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000000009

第9章 生命的价值(8)

在这惜别时刻,简直无一处不是友谊的诗,感人的诗,人们编成许多诗歌来,赞颂这珍奇的友谊,在古阳德的枫林柴门中,住着一位满头白发的无名诗翁,我去问了他。谈到志愿军的撤离,老人异常惋惜地叹了口气,拔笔写下几个汉字“完似殷胧,人民全部之言”。老人还递给我五六个自糊的自纸信封,信封上都写着:“平安南道阳德郡东阳里七十八岁翁朴仁俊谨奉”的字样,打开来,都是赠给志愿率的送行诗章。其中的一首是:

还乡千里路,雁叫三月秋,

两国兄弟谊,苍江不尽流。

还有一首:

夜霜红深千林树,可作明朝欢送情。

戴白头髻匠车下满,连呼万岁动山城。

在这惜别时刻里,朝鲜人民对牺牲在这块国土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尤其怀有深深的感情。

在修建东阳里九龙江桥的时候,流送的木头常常被石头堵住,为了排除阻塞,年轻的蔡定琪,奋身跳进急流,不幸被卷进漩涡而牺牲了。这也许是志愿军牺牲在朝鲜的最后一人。牺牲后,就葬埋在志愿军的烈士陵园。可是,东阳里的人民,坚持要把他葬在东阳里,并且选择一块最好的向阳墓地。按朝鲜仪式重新安葬。深情的人民呵,他们要东阳里的男女老幼,抬起头就能望见蔡定琪的坟墓,也让蔡定琪,能够望见他所献身的九龙江桥。志愿军答应了这个请求。移葬那天,东阳里的男男女女都参加了葬仪。下葬前本来是极好的天气,可是在下葬时,忽然间送来了一片乌云,下了一阵大雨,这时候,在墓地上空,现出了一弯美丽非凡的彩虹。下葬完了,彩虹又渐渐隐没,事后,在东阳里居民中,流传着一段神话式的解说,说这是中朝友谊感动了天地,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美前的彩虹。

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离情来临了。行李装上了汽车,大车套上了骡马,大炮着好了炮衣,营门上已经换上了人民军的哨兵,战士们最后一次扫净了院子,挑满了水缸,拍一拍身上的尘土,打好了行囊。

这一夜,有多少朝鲜人家没有合眼,有多少人家午夜三点就亮起了灯,他们再一次整理好花束,把礼物放进竹篮,坐等着集合号就要响起的拂晓。拂晓,这是深秋的拂晓呵,可是人们已经走出来了,穿着单薄的衣裳走出来了。老人们戴着高高的乌纱帽,妇女们顶着竹篮,背着孩子,人们都拿着枫叶。就是背上的孩子,小手里也拿着枫叶。他们站在大路边,站在寒气袭人的晓风中。

部队集合了,妇女们打开竹篮,分赠着礼物,孩子们爬上大炮,把红叶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无数的彩纸条和成串的纸花缠成了花车,阿妈妮们,孩子们,姑娘们,她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昨天晚上,战士们就告诉他们说不要哭。里干部们也告诉说,为了不使志愿军难过,让他们不要哭。他们很听话,他们真的制止住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

出发号响起了。战士们背起背包,挎上了枪,走向夹道欢送的人群。“万岁”声响起来了。火红的枫叶举起来了。孩子们奋力地撒着纸屑的花雨,欢呼着:“荣光伊斯达!“荣光伊斯达!”志愿军的脚步移动了,人们的眼睛潮湿了,但谁也忍着,竭力喊着口号,仍然没有哭。

可是,当战士们握着老妈妈的手,叫了一声“阿妈妮,再见!”不知道是哪个老妈妈忍不住了,捧着战士的手,第一个哭出了声,接着是姑娘们、孩子们哭出声来,然后是那些男人们无声的眼泪,低低的吸泣。这时候,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这不是哪一个人在哭,这是全朝鲜人民在捧着赤心送着他们至亲至爱的友人!

我的一滴泪,也止不住滴在这千行泪雨中,呵,亲爱的、可敬的朝鲜人民!在纷飞的战火中,你是那样刚强!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家园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可是今天,当你的战友中国战士们要离开你的时候,你却倾洒了这样多的眼泪!仿佛要把你们每个人一生一世的眼泪,都倾洒在今天!你是多么刚强而又多情多义的人民!

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你的泪是这样倾流不止,已经洒湿了你们的国土。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为中国战士的一点点工作而感怀。你今天的泪,是对中国战士的最崇高的评价,是给予中国战士的无上的光荣!我知道,这泪雨中的每一滴,都不是普通的眼泪,一颗,一颗,都是万金难买的友谊的珍珠!

