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100000001

第1章 深夜醒来 (1)

苦楝树

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子,我现在很少回去了。父母和祖母先后去世,那里已经没有了我的亲人。虽然不回去,但总是会想起它,想起那里的街道、那里的庄稼、那里的老宅,还有老宅里的那棵苦楝树。

我小时候的乡村,各家的院子都分前院和后院。前院大,后院小。前院自然直通着大街,后院则顺着堂屋右侧的一条小胡同而入,是封闭式的。我家的前院种着枣树、梧桐树和榆树,后院有一小片菜园,还有那棵苦楝树。

那棵苦楝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种下的,我记事的时候已经很大了。我喜欢在树下面玩。因为后院小,苦楝树的树荫几乎能遮住整个后院,本来就很幽静的后院就显得更幽静了。我常在她的树荫下做一些隐秘的事:偷偷吃什么东西,读大人们不让读的书,或者就什么也不做,看蚂蚁上树。每次大人们要找我的时候,我十有八九就在后院的苦楝树下。

都说苦楝树的果子是苦的,我尝过,果然是苦的。

十五岁那年,父亲去世了。那时我正在外地读书,匆匆回去参加了父亲的葬礼之后又返回了学校,再次回家已经是寒假。我发现后院经常有人,不是母亲就是祖母,她们总说去后院拿什么东西,或是一根葱,或是一棵萝卜,一拿就是很长时间。有一次,我悄悄跟着祖母来到后院,发现她在苦楝树下哭泣。她抱着树,像抱着一个孩子。她呜呜地哭着,脸颊紧紧地贴在树上。

又过了几年,母亲去世。我毕业回家教书,和祖母同住在老宅里,又看见她频频地去后院。我没有再跟着她。我知道,她一定又是在苦楝树下哭泣了。因为,我也会趁她不在的时候,去苦楝树下哭泣。

再后来,祖母也去世了。我没有去苦楝树下哭泣。我关上门,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哭。

——苦楝树,是背着亲人哭泣的地方。在没有亲人的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痛哭。但亲人在,就不一样了。我们不对着亲人哭泣,如同不对着亲人示爱。不示爱是因为害羞,不哭泣是因为心疼。是这样吗?

苦楝树。一定有很多这样的树。

苦楝树。真的是很苦的一种树。但是,也是最亲的一种树。

那匹白马

那天看美剧《破产姐妹》,看到那个落魄公主Caroline离开豪宅之后随身带走的居然是一匹马,我忍不住笑了。但笑得很短,因为想起了家里曾有过的那匹马。

1982年,我十岁。夏天麦收之后,我家分到了地,之后集体的一切都开始分,包括原来生产队的牲口。牲口是要抓阄的,我家去抓阄的自然是一家之主的父亲。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一脸喜气,说:“咱家抓了一匹马。”母亲却不怎么高兴,说:“是那匹白马?”父亲说:“是呀。”奶奶说:“它有年头了,怕是干活儿不中。”父亲说:“它肚子里还有个小的呢,春天就生了。”母亲和奶奶顿时高兴起来,一起道:“那好。”我这才知道,它是匹母马。弟弟问它在哪儿呢?父亲说它在院子里拴着呢。我们便跑出去看它。夜色里,它安静地站在那儿,长长的睫毛下,一双温和极了的大眼睛默默地看着我。我试探着摸它身上,它一动不动地任我摸着。我看着它的肚子,想着里面有一匹小马吗?真是神奇啊。

西厢房是一间破旧的平顶小屋,就成了马的家。我自告奋勇,一放学就去喂马,给马添草、添水,打扫马粪。我喜欢听它喝水的声音,摸着它的长耳朵,和它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和同桌又吵架了,今天语文作业很多,不小心丢了两毛钱,放学路上有男生劫道说闲话……乡村之家,大人们都整日忙碌着,哥哥和姐姐都在异地读书,弟弟太小,只知道坐在地上玩土玩沙,我常常是孤独的一个。很快,这马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无论我说什么,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在寒冷的冬日,它鼻子里咻咻的热气吹着我的手。我还喜欢摸她的腹部,那里的皮肤十分细腻、温柔,缎子一样,特别适合抚摸。而且非常温暖。像装满了温水的保温袋。

