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3700000025

第25章 历史还他们清白——记机械专家杨仲枢教授(5)

半年之后,周昂嵋胡乱吃药,把自己毒死了。杨仲枢和杨昂岳先后赶到吉林处理后事,一个35岁的年轻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像一只虫子似的死了。杨仲枢抱着儿子的骨灰盒,在杨昂岳的搀扶下走出火葬场,他老泪纵横,无语凝噎,苍天啊,两条鲜活的人命啊,他们何辜?

王禄臻后来写诗《哭嵋儿》四首,字字血,句句泪,倾诉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之痛,其中第一首是:

一柱孤烟墓草凄,回肠寸断泪眼迷。

嘱儿泉下善自重,春雨寒露勤添衣。

“文革”十年,杨家披着一件殷红的血衣,杨家的苦难何时才是个头?

八、历史终于还他们清白

1970年,哈军工传说着一个消息:要在黑龙江省五常县建立“三线”基地,转移一批干部教员,杨仲枢是第一批要走的。正好三儿子杨昂岳探亲回家,帮助父亲钉了十几个装书的木箱,杨仲枢夫妇已经准备好在五常农村了此残生。到了夏天,又说不去五常了。此时哈军工被肢解,主体部分奉命南迁长沙。杨仲枢等湘籍教授都很高兴,不管怎么说能返回家乡也是好事。可上边说要在长沙建立的大学是绝密单位,人员的政治条件越纯越红越好,第一批只批准了三位教授去长沙。杨仲枢心凉了,不敢再想回家乡的事。那时全国都执行最高指示“深挖洞”,杨仲枢每天早出晚归去挖地道。

1972年6月,长沙来了通知,要杨仲枢搬家,到哈军工南迁后的大学——长沙工学院报到。到长沙后,没有教学任务,还是挖地道,从哈尔滨到长沙,杨仲枢整整挖了4年地道,谁都以为这个瘦黑憔悴的老头儿是个乡下来的农民工。

杨仲枢夫妇仍受到严密的监视。湖南的亲朋好友听说杨仲枢回来了,都想来探望,但不管是谁都要受到长沙工学院政治和保卫部门的严厉盘查:“你是谁?什么政治面貌?找杨仲枢干什么?他的问题很严重,不要见了!”

杨仲枢夫妇住一楼,他们晚上从来不拉窗帘,特别是偶有客人来,更要让外边看个真切。有一次,王禄臻发现窗外有人蹲着偷听,便推门出去看一眼,偷听者慌忙遁逃,王禄臻看清,他是基础部的某教员。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整治别人以邀功请赏者遍地都是。

1976年10月,突然阴云四散,金色的阳光普照神州,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一朝覆灭,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胡耀邦为代表的我党一批忠贞赤诚、慷慨悲歌之士以“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气魄,奋勇冲破“两个凡是”的藩篱,一场平反冤假错案的滚滚春雷响彻神州大地。

在平反冤假错案上,长沙工学院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原因是复杂的,要改变各级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左”的思维模式是十分困难的。

早在1978年的春天,中央五个部门已开始研究解决全国55万“右派”的“改正”问题。经过反复激烈的斗争,9月17日,中央第55号文件《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发向全党。消息传出,全国人心为之大振。《人民日报》专门发了社论,中央党校、公安部等单位雷厉风行,全部改正错划的“右派”,全国迅速形成一股改正“右派”的强烈旋风。

张衍校长上任后,开始扭转国防科技大学前一段在改正“右派”这一重要工作中所表现的左右观望、消极等待的态度,加大平反冤假错案的力度。

1979年元旦过后的一天晚上,有人来敲杨仲枢教授家的门,杨教授身体不好,老伴王禄臻去开门。

进来一位个子高高的老军人,一身崭新的绿军装,配上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格外醒目。

“杨教授!我来看你来了!”那老军人道,“你身体可好?”

杨仲枢仔细瞅瞅来客,失声道:“哎呀,这不是王连起同志吗?您怎么来了?”

王连起看着一脸惊愕的两位老人,不禁语塞,他坐下来擦擦汗,半天才说:“我来说一声,我的‘右派’问题改正了,学校批准我参军了,我刚穿上军装就来看你们。”

杨仲枢对王登门造访很是感动,当年,才华横溢的讲师王连起是哈军工的着名“右派”,同为“五七难友”,却被迫互不来往,没想到王连起老弟还在心里念着我们呢。

王连起语带歉意:“过去很少来往,是怕惹起麻烦,现在情况不同了,杨教授,我想你们的问题也快解决了吧!”

“不知道哇!”王禄臻神情黯然,背过身擦擦眼角。

“你的级别比我高,可能学校还在研究。”王连起不知说什么来安慰他们。

“老王啊,祝贺您!”杨仲枢笑着为王连起沏茶水,“改正了,改正了就好!”

