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100000002

第2章 深夜醒来 (2)

顺着老照片一一回溯,这个家庭的历史清晰呈现:长子到北京读大学,又到美国读研究生,读博士,一个稚气的男孩逐渐成为盛年的男人,脸上神情由腼腆拘谨逐渐到明朗笃定;两个女儿依次长大,原本有些乡气的衣衫和有些青涩的容颜逐渐蜕变,距离当下越近越是时尚好看。然后她们结婚,她们怀抱宝贝,都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一张又一张的全家福,家庭成员越来越多。夫妇两个也跟着一张张影像逐渐由中年进入老年:在天池,在北京,在美国……

很快就得走了,我提出给她们母女拍合影。她们很高兴地配合着,这边沙发拍一张,那边沙发拍一张,把绢花摆到跟前拍一张,挽着胳膊头挨头拍一张……然后我和老太太合影。我一直期待着这个时刻,甚至可以说,之所以提出要给她们母女拍合影,最重要的就是为了顺理成章地达到我和老太太合影的目的。

我和老太太合了两张。我离她很近,很近。我闻着她身上的气息,这是母亲的气息。我很想像晓艳那样挽着她的胳膊,像和我的母亲一样。可是我没有。她是母亲,她当然是母亲,然而我知道,她不是我的母亲。我是如此靠近这温暖,但这温暖终归是晓艳的温暖,而不是我的。

“你拍照的时候好乖的,好像个小女孩。想妈妈了吧?”晓艳没心没肺地问,却是一语中的。我没有回答,眼泪却是控制不住了,于是跑到卫生间里,悄悄地哭了一会儿。清理好眼泪,回到客厅里,老太太正在收拾那些照片,边收拾边对晓艳絮语:“回头好好把这些照片整整,将来我不在了,你们几个分一分,做个纪念……”

“你看你,说的是什么话嘛——”晓艳娇嗔。

该告辞了,老太太把我们送出了门。正要走下楼梯,我又有些犹豫,觉得有一件事是该做的。正犹豫着,回头看老太太,她已经伸出了胳膊,把我拥抱在了怀里,说:“下次再来。”我也拥抱着她,拥抱着这个母亲,我说:“您要好好的,要健康长寿啊。”

——她一定是感知到了什么,以一个母亲的本能。谢谢她那么拥抱过我,我确实是一个很需要这种拥抱的人。所以,她拥抱我的感觉,一直萦绕在我的身上。

拒绝迫害

余华曾经在一篇名为《关于时间的感受》的随笔里以颇有些撒娇的语气这样写道:“这是时间对我们的迫害,同样的距离,展望时是那么漫长,回忆时却如此短暂。”——我也是广大被迫害者中的一员。为了不让自己不爽,也为了让自己少发那些矫情的感叹,平时我有意回避这种被迫害的感觉。但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一个大学同学的电话让我不得不直面这种迫害。他在电话里长叹了一声,道:“二十年了啊。”

是的,毕业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每当用到这些词语的时候我就会纳闷:到底是谁在弹指?相比于长着指头的我们,弹指的更像是没有长指头的时光。他老人家无指胜有指,只需吹气一般打个小小的哈欠——或许还用不了一个哈欠——我们就被它弹出了肥胖的体型、水肿的心灵、横生的皱纹、粗笨的老茧……

同学说的是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的事。电话里,他语重心长,谆谆教诲:“二十年了,多不容易啊,一定要来啊,同学情意值得珍惜啊……”

我只沉默。心中无比平静、清凉。

我不打算去。不,我对同学们没有什么成见,我的大学生活过得还算可以,是最正常、最普通、最平凡的那种生活。有被窝卧谈的红颜知己,也有秋波暧昧的青衫之交,有着最简单的烦恼,也有着最没创意的欢乐,一些些浪漫,一些些愉悦,一些些欢喜,一些些感伤……总之,该有的我都有,包括偶尔想起便会微笑的美好回忆,不该有的我都没有,包括那种让我无法面对旧人的幽暗繁复的心理顽疾:我想说的是,我之所以不想去参加这个聚会,和我的学生生涯本身毫无关系。

