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冯·布劳恩,这位已经被公认为现代航天之父的伟大人物,有着一段充满荣誉和争议的人生之路。1912年,冯·布劳恩出生在德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德国的农业大臣,母亲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从寄宿学校毕业后,冯·布劳恩进入柏林工业大学,成为火箭先驱赫尔曼·奥伯特的学生,不久,他开始协助奥伯特进行液体火箭的测试。22岁时,冯·布劳恩获得了柏林洪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此时,德国**党上台,并将火箭研发列入国家发展的计划。冯·布劳恩凭借出色的物理学知识,参与到火箭研制的工作中,不久后,他进入党卫军,获得少校军衔。
盟军进入德国腹地后,冯·布劳恩看到一切已成定局,便和手下商量,究竟应该投降苏联,还是投降美国。由于担心苏联会虐待战犯,他们一致决定投降美军。于是,就出现了上文中冯·布劳恩的弟弟出面接洽美军的场面。跟随美军离开德国后,冯·布劳恩和他的同事们被带到了美国本土,利用手边的资料继续火箭研制的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冯·布劳恩和他的同事率领美国军方的火箭研制组研制出“红石”导弹,这是美军第一代核弹的洲际导弹载具。
虽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冯·布劳恩并不能抹去作为**党卫军的罪行。和鲁道夫一样,在制造V-2火箭的工厂里,冯·布劳恩也曾参与挑选战俘劳工。被V-2火箭制造厂雇佣的六万多劳工中,有一些正是冯·布劳恩亲自从集中营挑来的,其中有两万人死于疾病、饥饿和折磨。作为工厂的负责人,冯·布劳恩有着难以逃脱的道义责任。虽然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二十多年,但为**工作的那11年一直是他人生中无法抹去的污点。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日子里,鲁道夫和冯·布劳恩的昔日罪行被严格保密,人们只把他们当作是出色的科学家,而不知道他们背后那些血腥的历史。当然,美国司法部从来没有中断过对这一批德国科学家的背景调查。为此,司法部还成立特别的调查办公室,负责清理有**背景的德国移民。事实证明,司法部对鲁道夫的罪行非常清楚,冯·布劳恩的罪行也被证实。不过,由于中情局的多次干预,他们轻松地逃脱了指控。中情局的观点是,在冷战期间,如果将这些德国科学家的**背景曝光,势必会成为苏联的把柄,对此事大肆炒作,影响美国的形象。
1975年,冯·布劳恩被确诊为肠癌,于两年后去世。与此同时,鲁道夫也顺利地从美国国家航天局退休,定居在加州何塞市。到了1984年,美国司法部对鲁道夫施压,如果他不立刻离境并放弃美国国籍,就会遭到起诉。无奈之下,已经78岁高龄的鲁道夫和妻子离开美国,前往西德,随后,他在美国驻汉堡总领事馆放弃了美国国籍。
和鲁道夫、冯·布劳恩一样,一些罪孽更加深重的**战犯也受到了中情局的保护,甚至被中情局吸纳为给美国效力的特工。有“里昂屠夫”之称的克劳斯·巴比便是其中之一。1913年,克劳斯·巴比出生于德国波恩,22岁时,巴比加入了德国党卫队保安处,为**收集情报。二战期间,他被派往法国里昂,担任当地的盖世太保头领。在那里,巴比大肆抓捕、杀害犹太人和法国的爱国人士。他还亲自参与折磨被捕的男人、女人,对他们使用电击,打断他们的四肢,甚至实施性虐待。
1943年,巴比抓获了法国民族英雄、戴高乐的战友——让·穆兰,在一个多月的严刑拷打后,将其折磨致死。1944年,巴比还曾下令把一家孤儿院里的44名犹太儿童全部押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由于他出了名的凶狠、残暴,人们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里昂屠夫”。
战后,巴比被法国法庭判处死刑,此时他已经在美国人的协助下,成功逃到了南美的玻利维亚,化名克劳斯·奥尔特曼,成为玻利维亚的一名特工。表面上,巴比是为拉丁美洲国家工作,实际上,他的情报早已交到了中情局的手里。巴比对美国人的救命之恩感恩戴德,不仅为其提供大量的情报,还充当中情局在冷战时期的勇士,据说,拉美革命家切·格瓦拉的被害,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麦卡锡的白色恐怖
二战之后,作为同盟国的核心,美国获得了极大的胜利,可惜,战争的阴影刚刚退去,冷战的恐怖气氛又笼罩了美国的上空。美国一方面要和苏联抗衡,时刻防备苏联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在担心本土“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担心美国政府会被共产党“赤化”,从而颠覆美国的现行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宣扬的“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一时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恐怖闹剧,每个人都被逼迫着揭发国家内部的共产党人。
在了解“麦卡锡主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麦卡锡这个人。
1908年,约瑟夫·麦卡锡出生在威斯康星州北部一个爱尔兰裔小农场主家庭。童年时期,麦卡锡一直生活在乡下的农场里,19岁时,由于农场突发大规模的鸡瘟,父母经济破产,麦卡锡跟着家人搬到威斯康星州的小镇马纳瓦。他一边在杂货店工作,一边进入当地的高中读书,由于成绩优异,麦卡锡考入了马凯特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
1939年,麦卡锡虚报年龄,参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区巡回法庭法官的竞选,成为该区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官”。野心勃勃的麦卡锡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开始不择手段地打拼,试图在仕途上找到一条出路。1946年,凭借巧舌如簧的演说,麦卡锡以微弱的优势当选参议员,顺利进入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不过,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也比较低。
