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300000010

第10章 古典历史主义的经济哲学方法(6)

其实,正是从作为fellowfeeling的“同情”出发,斯密才通过研究“同情”的机制引导出了其完整的经验主义道德思想体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斯密提出“同情”的机制问题本身就说明了他不是从格劳修斯、孟德斯鸠等人的那种先验性的角度来理解社会道德或者社会正义问题的。在斯密看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感情完全是一种经验性的东西,其评判标准来自于别人(斯密为了避免其道德标准走向主观主义,用了公正的旁观者这一概念)对你的感情的认可程度。什么是具有美德的人?斯密认为“按照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合宜的仁慈这些准则去行事的人,可以说是具有完善的美德的人。”而“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合宜的仁慈这些准则”的存在基础恰恰在于当别人假想处在你的位置上时对你的感情的认可程度。斯密分别从对别人的感情的评判以及对自己的感情的评判这两个角度来阐述了这一观点。针对前者,斯密说:“在当事人的原始激情同旁观者表示同情的情绪完全一致时,它在后者看来必然是正确而又合宜的,并且符合它们的客观对象;相反,当后者设身处地发现前者的原始激情并不符合自己的感觉时,那么,这些感情在他看来必然是不正确而又不合宜的。”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4页。针对后者,斯密说:“我们据以自然地赞同或不赞同自己行为的原则,似乎同据以判断他人行为的原则完全相同。当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时,根据能否充分同情导致他人行为的情感和动机来决定是否赞同这种行为。同样,当我们以他人的立场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时,也是根据能否充分理解和同情影响自己行为的情感和动机来决定是否赞同这种行为。”同上书,第137页。在这种经验性的相互评判之外,斯密认为完全不存在什么自在的道德标准。他在此书中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个平时令人憎恶的人受到了一个与他没关系的人的伤害,他的愤恨之情是否应该得到理解和认同?斯密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他原来的品质和行为所具有的不满,并不会全然阻止我们对他自然产生的愤恨表示同情。”同上书,第111页。他还把这种道德规则称为“一般规则”,并批评那些持先验道德观的哲学家根本不懂得这些“一般规则”。斯密这里的“一般规则”显然是彻底的经验性规则,它完全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现实性关系的基础之上。

斯密的这种独特的道德思想的关键点在于,在他的思路中,人并不是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者所主张的那种完美的人,而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人这样如此软弱和不完美的生灵”。道德哲学所要探讨的是只有在什么样的原则下这些不完美的人才能组成一个伦理的社会。人是自私的,“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人也是有追求物质财富的自然欲望的,斯密的道德学说所研究的就是怎样把这些人组建成一个道德的社会。在这一前提下,斯密道德学说所关心的重点也跟别人不一样。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别的哲学家“主要考察了感情的意向”,而他则主要关心“感情同激起它们的原因之间的关系”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7页。,即考察被激起的这些感情是否具有合宜性。正是以这种非先验性的道德思考为线索,斯密在此书中才大量考察了外界因素如当事人的幸运与不幸、命运、效用、习惯和风气等等因素对感情合宜性之评价的影响。

斯密在哲学方法上的社会性维度就是蕴含在上述这种道德观念之中的。斯密的道德观点本身就是对伦理学意义上的社会性的研究。“社会”,在斯密那里,既不是简单的直观唯物主义所认同的那种孤伶伶的个人的机械组合,也不是法国和德国的主要启蒙思想家所认为的那种先验性的人性内涵之反映,而是由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所构建而成的。可以说,斯密是站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上,从伦理学的角度对那一时代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刻画。当他说“事实就是如此: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天性使人适应他由以生长的那种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同上书,第105页。的时候,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与蒲鲁东、勒鲁、赫斯在我看来,这三位思想家是欧洲大陆启蒙思想界对“社会”这一概念阐述得最为具体的人(参见拙文《马克思哲学理性中的社会主义思想渊源》,《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等人的观点是有根本性的不同的。蒲鲁东尽管可以把“社会”的内涵谈得非常具体,就像他在《什么是所有权》中所做的一样,赫斯甚至还涉及到了人的物质生产的领域,但他们的问题在于,其“社会”始终是理想性和先验性的,始终只是换了装的理想人性而已。而斯密则完全不是如此,其理论明确地是以人的自私、物欲和其他不完美的一面为思想前提。当然,由于他此时不是从物质利益或者说经济学的层面来阐述和解剖社会现实的,因此,我们在观察斯密此时的社会性思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他是如何用一定的规则来建构起一个伦理性的社会关系的。斯密完全没有依赖每个人的善良道德来构建“社会”的意思,相反,他还强调指出:凭借公众对其作用的认识,社会可以在人们相互之间缺乏爱或感情的情况下,像它存在于不同的商人中间那样存在于不同的人中间;并且,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或者一定要对别人表示感激,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这段话简直就是架起《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在社会性方法论问题上的相互联系的桥梁。斯密在另一处还说:“最普通的教育教导我们在所有重大的场合要按照介于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某种公正的原则行事,甚至平常的世界贸易也可调整我们行为的原则,使它们具备某种程度的合宜性。”同上书,第167页。这里的“公正的原则”表现为由“同情”而构建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内在制约性。斯密的道德学说与其说是研究单纯的道德问题,还不如说是研究道德的社会性生成问题,这也是他为什么说“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同上书,第106页。的原因。这种“原则”在斯密下一步的经济学思路中则直接表现为交换原则,应该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在基本的方法论上是相通的。