有关系的,只是我自己。梳理了一下,大致原因如下。一、随着年龄渐长,我的生活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喜欢参加任何形式的集体活动,因为只要参加集体活动,就得符合集体活动的某些规则和潜规则,就得耗费掉我珍贵的身心自由。对现在的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二、在所有的集体活动中,我尤其不喜欢同学聚会这种形式以及与这种形式搭档的常规内容:二十年前个个纯真如玉晶莹剔透的神仙少年变换成了脑满肠肥庸俗不堪的中年男女,试图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中制造些许青春幻觉——做了小官的人控制不住习惯性的颐指气使和扬扬得意;混得不如意的坐在角落里低头耷脸,落落寡合;曾经月朦胧鸟朦胧过的恋人互相打量,感慨万端;座位离得八丈远叫名字都得想十分钟的那些则热火朝天地说着工资奖金、老公老婆、儿女学业、健身养生,琢磨着谁或许以后是用得着的,再小心地奉上些言不由衷的恭维和夸赞……用脚趾头都能想象得到,无非这些。

还会怎么样呢?还能怎么样呢?

至于同学情意这个词——不,对于加在情意前面的任何定语,我都抱着很顽固的怀疑态度。师生情意,同事情意,邻居情意……算了吧,情意这个主语和前面的定语有什么普遍的关系呢?师生不过意味着那人在讲台上站着而我在讲台下坐着,同事不过意味着在同一个办公室听过彼此的喝茶声,邻居不过意味着墙那边传来的吃喝拉撒的零碎动静,同学不过意味着我们在同一个大园子里的同一间大屋子里过过大致相同的表面生活,如此而已。大学四年,所有的同班同学里,我只和三个人结下了真正的友谊,在我共计二十多年的学生生涯里,这个成绩已经算是硕果累累了——其中就包括打电话通知我参加聚会的这个。我相信这三个人就是一辈子没有同学聚会也会经常联系,且是有质量的联系,既然我最珍视的情意就在他们三个身上,那我干吗要去赶全班聚会这种熙熙攘攘的大集呢?

我承认回忆很美好,我承认那些想把美好回忆再恢复的同学们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恕我不能苟同。美好的东西就让它们在水晶瓶里自顾自地美好去吧,干吗一定要把我们现在满是灰尘的手再伸进去,给它们弄上些细菌呢?干吗要怀着不可理喻的无聊的热情把它们再糟蹋糟蹋呢?从小学到大学,我从不喜欢回母校,也不喜欢回故乡。就像我从不约见曾经恋爱过的男友,即使他约见我,我也绝不相见。

所以,不去。坚决不去。有人爱赶就让他们赶去,我绝不允许自己去赶同学聚会这种一眼望到底的大集。我拒绝任何形式的这种大集。我绝不在接受时光无形迫害的同时,再委屈自己去接受集体有形的迫害。我不是受虐狂。

我能想象出对于我的这种态度,同学们会有什么说辞。那就随便他们说我什么吧,高傲也好,孤僻也好,麻木也好,心冷如铁也好,任何一顶道德绑架的大帽子都在我的想象之中。反正我已经是一家帽店的老板了。

六年

岁末,一个杂志社的女孩子约我吃饭。这是一顿工作餐。我和她已经六年没见了。六年前,她约我在她的杂志上做一个专栏,当初谋划的时候吃了一顿饭。后来就只是邮件联系,虽然在一个城市,却再也没有见过。这个专栏一做就是六年。对于我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六年的漫长岁月早已经让我对这个专栏审美疲劳,我屡屡推辞,却屡屡未遂。这次见面的由头,便是她要游说我继续做下去,而我的目的是游说她将我休掉。

走进约好的饭店,在预定的座位上,我看见一个珠圆玉润的少妇正在看菜单。我看了一眼她的轮廓,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女孩。转身欲走,听见她喊我的名字。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斟酌着她的面貌:是她吗?真的是她?

“是我,不认识啦?”她笑着报上自己的姓名。那一瞬间,我方才确认,真的是她。

坐下,点菜,吃饭。我们说着杂志社的事,说着稿子的事,渐渐地,饭局行将结束。事也已议定——我终于辞了这个专栏,她也无奈地表示同意。在等服务员上餐后水果的空当儿里,因为百无聊赖,我便没话找话,问她现在的生活情况如何。她说她的儿子已经两岁,家在市中心的一个很有名的小区。记得六年前那次吃饭,她说她刚结婚,在一个城中村租房子住。这么说她发展得还挺好。

“那个小区位置不错。房子多大?”

“160平。”

“四室两厅?”我吃了一惊。

“嗯。”

“发财了吧?买了豪宅。”我笑,“房子太空会没有安全感的。”

“人多。都住满了。”

“怎么那么多人?”

