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5600000007

第7章 瞿秋白与茅盾的《子夜》(1)

《子夜》中有瞿秋白的理念和心血。《子夜》问世后,瞿秋白也热情地给予肯定。至于《动摇》,应该是当初作为政治家的瞿秋白所鄙弃的。但瞿秋白临死前所留恋的茅盾作品,居然不是《子夜》而是《动摇》,原因何在呢?

《子夜》至今仍被视作是茅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子夜》在某种意义上是茅盾和瞿秋白共同创作的,这一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常识。《子夜》出版后,瞿秋白曾撰文大加推崇,评价甚高。然而,瞿秋白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子夜》吗?

瞿秋白与茅盾可谓是多年知交。二人于1923年相识于上海大学。其时,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瞿秋白除了党内工作外,还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而沈雁冰①则在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兼课,讲授“小说研究”。瞿、沈二人当时是“党内同志”,主要担任的都是党内的职务,上海大学的教务不过是一种副业。不但在党内活动中二人经常碰面,在居处上,两家也成了邻居。沈雁冰夫人孔德沚还由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瞿秋白为筹备中共五大而离开上海到了武汉。同时,沈雁冰也被中共中央派往武汉工作,并且在瞿秋白的直接领导之下。瞿、沈二人虽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从事着政治活动,但二人的政治热情是并不相同的。这时期的瞿秋白,处于政治生涯的上升时期,热情高、干劲足,抱重病而日以继夜地忙碌。沈雁冰则态度有所不同。郑超麟在《回忆沈雁冰》一文中写道:“当时,我们做党内工作的人对于沈雁冰的评价,认为他不是一个积极的党员,但如果党组织派给他什么任务,他会毫不迟疑地完成的。”②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国共全面决裂。共产党人在武汉亦遭捕杀。沈雁冰潜回上海,开始写《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28年7月,写完了《追求》的茅盾(其时,沈雁冰已开始以“茅盾”笔名名世),去了日本。

①“茅盾”这个笔名要到1927年开始写小说时才用。

②郑超麟:《回忆沈雁冰》,见《郑超麟回忆录》(下册),东方出版社2004年3月版。

1928年5月,瞿秋白到了莫斯科,筹备中共六大。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而留在苏联。1930年8月,瞿秋白回国。在此前不久的1930年4月,茅盾也从日本回到了上海。于是二人恢复了联系。在1931年1月初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米夫煽动王明、博古等所谓“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造反夺权,全面掌控中共,瞿秋白则被迫离开政治舞台,隐居在上海。在政治上被冷落了的瞿秋白,便想到文学界来寻求安慰和支撑。瞿秋白与茅盾恢复联系后不久,茅盾开始构思和写作《子夜》。在写作《子夜》的过程中,茅盾与瞿秋白在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上,有过细致的讨论,瞿秋白怀着强烈的兴趣,提了许多建议。1933年2月,《子夜》出版,瞿秋白在4月3日的《申报·自由谈》上以“乐雯”的笔名发表《〈子夜〉与国货年》,又在8月13日、14日的《中华日报·小贡献》上,以“施蒂尔”的笔名发表《读〈子夜〉》,两文都对《子夜》做了热烈的称颂。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被囚于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6月18日被杀。知道自己生命已走到尽头的瞿秋白,在狱中写下了一生中最后的文字《多余的话》。这篇两万多字的《多余的话》,是这样结束的:

最后……

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①

瞿秋白喜爱文学,也有很高的文学鉴赏力。在这番临死前的“多余的话”中,瞿秋白也不忘谈到自己留恋的文学作品。所举出的七部作品中,四部是俄国的,这且不论。而其余三部中国作品中,居然有一部是茅盾的《动摇》。留恋《阿Q正传》,留恋《红楼梦》,都很好理解。但留恋茅盾的《动摇》,就很耐人寻味了。如果茅盾的作品根本没有“入选”,谁也不会觉得奇怪。作为一个颇富有文学修养的人,临死前仍留恋的数部作品中,本就不应有茅盾的位置。退一步说,对于瞿秋白来说,临死前如果还留恋茅盾的某部作品,那也应该是《子夜》。《子夜》中有瞿秋白的理念和心血。《子夜》问世后,瞿秋白也热情地给予肯定。至于《动摇》,应该是当初作为政治家的瞿秋白所鄙弃的。但瞿秋白临死前所留恋的茅盾作品,居然不是《子夜》而是《动摇》,原因何在呢?