在这送行的泪雨中,中国战士们也个个垂泪,一小时已经过去了,还没有走出二里路。这时候,在送行人的行列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不要哭了,替他们背背包呵!”人们才像忽然醒转过来,擦擦泪,去夺战士们的背包,小孩子也把背包抢过去背在肩上,妇女们把夺过的背包,高高顶在头上,飘行在战士的身边。这时的队伍,已经不分行列,不分军民,不分男女,错错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搀着扶着,边说边走,这是什么队伍呵!也许这不像队伍吧,可是这确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队伍,这是心连着心,肩并着肩的友谊的巨流!这支巨流,行进着,行进着,越过了一道道水,一道道山,他们行进在枫林烧红的山野,行进在社会主义的东方……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七日晚

精品赏析

越过半个世纪,今天重新阅读这美丽的篇章,仍能感到它那真挚动人的力量。文章围绕“惜别”,大胆写情,大胆抒情,将中朝两国人民、两国军队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离情别绪写得酣畅淋漓!

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作者对读者娓娓诉说中的亲切性。作者没有摆出一副作家的姿态,没有一点生硬的论断,迫使别人接受他的情感。完全是在亲切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中,把读者带进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依依惜别的氛围之中,他的叙述那么自然,他的描写那么真切,他的抒情议论一又是那么恰到好处,水到渠成!请看开头一段。作者的起笔就是那么质朴,自然,亲切。“我在凯歌声里来到了朝鲜。我又看到了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山水。多明丽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冈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这种叙述,这种描写,完全给人以和读者谈心的感觉,语调似乎平淡,但平淡处见真蕴,开头,就像在跟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他所知道的生活。

这篇散文有着强烈的抒情性,运用了富有诗意的语言,这是此文的重要艺术特色。

作者往往是在描写记叙了动人的事迹之后,用一段抒情的文字来议论,来升华。“这些饱经沧桑的老人把拐杖接到手里,他们昏花的老眼涌出泪水,他们感慨活了几个时代,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这制作万花筒和龙头拐杖的军队!他们称领着,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教导得好,这些中国孩子的心,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石一般晶莹玲珑的心!”

作者借用朝鲜老人的慨叹,来赞颂志愿军的美丽的心灵,从而表达了一种浓烈凝重的感情,在记叙描写中,作者借助画面,借助艺术形象来抒情,而在议论抒情中,又是对记叙描写的画龙点睛。

作者有时是划助于他所描写的对象来抒情,有时也直抒胸臆。

“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你的泪是这样倾流不止,已经洒湿了你的国土。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为中国战士的一点点工作而感怀……”这些直接的议论抒情,灌注着浓烈的热情,有如涛涛江水,奔流不忠,无法遏止,这种抒情议论,是情感的迸发,具有渲染的艺术魅力,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

作者的感情,对中朝人民友谊的赞美之情,是随着记述描写的展开,而发展的,抒情色彩越来越浓,结尾达到了顶峰。

好的散文是内涵着韵律的。这篇散文,就是自始至终荡漾着感情的乐律。这乐律,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正是这篇散文的艺术魅力所在。

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她是我的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前一学期的教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蜜蜂,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起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柴老师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赶快溜走,而见了她不由地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1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不回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自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堂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精品赏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伟大的师爱为感的命脉,以个人对老师的拳拳之情为文章的核心。在爱生与尊师这一崇高情感统帅下,把记忆中的琐细材料统摄起来。写得字字生情,句句传神。统观全篇,天真雅致,灵秀钟人,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怀念之情和感激之心。

作者深得散文秘奥,贵在“散”字,却形散神凝,做到笔墨纵横,意脉贯通,着力点仍在一个“神”字。说它形散,是指笔墨潇洒,无拘无束。一会儿写蔡老师的音容笑貌、悲欢离合;一会儿用诗来传达美色、美景、美声、美情;一会儿写她在学生心灵受伤时伸出援救之手;一会儿写她教学生跳舞、读诗、观察蜜蜂的动人情景……笔墨之自由,如凤舞朝霞,感情之奔放,如群鹜惊飞。说它神凝,是指那一幕幕的生动画面全都统摄在伟大的师爱和殷殷思念的真情之中。无论是叙事的千变万化,还是抒情的万端感触,抑或是时空的纵横交叉,都做到回首救尾,血脉不断,通篇制词停匀,文意一气贯通。况且那舒卷自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追踪摄迹,理形摄神,落脚于传神写意,读后让人感到,在诸多琐事背后,淡淡化出一位圣洁而美丽的守护神的崇高形象。我想这大概正是纯正的艺术令人“得意忘言,得神忘形”的心理效应吧。因此说,这篇散文在处理形神关系上,深得中国神韵派艺术的真谛。

真善美,真是基础;抒情散文,贵在情真;而真情的流露,不必直抒胸臆,而可曲折隐的在琐细的记事之中。魏巍此文是回忆幼时的尊师,以幼小的眼睛观察、以儿童的心灵体验的种种事物,它细小、稚气、却处处透着真情。蔡老师右嘴角那颗榆钱大小的黑痣;她佯装生气时欲打方休的神态;她把男孩打扮成女孩跳舞的场面;每逢放假她收拾东西时一个孩子依恋地站在她身边的景象;那深深的夏夜,一个熟睡的孩子梦中商席而去寻找老师的情景;包括她念过的诗都一字不差的记忆……这一切,都那么细微,都那么真切!它们是深深烙印在孩子心灵深处的记忆,它真实可靠得不容置疑!

