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400000006

第6章 行健不息(2)

1957年五四青年节这天,留苏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志愿军战斗英雄王海、张积慧等人与他们联欢。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王海击落、击伤美机9架,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他率领“王海大队”与美国王牌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美国飞机29架,荣获集体一等功。王永志对张积慧、王海的名字并不陌生,在东北实验学校时,就因为他们击落美国王牌战斗机,为国家争了光,才确立了王永志学习飞机设计专业的理想。

会上,英雄们勉励大家,一定要发愤学习。建设和保卫我们伟大祖国的声音,在会堂里久久回荡,对天天埋头苦学的学子们的激励无疑是巨大的。望着眼前这些战斗英雄,王永志热血沸腾,心想,正是这些热血男儿,以自己肉血之躯和坚强的意志,创造了抗美援朝与美军空战史上的神奇。他们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好男儿就应该像他们一样,为祖国建功立业。

一年级暑假期间,王永志在图书馆看书,读到一本名为《喷气式飞机》的书,受益颇深,国内这方面的书非常稀缺。王永志灵机一动,何不把它翻译成中文,使更多有志于航空事业的学子阅读!他面见了该书的作者、苏军“红星报”的编辑。作者听王永志说想把本书翻译成中文版表示支持,并答应补写一章新的内容。苏联人的友好,使王永志喜不自禁,把暑假的时间都用于翻译工作。后来,于本水、王晋华两位同学对翻译此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参加到繁重的翻译工作中。

这部书的中文本,在1957年暑假全部翻译完成。1958年,由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王永志没有想到的是,他倾注了很多心血翻译的这本译著,却成为了他告别所痴迷的航空专业的纪念之作。

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的发生,从此永远改变了王永志的人生航线,将他引领到另外一个更具冒险精神和创造力的伟大世界。

4.改学火箭导弹专业

1957年的秋天,因为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使王永志的这个季节笼罩上一层灿烂的光华。

这天,刚进入三年级学习的王永志与其他7名留学生接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通知,要求他们由飞机设计专业全部改为火箭导弹设计专业。航空、航天专业大学一、二年级所学的基础课相同,到三年级学习专业课时才区分开,所以国家决定将8名飞机设计专业的优秀学生,转为火箭导弹总体设计专业。

最早的火箭是中国发明的。火箭的出现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出现为前提。北宋年间,唐福把装满火药的纸筒捆在箭杆上点燃火箭,燃气流从纸筒的后端喷出,推动箭身向前飞去,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火箭的诞生。

火箭出现以后,很快成为武器在作战中使用,而且种类越来越多。13世纪,我国的火药和火箭传入中东,后来又传入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在英、俄等国得到了大力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火箭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但出现了射程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火药火箭弹,还出现了带制导系统的火箭,实际上就是初期的导弹。1944年6月的一天,英国伦敦受到神秘飞弹的轰炸,人们感到莫明其妙,后来才知道它是希特勒法西斯从荷兰海岸发射的导弹。50年代以后,火箭技术飞速发展,洲际导弹相继出现,人类征服宇宙的新时代开始了。

其实,无论是原始火箭,还是现代火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场合都属于军事领域,是作为一种武器来使用的。但早期的火箭武器,发射出去之后都不进行控制。这种称为火箭弹的无控火箭武器命中目标的精度差,作战效率不高,发挥的威力有限。随着战争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于是一种装上控制设备以控制其飞行的新型火箭武器应运而生,也就是“导弹”。

一枚导弹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战斗部,二是运载器。真正直接用来作战的是战斗部。导弹的战斗部安排在导弹的最前端,称之为弹头。战斗部内装的可以是炸药,也可以是核武器、化学武器或其他装置。运载器则是用来把战斗部送向目标的一种可控制的飞行器,由结构系统、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运载火箭与导弹的基本推进原理是一样的,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由推进剂燃烧向后连续喷射高温、高压、燃气,使自身加速前进。只是两者目的地不同。导弹是将弹头沿弹道轨迹投放到作战目标,而运载火箭则是将航天器送入围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转的各种空间轨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满目战争疮痍的苏联,着手研究洲际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由于战后美苏对峙、冷战浓云密布的原因,当时的苏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调集全国的资源和技术力量,保证导弹与火箭研制工作顺利进行,特别是集中一些权威专家,研制大推力火箭,从而使卫星上天成为可能。

