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0500000004

第4章 难忘的中学岁月(2)

汤一介的数学学习也在这时开始崭露头角,几次考试,汤一介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这让汤一介很骄傲,他自认为班里数学成绩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非汤一介莫属”。但没想到那一个学期,他的数学成绩排在了第二位,第一名竟让一位姓沈的女同学抢了过去。这不由让汤一介郁闷不已,他认为这是老师的“偏心”。

不过在体育方面汤一介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一学期,他的体育成绩排在了第一。这不由又让人看到,中学生汤一介可以算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了。

走进西南联大附中的汤一介一天天在成长,比起儿时的内向寡言和1年前的贪玩调皮,和汤一介交往的“玩伴”,已不再是“逃学到水塘里游泳,还偷老百姓家的瓜果”的淘气顽童。

中学生汤一介交往了新的朋友,课外活动也走出了家门,眼界也更加开阔,只不过处在懵懂时期的少年仍难免“爆发”出一些稚气之举。让汤一介最难忘的应该是一次在昆明近郊的“放火烧山”了。

那时汤教授刚刚把家从宜良搬到昆明不久,一家人就住在昆明的近郊麦地村。而闻一多先生的家则住在离麦地村不远的司家营,这样,汤一介和闻一多先生的两个儿子闻立鹤、闻立雕成了好朋友。3个少年上学、回家走在一起,连外出活动都分不开。他们最喜欢的“外出活动”就是被他们称为“探险”的爬山。只不过,他们的“探险”爬山还真的遇到了一次“险情”。

那是暑假的一天,闻立鹤、闻立雕、汤一介,还有一个和汤一介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云南同学、也是他们形影不离的“铁哥们儿”段成佑,4个少年又准备开始一次他们最喜爱的“探险”爬山活动。于是,他们把每次爬山必带的火柴、手电筒、水、干粮还有绳子什么的全都装进背包后,就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一路上孩子们有说有笑,他们掰下老百姓地里快要成熟的老玉米,还在长满茂密白薯秧的地头刨出几大块白薯,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在山上烧烤的美味。想不到就是这些他们“顺手拈来”的“美味”给他们带来了麻烦。

下午的时候,玩兴正浓的4个中学生依然在往高处爬,汤一介觉得这一次好像比以往爬得还要高。但年少的孩子们不知道,山越高风也就越大。在他们点着柴火的一刹那,燃起的火苗把周边的草烧着了,只是一瞬间,大火就在他们的眼前烧起来了。迅猛的火势让孩子们傻了眼,更麻烦的是风助火涨,只见山上的风越刮越大,山火也越烧越旺,汤一介觉得当时那个可怕的景象简直就像是放火烧山一样。

4个中学生立刻撇下一切,拼命往山下跑,当他们终于远离山火,狼狈不堪、疲惫至极地回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虽然惊魂未定,汤一介却不敢对母亲说实话。母亲问他:“这么晚了才回来,做什么去了?”他说:“我和闻家的兄弟俩去爬山,回来时迷了路,所以回来晚了。”

汤一介没有敢把他们在山上一手“制造”的火灾告诉他的母亲,但此后他在心里牢牢记住了那一次他们“兄弟”4人“放火烧山”的“壮举”。

这是一个懵懂少年成长的真实经历,而汤一介更是毫不隐晦地坦言:“如果说小学时的我是个平平常常,很听话的孩子,那么中学时的我可以说是一个学习不好,习惯不好的孩子。”这不由更让我们看到哲学家汤一介一贯率真、坦诚的为人作风。

4、走近哲学的少年

进入西南联大附中的少年汤一介虽然不如意地留了级,但在这个时期他也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他开始走近父亲,了解父亲的研究和著作,并开始对父亲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个时期,汤用彤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魏晋玄学。在西南联大附中读书时,汤一介看到父亲正在研究王弼思想,他立刻想起在宜良时就曾看到父亲经常阅读的《全三国文》、《全晋文》、《后汉书》、《三国志》等书籍。也是从那时起,原来只看过《三国演义》的汤一介开始看《三国志》,虽然没有全看懂,但他知道了“正史”和小说的不同。

