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1700000014

第14章 尽量不要引起他人的误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被误解时的苦恼,被谅解时的感激,被理解时的幸福。的确,此“三解”是人们交往中常常出现的三种态度。有时“一解”就可极大地改变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什么是误解?误解就是对别人的语言或行动的真正含义认识错误,或者失之偏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思考问题时带有感情色彩,完全凭一己之好恶评判事情的正确与否,从而使判断失去客观性,铸成错误。这种不切合实际的判断往往会给被误解者带来心灵上的伤害,有时还会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它往往会打破人们的团结,扭曲人们的正常心态,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所以,学会如何避免误解的艺术是十分关键的。

误解是怎样造成的?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造成误解的几大原因:

1.言辞不足:这和个人的知识领域及表达能力有极大的关系。有时,你往往会发现自己“说错话”,大多数是因为运用不当形容词的原故,所以,才会造成对方误会,让对方不悦。

2.过分小心:有些人对于任何事情都“过分小心”,顾虑甚多,从不发表意见,有的人认为不说话,是非就少,实则不然,由于太过小心,导致个人在团体的存在感变得十分薄弱,反而就会成为别人误会的对象。

3.自以为是:有一种人,自以为聪明能干,什么事都不和上司、同事讨论,就一股脑地蛮干,而且常常擅作主张,这种人即使工作圆满达成了,但不会得到上司和周围同事的喜欢和认可,而许多飞短流长的言论便很快就会落到自己的身上。

4.外观的印象不好:人类往往对于视觉的印象最深刻,虽不可以貌取人,但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外观,确实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观感或评价。

5.欠缺体贴: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使对方的脸马上垮了下来,那时才警觉自己说了“伤害”对方的话,常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错误,因此,说话前多一份“体贴”别人的心,这样可以降低不必要误会的发生。

误解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道高墙,那么,该如何消除误解呢?

1.学会谅解

什么是谅解?谅解就是当对某些事情不理解或误会时,就是要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学会体谅对方的苦衷,千万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样才会给人们交往留下广阔的天空。林则徐曾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人人都有一颗能谅解别人的心,人世间会减少许多矛盾与摩擦,原先的一些误解自然也就会不存在了。

学会谅解就想要完全处理好人际关系,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还需要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理解。它虽然做起来会比谅解困难,但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同一般。谅解还仅仅是让步和宽容,而理解则要求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全面掌握,并能做出公正的评价,肯定和认同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然而现代人的眼睛里总有一些误区,使我们好像总在雾里看花。所以,要做到理解就要求我们完全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切不可片面、孤立或主观臆断。真正的理解是相互的,是要用真诚换取真诚。人之相识,贵在相知。理解很难,而一旦被理解,感受到的那种幸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2.尽量不要“话中有话”

当我们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说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更要避免使用话中有话的句子,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不要随意省略主语。在现代语法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掉主语的。但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误解。例如:一位男士在商店买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顶帽子,他都嘟嚷着:“大。”售货员十分生气了:“明明小,你为什么还说大?”男士才说:“我说的是头大。”

4.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词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使人误解。

5.少用文言文和方言。在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文与方言。文言文与方言,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

6.说话要注意适当的停顿。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清楚明确,减少误解。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这样就可使你与他们轻松愉快地交谈了。

我们与人交谈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交流感情、表达思想、传递讯息。所以,语言的准确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准确、明白地表达,才能使你得到圆满的交际结果。

同类推荐
  •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对气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包括对气场的认识,强弱气场的分析,职场气场,生活气场,气场的挖掘与提升……不但帮助读者深刻地了解气场,而且可以使读者轻松快速地掌握如何打造强大气场的方法。通过对《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的学习,10天你就会打造出强大的气场,你的人生将因气场的改变而改变。
  • 中华励志故事

    中华励志故事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创业起步300问

    创业起步300问

    这是一本创业者必读的圣经,书中以问答的形式,讲述了创业的种种疑问,全书内容全面,语言通俗,讲解循序渐进,集知识性、科学性、操作性、实用性于一体。
  • 商道胡雪岩

