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情绪掌控术
总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佳,认为自己无法脱颖而出。但是,若我们可以将眼光低下来,看到自己的平庸甚至缺陷——说不定在那里,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一直深藏却极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如同维纳斯的断臂一般,正确地对待与利用,便能够让人生散发出因缺陷而塑造的美丽。
完美有时候并不完美
哈佛幸福课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发现了这样一种规律:绝大多数的人不仅在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且还在追求完美的生活——而这恰恰是世界上大多数人为什么不幸福的最大原因。完美主义者认为人生道路本身就应该是一条笔直而坦荡的直线,他们恐惧失败、畏惧挫折,在这样的苛求中,生命之旅自然会由于负担过分而导致无法体会到快乐。
有一位非常伟大的雕刻家,他拥有近乎完美的雕刻手艺,以至于当他完成了一座雕像时,很难令人分清,到底哪个是真人,哪个是雕像。
有一天,占星师告诉这位出色的雕刻家,他即将死亡。雕刻家在听到了这则不幸的消息之后,不仅开始变得伤心起来,而且开始害怕。与所有人一样,他也希望自己可以避免死亡。在静心思索以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做出了11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雕像。
在死神来临的那个夜晚,他将自己藏身于11个雕像之间,同时屏住了呼吸。死神非常困惑,他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古以来,世界上便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上帝总是或多或少地将人制造得有所不同,所有的东西都是唯一的。
而如今,自己眼前竟然有12个一模一样的人?在只能带走一个的前提下,该带走哪一个?死神无法做出决定。带着困惑的他来到了上帝的面前,并将自己所遇到的事情一一告知。
上帝微笑着将沮丧的死神叫到了面前,并在死神耳边轻声地说出了一个方法,一个可以在“赝品”之间找出“真品”的方法,同时告诉他:“当你走到那个艺术家的藏身之处时,你便将这个暗号说出来。”
死神有些困惑:“这样真的有用吗?”上帝笑了笑:“不要担心,你会带走他的!”
带着怀疑的心情,死神再次来到了那个艺术家藏身的房间里,同时往四周看了一下,说:“先生,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但是你却遗忘了一点。也就是因为你忘记了这一点,所以,你的雕像上存在一个小小的瑕疵。”
雕刻家完全忘记了自己要躲起来的事情。他跳了出去,大声问道:“什么瑕疵?”
死神看着因愤怒而忘形的雕刻家,得意地笑了起来:“你终于出来了!这就是瑕疵——你总是追求完美!连天堂都不存在完美,更何况人间?现在,艺术家先生,请你跟我走吧!”
追求尽善尽美当然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根据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完美感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若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中时时遭遇挫折,那么,他的安全感便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为了避免伤害,完美主义者力求事事、时时都能完美,而这种过于沉重的追求也往往会让他们生活得过于疲惫。
当你发现自己有些过于“吹毛求疵”时,你应该着手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意识到完美之害
为了从99.9%跨越到完美状态的100%,你将会需要付出多于正常标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时间。但是,事情到最后那0.1%往往是最难获得的,而且与前面根本不成正比,这种过度的刻意追求与机会成本的沉淀往往会让个人陷入错误的不当追求中,导致事情到最后得不偿失。当然,若你的工作需要你做到完美又另当别论。
(2)承认缺憾
也许你会认为,一两方面的完美可以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弱点完全遮盖,可是,这样的行为往往是无谓的挣扎,因为通过追求完美的方法来掩饰自我的弱点根本就是一件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别人依然会看到你的缺点。与其做这样的事情,还不如告别那些无谓的努力,将追求完美所浪费掉的时间,拿去尽情地享受生活。
(3)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
在美学中,呈现为黄金分割比例的事物往往会被认为是真正完美的,但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事实是,黄金分割是一个无理数,就算是化为有理数,也不过是0.618而已,再往下做,便没有意义了,因为真正的黄金分割点根本没有尽头。
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只要你做的事情是付出了努力的,是正确的,你便不需要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否则,一旦遭遇挫折便有可能导致自己的身心过于疲惫,不要为了让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满意,而让自己过度谨小慎微,更不要苛求自己可以完美,因为时时需要提心吊胆的生活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4)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你是否认为,若自己不做到完美,他人便会无视你的存在?