1953年11月,苏联人在日内瓦世界和平大会上宣布:“制造人造地球卫星是完全可能的”。这预示着苏联要研制人造地球卫星及其运载工具,但是并未引起人们注意。1955年,美国宣布要在1957年至1958年期间发射地球人造卫星,当时没有人怀疑美国的能力和信心。1956年,苏联代表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将把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当时也没人在意此事。一些西方记者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心理宣传而已。实际上,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准备把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工具,用来发射卫星。

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发生了。

1957年8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10月4日,又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震惊了世界,震惊了美国朝野。从此翻开了太空探险的新旅程,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为行走在地球上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神秘而又新奇的天窗,也预示着美苏太空争霸的开始。

10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签署协议,苏联同意接受部分中国留学生学习火箭导弹专业。王永志作为其中的一员,接到通知的那刻内心却充满矛盾。在东北实验学校上空看到飞机从蓝天飞过的那刻,他常梦见自己设计的高性能飞机在天空展翅飞翔。现在要改专业,而且还是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专业,内心充满了不舍。

王永志与苏联同学聊天时,透露了要改学专业而自己一直对飞机设计专业一往情深的想法。

对火箭导弹并不陌生的苏联同学一听,兴奋得大叫起来:“那太好了,还是火箭导弹厉害,同宿舍同学合影

它是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飞机的飞行高度也不过上万米,而火箭可以飞到几百公里甚至可以飞到外星上去。掌握了洲际战略导弹技术,就可以把核弹头送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国家一旦遭到侵略,可以用它直捣敌人的老巢,比飞机厉害多了!”

王丹阳听说后,也表示支持。恩爱逾恒、鹣鲽情深,丹阳如此贴心地与自己站在一起,使王永志感到莫大的安慰。加上苏联同学所说的话,使王永志豁然开朗,心里渐渐升起对那个神秘而又未知领域的遐想,同时感到了自己肩上使命的神圣。

这一年,无疑成为了王永志“难忘的火箭年”。他又一次改变了自己的专业,他立志一定要掌握现代火箭技术,精通于心,报效火箭发祥地的自己的祖国!

5.毛主席来到留苏学生中间

1957年11月初,毛泽东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活动。留苏的中国学生听到这一消息,欢欣鼓舞,都希望能见到毛主席。

不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通知留学生,17日毛主席将来列宁山的莫斯科大学接见大家。王永志听后非常兴奋,让王丹阳就近先赶到莫斯科大学占个好位置,好近距离地看到毛主席,近距离地聆听他的教诲。

由于兴奋,几乎一夜未眠的王丹阳,早上4点起身与几位同学赶往莫斯科大学。步行到莫斯科大学门口,没有开门,他们便站在刺骨的寒风中等待,心里却格外火热。

太阳出来了,白雪覆盖的大地被阳光照耀得格外耀眼。这天是星期天,为了占到好的位置,留学生们很早从四面八方向莫斯科大学云集。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走廊、过道、廊柱间都站满了人。一部分同学实在无立足之处,被安置在旁边的学生俱乐部听实况广播。

通亮的强光水银灯,把整个大厅照耀得如同白昼,摄影记者们背着照相机,台上台下跑来跑去忙个不停。

毛主席接见中国留学生

下午6点,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毛主席来了!”人海如潮的大厅即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性一刻的到来。

毛主席伟岸的身影出现了。他身穿灰色中山装,身材魁梧,红光满面,从台前一端阔步走到另一端,微笑着频频挥手向大家致意。大厅里骤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所有的人都在笑,在疯狂地鼓掌。暴风骤雨般的掌声此起彼伏,“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激荡着大厅的每一个角落。整座巨大的礼堂如同狂风暴雨中的海洋,激情的巨浪澎湃奔腾。