送走王连起,杨仲枢和王禄臻陷入长时间的沉默之中。近几个月,各地改正“右派”的消息传到了他们的耳朵中,他们将信将疑,但报上的消息不会假吧,国防科大刚刚成立,当年哈军工打的“右派”给不给改正呢?王连起的造访,勾起他们对20多年前的回忆:1958年6月17日在体育馆门前被军事审判庭判决“剥夺军衔,开除军籍”的锥心情景似在眼前晃动,多少次到派出所交检查书,接受民警的训斥和辱骂,多少次挨批判和斗争,更不用说“文革”十年所受的罪、挨的打……王禄臻沉重地叹口气说:“咱们什么也别打听,什么话也别说,说不定改正的好事落不到咱们的头上。”

杨仲枢两眼发直,呆呆地坐着,喃喃道:“王连起都给改正了,难道学校不给我们改吗?难道……”他感到绝望,这次不给改正,这一辈子彻底完了。

老两口在惶恐中度日如年,每天早晨,早早就去菜场,匆匆买点菜,没有事哪儿也不去,房门总是关得紧紧的。他们尽力回避好心人的询问,20多年来被多次斥责“企图翻案”,“贼心不死”,使他们不敢有任何奢望,他们的心早就冰冷麻木了。

春节快到了,外地的两个儿子连封信也不来,老两口惶惶然。除夕那天,楼里传来各家各户准备年夜饭的欢笑声,孩子们的打闹声,偶尔从远处传来一阵鞭炮声。

杨仲枢的家中一片死寂,老两口在床边枯坐着,谁也没有气力说句话。他们没有买鱼买肉,似乎这个春节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屋子里阴冷昏暗,没有一点生气,只有小闹钟发出单调的滴答声。

黄昏时分,突然有人敲门,吓得老两口打了一个激灵。20多年来,敲门声大多给他们带来厄运和暴力,他们脆弱的神经被敲门声折磨得快要断裂了。

杨仲枢定定神,推推老伴,王禄臻才慌忙去开门。

副校长张文峰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后面跟着他的年轻秘书。

“杨教授,您好呀!”张文峰大步迈进屋里,直奔杨仲枢,握住杨仲枢微微发抖的双手说,“我代表临时校党委来给你们拜个早年啦,同时正式向你们宣布,你们两位被错划为‘右派’的历史问题,经过学校落实政策办公室的复查,校党委决定为你们俩改正,恢复政治名誉!这几天就发给你们改正的决定书……”

杨仲枢和王禄臻只觉得天旋地转,两眼发黑,耳畔只有“改正”、“改正”的回响声,再也听不清张文峰说什么话了。张文峰走后,他们好像从噩梦中清醒过来,突然相互扑过去,紧紧拥抱在一起,号啕大哭。那是发自心底的、悲喜交加的、足以穿云破雾的哭声啊,那苍凉的哭声浓缩着他们22年的冤枉和屈辱。

杨仲枢终于相信自己和老伴的“右派”问题真的被“改正”了,历史终于还他们清白了。他平静下来,端坐桌前,马上给两个儿子写信,同时郑重起草“入党申请书”,他斟字酌句,在灯光下度过人生中最伟大的除夕之夜。

几天后,一纸“改正决定”分别送达杨仲枢和王禄臻的手中。那薄薄的白纸上写着:“杨仲枢同志在五七年右派进攻期间没有右派言论。定其为右派分子是属于错划,应予改正。”“在五七年反右派斗争期间定王禄臻同志为右派分子是属于错划,应予改正。”

问题是当初剥夺杨仲枢中校军衔,开除军籍是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的判决,判决书为军审字第004号,时间是1958年5月13日。而哈军工党委确定杨仲枢为“一般右派分子”的政治结论是在1958年6月17日做出的。就是说,在杨仲枢还没有定为右派分子之前,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已提前一个月对其剥夺军衔,开除军籍。这是否有点奇怪?现在说把杨仲枢错划了,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是否也应该有相应的撤销原判决的法律文件?但什么也没有。

哈军工157名“右派分子”中谁是划对了的?没有,都划错了!

杨仲枢被批准参军了,军装刚发下来,他就和老伴走进照相馆,先自己照一张戎装照,再和老伴合照一张。

改正后的杨仲枢和王禄臻努力工作,携手走过辛酸的人生后,他们依然谨言慎行,保持低调。晚年的杨仲枢为出国人员开法语训练班,他自己刻轻人传授法语。

遇到熟人,寒暄几句,如果涉及当年的辛酸事,杨仲枢总是说:“我老了,头脑不行了,过去的事都忘了!”“你是谁啊,我记不起来了!”