当然,斯密的这种社会性方法论的缺点在此时的思路中也已经显现了出来。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斯密时代的产业资本主义才刚刚开始,新兴的各个社会阶层的现代意义上的阶级本性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重点阐述了“社会”的现实关系性存在,而对这种社会关系的本质的研究尚处于与他的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相似的低水平层次。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当资本主义的内在结构和内在矛盾尚未充分展开和暴露之前,要想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极其困难的。斯密的情况就是如此。这具体导致了他在对人们为什么要服从于道德的“同情”机制的问题上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斯密的观点是,那个最初从不考虑别人对他的情感评判,违反神圣的正义法则,并且也不因此而感到羞耻和害怕的人,在其激情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冷静地反思过去的行为,并因此而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感到悔恨和恐惧。正是这种悔恨和对孤独的恐惧迫使他回到社会中去。这种解释显然脱离了原来坚持的经验现实性的原则,走向了人的心理学的角度。其不彻底性应该说是显而易见的。

《道德情操论》之后,根据著名的斯密生平作者约翰·雷(John Rae, 1845—1915)的解释,斯密认为“没有必要再像从前那样详细讲这个内容了(指道德哲学——引者注),因而匀出了更多的时间讲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约翰·雷:《亚当·斯密传》,胡企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5页。。斯密在格拉斯科大学的讲演确实涉及到了法学的内容,但实际上他在有生之年并没有在这方面写出像样的东西。其中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学界是把警察、岁入、军备等等都看成是法律的对象的,而且还把政府管理物价和货币等等看成是属于警察范围的东西,正像他在讲演中最初讲到分工、货币等政治经济学问题时是在“警察”的标题之下展开的一样坎南编:《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陈福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二篇。。而在斯密的思路中,政治经济学本来就是属于“政治家和立法家的一门科学”,因此,正是在讲授在他看来属于警察、岁入、军备等问题而实际上却是严格的近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容的过程中,斯密的理论重点逐渐从原来打算研究的关于政府和法律的一般原则及这些原则在各时代和社会的各阶段所经历的变革的领域中转移出来,径直走向了经济学的研究。

斯密在经济学领域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性方法论维度与其在伦理学层面上得出的观点基本上是相类似的,这具体体现在《国富论》之中。斯密认为,经济层面上的“社会”也应该只是一种由其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具体地说就是交换关系所构成的,而不应该是游离于这种内容之外的先在性的东西。重商主义实际上是把“社会”当作某种先验性的东西来看待的。在经济学发展的幼年时期所出现的这种观点把“社会”当作某些特权阶层的专利品,当作这些人的利益的先验性的体现。因此,当他们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保护下声称重商主义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时候,他们所谓的“社会”实际上只是那些特定的特权垄断阶层的利益集合体。严格地说,“社会”在他们那里只是政治意义上的社会,而不是由经验性的关系所构成的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这种政治意义上的社会对于经济学的思路来说就是外在性的或者说是先验性的。斯密经济思想中的“社会”显然不是这种。《国富论》的两个基础性概念即分工和交换便奠定了斯密经济哲学方法中社会性维度的基本层次。经济学上的“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交换关系所构成的,没有哪个特权阶层拥有对这个“社会”的支配权,只有社会自身中的分工和交换关系才拥有对这个“社会”之内容的“发言权”。斯密说:我们如果考察这一切东西,并考虑到投在这每样东西上的各种劳动,我们就会觉得,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帮助和合作,一个文明国家里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便按照(这是我们很错误地想像的)他一般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也不能够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给的。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2页。以此为基础,斯密指出,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了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就是一个“商业社会”。斯密这里的“商业社会”所指的当然是以交换为基础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重商主义意义上的社会。他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意思无非是“社会”本身的内容始终是以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为基础和核心的。

斯密的这种经验性的社会性观念实际上代表了英国近代启蒙思想中的世俗化理论倾向。重商主义所讲的那种以政治特权为基础的、在经济学层面上具有先验性的社会观念本质上只面向一部分人的利益,这种利益是与专制特权等垄断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启蒙思想的本性就在于打破这样一种与封建专制制度相关联的因素,走向真正世俗化的思想文化,一种面对世俗大众的理论观点。从这一角度,我们说,斯密在经济学层面上的经验性的社会观点代表的恰恰就是英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本质内涵。

同类推荐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趣味博弈学

    趣味博弈学

    本书将营销同博弈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故事和典型案例进行阐述,内容包括:囚徒困境——非合作博弈、公用地的悲剧——自私的定律、纳什均衡与最优策略、打破囚徒困境等。
  •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本书作者将职场故事和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相结合,用严密的逻辑将财会知识和实操技巧相结合,从税收筹划入手,深入浅出地提炼出28个方法。
  • 危机的逻辑

