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100000006

第6章 奏一首成名曲(2)

说起冯·布劳恩,这位已经被公认为现代航天之父的伟大人物,有着一段充满荣誉和争议的人生之路。1912年,冯·布劳恩出生在德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德国的农业大臣,母亲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从寄宿学校毕业后,冯·布劳恩进入柏林工业大学,成为火箭先驱赫尔曼·奥伯特的学生,不久,他开始协助奥伯特进行液体火箭的测试。22岁时,冯·布劳恩获得了柏林洪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此时,德国**党上台,并将火箭研发列入国家发展的计划。冯·布劳恩凭借出色的物理学知识,参与到火箭研制的工作中,不久后,他进入党卫军,获得少校军衔。

盟军进入德国腹地后,冯·布劳恩看到一切已成定局,便和手下商量,究竟应该投降苏联,还是投降美国。由于担心苏联会虐待战犯,他们一致决定投降美军。于是,就出现了上文中冯·布劳恩的弟弟出面接洽美军的场面。跟随美军离开德国后,冯·布劳恩和他的同事们被带到了美国本土,利用手边的资料继续火箭研制的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冯·布劳恩和他的同事率领美国军方的火箭研制组研制出“红石”导弹,这是美军第一代核弹的洲际导弹载具。

虽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冯·布劳恩并不能抹去作为**党卫军的罪行。和鲁道夫一样,在制造V-2火箭的工厂里,冯·布劳恩也曾参与挑选战俘劳工。被V-2火箭制造厂雇佣的六万多劳工中,有一些正是冯·布劳恩亲自从集中营挑来的,其中有两万人死于疾病、饥饿和折磨。作为工厂的负责人,冯·布劳恩有着难以逃脱的道义责任。虽然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二十多年,但为**工作的那11年一直是他人生中无法抹去的污点。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日子里,鲁道夫和冯·布劳恩的昔日罪行被严格保密,人们只把他们当作是出色的科学家,而不知道他们背后那些血腥的历史。当然,美国司法部从来没有中断过对这一批德国科学家的背景调查。为此,司法部还成立特别的调查办公室,负责清理有**背景的德国移民。事实证明,司法部对鲁道夫的罪行非常清楚,冯·布劳恩的罪行也被证实。不过,由于中情局的多次干预,他们轻松地逃脱了指控。中情局的观点是,在冷战期间,如果将这些德国科学家的**背景曝光,势必会成为苏联的把柄,对此事大肆炒作,影响美国的形象。

1975年,冯·布劳恩被确诊为肠癌,于两年后去世。与此同时,鲁道夫也顺利地从美国国家航天局退休,定居在加州何塞市。到了1984年,美国司法部对鲁道夫施压,如果他不立刻离境并放弃美国国籍,就会遭到起诉。无奈之下,已经78岁高龄的鲁道夫和妻子离开美国,前往西德,随后,他在美国驻汉堡总领事馆放弃了美国国籍。

和鲁道夫、冯·布劳恩一样,一些罪孽更加深重的**战犯也受到了中情局的保护,甚至被中情局吸纳为给美国效力的特工。有“里昂屠夫”之称的克劳斯·巴比便是其中之一。1913年,克劳斯·巴比出生于德国波恩,22岁时,巴比加入了德国党卫队保安处,为**收集情报。二战期间,他被派往法国里昂,担任当地的盖世太保头领。在那里,巴比大肆抓捕、杀害犹太人和法国的爱国人士。他还亲自参与折磨被捕的男人、女人,对他们使用电击,打断他们的四肢,甚至实施性虐待。

1943年,巴比抓获了法国民族英雄、戴高乐的战友——让·穆兰,在一个多月的严刑拷打后,将其折磨致死。1944年,巴比还曾下令把一家孤儿院里的44名犹太儿童全部押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由于他出了名的凶狠、残暴,人们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里昂屠夫”。