于是中学生汤一介把他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疑问向父亲提出。比如他会问父亲“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没有王弼?”以及“您写的王弼有人看吗?”之类的问题。这个时候汤用彤教授总是很耐心地回答儿子:“王弼不会打仗,也不会用兵,写在小说里,这小说没人爱看。”而对于自己写的王弼,教授则对他的儿子说:“贺(麟)伯伯爱看,你不信可以去问他。”

汤用彤教授的回答让少年汤一介的心中燃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他真的立刻就找到了贺麟教授。贺麟教授告诉汤一介说:“王弼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可惜23岁就死了,研究哲学家的思想可比研究那些帝王将相,像刘备、关羽、诸葛亮、周瑜等等的意义还大。”

听了贺麟教授的回答,汤一介深受启发,眼界立觉开阔了许多,这时他才知道,历史上有所谓“哲学家”,而研究哲学家更有重要意义。除了父亲与贺麟伯伯的影响,当时战乱时期的特殊环境也时时在向少年汤一介“传递”着哲学与文化的“信息”。

首先是汤用彤教授当时租住在昆明附近麦地村的尼姑庵中的正殿同时也租给了北大文科研究所,这样正殿里就存放了研究所的好多书籍,其中还有一部《道藏》。而且去西北考察的向达先生的书箱也放在了正殿里面,这些都吸引着爱读书的汤一介。因此当时在正殿读书学习的教授们身边,也经常会出现个子矮小的少年汤一介。

而在麦地村附近就是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战时临时驻地,这里住着闻一多先生和清华大学的一些研究生。著名学者冯友兰和金岳霖教授则住在邻近的龙头村。汤一介经常看到两位先生往来的身影以及他们和父亲汤用彤在一起交谈的情景。后来汤一介才知道,冯友兰先生的《新原道》和《新原人》及金岳霖先生的《论道》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因为冯先生曾在序中说,他写这两部书时,有时就要和汤用彤教授讨论。而此时的汤用彤教授则完成了《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魏晋玄学流派略论》和《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等著作。

从与父亲和贺伯伯探讨王弼到在尼姑庵正殿里读书,从冯友兰、金岳霖两位教授的孜孜不倦到他们与父亲在一起热烈的学术讨论,还有父亲在青灯下的苦读钻研,这些战乱时期的“文化与哲学信息”正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少年汤一介。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汤用彤教授在中国诗词和古文方面对孩子们的熏陶以及对他们进行汤家家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教育,也都给少年汤一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和妹妹都在西南联大附中学习,所以每到周末,汤一介和妹妹都会步行往返于昆明和郊区麦地村之间。更多的时候汤教授也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在父子三人同行的愉快时刻,教授总是不忘教他的孩子们背一些诗词和古文。汤一介认为,父亲似乎比较喜欢陶渊明的诗文,所以受父亲的影响,自己也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文。一直到几十年后,年逾八旬的汤一介仍然最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尤其是陶渊明的《形、影、神赠答诗》、《五柳先生传》和《与子俨等疏》,汤一介从来都是捧起来爱不释手,读起来如醉如痴。每当读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时,汤一介都会发出无限感慨:这是何等超越的境界!而“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又是多么地潇洒!

此外,汤用彤教授也常常会给他的儿女们讲些历史故事。比如《西游记》,汤一介和妹妹虽然都看过,但父亲给他们讲的则是真实历史材料中的玄奘到印度取经的事迹。讲完后,教授还要告诉他的儿子和女儿,中国在玄奘之前还有朱士行、法显,之后有义净、慧超等等的求法故事。