①瞿秋白:《多余的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1月版,第35-36页。

从1931年春夏间开始,到1934年1月初离沪赴江西苏区,这三年半的时间里,瞿秋白积极介入了“左联”的工作,成为“左联”的领导人之一。而“指导”《子夜》的写作,则是瞿秋白介入“左联”的开始。

王观泉在《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中,根据相关资料和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两个“假设”:一是1930年9月中共三中全会后至翌年1月的四中全会前,瞿秋白曾向茅盾谈及“立三路线”,这形成了《子夜》写作提纲中的相关内容;二是瞿秋白读了《子夜》第四章初稿后,对茅盾谈到了“立三路线”对城市工作的危害,并谈到了基层组织对“立三路线”的抵制,这自然也影响了茅盾对相关问题的叙述。据此,王观泉作出这样的判断:“这就证明了未来的《子夜》在共产党和国民党斗争,上海工人运动,共产党内部路线问题,‘左’倾冒险主义的决策与执行之间的矛盾和抵制,‘小热昏’碰上了‘冰桶’,等等所有这些构成《子夜》宏大气势的政治情节的原则,是瞿秋白向茅盾提供的。”①这就意味着,在“立意”方面,瞿秋白就对《子夜》有深度影响。不妨说,在一定程度上,瞿秋白假茅盾之手,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其时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经济观点,表达了其时自己对中国社会的看法。

①王观泉:《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8—519页。

茅盾在多处地方谈及了瞿秋白对《子夜》写作的“指导”,其中以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一章所述最详。茅盾主要回忆了瞿秋白对《子夜》情节和细节方面的“指导”。“秋白在我家住了一两个星期,那时天天谈《子夜》。秋白建议我改变吴荪甫、赵伯韬两大集团最后握手言和的结尾,改为一胜一败。这样更能强烈地突出工业资本家斗不过金融买办资本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没有出路的。”这是瞿秋白以改变情节的方式体现自己的理念。“秋白看原稿极细心。我的原稿上写吴荪甫坐的轿车是福特牌,因为上海那时通行福特。秋白认为像吴荪甫那样的大资本家应当坐更高级的轿车,他建议改为雪铁龙。又说资本家愤怒绝顶而又绝望就要破坏什么乃至兽性大发。以上各点,我都照改了。” ①这说的是细节方面。《子夜》一开头,就有三辆“雪铁龙汽车像闪电一般驶过了外白渡桥”,原来是瞿秋白让这“雪铁龙”出现的。《子夜》第十四章,写惨败后的吴荪甫,在书房里如暴躁的困兽。“他疯狂地在书房里绕着圈子,眼睛全红了,咬着牙齿;他只想找什么人来泄一下气!他想破坏什么东西!他在工厂方面,在益中公司方面,所碰到的一切不如意,这时候全化为一个单纯的野蛮的冲动,想破坏什么东西!”恰在此时,用人王妈捧着燕窝粥进来,吴荪甫便把王妈奸污了。读过《子夜》的人,恐怕都会对这个细节有深刻的印象。原来,最初的“创意”来自瞿秋白。但瞿秋白只说吴荪甫应该“破坏什么乃至兽性大发”。急中生“欲”地强暴女佣,却是茅盾的想象。

①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见《我走过的道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瞿秋白的意见,却也并非都为茅盾所接受。在《回忆秋白烈士》一文中,茅盾说:“秋白见了我们很高兴,问我在写什么,我说正在写《子夜》,他很有兴趣地问了故事的大概情节……过了几天,我带了写好的几章去,从下午一时,他边看边谈,直到六时。谈的最多的是关于农民暴动的一章,写工人的部分也谈了不少。因为《子夜》中写工人罢工有盲动主义的倾向,写农民暴动没有提到土地革命,秋白告诉我,党的政策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建议我据以修改《子夜》中写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的部分。(关于农民暴动,由于我当时连间接的材料都没有,所以没有按秋白的意见修改,而只是保留了游离于全书之外的第四章。)……”①晚年茅盾说到当初未按瞿秋白意见修改农民暴动的一章时,把原因归结为“连间接的材料都没有”。而晚年郑超麟在《回忆沈雁冰》中,则提供了另外的解释。郑超麟说,1927年,沈雁冰从武汉回到上海后,他登门探望沈,“我们谈了许多话。我忘记了谈话的内容,但有一点是不曾忘记的,即是他明白向我表示反对当时党在乡村所实行的武装斗争路线……那天他还引了太平天国时期的一件故事。似乎在安徽某地太平天国进行了土地革命一类的事情,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到了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恰好是这个地方的农民特别反对太平天国的”。①这样说来,茅盾之所以未按瞿秋白意见去写农民暴动,并不是因为对农民暴动“连间接的材料都没有”,至少这不是全部的原因。

①茅盾:《回忆秋白烈士》,见《茅盾全集》第十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同类推荐
  •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不只是泛泛地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美国民主的成因和发展,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涵盖面极广,相当于一部关于美国的“小百科全书”,论述内容包括美国地理环境、种族状况、移民对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制度的比较等,还分析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哲学观念、宗教思想、文学艺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社会学著作。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 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