“我和老公,两个孩子,还有婆婆。”

“你是少数民族吗?不然怎么能生两个?”

“是我老公前妻的女儿。”

我沉默片刻:“他前妻……”

“得癌症死的。”

“那,六年前……”我惶惑了。

“不是那个人。我的第一个丈夫,也死了。”

我说不出话来。她也沉默。但她的沉默很平静,看起来丝毫没有被我揭开伤疤的痛苦。于是我静了一会儿,继续问下去——既然已经揭开了,不继续揭下去似乎也是不对的:“他是怎么回事?”

“他喜欢喝酒。那天,他喝多了酒,去阳台抽烟,身体失控,就一头栽了下去。脑浆都摔出来了。”她依然平静地说着,吃着一片雪梨,“我那时候还怀着孩子,四个月了。后来就做掉了。”

我看着她。她看起来粉光脂艳,成熟丰美。我以为对于她来说,这六年是平静的六年,不是手机资料里那风起云涌的六年。2005年,连战光临北京,马英九当了国民党主席。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进入试运行,结束西藏不通铁路历史。2007年,“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在意大利的摩德纳因病逝世,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2008年,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死了八万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拿了51块金牌;此外,还有什么?对了,还有艳照门。2009年,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火灾,3G正式登台亮相,罗京病逝,邓玉娇案,乌鲁木齐“七五”事件。2010年,王家岭发生透水事故,青海玉树地震,死了两千多人;上海世博会,看一个沙特馆要排队九小时。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等级为最高的七级,无数中国人将超市里的盐抢购一空……

面前的这个小女人,我以为她的美,她的安恬,是岁月自然沉淀的结果,却没有想到她经历了这么多深渊般的历练:丧夫,流产,寡居,认识第二任丈夫,再生子,成为母亲兼后母,还和不知脾性如何的婆婆同住……走在大街上,谁看得出这个秋波无痕的漂亮少妇经历过这么多呢?真是应了泰戈尔的那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当然,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当活生生的例子一次又一次摆在我的眼前时,我还是忍不住要震惊。如同亲爱的朋友心脏病突发差点儿死去,办公室同事的孩子得了自闭症,一个同学在开车时因不期而至的癫痫而翻车致残……那些传说中的不幸,似乎十分遥远,但其实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都可能朝我们举枪射击。我们无处躲避,防不胜防。也因此啊,每当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着一张张似乎平静甚至冷漠的面孔,我都会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在他们的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还将发生什么?

没有人知道命运将会对他们进行怎样的安排。我当然也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我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心疼。心疼。

告别的时候,她再次对我请求,让我考虑将专栏再做下去。我知道她此时已经不抱希望,只是客气。但我改变了主意,同意了。她喜出望外,没有问为什么。我也没有做别的解释。我知道自己不必对她解释,我自己明白就行了——人生是如此不易,需要我们忍耐,再忍耐。相比于其他的忍耐,如果说不能再继续忍耐一个并不怎么费力且能赚可观稿费的专栏,那实在是有些矫情。

看,它多么美

他是一位兄长意义的朋友。平日因为各自忙,我和他见面不多,即使见面,话也不多。但每次见到他,哪怕一个字没有,我都会觉出一种很本能的亲切和信任。只要碰到了心里搁不下的事,我都想和他说说,听听他的看法,从而得到他的宽慰、批评或者是建设性的开悟。每次都很有效,从没让我失望。

那天也是这样。在一个会议上,我们见了面。会议间隙,我们在走廊上说话。我正纠结于一件俗事,心情不大好,便向他絮絮叨叨地倾诉起来,然后,我等待着他的回答。他却默默地看着窗外,很久。

“看,它多么美。”他终于指了指窗外。

我气急败坏地拽了他一下:“我说什么你都没听?”

他仍然指着窗外:“你看呀,它多么美。”

我看了一眼窗外,一片茫然。

“什么美?在哪里?”

“那片草坪上有一只鸟,它多好看。”

果然有一只鸟,长长的尾巴,白色的花纹,正在草坪上跳来跳去,轻盈欢悦。草坪上落着一些枯叶,有风吹过,枯叶飘动……都是寻常景象,有什么美呢?

“我等你说话呢。”我把目标又转向他。

“你说完了?”