我还骑过它好几次,悄悄地。我站在马槽的沿上,小心翼翼地伸出腿,跨坐在它的背上。小屋很低,我的手几乎很容易就摸到了房顶。我俯下身,搂住马的脖子,在它身上蹭啊,蹭啊。有两次我摔了下来,摔到了马蹄子旁边。马一动不动,等我起身,稳稳地在它面前站定,它方才默默地看着我,甩一甩尾巴……这样的日子里,老马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春天也渐渐来了。春光和暖,春风拂面。春天让人沉醉,也给我一种幻觉,似乎日子就一直会在春天里,不会改变。

但那一天,终于还是来了。那天,我放学回到家,一进院子就觉出了异样。我奔到小屋,马就不见了。我当即哭起来。母亲走过来,把我拉进堂屋,方才告诉我:已经把它卖了。

“它快生了。咱们不会伺候快生的马,太费心……”

“我伺候!”

“你?”母亲笑起来,“生下来,那小马驹还得调教呢。都是细功夫,咱家谁也不成。”

“为啥不早说?”

“早说你会让?”

是的,我不会让。这马已经成了我的亲密朋友,朋友能卖吗?

自从这匹马之后,我再也没有饲养过别的动物。我怕。这白马让我知道,以我的心性,我不能把动物只当成动物。它们是朋友。也因此,在我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善待这些沉默的朋友的时候,我就自觉地保持着和它们的距离,以免自己陷入无奈的疼痛。是的,我承认我是一个懦弱的人,也是一个脆弱的人。

老姨

上焦作师范那年,我十四岁。那时学校还在焦作市的西北角,紧靠着山。老姨家的闫河村离学校不远,大约七八里。每到周末,我不回家的时候,就会去老姨家。

老姨是奶奶的亲妹妹,有的地方叫姨婆。奶奶三个亲妹妹,闫河这个老姨和她长得最像,性情也最近。七岁那年我突发重度胸膜炎,在焦作市矿务局医院住了三个月,医院离老姨家也很近,老姨经常送吃送喝,那时候我就知道:她很亲。

在老姨家的周末过得很单纯,除了一起做吃做喝,别无杂事。她喜欢包饺子,因我那时候不吃肉,她就给我包素的。包得小小巧巧,精致可爱。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闲话,主要是她讲我听。她讲小时候如何和我奶奶玩耍:“逢五逢十有集,俺爷没事儿就会驾着马车带俺们去逛一圈,扯花布,扯头绳,再各人一碗羊杂碎,配一个烧饼……那时候的吃食,香。”

她讲和老姨夫相亲时如何胆怯:“不敢看他,一眼也不敢。成亲了,都有孩儿了,我问他,你相中我啥了?他说:相中你一双大眼,太会瞪人!”她的眼睛确实很大,皮肤也白,是我三个老姨中最漂亮的一个。

也讲她的三个儿子:老大怎么出息,老二和我一样是个左撇子,老三刚结婚,和媳妇三天两头斗嘴呢……说着就给我看她腿上凸出来的青色血管:“医生说是静脉曲张。唉,一身毛病,恐怕活不长了。”然后就给我看她的寿衣,一整套,是她早就准备好的。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她一样一样给我展示讲解,喜滋滋地问:“好看不好看?你看这做工,外头可买不着的。慢工出细活儿。”我傻傻地说:“其实,等你穿的时候,你自己也看不见。”她的眼睛立马瞪起来:“咋看不见?我自己试了可多回呢。没事儿我就试,没事儿我就试!我穿给你看看吧?”

她常去杨庄看我奶奶,每年小住一两回,每回住上八九十来天。姊妹两个摘豆角,做棉衣,穿竹帘,或者在大门口说着家常话。街坊邻居见了都问候她:“哟,他老姨串亲戚来啦?姊妹俩长得真像。”她笑眯眯地应答:“是姊妹咋能不像?”