战后,巴比被法国法庭判处死刑,此时他已经在美国人的协助下,成功逃到了南美的玻利维亚,化名克劳斯·奥尔特曼,成为玻利维亚的一名特工。表面上,巴比是为拉丁美洲国家工作,实际上,他的情报早已交到了中情局的手里。巴比对美国人的救命之恩感恩戴德,不仅为其提供大量的情报,还充当中情局在冷战时期的勇士,据说,拉美革命家切·格瓦拉的被害,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麦卡锡的白色恐怖

二战之后,作为同盟国的核心,美国获得了极大的胜利,可惜,战争的阴影刚刚退去,冷战的恐怖气氛又笼罩了美国的上空。美国一方面要和苏联抗衡,时刻防备苏联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在担心本土“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担心美国政府会被共产党“赤化”,从而颠覆美国的现行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宣扬的“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一时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恐怖闹剧,每个人都被逼迫着揭发国家内部的共产党人。

在了解“麦卡锡主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麦卡锡这个人。

1908年,约瑟夫·麦卡锡出生在威斯康星州北部一个爱尔兰裔小农场主家庭。童年时期,麦卡锡一直生活在乡下的农场里,19岁时,由于农场突发大规模的鸡瘟,父母经济破产,麦卡锡跟着家人搬到威斯康星州的小镇马纳瓦。他一边在杂货店工作,一边进入当地的高中读书,由于成绩优异,麦卡锡考入了马凯特大学法学系,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

1939年,麦卡锡虚报年龄,参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区巡回法庭法官的竞选,成为该区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官”。野心勃勃的麦卡锡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开始不择手段地打拼,试图在仕途上找到一条出路。1946年,凭借巧舌如簧的演说,麦卡锡以微弱的优势当选参议员,顺利进入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不过,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也比较低。

在参议员任职期间,由于行为不检点、做投机交易、赌博和酗酒,麦卡锡的名声一落千丈。有人说,麦卡锡的公文包里经常装着一瓶威士忌酒,他喜欢用一大堆不同性质的事实和经不起验证的数字,把参议院和整个美国搞得团团转。到了1949年,麦卡锡出面为屠杀美国士兵的**党人辩护,一时间引起民众的哗然,在这一年的民测中,他成为当年“最糟糕的参议员”。眼看自己在国会的位置即将不保,政治生涯也要受到威胁,麦卡锡急需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挽回当下的难堪局面。

为了吸引媒体的眼球,1950年初,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一次共和党妇女团体的集会上做了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讲演。麦卡锡声称,国务院里有205人是共产党,这些人甚至参与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而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知道有这205名共产党员的存在,却姑息养奸。演说之后,麦卡锡又先后飞到了犹他州和内华达州,重复他的演讲,手中甚至还拿着一张小纸片,声称就是传说中的“间谍名单”。不同的是,在随后的演讲中,麦卡锡将人数降低到81名,最后减到57人。

麦卡锡的言论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令美国上下哗然,原本政治生涯即将走到尽头的麦卡锡也一夜之间成为政治明星,占尽各大报纸、杂志的版面。麦卡锡打电话给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要求他们对外公开表态,杜鲁门则反唇相讥,希望他把名单公布出来。麦卡锡没有理会杜鲁门的质疑,而是继续发表国务院“私通苏联”、“帮共产主义的忙”之类的言论。而他之前对外声称的国务院里的205名共产党员,经过调查委员会的仔细排查,结果发现他的指控纯粹是子虚乌有。

一场政治闹剧草草收场,麦卡锡却赚到了惊人的知名度,于是麦卡锡准备实施下一个计划,为自己赢取更高的政治筹码。正在愁眉不展之际,朝鲜战争爆发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让美国产生了一股反共浪潮,民众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陷入了“红色恐怖”的气氛。对于麦卡锡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政治发迹的机会,这一次,他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总统杜鲁门。