“嗯。”

“那我也说完了。”他笑着又指了指窗外,“看,它多么美。”

我懵懂地看着他的脸,他微笑着,沉静温暖的眼神里含着一丝丝戏谑。然后,他走开了。

同类推荐
  •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当代中国工人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其中的佳作和许多知名诗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但这部分文学成就被严重忽视和低估。譬如19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诗歌选本,工人诗歌基本是缺席的,在当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也难觅其踪影。这部诗集的作者是这样一批特殊的工人,如巷道爆破工陈年喜、酿酒工人绳子、失业不久的薄膜厂流水线工人乌鸟鸟、炼钢厂工人田力、建筑工人铁骨、农闲时的锅炉工白庆国、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工人许立志……
  •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一首老歌,一段时光的印记。不再着意去找的老歌,如同抛在身后的似水流年。歌总是会唱几支,可偏就唱不全的那首让人心痒,一句半句的随风落在耳朵里,惊鸿一瞥,却又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埃斯库罗斯悲剧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埃斯库罗斯悲剧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 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全集)

    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全集)

    美国备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的作品,《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共3册:《如何欣赏一部电影》《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二十堂课梳理电影的各种元素,带我们踏上欣赏电影之旅;读懂小说的22个法则: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热门推荐
  • 星皇之翼

    星皇之翼

    你听说过星皇吗?他是北州市的传说,华夏国的传奇的特工。同时也是天华集团总裁的未婚夫。他曾是个孤儿,但拥有华夏顶尖特工组织——星魂。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二季:修炼实践篇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二季:修炼实践篇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没有发现自己巨大的潜能而潦草度过一生,而女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则莫过于没有去发现、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生存优势,最终与精彩的人生擦肩而过。女人生来就有独特的生存优势,这些并不仅仅是人们传统眼光中的漂亮、姿色、风情等,而来自于女性强大的内在潜能和人格魅力。作者肖卫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总结出女性的二十种独特的生存优势。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良方。如果你能够对自身的这些资本加以运用,就能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
  • 新兴女性:女性未来人格与修养的10大全新展现

    新兴女性:女性未来人格与修养的10大全新展现

    女性是强者,当然主要是指那些非凡女性。就世界以及我国整个女性而言,相对于男性,女性整体实力还依然不够强大,仍然是比较脆弱的,还不能真正成为“半边天”。特别是随着社会竞争更加激烈,有人认为女性应该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太太、家庭主妇,这就有可能使女性再次坠入为男性和社会的附属品。事实上也有一些女性自认为是弱者,自甘掉队,滑入到温暖的小屋和被窝,充当花瓶和豆芽,这就严重影响到女性的团队精神,非常不利于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是与时代发展背道而弛的。成功的女性身上自有许多美好的精神和思想,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脆弱的女性身上自有许多糟粕和枷锁,完全可以克服和打破。
  • 倾城王妃:美男别跑

    倾城王妃:美男别跑

    只因她偷了条手链,就被妖孽王爷胁迫嫁给她!他为了争夺权利,把她卷入宫廷争斗!冷酷门主为她甘愿付出一切!风流剑客不惜生命,救她于危难!……她不过是想过平凡的生活,却次次陷于阴谋纷争里,生死茫茫,谁才能与她白首不相离……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幽默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幽默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种,股指期货在我国尚无实践经验,而在实际操作中,与股票、基金、商品期货等也有较大区别。普通投资者对股指期货有多少了解呢?怎样通过股指期货这样的新生事物投资获利呢?为了帮助广大投资者尽快掌握股指期货基本知识与交易规则,本书精心编排了投资者关心和最迫切希望了解的100 个问题,内容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最大的便利和收获。本书展示了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交易规则、交易流程、风险规避等知识点,堪称最新、最全面、最翔实的股指期货入门必备读物。
  • 小明星大烦恼

    小明星大烦恼

    无论是青梅竹马,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希望艰难的日子里你能在我身边,也希望充满幸福的日子是你给我带来的。陈寺——不要因为挫折而感到伤心,我心疼。请再坚持一会儿,我很快就能给你带来美好的未来。卫君——我很抱歉,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没有陪你。但未来我一定会为你创造一个充满幸福的人生。苏北极——抱歉,我坚强惯了。展临——不必道歉,从今往后我牵着你,肩膀给你,全部都给你。
  • 墉城集仙录

    墉城集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本书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谋生,后回来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书充满强烈的反叛精神,又始终弥漫着离奇、紧张的超现实气氛,带有部分哥特文学的奇幻恐怖色彩,惊悚恐怖又不乏感人至深。
  •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