她最后一次来我家住,是我奶奶去世的时候。父母早逝,奶奶是我们最后一个长辈。这样的大事没有长辈领着是不行的,她就来了。她前前后后跑着,招呼着迎来送往、茶水酒席、收礼回礼。不时拉着我们哪个姊妹,说烟发得太多了,孝布扯得太宽了,为我们省俭着,生怕我们吃了亏。偶尔闲下来一会儿,她就到奶奶灵前哭一会儿,口中喃喃道:“我的姐啊……”

我见她最后一面时,她已经有些老年痴呆,在二儿子家。我拉着她的手,报着我的姓名,她的泪水顿时盈满眼眶。我们就那么哭着,哭了很久。后来我就再也没去看过她。直到今年春节,我回老家去看大哥,他说老姨去世了。说这话的时候,我们正走在路上。茫然地看着路边的村庄和行人,我想着老姨的样子。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她了。我最惭愧也最无耻的亏欠是:她在我这里只是付出,从没有得到过什么。

能给她什么呢?什么也给不了。也许,说到底,我能做的,就是铭记着她的亲爱,再把自己的亲爱传给我的后辈,让这苍凉人世,有着最朴素也最永恒的暖。

一顿家常午饭

那天,《回族文学》的编辑马晓艳陪我从天池下来,正赶上了午饭时分。她问:“想不想吃顿家常饭?”我说当然想。她说:“那就吃我妈妈做的拉条子吧,她做的拉条子很好吃。正好路过我家,我也正好看看她。”——天池脚下就是阜康县城,她家就在县城里。

然后我听见她给她妈妈打电话,问:“姐姐带真真走了没有?走了吗?是爸爸去送的吗?你一个人在家?又在伤心着呢吧?我带一个朋友回去吃饭,是口里的朋友,想吃拉条子。你简单做几个菜啊。”我在一边默默地笑。我是“口里的朋友”,这称呼好。还有,“简单做几个菜”,就是这么朴实,不来那些花哨的噱头。如果在“口里”,肯定是要说“多做几个菜,要最好的,最拿手的”云云。和新疆人处,真是不用存一点儿戒备的,他就是敞开了心思给你看。

挂断电话,晓艳给我讲,她姐姐在兰州,女儿叫真真,真真是她妈妈一手带大的,到了上学的时候老少两个才分开,一到假期就会回来,每次走的时候老太太都会抹眼泪:“舍不得。”

新村路和博峰路的交叉口,一个很静谧的小院,晓艳说到了。上得楼来,她一边敲门一边喊着“妈妈”,这情形让我突然很难过。很多年前,我也曾经是这样啊,只要回去看妈妈,都是边进院子边喊的——已经是十八年前的事情了。

门里面没有动静,晓艳掏出钥匙,打开门。进门就是客厅,非常干净爽利。沙发,茶几,电视机旁边的红艳绢花,窗台上的碧绿盆栽……皆一尘不染。房子是有了岁月的,房子里的东西也是有了岁月的,但看到眼里却是那么新鲜和清洁——这是多么勤勉精细的手才能打理出来的啊。

老太太出现在眼前,刚才应该是在厨房里。她微微笑着对我寒暄让座,泡上了八宝茶,递上瓜果,脚步有些缓重,神情却落落大方,端庄沉着。她穿着一件灰褐色底子起着红蓝花朵的长袖褂子,头上是镂花深金色丝巾,颈上是白色的珍珠项链,腕上是一只淡青绿的玉镯。她问我从哪里来?以前来过新疆没有?又和晓艳说着某某某熟人也是河南的,谁谁谁有河南的亲戚……

我跟着她到厨房,看见做拉条子的面已经和好了,一条条地盘在那里,泛着淡淡的油光。锅里正炒着菜。问她要帮忙吗?她说不要不要,把我让回到客厅里。晓艳却洗了手,到厨房帮忙。母女两个边做边聊,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很快,饭就好了,我们坐下吃饭。四个菜,其中有一个炒牛肉,还有一个炒白菜。拉条子十分筋道。我慢慢地吃着,一边和她们聊天。

“妈,这两天睡觉好不?”

