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200000007

第7章 古代科举知识(2)

【榜眼】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二名为榜眼。北宋初,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皆称榜眼,意思取榜中双眼。到明、清两代即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为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才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皆沿袭未改。探花也授以翰林院编修。《清史稿·选举志》记:“一甲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

【鼎甲】科举制中状元、榜眼、探花的总称。因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有“鼎甲”之称。

【会元】科举制中各省举人到京城会考,称为会试,会试第一名者为会元。《明史·选举志》即记:“会试第一为会元。”

【解元】唐代凡参加进士考试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所以后来历代沿称乡试得中为发解,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如《明史·选举志》记:“乡试第一为解元。”明代徐光启曾中解元。

【进士】原本意思是贡举人员。始见于《礼记·王制》。隋代设立进士科,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专称。凡是举人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生,由贡生经过殿试被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原指被推举之人。是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到明、清两代,才成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是作为一种出身的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如《范进中举》:“张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

【翰林】官名。唐玄宗时置翰林待诏,是文学侍从之官。唐德宗以后,翰林学士主管撰拟机要文件。到明、清两代,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所,从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清代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以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殿试朝考后,新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的,称为“点翰林”。

【五贡】是清代科举制中五种贡生的总称。包括:恩贡、拔贡、副贡、岁贡和优贡。五贡都算正途出身资格。另有通过捐纳而取得的贡生,则称为例贡。所谓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廪(1ǐn)生】是科举制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府、州、县设学,府学设生员四十人,州、县学以次减十八,每人每月给廪膳米六斗,补助生活,简称廪生。清代沿袭,廪生名额及待遇视州、县大小而异,每月给廪饩(xī)银四两。清代经岁试、科试两试一等列前的,方可取得廪生名义,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习惯称为“补廪”;廪生可以依次升为国子监学生,称为岁贡。

【庠(xiáng)生】是明、清两朝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庠,古代乡学之名。如《荆钗记·会讲》:“家无囊橐,忝列庠生之数。”

【监生】在明、清两朝时,凡在国子监肄业的人,统称为监生。监生的取得,或由学政考取,或由地方保送,或由捐资而来,或由皇帝特许。《明史·选举志》记:“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荫监;捐资曰例监。”此外,由皇帝特批的,称恩监。如若未入府、州、县学而想应乡试,或未得科名而想入仕的,都必须先捐监生,作为出身,但不一定在监读书。

【秀才】别称“茂才”。原本乃优秀人才的通称,始见于《管子·小匡篇》。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汉以后,即成了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初,设置了秀才科,后渐废除,而成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时曾采取荐举之法,举秀才数十人,委任为知府等官。以后,明、清两代就专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习惯上也称其为“相公”。

【学究】乃科举中的科目名称。唐代取士,有进士、明经等科。明经科又“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旧唐书·选举志》)等之别,应学究一经考试的就叫学究。宋代直称为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应学究试的人往往只凭记忆经文而未必通晓文义,有才学的人多是举进士而轻学究。到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政,废除了学究科。后,学究也作为书生的通称。有时,把那些惯于咬文嚼字、拘泥不化的文人戏称之为老学究或村学究。

【对策】古代考试方法之一。汉代以来的考试取士,由主考官将政事或经义方面的问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按其问题作出答案,称为“对策”。到清代,则指参加殿试者对答皇帝的策问。

【经义】乃科举考试时所用文体之一。是用儒家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此文体始于宋代,到明、清时就形成一种固定的八股文体。《明史·选举志》记:“经义一道,三百字以上。”

【制义】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文体名。也写作“制艺”,即八股文。如《明史·选举志》说:“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又称之为“时艺”或“时文”。又,《清史稿·选举志》说:“科举之法不同,自明至今,皆出于时艺。”

【祭酒】学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为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主管官。清代末年废除。

【司业】学官名。隋代以后,国子监设置了司业,是监内的副长官。主要协助祭酒主管监内事务。如《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清末废除。

【教授】学官名。汉、唐两代设置博士,教育诸生,即后世教授之职。宋代,除宗学、医学、律学、武学等设置教授传授学业之外,各路的州、县学也都设有教授,主管学校的课试等事,位在提督学事司之下。到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都设有教授。明代的府学设教授。清代沿袭。

【教谕】学官名。始于宋代,在京城设立的小学、武学中,设置教谕。到元、明、清三代,县学也设有教谕,主管文庙祭祀,教育和管束所属生员。

【学正】学官名。宋代国子监设置学正、学录各五名,主管学规,负责训导。位在博士、助教之下。元代由礼部及行省、宣慰司任命的路、州、县学官,皆称学正。明、清两代,国子监也设置学正。清代府学官称教授,州学官则称为学正,县学官称为教谕,负责教育所属生员。

【训导】学官名。明太祖洪武二年大建学校,府、州、县的学校“俱设训导,府四,州三,县二”,地位略次于教谕,协助同级学官管理教育所属生员。清代沿袭。

【助教】学官名。早在西晋武帝咸宁四年时设置,协助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南北朝、隋代相沿设置。唐代的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等都设有助教。到明、清时,仅国子监才设有助教。

【学政】学官名。乃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清史稿·职官志》载:“提督学政,省各一人。掌学校政令,岁、科两试。”顺治时,只有顺天、江南、浙江的教育行政官员称学政,其余的称为学道。雍正四年废除学道,各省督学统称为提督学院,官名则称为钦命提督某省学政。因其兼考武生,故加提督衔。人选是从翰林官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中选派,三年一任。学政要按期到所属各府、厅视察考试,称之为“案临”。光绪三十二年又改为提学使,辛亥革命即废除。也称为“督学使者”、“学政使”,俗称“大宗师”或“学台”。