看着孩子们一直专心地听这些历史,汤用彤教授接着对他的儿女说:“你们的祖父留给我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我想这些和尚真是这样。你们现在不会懂,将来也许会慢慢懂。”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一直被汤氏家族视为家训,几十年前曾任过知县的汤霖把汤家这一家训传给了他的儿子汤用彤,几十年后,他的儿子汤用彤又把汤家的家训传给了汤家的下一代子孙。只有十几岁的汤一介并没有完全听懂父亲的这段话,但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汤一介才慢慢懂得父亲传给他的汤家家训的意义。

5、阅读红色“禁书”《西行漫记》

一转眼,汤一介来到云南已经是第4个年头,几年中,一个充满了“成长烦恼”的调皮男孩,经历了“跳级”和“留级”的“荣”和“辱”,也体会了学习的收获和快乐,少年汤一介正在慢慢长大。然而汤一介的中学时代还远没有结束,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汤一介仍然是一个对世间充满好奇和稚气未脱的少年。因此这个时期汤一介和4个要好的同学一起阅读红色“禁书”《西行漫记》以及离家出走西去延安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汤一介在云南的中学岁月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曾是当年西南联大附中引起“轰动”的一件事。

那是在1943年的春天,正在西南联大附中读初二的汤一介和同学游宝谟、曾宪洛、胡旭东以及上初三的余绳荪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一天,余绳荪很神秘地告诉汤一介说,他找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一下就引起了爱读书的汤一介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余绳荪还告诉他,这本书不单有意思,更不容易的是一般人根本找不到,就是找到了,也不能让别人知道,因为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汤一介听了,更恨不得马上就把这本书抓到手。

有余绳荪的如此“鼓动”,几个好朋友很快就都知道了这本神秘的红色“禁书”。大概是出于共同的好奇心,5个中学生很快就一致决定,找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地方,大家一块偷偷阅读这本书。

在他们的“带头大哥”余绳荪的一通张罗后,几个小兄弟终于在他们租到的一间小屋里聚齐了。余绳荪也终于拿出了那本神秘的书,汤一介终于看清,这本神秘的“禁书”名字就叫《西行漫记》,作者是一个叫斯诺的美国人。

余绳荪打开了《西行漫记》,开始认真地为伙伴们读书。大哥越读越有精神,小兄弟们越听越上瘾。随着余绳荪手中的《西行漫记》一页一页的翻动,那个美国人笔下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5个少年不知不觉走进了《西行漫记》,无论是第一次听到的“红军”和“延安”,还是那个漫长而又神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似乎都深深吸引了充满幻想的几个“叛逆”者。

回想起当时5个人的如此行动,汤一介觉得当年之所以这样“狂热”,除了对“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延安”的好奇心外,他们几个对当时的西南联大附中训导主任共同的“心怀不满”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当年西南联大附中的训导主任因为同时还兼任着联大附中的童子军教官,所以5个少年经常受到这位训导主任的“训”和“教”,这不仅让孩子们觉得他们受到了不应该的“另眼相看”的待遇,更让他们对这位训导主任兼童子军教官一致“非常不满意”。

年龄相仿,又有共同的好奇心和共同的“憎恶”对象,5个少年更加亲密,也更加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不难想象,租一间小楼,读一本别人找不到旷世奇书,对于他们这几个满脑子都是“反叛”思想的中学生来说,真是既新奇、愉快,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力。

没过几天,几个男孩子对《西行漫记》就从好奇变成了入迷。为了《西行漫记》,他们甚至经常逃课,从学校偷偷溜出后就一头扎进那间租来的小楼,大家在一起共同分享《西行漫记》的新奇,也在一起幻想。看来,那个美国人的《西行漫记》已经把他们搞得神魂颠倒。

经历了一阵疯狂和幻想后,“带头大哥”余绳荪又开始“鼓动”了。那一天,余绳荪很郑重地对他的小兄弟们说:“既然《西行漫记》这样吸引我们,不如咱们亲自去一趟延安,只有看一看,才能知道那里到底是什么样。”