有一次,几位哈军工的老干部来给杨仲枢拜年,赞扬他为学校的建设贡献很大。

杨仲枢淡淡一笑:“我没有什么贡献,就是培养了一批共产党员。”

其实,老人家心里什么都明白。

哈军工的老领导刘居英、刘有光、李懋之、唐铎、张子明、戴其萼等先后到国防科技大学的时候,都不忘看望杨仲枢老两口,他们有一句共同的评论:杨仲枢教授是哈军工老知识分子中受苦最深且时间最长的人。

1984年,王禄臻病逝,差三个多月就是70岁。

1994年,杨仲枢病逝,享年87岁。他留下遗嘱说,我死后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不要开追悼会,不搞告别仪式,不要摆花圈,不通知外地亲友。

斯人已去,他们的一生或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人生足迹在向我们发问:当无妄之灾如泰山压顶突然降临的时候,当冤深如海,要饱受22年煎熬的时候,你能否坚守自珍,不屈不挠?你的脊梁骨够硬、够韧吗?

同类推荐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约翰·博格传

    约翰·博格传

    本书从近距离向我们展示了当代最伟大的投资思想以及整个投资行业的“良知”,向我们展现了博格在行业中的颠覆性行为——在其他共同基金经理们疯狂兜售基金、贪婪地向普通大众攫取管理费用时,博格却开创了以低成本为导向、以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先的被动型指数基金之路。博格因其努力构建的指数基金王国而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美誉,被誉为“金融行业的良知”。
  •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介绍了,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图说世界名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介绍了,哥伦布,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
  •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

    名人传记丛书——海顿——身处黑暗,光照世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不朽剑圣

    不朽剑圣

    一个生而不凡的少年,一只本应握着菜刀的手,最终在人情冷暖下,悍然进入江湖,搅动风云。手中的剑,江湖之密,剑圣可得不朽。
  • 天荒

    天荒

    石油城盛产酒鬼,酒催生了人们的情欲,也催生了人类无可挽回的灾难。由此,石油城在酒的导引下,轰轰烈烈地生,也轰轰烈烈地亡,人在酒海里向自然捞取救命稻草,企图医治日渐衰微的雄性,自然的精灵飘风鸟儿则在人类残忍的虐杀中宣告了整个城市的永远阳痿。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
  • 诸天神院

    诸天神院

    曾经有一座学院,让漫天仙佛聆听圣言。曾经有一座学院,使诸天神魔倾听佛经。有一天王柴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在这莫名其妙之地,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所即将倒闭的书院院长。
  • Chastelard

    Chastel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痒婚之新欢旧爱

    痒婚之新欢旧爱

    本文又名〖大龄女人第二春〗出差归来的柳庄荷在机场取行李时和刚从国外回来的顾肆琅行李拿错,晚上在婆婆家吃饭,发现丈夫衣领上的唇印,柳庄荷的质问遭到丈夫的否认,婆婆希望儿子休了她,小姑希望哥哥另娶她人。回家收拾行李时发现并不是自己的行李,而丈夫却误会她出轨,因为行李箱中除了衣服外还有两打男士四角内裤。她身无分文狼狈的走在大街上,在她摔倒时他将她扶起,在她耳边温柔的说:“有我在,我会让欺负过你的人付出代价。”从此,她和这个全市黄金单身汉,所有女人的梦中情人纠缠不休......。小剧场一:“我离过婚,我们不合适。”女人低垂着头。“我找的是老婆,不是给外人看的摆设,你离过婚又怎样,只要我们不犯重婚罪就行。”男人魅惑的声音在她的身边响起,性感的薄唇吐出让她感动的话语。小剧场二:“我后悔了,我们复婚吧。”吴慕晨望着美丽的前妻,心中奥恼不已,这么漂亮的老婆他怎么会弄丢了呢。“对不起,我不喜欢吃回头草,对于我用过的东西谁喜欢谁拿去好了。”柳庄荷面无表情的说着。这是一本男强女强的暖文,这也是一场复仇的爱情婚恋。本人不太会写简介,但本文的故事绝对精彩,各位小主放心的跳坑吧,撒花!
  • 超级全能保镖

    超级全能保镖

    在虚拟头盔游戏中沉睡三年的陈佳豪,终于清醒了过来,带着游戏中所拥有的强大技能,开始纵横都市。
  • 潇雨

    潇雨

    他,是名满江湖、武艺高绝的一代剑侠。她,却只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平凡女子。两人的生活本不该有任何交集,缘起却只因那一场美丽的飘摇细雨。多年之后,那场记忆中的雨,终究是缓缓停了。沧海桑田恍若瞬间,他和她又回到一切的起点,终于能抛却所有顾忌,向着彼此,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青山白雨一壶间,柳岸风堤自搁浅。依榭宿聆风雨来,始知红尘江湖远。
  • 本草撮要

    本草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主动工作,提升个人的品牌价值;自动自发,走向卓越的行动法则。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要凭借我们自己去开拓进取,主动承担事业中的荣誉和挫折,将它们视作工作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不要逃避,不要退缩,主动承担,勇于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