【总裁】清代,派遣主持会试的大臣,负责总阅试卷,决定取中的名次。多以大学士及一二品官的翰林进士出身者充任。如《清史稿·选举志》所载:“会试总裁,初用阁、部大员四人或六人,多至七人。……咸丰后,简四人,以为常。”

【主考】是明代由朝廷选派到各省(包括京城)主持乡试的官,职务是总阅应试人的试卷,分别去取,核定名次,将所取中的举人及其试卷奏报皇帝。清代沿袭。主考人数,明朝为各省设二人,清朝时各省设正副各一人,只有顺天的乡试设正副主考三人。

【座师】在唐代,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明代,举人、进士称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师。清代沿袭。如顾炎武《亭林文集·生员论》讲:“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主考官者谓之座师,有所谓同考官者谓之房师。”

【同考官】明代,乡试、会试后协同主考官或总裁阅卷的官。因其在闱中各居一房,故又称房考官,简称房官或房考。一般乡试设四人,会试设八人。批阅试卷时,先由同考官阅,加批后,荐送主考或总裁批阅。

【房师】明代,录取的举人尊称分房阅卷的同考官为房师。因乡试、会试乃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先阅加批后再推荐给主考官,方能取中,故有此称。清代亦然。

【监临】科举制度,乡试的监官。即除主考官、同考官外,全场办事人员,均归他委派监督。

【同年】科举时,同一科考中的人,称同年。汉代以同举孝廉为同年,唐代以同举进士为同年,明代和清代以乡试、会试同时考中的称同年。

【入学】明代、清代,童生经过考试而录取后,入府、州、县的学校读书,称为入学。入学后就归教官管教,并且必须按期参加考试。也称“进学”、“入泮”、“游泮”。

【题名录】指科举时登第人员的名录簿。唐时,考中进士的人的名册为“登科记”。宋以后称为“题名录”或“登科录”。主要是详细记载乡试、会试考中的人数、姓名、年龄、籍贯,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三场考试题目,中考名次等。

【回避】清代科举考试,形式上为了防止考场内考官作弊而设的制度。凡乡试、会试的考官的子弟以及至亲,不许入场,称为回避。

【闱墨】清代,每届乡试、会试的试卷,由考官选定录取的文章,编刻成书,叫做“闱墨”,也称“试录”。

【弥封】指科举时糊名考试的方法,故也称“糊名”。此法始于唐时,如《事物纪原》中引《国史异纂》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到宋代,宋太宗雍熙时则规定殿试试卷糊名,真宗又命令礼部考试一律采用。以后遂成定制,相沿至清末。

同类推荐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本书是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之一,由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加之,社会诚信制度和监管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在获取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腐败行为,并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具体体现为高考过程中的集体舞弊行为以及招生腐败行为,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获取“保送生”资格和“机动指标”方面。高校内部存在着的“行业性福利”,以及掌握资源的特权阶层通过“隐性”排斥,获取这一部分高等教育机会,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和差异。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管理

    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管理

    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流动性加速,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集聚到了社区。社区已成为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须臾不可少的好帮手。当前社区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当,势必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都向当下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乡社区服务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社区如何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诸方面的工作。
热门推荐
  • 射天录

    射天录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蜜爱前妻:宝贝乖乖受宠

    蜜爱前妻:宝贝乖乖受宠

    初次见面,他要求她嫁给他。五年后,她愤而离婚,结婚三年见面不到五次,她拒绝守活寡。初恋男友国外归来,那个男人却将她逼直墙角:“老婆,乖乖跟我回家!”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4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4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6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高手寂寞2

    高手寂寞2

    其实,高手有一颗寂寞的心,因为高手的造就本就是用寂寞堆积而成。想快乐,想精彩,想无虑,就别当高手。高手寂寞2,承接高手寂寞江湖部结局展开的新神话部,剧情、以及11C角色定位,包括结局,均与旧神话部完全不同。三界,即江湖。
  • ON THE ARTICULATIONS

    ON THE ARTICULA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牛市80年

    中国牛市80年

    研判股市的全新力作,驰骋牛市的实战宝典。本书针对中国股市大牛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当今中国股市走牛的动因,论证了未来中国股市走势,解析股民如何在历史上最大的牛市中选股、分析股票、买卖股票,帮助投资者在大牛市中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着眼于长期牛市,分享中国牛市80年的硕果。
  • 农女袭来

    农女袭来

    【正文完结】现代作家零点穿越,感受她在现代没有的温暖;种田?没问题,姐刚好是农科出生,这点问题不算问题。没吃的?没问题,不就是吃的吗?小问题。没银子?小问题,姐刚好培育出新的育苗,明天拿去卖了吧!小妹,有人来偷咱家的菜啦!神马?老虎不发威,你真当姐是吃素的?
  • 邪王宠妃,凤破九霄

    邪王宠妃,凤破九霄

    她,21世纪的金牌杀手也是凤家大小姐意外穿越居然成了一个不受宠的王妃,听闻这个王妃是个绝世天才,可是最后与所谓的侧妃一起掉进冰冷的河水里。然而再次睁眼,目光冷冽,摄人心魂,一切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传闻摄政王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可是说好冷酷无情的摄政王为何这么妖孽,还这么无赖呢?以为只要自己不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就不会来打扰她,但一切似乎是她想得太简单了,摄政王,远比她想象的还要高深莫测,太过于神秘。
  • 凡缘仙路

    凡缘仙路

    有些人生来便就不凡,有些人生来就站在那九天之巅,混沌初开,灵衍万物,三千生灵,坐而论道,且看一介凡人如何在危险重重之中的修真界拓马长枪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