余绳荪的话得到了大家的双手赞成,余绳荪还告诉大家,自己已经看好了地图,出行路线也差不多定了下来。几个小兄弟更加兴奋狂热,恨不得立时拔脚出发,开始那美妙而神奇的“西去之旅”。只不过此刻狂热的“大哥”和“小弟”们似乎都没有想到,他们一心想奔往的延安和他们一直都神往的爬雪山过草地,只凭他们的好奇和幻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前面等待他们的,竟是一场“梦和幻想”的破灭。

6、“西去延安幻想曲”

当他们整装待发时,才发现还没有路费。几个孩子想了半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家里偷些黄金出来,这样既可以换出钱,又不容易很快被大人发现。虽不太光彩,但为了他们一心向往的西去延安之行,也只能这样了。

于是,汤一介从家里偷了一支金笔、一块金表,还有一个上面刻有父亲汤用彤名字和清华周刊总编辑字样的金牌,游宝谟从家里偷了一副金手镯,其他人也都从家里偷了首饰之类的黄金。

按照余绳荪的安排,几个孩子先把游宝谟拿来的金手镯卖了,接着带上他们简单的行囊,怀着激动和向往的心情出发了。按事先的计划,他们从昆明坐火车来到了红军曾经走过的曲靖。

同类推荐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 张爱玲传

    张爱玲传

    本书从张爱玲的个人境遇落笔,用诗一般的文字,加入对张爱玲相关书信文学作品的解读,完美展现了张爱玲71年的人生经历。具体描述了张爱玲坎坷动荡的人生经历和深陷迷途、爱恨两难的感情经历。真实准确,又生动感人。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没有哪一位艺术家能在全天二十四小时里不间断地创作艺术。他们成功完成的那些关键性的、具有恒久意义的作品,都出现在为数不多而且难得一现的灵感降临的瞬间。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敬慕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艺术家,但是她也绝不是一位永无闲歇的创造者。歌德曾经充满敬畏地将历史称为"上帝的满是秘密的作坊"——即便在这个作坊里,无关紧要和日常繁琐之事也是无尽无休。在这里如同在艺术和生活的各种领域一样,那种精致的、令人难忘的时刻难得一现。大多时候,历史是一位编年记录人,她心思冷淡却持之以恒地将一个个环套编成一个巨大的链条——这链条延伸几千年,在它上面一个个平淡事实比肩而列,因为所有的精彩纷呈都需要准备时间,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有发酵的过程。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热门推荐
  • 冲喜进门

    冲喜进门

    她不过是母亲用作报恩的狸猫,却注定倾城倾国色。她不过是他的糟糠之妻,却为他倾覆生与死。倾其一生,她为他三入未央。终至一世,她为他百般周旋。却为何,得来的却是杀身之祸?他曾是落魄的皇曾孙,更是君临天下的帝王。舞勺之年,他把她放在心底默默爱护。舞象之年,他把她娶回椒房万般恩爱。然而却在一片血色弥漫之后,他失了她……生,他为她许下故剑情深。死,他为她许下南园之约。一条命,一段恩情,一世缠绕。一代君王,一朝国母,一统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尝江湖

    妃尝江湖

    重生之后,没魅力的她摇身一变成为幸运女神。意外和绝世灵宠定下契约,让她原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是清冷如冰的君王。一句预言,她变成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被困宫中。失去自由,却安稳被他保护在羽翼下。无奈宫中人心叵测,又如何能不被牵扯?他,是风流不羁的妖孽。一次相遇,她变成了他眼中的无价之宝,势在必得。纠缠不休,以指导之名取得她的信任。可是他要得到的,真的只有那么简单吗?以身养蛊,破茧成蝶。华丽转变的她,会这么容易被他们所掌控吗?江湖不太平,还是先闪再说!【PS:宅斗、宫斗、江湖斗,妃本祸水,斗斗更健康!】
  • 穿越之舞倾天下