    商道胡雪岩

    胡雪岩是一位不折不扣能挑大梁、担责任的大丈夫,他具有非凡的商业智慧。而这种智慧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讲人脉、懂经营、会处世。讲人脉,表现为他善于交际,在官场、商场都有很多的“朋友”、“贵人”相助,让他不仅左右逢源,还有一个个人才为他所用;懂经营,表现在他有一双敏锐的“火眼金睛”,能把握住市场动向,能知道怎样“借鸡生蛋”、“移花接木”,能知道怎样将生意做大、做活、做精;会处世,表现为他懂得察言观色,能投人所好、急人所急,助人为乐。关于这三点,初看起来很是普通,但如果能同时将它们做到,非得需要一番人生智慧不可,所以堪称经商三绝。
  • 启迪成功的哲理(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启迪成功的哲理(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本书内容包括:立志远大、修身养性、坚韧不拔、善于决策、求真务实、智慧超群、口齿伶俐、敢于创新、不断充电等。
热门推荐
  • 代嫁丞相

    代嫁丞相

    漫画《代嫁丞相》官方同名小说!一个流连烟花之地的风流才子,因为心爱的妹妹在皇宫里被欺负,为了替柔弱的妹妹报仇,竟男扮女装进宫与众妃斗智斗勇。面对喜欢找人比武的太后、头脑简单却总是在密谋造反的蛮王、一眼就识破他身份的丞相,他在后宫中的生活可谓是水深火热,但是为了妹妹幸福的将来,他必须解决一切困难。为了牵制意图造反的藩王,皇帝委命柳乘风丞相一职,以男装示人。一面是后宫里嫔妃的尔虞我诈,一面是朝内的内忧外患,柳乘风将如何应对这双重身份带来的困境呢……
  • 世界漫步者

    世界漫步者

    在诸多世界中穿梭,用那永不停留的步伐,创建自己的时空帝国,找寻虚无缥缈的永生……
  • 赋四相诗 礼部尚书

    赋四相诗 礼部尚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密道追踪

    密道追踪

    自杀前发誓,如果能拿到援兵虎符,就将复活。耶律乞努的坟冢被另外一个盗墓门派卸岭压制千年。但是卸岭的一个叛徒,正在试图将耶律乞努复活。随着老沙和大拿进入地下,发现,复活一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钢厂地下实际上是一个通往平时空间的途径。要复活的并非耶律乞努和他的阴兵,而是来自于另一个镜像空间的军队!而连接镜像世界两边的,竟然是一条活在地下几千年的大鲤鱼,这条鲤鱼的巨大,已经完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鲤鱼一旦惊动,就会引起灾难。事态进一步复杂,现在不仅要把耶律乞努送回镜像世界,而且老沙的大拿,要也要跟随进入到镜像世界里,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北国之森

    北国之森

    少年纯美暗恋暖伤系写手顾苏,用最温暖的细节致最偏执心动他内心是一座孤城,她用炽爱烧了它亲爱的,我们都一样,即便错了,也会为了那个人,和全世界作对。后来我梦见我成了一棵树,你们也都长在我身侧。我们一起迎接北国的风霜雨雪,还有阳光。对盛夏来说,青春是肆意轻狂,是友情岁月,是惊鸿一瞥后狂热喜欢上的那个少年沈青柏。她以为,他们这群人,会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她以为,她跟沈青柏会永远相爱幸福在一起。只是,盛夏怎么也不会想到,为了她丢掉保送资格的沈青柏,竟会劈腿自己的死党。她也不肯相信,她另外两个好朋友,一个竟将另一个陷害进了监狱。
  •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

    本书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的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赵树理的代表作《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名篇。其中,《三里湾》描写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出现的矛盾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李有才板话》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村斗争错综复杂的形势,《小二黑结婚》则讴歌了在斗争中不断前进的新农村新生活。
  • 乡村守灵人

    乡村守灵人

    我是一名守灵人,这些年来,我遇到过很多离奇古怪的事情。我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莫不敬鬼神,往生有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在盯谁?
  • 蟾溪流韵

    蟾溪流韵

    连德仁先生的《蟾溪流韵》即将付印,嘱我写序,诚惶诚恐。对诗词,我并不精通,但确是个爱好者。我始终认为,好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喷涌而出的。其鲜活的灵魂是无法隐藏的。读完连先生的诗集,酣畅淋漓,更加深了我这一认知。
  •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这本由新华社资深记者李锦撰著的40年职业生涯的纪实书,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深层解读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的由来与实施,以及广大人民生活多层次的变化。在这近40年的记者生涯里,作者始终活跃在改革前沿,曾经长期单骑下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用事实说话,并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论总结一系列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为改革发展决策提供实践经验。一度引起媒体同行乃至40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为此作出批示。《深度》即从个人亲身经历出发,记录作者长期职业生涯中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历,进而展现中国改革与现代化发展不断突破困境的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人物传记。
  • 因话录

    因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