一辆吉普车把她和几位工友姐妹接到中南海怀仁堂。
原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即将在这里召开,让她们参加会场的布置工作。赵文瑞分工制作窗帘和台布。她精湛的缝纫技术、不分昼夜不怕吃苦的精神,给大会组织者留下深刻印象。
9月28日傍晚,赵文瑞接到一份五星红旗的图案,要求她在两天内把红旗缝制出来,为开国大典升旗所用。赵文瑞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分量,但她没有想到会获得“中国五星红旗制作第一人”的殊荣,会成为媒体津津乐道几十年的话题。但是眼下,让她焦头烂额的,不是制作的技术难度,而是找不到面料!
瑞蚨祥的员工听了赵文瑞的述说,感到事情重大。越是“十一”临近,外面就越是热火朝天,他们一直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点什么,现在机会终于来了!瑞蚨祥以货全而着称,伙计们立即到仓库中翻箱倒柜,经过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一卷红绸布和一卷黄缎子布。
剪裁和缝纫也是瑞蚨祥的拿手好戏,不然怎么能为慈禧和溥仪缝制皇服呢!他们立即帮助赵文瑞按照尺寸裁制五星红旗。台案不够大,就趴在地上。制作中发现,黄缎子只有一尺多宽,做最大的五角星尺寸不够。他们马上请示,领导同意在大五角星的一个角接了一个尖。第二天清晨,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诞生了。这是个历史性时刻,可惜照相机那时还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不能把创造历史的人们一一收录进镜头。
9月30日下午1点,在全国政协一届会议上,朱德把这第一面国旗展现在634名代表和三百多位来宾面前。
10月1日下午3时10分,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来了,当时,瑞蚨祥的员工们就站在离旗杆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
几十年来,关于缝制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有几个版本,在国家博物馆就收藏有三面“第一面”五星红旗。这些版本大都是以亲历者身份讲述的,言之凿凿,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岁月无情,现在大多数当事人已经故去,人们无法进一步考证。或许,为了保险起见,同时委托几个人制作国旗也极有可能,因为时间太紧迫了。
但是,不管是哪个版本,关于红绸布和黄缎子最终都是在瑞蚨祥找到的这一细节,完全一致。有的版本还披露,是周恩来指名要求用瑞蚨祥的绸缎制作国旗。这也完全合乎情理。
关于到底在哪儿缝制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有的版本说是在瑞蚨祥,有的说是在西单某地。瑞蚨祥当时拥有北京市最优秀的裁缝,就地剪裁、就地制作国旗的可能性更大。
历史不是小说,可以天衣无缝地创作故事,让读者无懈可击。历史常常有意无意遗留下一个个谜团,让后人去猜想,沉入迷惘的泥沼,以显示它的深不可测。
二、查封妓院,两老鸨立即正法
几百年来,八大胡同像驱不散的阴影飘荡在前门,也飘荡在人们心上。1949年11月21日,刚刚成立的北京市政府果断查封北京市所有妓院,八大胡同光怪陆离的故事就此永远画上了句号。然而,八大胡同并没有销声匿迹,它就像一个稀世古玩,成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甚至性学家热衷的课题;一代又一代造访者跋涉而来,希图寻找到当年烟花柳巷的蛛丝马迹,尽管今天的八大胡同已经面目全非。
1949年2月,中国共产党接管北平市后,诸多问题浮出水面,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妓院的去留。毕竟娼妓在中国已经存在数千年,北京城从出现那天起就有了它的身影。八大胡同的妓院全国闻名,它已成为前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否认,这种行当养活了一批人,满足了一批人私欲,像一棵罂粟盛开着恶之花。也不可否认,现在许多国家仍然容许这朵恶之花的存在,成为现代文明一个蹩脚的点缀。但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否应该留有它的容身之地?娼妓在北京乃至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生存轨迹?它又在怎样影响着这个民族和国家?只有弄清楚这一切,才能真正理解八大胡同寿终正寝的必然性。
1.中国娼妓流变线路图
按照民国时期学者王书奴1933年所着《中国娼妓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的说法,中国的娼妓始于殷商时代,距今已有37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其实有了人,有了男女,特别是男权时代的到来,妓女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王书奴把中国的娼妓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殷商至纣亡国算是第一阶段,为“巫娼时代”,前后历时660年(前1783-前1123)。就像欧洲古代巴比伦、埃及、印度等国一样,在社会蒙昧时期娼妓历史所必须经历过的阶段。巫娼,也称为宗教卖淫。这种卖淫在寺院的殿堂里,“巫女”或“舞女”应拜谒者希望,提供肉体,获得一种报酬香钱。这个香钱,变为祝仪,归寺院收纳。
宗教卖淫最早流行于古巴比伦王国(前3500-前729,今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女子为了表示对神的虔诚,就在神庙里贡献自己的贞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写的《历史》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
古巴比伦不同地位的女子,不管尊卑贵贱,都必须在神庙里当一段时间的庙妓。这些庙妓大多是妙龄女郎,她们用绳子串成花冠戴在头上,在庙中一排排坐好,中间空出一条条的路,让那些参拜神灵的人能在中间走过。拜谒者进入庙里后,便可以在庙妓中挑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如果觉得哪个好,只要把一枚银币抛置在那位庙妓膝下的围裙中,那个庙妓就要立刻站起来,随着他走到女神前。那个男子便以米利达女神的名义要求和她做爱,庙妓没有权利反对。这是所有女子应尽的义务,即使是最高贵最富有的女子也只能这样。与男子完事后,那个女子也算完成了庙妓的任务,可以摘除头上的花冠,恢复自由回家去。
事实上,宗教卖淫并不是为了满足男子的性欲而设的,只是借助这个仪式来取悦神灵,从而达到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由这一点来看,“宗教卖淫”与金钱无关,和后世的娼妓有本质区别。
第二阶段为“奴隶娼妓及官娼时代”,由西周起至东汉亡(前1046-220),历时1266年。这是随着奴隶制度的萌芽和兴起而产生的,顾名思义是供奴隶主或官员专用的娼妓。以后又发展有宫妓和营妓,前者是专供皇帝所用,后者也就是军妓。这些妓女地位低下,但生活待遇优厚。她们都是吃皇粮的,属国家财政开支的“公职人员”。
这类妓女到了唐、宋进入鼎盛时期,妓女们不仅姿色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的官员还把自己的宠妓做礼物送给朋友,以示哥儿们友情,或者作为官职晋升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