在参议员任职期间,由于行为不检点、做投机交易、赌博和酗酒,麦卡锡的名声一落千丈。有人说,麦卡锡的公文包里经常装着一瓶威士忌酒,他喜欢用一大堆不同性质的事实和经不起验证的数字,把参议院和整个美国搞得团团转。到了1949年,麦卡锡出面为屠杀美国士兵的**党人辩护,一时间引起民众的哗然,在这一年的民测中,他成为当年“最糟糕的参议员”。眼看自己在国会的位置即将不保,政治生涯也要受到威胁,麦卡锡急需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挽回当下的难堪局面。
为了吸引媒体的眼球,1950年初,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一次共和党妇女团体的集会上做了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讲演。麦卡锡声称,国务院里有205人是共产党,这些人甚至参与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而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知道有这205名共产党员的存在,却姑息养奸。演说之后,麦卡锡又先后飞到了犹他州和内华达州,重复他的演讲,手中甚至还拿着一张小纸片,声称就是传说中的“间谍名单”。不同的是,在随后的演讲中,麦卡锡将人数降低到81名,最后减到57人。
麦卡锡的言论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令美国上下哗然,原本政治生涯即将走到尽头的麦卡锡也一夜之间成为政治明星,占尽各大报纸、杂志的版面。麦卡锡打电话给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要求他们对外公开表态,杜鲁门则反唇相讥,希望他把名单公布出来。麦卡锡没有理会杜鲁门的质疑,而是继续发表国务院“私通苏联”、“帮共产主义的忙”之类的言论。而他之前对外声称的国务院里的205名共产党员,经过调查委员会的仔细排查,结果发现他的指控纯粹是子虚乌有。
一场政治闹剧草草收场,麦卡锡却赚到了惊人的知名度,于是麦卡锡准备实施下一个计划,为自己赢取更高的政治筹码。正在愁眉不展之际,朝鲜战争爆发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让美国产生了一股反共浪潮,民众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陷入了“红色恐怖”的气氛。对于麦卡锡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政治发迹的机会,这一次,他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总统杜鲁门。
1951年,由于朝鲜战场的频频失利,杜鲁门撤换了朝鲜战场的总司令麦克阿瑟。麦卡锡以此为借口,指责杜鲁门任用曾经的驻华特使、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麦卡锡的演讲中,马歇尔被定名为叛徒和谋杀者,指责他曾经使得苏联先于盟国到达东欧;在雅尔塔会议上蒙蔽罗斯福;在调停国共两党冲突时暗中支持共产党等。后来,麦卡锡编印了《美国从胜利后退:乔治·马歇尔的故事》一书,在国内广为散发。在麦卡锡的指责和谩骂中,马歇尔不得不主动辞职,回到家乡养老。
1953年起,麦卡锡在两名助手的协助下,开始清查美国设在海外的大使馆的藏书目录。在这次清查中,一批左翼作家,如威廉·福斯特、白劳德、史沫特莱等七十多人的作品被列为禁书,就连马克·吐温的作品也被列入“危险书籍”之列。在极端反共的思潮影响下,城市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也开始清查禁书籍和杂志,关于雕像、精神病、酒类和建筑的专著被贴上了可疑的标签,连介绍苏联芭蕾舞的书籍也被付之一炬。
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务院、国防部、国防工厂都被麦卡锡主义者清查。当然,中情局也被麦卡锡主义者怀疑藏有大量的共产党和同情共产党的人,继而陷入了最危险的处境。麦卡锡怀疑中情局利用职责之便,将美国的情报提供给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甚至怀疑中情局故意窝藏共产党员。当时,杜鲁门屈服于麦卡锡的强势观点,公布了“忠诚法案”,任麦卡锡主义者对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查和鉴定。
此时,和麦卡锡站在同一阵营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巧借东风,试图借助麦卡锡主义者之手对中情局进行清洗。实际上,中情局成立后,胡佛早就看它不顺眼了。联邦调查局早在1935年就成立了,主要负责国内的安全和反谍报活动。当战争时期临时的战略情报局转为中央情报局之后,中情局成了和联邦调查局并驾齐驱的两个系统。
按理说,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是两个互不相关的机构,中情局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直接由总统负责,联邦调查局则归司法部管辖,而且,二者相比,联邦调查局有直接的执法权,比中情局的权力要大得多。可惜,胡佛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中情局抢走了原本属于联邦调查局的东西。别人从自己的碗里分一杯羹,自然谁都不会高兴了。
在此之前,中情局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向联邦调查局寻求帮助,比如交接文件、提供某个人在国内的活动情况等,胡佛心中不高兴,自然能不管就不管,有时候只提供一半的消息,有时候干脆置之不理。这样一来,中情局自然也非常不满联邦调查局。于是,当麦卡锡到处指责中情局时,胡佛就和他遥相呼应,指责中情局充满了共产主义的叛徒和间谍,如果不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和清洗,势必会危害美国人民的幸福。在两方的舆论重压下,中情局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953年,中情局深陷麦卡锡主义的恐怖之中,早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彻底改变了中情局的命运,他就是国务卿约翰·杜勒斯的弟弟——艾伦·杜勒斯。艾伦·杜勒斯成为中情局的新任局长,也成为中情局历史上任期最长、影响最大的局长。
艾伦·杜勒斯是一位共和党人,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进入美国驻维也纳和伯尔尼使馆工作,后成为国务院近东局负责人。他还曾担任美国驻华顾问,前往中国,后因工资太低而退出外交界,为美国最大的水果托拉斯——联合果品公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