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那些事儿
大家都知道,元朝把这个世界的人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就是他们“自家骨肉”,那些皇亲国戚们;第二等是色目人,就是西域那边的人;第三等是汉人,这里的汉人指的是长江以北的北方人,也包括原金朝境内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第四等是南人,即南方人,就是原来南宋的那些汉人。
位于第四等的南人,他们不能当官、不能当兵,只能服徭役,当占丁、台丁、豪门之奴等,永远受人奴役、受人欺凌。
这还不算,汉人、南人不许赶集;不许做买卖;不许夜间走路;不许吟诗作画;不许学习枪棒武术;更不许使用兵器;不许与其他阶层的人联婚,结婚只能找同类人解决。
当然了,如果敢反抗,那就更不合理了。汉人打蒙古人,必死;蒙古人打死汉人,罚钱,最高的惩罚就是赔一头驴!
对,就是一头驴!要是不小心打死一个闲散人员、外地民工什么的,连驴钱都省了。
如果一个国家治理成这样,大家还不造反的话,我只能说一句话:
苍天无眼,老天爷你彻底瞎了!
朗朗乾坤,天道昭昭,元至正四年(1344年),上天终于决定抛弃元朝了。
那一年,黄河地区发生大面积洪灾,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数百万人沦为难民。同一时间,长江沿岸发生大面积瘟疫和旱灾,无数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此时的元朝,那真是一片亡国之象。
即使这样,元朝的一些官员依旧我行我素,他们继续欺压无辜百姓,克扣赈灾款项。对于这种不知悔改的家伙,老天爷只能为他挖一个坟墓,并且为其写上墓志铭: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除此之外,老天爷的售后服务也很周到,他为元朝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这个人叫朱重八,就是未来的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
当然了,上述的这些故事,还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咱们还是先说刘伯温吧。
在朝廷的分配下,刘伯温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高安县丞!
第一份工作,为民除害
虽然刘伯温获得的第一个职位,有一个“丞”字,但是这个职位真的很低。这就是一个权力小、事儿多的八品官,主要是给县令打杂。在县丞之上还有县尹、达鲁花赤等。
像每一个职场新人一样,虽然职务苦点、累点、收入少点,但是刘伯温对未来还是抱有希望的。刘伯温希望在职场上打拼出一番新天地,憧憬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过,就在他准备去高安上任、把去高安的车票备好的时候,在四川、湖南、陕西等地,农民起义正在以星火燎原的方式不断扩大着。
殊不知,对于刘伯温而言,即使他想去拯救这个“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也是建立在忠于元朝基础上的,此时的他,对当时已经呈燎原之势的农民起义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这也透露了一个信息:
刘伯温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儒生,更是一个官迷!
那么,刘伯温在高安都干了些什么工作呢?
根据史料记载,在正常上班时间里,他也就是收发文件,给县令端茶倒水之类的。这都是职场菜鸟们的必修课。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刘伯温还给老百姓们干了很多的实事、好事。
在这些故事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是:
有一天,这里的县衙收到一张状纸,说的是本县卖烧饼的张大爷,他的钱被偷了,一辈子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
为了破案,刘伯温亲自到张大爷家走访了一圈。最后,刘伯温相当肯定地说:这是一个惯偷干的!
因为,从案发现场看,小偷作案手段十分高明,动作也非常娴熟。
但是如何抓到这个小偷呢?刘伯温好像没有任何办法。他安抚了张大爷后,在衙门外找了一个地方,贴了一张告示:
“张大爷失窃一案,本府实在难以破获。鉴于张大爷年事已高、孤苦伶仃、生活艰难,本府在衙门口摆了一口大水缸,每一个乡亲都要往水缸里投一枚铜钱,救济张大爷!”
就一个铜钱,他们还是给得起的。
殊不知,就在这些人挨个扔钱的时候,有一个人鬼鬼祟祟,这人叫李四,他一直不肯扔钱,直到负责的官吏大吼一声:“投钱!”李四这才战战兢兢地往水缸里投下一枚铜钱。
就在这个时候,一线油污立即浮出水面。
见到此情此景后,刘伯温立刻站了起来,在第一时间大吼道:“给我抓住这个人,他就是小偷!”
经过一番曲折的审讯,李四终于招认,张大爷也拿回了自己的救命钱。
原来,刘伯温之所以能破此案,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告示县民,此案本府破获不了,让嫌犯放松警惕;二是卖烧饼的张大爷的铜钱上有油垢,在清水中一泡,油就会浮了上来。所以,刘伯温在衙门口摆一口大水缸。李四一投钱就露馅了。
可惜的是,老百姓眼中的清官就是其他贪官眼中的祸害。
难敌贪官,北上干谒
因为看不惯刘伯温的所作所为,其他官员就让他“拜拜”了!没办法,当时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众人皆浊我独清”根本就是奢望!