“昨黑夜还好,前黑夜不行。两腿抽筋……腿不行了,睡不着。”

“您要把身体养得好好的,常去外面走走。”

“妈想去麦加朝觐。申请了好几年了。”

“一个人就得花好几万,三四万吧。得申报。上头是有名额的,不一定能批下来。趁着还能走动,就想去一趟。”

“好几万,是不少呢。”

“孩子们给的钱。”

“都挺孝顺的呢。”

“嗯,都好。四个都是大学毕业,都工作着呢。都好。老大在美国当老师。”

“那真是好。您供四个孩子,当年是不是得欠债啊?”

“没有。日子是紧巴巴的,可没有欠债。他爸爸在卫生局开车——这房子就是卫生局分的家属院——工资不高,我在乡下种地,有粮食吃就好多了。再干点儿别的贴补家用,就不用借钱。日子一直都还好。两个大的上大学都没花多少钱,一毕业就更好了,拉扯着两个小的,给他们交学费,买衣裳……都挺好的。孩子们前些年凑钱给我买了养老保险,现在一个月能领一千多。”

“真是挺好的。”

……

突然想起晓艳在路上跟我讲,她在石河子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到了棉花盛开的季节,学校都要派学生去摘棉花。交了钱就可以不摘,而摘了就可以挣钱。有很多同学都不摘的,她每次都去摘。一摘二十多天,手被划得一条条的血道子,吃得也很差,毒辣辣的太阳晒着皮肤疼。可是想到家里,她就觉得自己不能去偷这个懒。

这就是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规矩,懂事,能体恤父母付出的辛苦,也能回赠给父母最贴心的报答。而所谓的幸福和爱,就在这付出和报答之中吧。

拉条子吃完,晓艳端来了面汤,说是“原汤化原食”。河南也有这样的说法。喝完了面汤,又坐回客厅里。我说想看看老照片,老太太便找了一堆照片过来,我慢慢翻看。有一张我翻拍了一下:她抱着她的长子,梳着两条辫子,圆润娟秀的脸庞,眼睛里透着盈盈的笑意。一望而知是一个日子过得平和丰足的美丽少妇。

同类推荐
  • 经典:著名古典小说

    经典:著名古典小说

    《封神演义》是明代长篇小说,共100回,作者许仲琳。全书以宋元时期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演绎而成长篇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表现了称扬王道、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思想倾向,说明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同时,《封神演义》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封神演义》以内容篇幅巨大、幻想奇特而闻名于世。它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给读者以较深印象,被誉为仅次于《西游记》的神魔小说巨著。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多少不凡,只因不甘

    多少不凡,只因不甘

    朋友圈疯转的“半糖哲学”。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窘迫时期。不管现实如何,梦要一直在。生活就是不要脸,不要命,咬着牙撞破南墙。——宋小君倾力推荐。本书重点描述大都市里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以一个个故事分篇,讲述他们的奋斗与汗水,欢笑与泪水,与年轻人产生共鸣。以“斗志昂扬”为核心精神,给读者一注强心剂,在这不易的现世里拥有更多的勇气和正能量。这是一组年轻人的群像。来到深圳,在大都市碰壁,打拼,扎根。有的成功,有的遇挫,总的倾向,都是在奋斗,在追求理想的实现,可谓一部励志书。
  • 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热门推荐
  • 冬妹