    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

    本书系全国台湾研究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47位知名台湾研究专家的49篇文章,内容涉及两岸政治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创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之谈判模式创新、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民族认同、两岸法制的构建、两岸共同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等多方面热点问题,为当年度台湾研究重要成果的荟萃之举。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热门推荐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主要回忆其成长的经历,带有自传的性质,笔调是温馨的,情感也是真挚动人的。一直被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野草集》是鲁迅先生的另一代表作,鲁迅说他一生的哲学都在这部集子里,因此我们编这本书,责无旁贷地收入了《野草集》。另外,为了全方位展现鲁迅,让青少年循序渐进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我们还从他众多的文章里精选了数十篇佳作。
  • 冰王嫁到之呆萌丫鬟发家史

    冰王嫁到之呆萌丫鬟发家史

    本文又名《潇潇筝歌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热血青年宋潇雅,在第49次见义勇为中挂了变成了大楚国清溪镇宋庄宋孝喜家的大女儿宋小丫不过见义勇为好青年不管在哪里都是能发光发热的一不小心救回一只狐狸精什么的也就司空见惯了————————————————————————————————————————蠢萌蠢萌的丫头能耐倒不小,诗词歌赋、针灸理疗、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做起生意也是创意无限。管她是乡下丫头还是名门之后,这座宝藏只能是本王的,怎么宠都不为过。丫鬟?不行,要贴身丫鬟。王妃?不行,要唯一正妃。皇后?不行,要独占后宫。不想当皇后?好,本王带你周游天下。————————————————————————————————————————不是说什么惊才绝艳、温润如玉,迷倒天下女子么?明明长了张祸国殃民、令天地失色的盛世美颜,为什么在她面前就是个有点二会卖萌、腹黑嘴贱、撒娇耍赖的闷骚病秧子?说出去都没人信,你说多冤枉。上了贼船还能怎么办?谁敢动我相公先过了我这关。————————————————————————————————————————日常对话可脑补:好青年:爹是你的,庶母是你的,兄弟姐妹都是你的,为何要我去斗?我只是个丫鬟啊!狐狸精:人家……身体不好,没人爱!要不你当我媳妇儿吧!好青年:边疆有难,抵抗外族,是你的职责,为何我也要上战场?我只是你媳妇儿啊!狐狸精:人家……身体不好,没人爱!要不你当我王妃吧!好青年:斗皇子、灭佞臣,你是皇帝的外甥,为何拿我当枪使?我只是王妃啊!狐狸精:人家……身体不好,没人爱!要不你当我皇后吧!好青年:……狐狸精:亲亲媳妇儿你尽管向前冲,有事儿你相公兜着,谁敢挡你路就灭谁,么么哒!好青年:……本文绝对一对一,欢喜冤家皆大欢喜,偶尔虐一虐,绝不伤神!
  • 中国式面子学

    中国式面子学

    鲁迅的杂文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前来奔丧的人,因为没有得到亲人的待遇(戴白孝)而怀恨在心,认为太没面子,便召集了一些人,大闹了一场。结果本来是办丧事的灵堂,却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这件事被媒体挖出来后,在当地轰动一时。在中国人看来,面子是一个尤为珍贵的东西,伤什么也不能伤了面子。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面子是咱中国人的宝贝,几乎主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维持与处理,社会生活,要靠面子来决定与操作。
  • 訄书

    訄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
  • 武狂小道士

    武狂小道士

    命冲太岁巧机缘,顽儿入武命入玄。终返凡尘续凡命,却把狂命惹玄机。武道成狂念成痴,我命劫生向天问。人若阻我我人王,天若劫我我破天。小武阴差阳错踏上问武之道,只道是华夏真功夫,岂容质疑,胆敢犯者,狂扁之,暗倾心师姐不自知,终踏问仙界,大展武狂真功夫,混迹仙界立王道……我为狂,谁与争锋?
  • 喜欢就表白 不爱就拉黑

    喜欢就表白 不爱就拉黑

    人生不可假设。在我们的生命里,不存在“如果”这个问题,只有结果和后果,将“如果”改成“现在”,这才是最坚强的,也是最为聪慧的。本书是身、心、灵三位一体之作,送给在犹豫纠结时光里的你——治疗恐惧的办法就是行动,毫不犹豫地去做。再聪明的人,也要有积极的行动——比如,喜欢,就表白,不爱,就拉黑。
  • 邪神战剑

    邪神战剑

    诸神无道,夜游九天星河可碎重生一途,无外乎神祗通天,欲霸众神之巅自古弱肉强食,且看我手掌天威,杀尽天下余孽
  • 绣针

    绣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冷眼读人性

    冷眼读人性

    人性潜藏着大智慧,因为周围世界的关系,过分关注得失,最后将潜藏着大智慧变成了小聪明。由此,人性开始演变为充满劣根性的东西。人性其实很简单,由于利益分配变得复杂,才有了人性本恶;人性中潜藏着大智慧。人性其实很简单,由于能够将复杂变回原来的简单,才有了人性本善。本书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和有力的评述深入探讨如何读懂人性,并出色地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技巧,在社交场合上左右逢源,最终成为拥有超强人气的人际关系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