    穿越之舞倾天下

    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少女龙炫舞在一场蓄意的谋杀中,穿到了古代的南月国成为一个刚出世的小宝宝,看她如何运用现代智商玩转古代,倾倒众家美男.她多情而不滥情,腹黑但不恶毒,聪明而不矫情,她的一切的一切让无数优秀男子为其倾倒,到底谁才是她心目中的唯一....."爱情就像握在手中的流沙,攥的越紧就流的越快,所以我只有轻轻的捧住她,不让流沙从手中溜走!"他是当朝左相,拥有绝世文才,但是仍旧孑然一身......她说“你是我的哥哥,也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对我好的人,但是我带给你的只有痛心和伤害,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能给你,所以请你放手!因为我不忍心看到你痛苦!”他说“我不怕受伤,只怕你不幸福,你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她哭着说“为什么你总是喜欢受伤......”他是当朝的太子,一次意外的相遇,成为他心中的牵挂他说“为什么我不早些遇到你,现在我又如何能放手?”她说“既然错过了,就是错过,我们之间只是错误的相遇!”他说“即使是错的,我也要拼一下!”他是东辰国的太子,一次落魄的遭遇让他遇见此生的挚爱,他说“只要是为了你,就算抛弃我的灵魂和生命也在所不惜”她说“我分不清是该爱你还是恨你,请你让我走吧!”他说“不管怎样都好,只要不要忘了我!”他是南月国的南昭王,在他眼中从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令他动容;而她却这么突然的闯入他的生活,令他的世界充满了色彩!他说“你这个小妖精,为什么不肯说爱我!”她说“爱这个字,太沉重,我怕负担不起!”他说“难道你害怕就离开吗?你知道我的心有多痛吗?”还有他,他,他......一个个都被她深深地吸引着,到底谁才是她心目中的唯一,谁才能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文坚持一对一,男主个个专情,女主也有自己的原则,女主不是万能,但是却有些小聪明,本文有些慢热,但是继续看下去会越来越有意思请大家喜欢的话就多多收藏和投票票给我,有什么意见给我留言,我看到会回复的,最后谢谢各位的支持!推荐下好友的文小妖叶叶的《独爱杀手夫君》凌格格的《小爹爹!》最后感谢大家长久以来对我的支持,谢谢你们的钻石和鲜花还有就是请多多收藏,给我投票票哦!我会继续努力的!
  • 如果时光听得见

    如果时光听得见

    仔细品读其中的苦辣酸甜,用心去体会智慧和温情的美丽绽放。当来路在回忆里显得贫瘠,一些人的笑此刻蜕变得如此丑陋,一些人的爱在此刻无法释怀,一些曾经无以为继的记忆此刻找到苍白的结局,它们可以被拿在手里慰藉和祭奠流走年华的未央之殇。当然也不乏那些总不能忘记幸福的时刻,冬天捧一杯热茶,与初恋相遇的那一时刻,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幸福的大街,或在舒适的沙发上读这样一本温馨的书。
  • 逃亡

    逃亡

    本书是前苏联戏剧大师布尔加科夫的剧作集,是国内首次成规模地翻译引进。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位戏剧大师的现实关怀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书共收入七部剧作:《土尔宾一家》《卓伊卡的住宅》《紫红色岛屿》《莫里哀》《伊凡·瓦西里耶维奇》《逃亡》《巴统》。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我家那位九公主

    我家那位九公主

    唯独那个男孩却没有得到任何神灵的关爱,他没有得到庇护,本应三岁而亡,却只能靠娶了一个“怪物”续命。
  • 真魔

    真魔

    有人称他为神,因他拯救众生于疾苦之中,善念永存!有人称他为仙,因他实力已然是通天彻地,无人能敌!有人称他为魔,因他曾一怒血洗广袤神州,谁也不从!对与错,不过一念之间。正与邪,只是七情使然。且看沈尘如何在这神州浩土之上,成为一个真正的魔!
  •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来自西班牙的破落骑士阿勒瓦尔·彻辰,怀揣着骑士梦想,在1655年的东欧大陆,演绎了火器时代下的骑士风云。
  •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图说世界名人: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介绍了,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及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国家及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