在腐化堕落的朝廷中,清官只有两条路: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回家“卖红薯”。
至此,刘伯温的第一份工作结束了。
公元1338年底,刘伯温郁闷地离开了高安县,他来到南昌,并找到了第二份工作。
对比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非常简单,就是替别人抄写文件。然而对他这种才华横溢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份没有创造力、枯燥、让人想发疯的烂工作。
这不是刘伯温喜欢的工作,与他的理想差别实在太大了。可问题是他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啊。
后来,几年抄抄写写的生活深深影响了刘伯温的价值观。他对理想、对自己曾经所追求的东西产生了怀疑。
最后,刘伯温实在受不了这份工作,他辞职回家了。
辞职后,刘伯温做了一个不一样的决定——北上大都城。
对于他此次北上的目的只有一个——干谒。
所谓的“干谒”,就是自己推荐自己,去事业单位求职去了。
在这次“干谒”期间,刘伯温到底找了谁,现在已经无法详考了。
最后,通过无数错综复杂的关系,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贵人。这个人的名字,跟元朝大多数官员的名字一样,以难以记忆著称,此人叫“布达世理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哥”。
最后,通过这位“原理哥”的努力,元至正八年,也就是公元1348年,刘伯温有了一份新的职务——江浙儒学副提举,这是一个七品官,主要负责江浙地区的考试工作。
不管咋说,这个工作比以前的好多了,至少有了品序了。
看来,干谒还是有用的,他没有白跑一趟!
然而没过多久,刘伯温就因为得罪了一个官员,下岗了。
原来,刘伯温发现有一个御史渎职。但是,这个御史的特点是:比刘伯温权大,品序比刘伯温高。但是,刘伯温不管这些,他直接越级上告,势要清除掉这个大毒瘤。
大错就此铸成。
刘伯温将御史举报到了省宪台,他这才惊讶地发现,省宪台竟然跟御史是一伙的!最后,省宪台不仅没有处理御史,反而将刘伯温臭骂了一顿。
御史渎职,刘伯温气!
被宪台骂,刘伯温更气!
不久,刘伯温辞了职。一年后,刘伯温带着老婆离开了杭州,返回了青田老家。
一生的死敌:方国珍
元至正十年,也就是公元1350年,刘伯温受人排挤,愤然辞官。然而,就在他回家的途中,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那些未来将驰骋天下的英雄——郭子兴、朱元璋、张士诚、徐寿辉、陈友谅、陈友定等人,已经出现在了这个舞台上。
当然了,最早登录这个界面的人,却成为刘伯温一生的死敌。
这个人,他叫作方国珍。
方国珍,元末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一家世代以浮海贩盐为业,兄弟五人,皆以此为生。
在元末的众多豪杰英雄中,方国珍没有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也没有陈友谅的心狠手辣,更没有张士诚的富可敌国,他甚至还没有刘福通出名,但是,方国珍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两个天然的优势:
第一,大多数起义军都是组建陆军,而方国珍玩“海军”。
第二,这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说降就降,说反就反。
元至正九年,即公元1349年,朝廷派兵征讨方国珍。结果在海上转了几圈后,士兵全都晕菜了,吐得稀里哗啦,像喝醉了酒一样。此战过后,朝廷征讨大军全军覆没!最让人泄气的是,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还落在了方国珍手里。
后来,朝廷见打不过方国珍,就想招安,而方国珍也非常痛快,就一个字“成”。当然了,说归说、做归做,没过多久,方国珍又造反了。
这下朝廷彻底愤怒了。为了讨伐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朝廷又命令江浙行省派兵去了,结果又丢了一回脸。
除此之外,方国珍还杀了朝廷的元帅“泰不华”。这个泰不华是谁?他是刘伯温的至亲好友!
得知好友惨死后,刘伯温彻底被激怒,他算是和方国珍结上梁子了。于是,他立刻毛遂自荐,要求讨伐方国珍。
想想当时的背景吧,朝廷正愁没有背黑锅的人,居然来了这么一个不怕死的主。于是,他们立刻提拔了刘伯温的官职,以表彰他这种大无畏的背黑锅精神。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三月,刘伯温来到了浙东元帅府,开始了剿灭方国珍之旅。
历史上说,方国珍害怕刘伯温,得知刘伯温来对付自己后,他慌了。他给刘伯温送来了礼物,希望买通刘伯温,放自己一马。
结果,这些礼物被品德高尚的刘伯温严词拒绝了,灰头土脸的方国珍只得行贿其他官员。那些腐败的朝廷官员们得到宝物后,就准许方国珍再次被招安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方国珍为什么要怕刘伯温?
或者是说,刘伯温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让方国珍害怕?
其实一件都没有!
到目前为止,刘伯温就是一个跳了几次槽的职场菜鸟。不管刘伯温以后如何大展萧何、诸葛亮之才,但到现在为止,他还只是一只菜鸟。
所以,我们推断,此时方国珍压根就不知道刘伯温是谁,他之所以送礼给刘伯温,只不过是又想玩弄朝廷而已。对于刘伯温收不收礼物,方国珍根本不在意。
果然,方国珍行贿的银两到了京城不久,朝廷就决定招安方国珍。赏赐没有少,官位也不缺。
这一下子,刘伯温彻底傻了!
除此之外,朝廷为了表示一下自己的“诚意”,刘伯温的乌纱帽又被摘了。
继续努力吧,亲爱的刘伯温同志,这只不过是你第一次稀里糊涂的下岗。
你最后一次“稀里糊涂”的下岗,将以你的死亡而告终。
这,就是刘伯温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