    危机的逻辑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曾经和正在发生的各种金融骗局和投资陷阱。如次贷危机的幕后真相、斯坦福国际银行诈骗案、美国梅道夫案,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连环骗、比特币投资隐患、互联网金融诈骗、中国股市中的秘密等,涉及银行、证券、慈善、收藏品投资、房产投资、股市、公司并购等多个领域。在生动而真实的揭秘之后,作者还用大量笔墨分析了每个骗局背后的金融原理和经济常识,以及相应的识别应对之法,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防范指南。
  • 官商是怎样的怪物?(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2)

    官商是怎样的怪物?(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2)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官商是怎样的怪物?(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2)》:深度剖析中国百年官商关系史。
热门推荐
  • 智力闯关(智商总动员)

    智力闯关(智商总动员)

    《智商乐园》是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让你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本系列丛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翻开《智商总动员》——轻轻松松让你踏上寓学于乐的智慧之旅!
  • 带着系统修炼

    带着系统修炼

    衍阴阳,捣星辰,持麒麟塌天地之土,扶摇直上九万里。
  • 亘古梦

    亘古梦

    直至有一日,天外坠落一座城!白昼不再,黑夜变成永恒!天地异变,神话再现当太阳不再散发光芒,世间万物枯朽,生灵遭遇灭顶之灾寂灭还是新生?轮回还是终结……
  • 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长期研究青少年发展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Damon)针对全美12~22岁的年轻人所做的大型调查与深度访谈里,他发现目前的年轻人大约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疏离者;第二类,空想者;第三类,半吊子;第四类,有目的感。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年轻人的不同?根据戴蒙的研究与观察,今天年轻人心里所缺乏的,是动机的来源,是对于目标感的缺乏。缺乏目标会摧毀人生快乐与满足的基础。对目标的追求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一生,它不只赋予人生意义与快乐,也赋予了人生学习与追求成就的动机。目标在顺境的时候,带给人喜悦,在逆境的时候,带给人复原力,而且终其人的一生皆是如此。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 广播电视编导 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

    广播电视编导 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

    《广播电视编导 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本书既涵盖了广播电视编导、摄影专业艺术类考试的具体流程、题型范例、注意事项,又提供了历年考试大纲,内容全面而精练,让考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考,避免做无用功,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 霸道弃妃

    霸道弃妃

    【盛醇皇宫】好不容易熬了三年终于回国准备发展自己的事业了,可没想到和朋友聚会竟然让车给撞死了,被带到阴间,结果阎王告诉她抓错了!天啊!这阎王是吃屎去了还是脑残啊!怎么可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不行,想要补偿!一定要补偿,阎王居然答应了,那她就要天下第一的功夫!可以飞檐走壁的!想想回去就可以喝朋友炫耀一下了,一切都商量好了!那就让黑白无常送她回去吧!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啊!低级的错误居然犯了两次,她没回到现代,黑白无常居然给她送到古代了!买噶的!而且还是一个嫁过人的!听说自己的老公是个王爷,还是一个美男子,不过丫环说这个王爷风流成性,一点也不喜欢以前的正主,这么说自己还是一个弃妃了?好吧,既然来了,那他就要好好的会会这个王爷了!他津平羽澈,天宇王朝三王爷,被众人成为风流王爷,整日在醉红楼夜不归宿,其实他只是借着风流的名号让人误认为他不理朝政之事,在风流的背后操纵着极大的实力,是皇上的得力助手!这样的两个人碰在一起,将会怎样呢?且看看咱们的现代王妃怎么把风流王爷驯的服服帖帖------!
  • 明伦汇编人事典八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八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OSS老公,宠妻无度

    BOSS老公,宠妻无度

    【【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参赛作品】第一次见,她拿烟灰缸砸了他的头!第二次见,某男人差点刹不住车,强~on了她。夏九歌万万没有想到,她居然惹上一霸道腹黑大人物,硬要逮她回家狠狠宠着。某男人跺跺脚,整个帝国都要抖三抖,动动手,可以覆灭一个敌国。她对他避如蛇蝎,他宠她到闻风丧胆。“报告二爷,发现男小三勾引想要夫人。”“把男小三轰成渣!”“报告二爷,渣女嫉妒夫人美貌,打了夫人的脸。”“将渣女的脸打烂,丢进地狱生不如死。”“报告二爷,夫人……溜了!”某男人深邃的黑眸危险一眯,“老子亲自开战斗机追她回来。”
  • 巨星恶少神偷妻

    巨星恶少神偷妻

    “轻一点。”“别弄那里。”“重一点……重一点啊!”“喂!按个肩膀你敢不敢不叫的那么浮想联翩!”大明星娱乐圈的那些事儿,请个神偷做助理好处多多,一百块买不了吃亏,一百块买不了上当。把助理当祖宗一样供着,给她叫外卖,给她当司机,给她当床伴!“我饿了。”“自己叫外卖!”“你是我助理,你给我去找吃的。”“懒得动”“那你去隔壁化妆间把导演刚买的一包吃的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