1951年,由于朝鲜战场的频频失利,杜鲁门撤换了朝鲜战场的总司令麦克阿瑟。麦卡锡以此为借口,指责杜鲁门任用曾经的驻华特使、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麦卡锡的演讲中,马歇尔被定名为叛徒和谋杀者,指责他曾经使得苏联先于盟国到达东欧;在雅尔塔会议上蒙蔽罗斯福;在调停国共两党冲突时暗中支持共产党等。后来,麦卡锡编印了《美国从胜利后退:乔治·马歇尔的故事》一书,在国内广为散发。在麦卡锡的指责和谩骂中,马歇尔不得不主动辞职,回到家乡养老。

1953年起,麦卡锡在两名助手的协助下,开始清查美国设在海外的大使馆的藏书目录。在这次清查中,一批左翼作家,如威廉·福斯特、白劳德、史沫特莱等七十多人的作品被列为禁书,就连马克·吐温的作品也被列入“危险书籍”之列。在极端反共的思潮影响下,城市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也开始清查禁书籍和杂志,关于雕像、精神病、酒类和建筑的专著被贴上了可疑的标签,连介绍苏联芭蕾舞的书籍也被付之一炬。

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务院、国防部、国防工厂都被麦卡锡主义者清查。当然,中情局也被麦卡锡主义者怀疑藏有大量的共产党和同情共产党的人,继而陷入了最危险的处境。麦卡锡怀疑中情局利用职责之便,将美国的情报提供给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甚至怀疑中情局故意窝藏共产党员。当时,杜鲁门屈服于麦卡锡的强势观点,公布了“忠诚法案”,任麦卡锡主义者对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查和鉴定。

此时,和麦卡锡站在同一阵营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巧借东风,试图借助麦卡锡主义者之手对中情局进行清洗。实际上,中情局成立后,胡佛早就看它不顺眼了。联邦调查局早在1935年就成立了,主要负责国内的安全和反谍报活动。当战争时期临时的战略情报局转为中央情报局之后,中情局成了和联邦调查局并驾齐驱的两个系统。

按理说,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是两个互不相关的机构,中情局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直接由总统负责,联邦调查局则归司法部管辖,而且,二者相比,联邦调查局有直接的执法权,比中情局的权力要大得多。可惜,胡佛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中情局抢走了原本属于联邦调查局的东西。别人从自己的碗里分一杯羹,自然谁都不会高兴了。

在此之前,中情局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向联邦调查局寻求帮助,比如交接文件、提供某个人在国内的活动情况等,胡佛心中不高兴,自然能不管就不管,有时候只提供一半的消息,有时候干脆置之不理。这样一来,中情局自然也非常不满联邦调查局。于是,当麦卡锡到处指责中情局时,胡佛就和他遥相呼应,指责中情局充满了共产主义的叛徒和间谍,如果不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和清洗,势必会危害美国人民的幸福。在两方的舆论重压下,中情局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953年,中情局深陷麦卡锡主义的恐怖之中,早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彻底改变了中情局的命运,他就是国务卿约翰·杜勒斯的弟弟——艾伦·杜勒斯。艾伦·杜勒斯成为中情局的新任局长,也成为中情局历史上任期最长、影响最大的局长。

艾伦·杜勒斯是一位共和党人,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进入美国驻维也纳和伯尔尼使馆工作,后成为国务院近东局负责人。他还曾担任美国驻华顾问,前往中国,后因工资太低而退出外交界,为美国最大的水果托拉斯——联合果品公司服务。

同类推荐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 美国,谁做总统都一样?

    美国,谁做总统都一样?