不要犯傻了,除了你自己,没有人把你看得很重要。不要再自作多情了,没有人在意你今天的鞋子与头发颜色是不是搭配,更没有人关注你的办公桌是不是摆设得如同产品展览台一样美观大方。不要总是让自己被一些无谓的小事费心劳神了,人们往往不会在乎太多他人的琐事,而你的责任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家人与朋友生活得更开心而已。
哈佛情绪掌控术
“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完美主义者的初衷总是美好的,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事、物都存在一定缺陷。若我们一味不切实际地追求完美,最终往往只会让自己吃尽苦头,直到有一天,我们在现实的打击下明白过来:为了寻找所谓的“完美树叶”,我们失去了多少成长的机会与享受生活的快乐。其实,告诉自己,不苛求完美才能感受完美,让自己回归平淡的生活,体会人世间平凡的伟大与神奇,也不失为一种追求美好的生活态度。
做回本色自我
所有的哈佛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这些与他人不同的地方,成为了他们在成功以后真正塑造自我、真诚面对公众的关键所在。这种“坚持做本色自我”的方法无疑是受到了哈佛校风的影响。多年的教育过程中,哈佛为人诟病的地方并不少,但是,它从来没有企图去伪装自己的缺点,而是将自己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更真实地展示给公众——也正是因为这种“坦然做自己”的特点,使得哈佛成为了全球最具盛名的高校之一。
1952年的11月9日,以色列独立以来的第一位总统魏茨曼不幸因病逝世,而这位总统正是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生平少有的挚友。在魏茨曼去世前的一天,以色列驻美国大使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信中以诚挚的语气明确指出,自己将会正式提请爱因斯坦成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新闻界,当晚,一位记者拨通了爱因斯坦住所的电话:“亲爱的教授先生,听说您将会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电话那头,爱因斯坦的回答非常平静:“不,我不会当总统的,我并不具备那样的才能。”
“但是,总统并没有多少具体的事务,而且这一位置往往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这不仅象征了犹太民族的伟大,更象征了犹太民族的美好未来!”记者的声音越来越兴奋。
“不,我干不了这样的事情。”爱因斯坦并没有因为记者的话而有所骄傲,而是轻声地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随后,当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再次打电话过来时,爱因斯坦同样明确地拒绝了。
不久后,爱因斯坦在美国一家权威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声明,声明中指出,他不会出任以色列总统一职:“有关自然,我可能了解一点,但是有关人性,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相比之下,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你不需要按着别人的期望来安排自己的人生,更不需要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而对自己的缺陷进行遮掩——时时戴着面具做人无疑是令人疲惫的。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才会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若你期望可以着手改变外界因素操纵自我生活的话,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接受自己
若你不先找到自己、认识自己、发现与了解自己,你便无法真正地做回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你需要停止在意他人如何看待你,因为这些来自于外界的干扰根本无关紧要。想要成为自己,你便需要将这些担忧完全抛开,让自己的举止尽量自然流露。
(2)尽量诚实与开放
你有什么是需要隐瞒又完全隐瞒得了的?你是众多不完美的人类中的一员,你正在成长、正在不断地学习。若你对自己的任何一面有不安与愧疚感,而且你又认为自己必须要将这些部分隐藏掉的话,你便无法做回真实的自己。诚实而坦荡地面对自己,同时将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向他人开放,他人才会了解你的真实模样。
(3)让自己放轻松
不要担心在放松的时候会发生最坏的事情,特别是在社交场合中。就算你当众跌了一跤,或者是做了特别丢脸的事情,抑或是牙缝里塞了青菜却不自知,那又怎样?学着让自己在事发当下或事发后进行自我解嘲吧!将这次的事故当成一个你可以与他人分享的笑料,这不仅会让他人明白,你虽然不完美,却很真实、很幽默,更会让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
(4)发展并进行自我特色的表达
你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管是你的穿着打扮,还是你的说话方式,若你总是习惯于以偏离主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做事风格,那么,就以它为荣吧!不过,这种自我特色的发展与表达是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与鲁莽行事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5)不要为了他人改变自己
或许你拥有自己的观点、偏好与梦想,但是其他人同样如此。你根本不需要为了他人改变自己,但是你也应该明白,你更不必为了做自己而与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无礼,他们不是你。
若有某种不入流的事情引起了你的兴趣,你不需要为了避免尴尬而刻意躲开!做自己的真实意义在于,你需要以行为来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管你喜欢什么,这些都是你的权利,不管它有多另类。
哈佛情绪掌控术
英国著名诗人伦纳德·尼莫曾写过一首名叫《做自己》的诗:“也许我不是最快的,也许我不是最高或者最强壮的,也许我不是最好、最聪明的,但有一件事,我却可以做得比别人好,那就是做我自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学会遵从内心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当你真正认同自己、赞美自己时,你才有机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让自己重新出发
从出生开始,我们便一步步地学会在人生中不断地为自己带来快乐,但与此相对的是,谁也无法从经历坎坷中幸免。面对这个并不完美的生命剧本,坎坷与失落是一种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没有人可以逃过。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困难与坎坷于自己、于生命都有其经历的必然性,也正是因为无处闪避,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去勇敢面对,同时试着了解坎坷,让自己从失败中再次重新出发。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由于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非常宠爱他。因为自己天生一副好嗓音,他对播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毕业以后,他轻松地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电台播音员,不仅收入丰厚,而且前景一片光明。结婚后,妻子很快为他生下了孩子,一家人的生活既快乐又幸福。
但是,一直以来的顺风顺水令他慢慢地对这种波澜不惊的生活感到了深深的厌倦。在一些朋友的挑唆之下,他开始学会酗酒与吸毒,混乱的生活使他原本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当领导发现他在工作中连连出错时,只得将他开除了。
失去了工作的他索性开始了自己的“罪恶人生”——随后几年里,他为了获得毒资,开始不断地盗窃、诈骗、抢劫。在劝说多次却丝毫看不到丈夫的悔改之意后,他的妻子彻底绝望了,在与他办理了离婚手续后,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的家。离婚后,他的孩子也不愿再与他联系,因为那个温柔而强壮的父亲早已变成了一个内心丑陋的恶魔,昔日的朋友们也早已疏远了他。
时光流逝间,一晃20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成为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他将人生中最宝贵的20年都留给了监狱与拘留所。这样的生活让他的内心痛苦而绝望,并认为上帝已经彻底将他遗弃了。随后,他开始不断地流浪。白天在街头乞讨过活,夜晚便睡在一家加油站后面的空地上。若一天都没有讨来东西,他便会从垃圾桶中拣出一些别人丢掉的过期食品来充饥。
一天,他无意间从垃圾桶里翻出了一本杂志,在百无聊赖间,他坐在那里随手翻动,却看到了一则小故事:虔诚的牧师在洪水淹没村庄时,接二连三地以“上帝会来救我”拒绝了别人的帮助,死后,他责备上帝为什么不去救他。上帝十分生气:我派出了几批人去救你,你却怎么都不肯救自己。
故事打动了他早已冰封的心,让他幡然醒悟。他痛定思痛,开始戒毒,同时,又重新开始进行发音吐字的训练。虽然一切都不简单,但是他依然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知道,上帝从未抛弃自己,而是自己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