同类推荐
  •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是我从1986年到1998年的写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留下了什么?《现实一种》里的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奥达的马队

    奥达的马队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而当黄昏,山风掀动马鬃与他们身披的黑色毡毯。这时,山峰的幻影再一次凸现,一切景象都已面目全非。粗粝蔓延的莽原已被机械的声响与新的悲欢际遇所笼罩。
  • 快活得要飞了

    快活得要飞了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他的作品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独具一格,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复制的语言”。《快活得要飞了》收录了老舍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和长篇小说《离婚》。这些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通过平凡的场景、平白的文字,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普遍的社会冲突,进而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和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热门推荐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灾难面前如何守护人身安全

    灾难面前如何守护人身安全

    《灾难面前如何守护人身安全》涉及的内容都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只有人身安全了,我们才可能萌生起对其他目标追求的兴趣。著名学者马斯洛曾说过:“人有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见“安全”对于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安全”是简单的两个字,却饱含着许多的祝福和期盼;安全是沉重的两个字,浸蕴着多少血泪与辛酸。
  • 妃常迷人:御赐王妃

    妃常迷人:御赐王妃

    她,夏苏苏,是将军府嫡女,京城人皆知的草包,丑女。被庶妹害死。眼眸再次睁开,她,是21世纪的百变杀手夏苏苏。身中剧毒红凌,解毒途中却意外得到逆天法宝,随身空间!这一世,绝色是她,腹黑是她,淡然是她。当绝色倾城的她回眸一笑,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他,天昱国轩王,丰神俊朗,身份地位之尊贵,遇到她,一眼,从此便沦陷了一生!
  • 红烛

    红烛

    小云进入许家大院纯属偶然。那天,许镜安在永安戏楼看罢夜场戏,散了场,由戏楼的大掌柜恭恭敬敬地扶上那辆红呢轿的马车。车夫王升为老爷挡好了轿帘,自己跳上前辕板的座位上,吆喝一声,将手中的红缨长鞭猛地甩出一声脆响。那匹拉车的儿马似早已经等待得不耐烦了,没等鞭梢落到身上,便兴奋地喷着响鼻,踏动一阵碎步,奔跑在千金寨的青石街面上。马车驶到艳粉巷口的时候,突然从巷子里跑出一个人来,不顾性命似地拦挡在马车的前面。正在一心一意奔跑的儿马被这突发的意外吓惊,扬起前蹄,昂首对空咴咴嘶叫不止。
  • 奶爸的文娱生涯

    奶爸的文娱生涯

    在马路边睡了觉,醒来后李琳琅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个可爱女儿。天了噜!单身未婚喜当爹。从此之后,李琳琅决定做一个称职称责的奶爸,在外人眼中,李琳琅是男神,是作家,是影帝。在他的宝贝女儿妍妍的心中,他是那个最厉害的老爸。他会画画,会游泳。没带过孩子?那就先从哄娃开始吧!
  • 再见亨特

    再见亨特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魔神东皇

    魔神东皇

    他从出生之后便被评为废材,背着废物之名离开了家族,无意的一次被雷劈到了,从而激活了体内的体质属性,混沌。以废材之体,杀风狼,战狼群。最终,踏上那战神巅峰,让天下人臣服。
  • 农家女撩汉手册

    农家女撩汉手册

    作为穿越时尚的推崇者,苏晓看着家徒四壁,有心想去地里刨个前程出来。却不想,这一锄头下去,非但没有刨出个聚宝盆,反倒是挖出了个男人,而且还是个快要挂掉的男人。苏晓觉得今年的时运有些不济,要去庙里拜拜,啥,这男人居然是东临国最伟大高尚的摄政王?那她的锄头是不是可以申请镶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主角穿越回1116年(宋政和六年)北宋京东西路东平府阳谷县的西门庆身上,正好看到王婆与潘金莲毒死武大郎,这点儿赶得可真好。招惹了杀神武松,真是要命啊!武松背后,还有宋江等黑道势力。西门大官人表示压力山大!此时,西北边境宋夏大战爆发,而北方金国崛起,在护步答岗大败辽国70万大军。1125年(宋宣和七年)金国将大举攻宋,乱世就在眼前。只有十年时间准备,西门大官人应该怎么办?
  • 相府天晴

    相府天晴

    上天既然让我重活一回,那我就一定要好好的活着,不仅仅要活着,还要过的好!庶女怎么了?庶女也要活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