    提起美国总统,人们的脑海里通常浮现的是一个至高无上、威力无边的形象。总统摇一摇,美国震一震,世界就是大海啸了。美国总统真有这么大的权力吗?美国总统在一国之中担当着什么角色?美国总统充其量不过是个“办公室主任”?他到底为金主还是为选民代言?总统真的统领三军吗?总统的地位其实也不稳,随时被监控着,选民不高兴,任职中途也能拉你下马。对不少美国人来说,美国总统,谁当都一样。
  • 领导干部廉洁句典

    领导干部廉洁句典

    作者撷取众多国学句典里的精彩章句,加以归类和译介,目的是给领导干部读者推荐国学知识,从中了解廉洁自律的经验和为官处世的道理,结合当下反“四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始终坚守为官底线,坚定理想信念,顺利过好从政关,成为合格的、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领导干部。
  •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

    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推到了风口浪尖,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的秘密也被曝光在众人面前。在本书中,NSA的前世今生,美国情报发展史将被抽丝剥茧地展开在你面前。
  •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悍妻来袭:抢个相公来压寨

    悍妻来袭:抢个相公来压寨

    唐夭夭家里是山贼,她自从被逼婚后的人生目标就是抢个压寨相公回家生孩子。当她第一眼见到秦淮,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没错就是他了,他就是我未来的相公。“秦淮,你娶我好不好啊!”唐夭夭一脸痴迷的看着秦淮。可秦淮一脸嫌弃的答道:“不好。”唐夭夭:“你不娶我也可以,那就换我娶你。”秦淮:“………”很久以后,秦淮看着一脸花痴的唐夭夭看着其他男子,整个人都要气的爆炸了。这个女人说好的只喜欢他一个人呢?怎么转头就去看别的男人了去了。秦淮忍无可忍,直接上前一把将唐夭夭扛起带走。
  • 灰姑娘的星动时代Ⅰ:艺路星碎

    灰姑娘的星动时代Ⅰ:艺路星碎

    北京,繁华又落寞,热情又残酷,每分每秒,无数的人心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梦想。毕业将近,李若溪,乔姿,思琪和萌萌这四个大学好友也加入了寻梦的队伍中,朝着成为演员的目标不断前进。巨大的娱乐圈宛如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四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们唯有用她们各自的方法不断的挣扎和沉浮。她们或像鲜花瞬间怒放然后零落成泥,或像昙花一现消失不见,或者奋力挣扎却始终无门而入,或大树般坚韧扎根默默生长终得繁花满树……
  • 德川家康(新版)2:崛起三河

    德川家康(新版)2:崛起三河

    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政企商业领袖必读图书!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干部必须研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 独宠焰妃:逆天小萌后

    独宠焰妃:逆天小萌后

    子夜表示上辈子杀的人太多了,这辈子就想要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但是你不惹麻烦,却偏偏总有麻烦找到你身上。“太子殿下,咱跟你不熟,想娶妻出门右拐有个青楼,里面各色美女应有尽有,保证看得你眼花缭乱!”子夜纤纤玉指豪迈一指,淡定非常。“不好意思,本王路痴,找不到青楼。”完全无视某女的提议,某男大手一挥,扛着某女进洞房:“你不答应也没关系,咱先把事儿办了再详谈!”
  • 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慢性肝炎很常见,诊断不困难。然而,慢性乙型肝炎很少在发生后即能作出早期诊断,多数病人就诊时难以说明何时开始有病;就诊时,甚至多次门诊后医生也未必能正确说明病情程度;有的病人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辗转求医尚无结果。肝炎患者在日常保健和治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书主要从不同的季节,介绍了一些科学的保健方法,可以让你避免感染,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
  • 没有人像你

    没有人像你

    作者通过十五个短篇故事,呈现青春的不同状态。擦肩而过的感情,成长岁月里的暗恋、遗憾和错过……这里记录了与青春有关的所有情绪。不管你随意翻开哪一篇,都能找到一种共鸣,这是一把打开时光大门的钥匙,带你重回年少时代。可是无论舍不舍得,我们都要对过去说声再见,都要去往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还是会流泪,会欢笑,会与旧人告别,与新人相逢。还是要全心全意、好好地去爱人。
  • 与校草的公车之吻

    与校草的公车之吻

    哇,好帅!呜,双唇就这样相撞了,还是在公交车上,众目睽睽,丢人啊!恨意就在这时熊熊燃烧着!刘致远:我们打赌,赌你一个月后会接受我!林思烟:不可能,那只是个奇迹!刘致远:我就是你的奇迹!
  • 公子囚之策妃谋天下