    冬妹

    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真善美是在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的。”《冬妹》讲述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农村姑娘的故事。在我看来,小说主题就是“寻找”二字:前半部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亲生父母,后半部是在社会中寻找生活,全书就是在人生路上寻找真善美。而这寻找之路步步惊心,迎候她的假恶丑让她渐渐成熟起来。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饱尝辛酸却不失真善美情怀的女性形象。《冬妹》一书中冬妹自幼与父母失散,像一棵路边小草,既任人践踏、饱受伤害,又坚韧顽强、不甘堕落。为了生存她做过一些令人鄙视的事,但她不断反省、不断修炼,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了健康体面的生活。
  • 我们的成功可以复制

    我们的成功可以复制

    若非看破红尘的世外高人,所有人都渴望成功。尤其是看到富豪榜上那一串串以亿为单位计算的身价,欣羡、妒忌之余,相信很多人都会想,为什么是他们他们凭什么获得这些金钱、荣誉和名声是投机取巧还是理所应当有人会说,是命运的选择,巧合罢了,上帝掷骰子正好选中了他们。偶然因素固然不能排除,但是如果仔细审视每个成功故事,就会发现这些人成功的原因竟然是一些很简单的要素——专注、执著、梦想、冷静、宽容、眼光……长期被成功学书籍灌输的我们,觉得这些词语太浮于表面,绝非事实的真相。
  • 汉祚高门

    汉祚高门

    沈哲子来到东晋初年,化身江南豪宗之子,良田万亩,家财万贯,仆役成群,起点罕见之高配穿越,可惜老爹是个造反惯犯。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华夏之哀曲,汉祚之悲歌。世家大族不靠谱,北伧南貉,两窝坏种,只求苟安。神州沃土汉家地,岂容胡虏作文章!穷我一生,要建一支杀胡虏、复神州、兴汉祚的北伐义师!本书群:608646355
  • 森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蓓卡

    森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蓓卡

    丽贝卡寄居在两位姨妈家,她与刻板、守旧的米兰达姨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美国内战后社会快速发展,新旧思想、特别是新旧教育思想的矛盾与斗争。米兰达想用传统的观念把丽贝卡塑造成一个循规蹈矩的淑女,而丽贝卡却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和老师明友们的帮助下,追求知识、理想和自由,成了一个爱憎分明、敢做敢为、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和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她不但以自己的才智和人格力量改变了米兰达姨妈,使她变得开朗,感到生活的乐趣,而且凡是与她接触过的人,都会被她的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和具有同隋心的性格所感染而喜欢她。她被美国人视为“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女孩和女人的典范”,不是没有道理的。
  • 网游之九天云霄

    网游之九天云霄

    有一天,无数双眼镜从天空中降临,在一尘不变的世界里,到底会带来什么样剧变呢?
  • 心理刘备

    心理刘备

    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他与吕布恩怨难解、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联孙抗曹,卧龙、凤雏双璧合一、五虎上将皆为所用,却落个火烧连营、白帝托孤——刘备是汉末三国时代最坎坷也最坚韧的英雄,这位爱哭又永远打不死的传奇人物,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 青少年文学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文学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十二品生死经

    十二品生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念君眉眼情深

    念君眉眼情深

    那一年她十五岁,他二十九岁,她认识他,他不认识她。后来她十九岁,他三十三岁“你好,我叫林夏,双木林的林,夏天的夏,能帮我签个名么?”林夏:我喜欢过你。时木:略有耳闻!林夏:现在还喜欢。时木:荣幸之至!林夏:余生太长,可否一起。时木:心之所向!他对她说:“我将违背我的本能,忤逆我的天性,永远的去爱你!”她对他说:“你是我心脏的四分之二。”
  • 西凉董魔王

    西凉董魔王

    (本书剧毒,已有多名神农丧命。恳请各位读者三思而后行。最好看完简介在决定是否看书。)吾名董卓董仲颖,诞于陇西霸西凉。天下英雄谁敌手?唯我西凉董魔王。召唤猛将战群雄,天下尽归董仲颖。西收羌族灭北匈,脚踏贵霜战罗马。围剿海兽斩诸神,守卫国门卫天下。“就让我们西凉儿郎,打烂那群娘炮兵,撕碎那世家大族虚伪的脸面!”(有乱入,不喜误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