    公子囚之策妃谋天下

    硝烟弥漫的战场,亦可侠骨柔情;嗜血厮杀的故事,也可死生契阔。乱世铁血贵公子,冷心冷情,雕琢而出,便是温润之玉;现代机械设计师,没心没肺,圈禁住了,就是一往情深。成王败寇,没有人会是永远的赢家,只要不死,便只能勇往直前。耗尽心智,拼尽全力,以血肉之躯,一寸寸、一步步,爬向那权利之巅的刹那芳华。莫岑菀:前世的名字叫沐岑菀,她被穷凶极恶的军火贩子绑架,前去基地制造一种新型武器的控制开关,中途遇到另一伙军火贩子,双方火拼之时,沐岑菀的车子坠崖,穿越到了珈兰大陆。醒来之时,她变成了一个楚国仅有十岁的落难小公主。鄢黎:晋国六卿之一鄢氏嫡宗公子,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穿越而来的现代单兵武器设计师兼战争理论研究博士莫岑菀。从此,强迫她女伴男装留在自己身边,从一个小小书童成长为权谋天下的策士。再后来,便是二人联手,在凶险诡谲、孤立无援的劣境之下,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特种部队,征伐天下,称霸七雄。合纵连横的时代,不仅要靠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还要有过硬的战术值,鄢氏的黑鹰兵团,海陆空三栖神军,敌前敌后,所向披靡。“既然没得逃,就杀出去;既然没得悔,就错下去。直到杀出一条血路,直到错成一道风景。鄢黎,我莫岑菀都会陪着你。”“我本来就是女子,是你非要我女扮男装的。”“想做女子?等你爬得上本公子的榻再说!”“你,你这个流氓!”“菀儿,你以前对我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一直觉得这句话里满满的都是谋略,可如今心境不同了,再细细品味,却只觉意境如此情志高远。”“嗯,心里只有权谋,自然看什么都是权谋,可若是放下了,洒脱了,便看什么都是洒脱。”“鄢黎,你若死了,我发誓,明日我就去找殷崛,我马上就嫁给他,去做秦国的王后。”“你敢,我现在就杀了你,让你和我一起死。”“莫岑菀,我殷崛处心积虑争了这秦国的王位是为了什么?你当真不知道吗?”杯盏破碎,只影伶仃,贵为王者又如何?错过,便是永远的失去。醉卧花阴下,天高燕子轻;休言不爱酒,只是未伤情。花开陌上、草色烟波,二人一马,是开始……也是结局……
  • 超悸动绯闻事件

    超悸动绯闻事件

    平凡少女的华丽梦想,总有一天,我要与你并肩!!白金美少年作者猫小白最新力作,美少女VS傲娇大明星,炎炎夏日,快来领走你的甜心!为了梦想,拼了!我木希考好不容易才考上著名的圣心音乐学院,为了这个,我都不惜和暗恋很久的森泉谈起了远距离恋爱,可是……才交往第三天,就被甩了!然而,没想到只是偶尔邂逅了一次当红明星柏绚斗,他却突然在电视里高调宣布正在和我恋爱中!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一切都是另有目的的,难道我真的要牺牲自己的声誉,答应成为狗血三角恋的女主角吗?
  • Desert Solitaire

    Desert Solitaire

    First published in 1968, Desert Solitaire is one of Edward Abbey's most critically acclaimed works and marks his first foray into the world of nonfiction writing. Written while Abbey was working as a ranger at Arches National Park outside of Moab, Utah, Desert Solitaire is a rare view of one man's quest to experience nature in its purest form.Through prose that is by turns passionate and poetic, Abbey reflects on the condition of our remaining wilderness and the future of a civilization that cannot reconcile itself to living in the natural world as well as his own internal struggle with morality. As the world continues its rapid development, Abbey's cry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West remains just as relevant today as when this book was wri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