毛主席靠近哪里,那里的人群就像涨潮的海水渴望拥向前排,希望离伟大领袖近点,再近点。毛主席回到主席台中央,手对着大家向下一按,掌声戛然而止,大厅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王丹阳和王永志坐在离主席台很近的座位,毛主席的音容笑貌看得非常真切。他们甚至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生怕气息会冲淡毛主席的声音;他们大睁着双眼,怕一眨眼会错过一个难忘的瞬间。

毛主席极富穿透力的声音响了起来:“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他还教导同学们:“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毛主席的讲话亲切和蔼,风趣幽默。台上台下,有问有答,大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同类推荐
  • 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迈克尔·杰克逊: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抑或天才?

    弗兰克·薇黛拉通过对迈克尔·杰克逊的职业分析,对"天才"这一术语的敏感本质提出了质疑。有一项科学研究证实,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们,或极富创造性,或聪颖国人,或偏执己见,或性格多变,每一种特质都通过对潮流明星职业的研究而得到了分析。基于这项研究,他们提供了答案来回复以下问题: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还是个绝对的天才?你会发现,答案是一场充满热情的讨论。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动荡。为了匡复汉室,刘秀兄弟二人走上革命征程,并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然而,功高震主的他们很快遭到打压,处于绝境中的刘秀只好韬光养晦。王莽被灭后,刘秀趁机逃出虎口,不断壮大实力,先后消灭了王朗等势力,逼降了铜马等义军,推翻了更始政权,扫清了残余障碍,一统天下,开启了东汉新局面。刘秀以柔治国,很快东汉便国富民强。飘雪楼主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整个故事始终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引人入胜的光和热。刘秀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真的是个近乎完美的帝王吗?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德川家康(青少版)

    德川家康(青少版)

    这是一本浓缩了三百年历史的励志读本,更是一本高度提炼的人生智慧,作为送给青少年的青春厚礼,这本《德川家康青少版》从复杂的历史怪象中梳理出最高的人生智慧,让青少年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处世之道和成功之道,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像德川家康一样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像德川家康一样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人生的辉煌。
  •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

    名人传记丛书——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天才音乐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稀里糊涂修了个仙

    稀里糊涂修了个仙

    白宛和一个不小心出了车祸,喜的是,她穿了;悲的是,她好死不死穿成了孤儿。好容易被收养,白宛和一个不小心摔下山崖,喜的是,她没死;悲的是,她莫名其妙走上了修仙路。从此,拜了个师父,结果是鸡肋。拜了个师兄,大约也是鸡肋。收了个徒弟,终究还是鸡肋。后来,跟阎君攀上了交情,她白宛和却变成了鸡肋!白宛和:仙门不靠谱,远离鸡肋修仙日程。新坑《仙生漫漫》正在连载中,欢迎吐槽。新坑《桃花笺上录》开始连载了,欢迎吐槽。短篇小故事合集,无毒,可放心食用哦。
  • 柴草

    柴草

    我到柴草园,看柴草。柴草园是这老巷里最气派的宅院,我父亲当年以大价钱从一个柴姓商人的孙子那里买下来,给柴草居住。五十年前,我父亲把柴草连同这个大院一起抛弃,再也没回来看过。我还是第一次来。开门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我大妈柴草后来认的女儿,一个搞插画的画作者。我应该叫她姐姐。这个画家姐姐说话轻轻的,走路轻轻的。她给我的感觉是,不喜欢说话也不希望别人跟她多说话。
  •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部高教厅(2007)7号)中就业指导教学要求为依据,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及规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与途径,了解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做好就业准备,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实现顺利就业、成功就业。
  • 少年与灵药

    少年与灵药

    2017年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个很爱我的男孩,可那时我不爱他。
  • 布莱塔妮娅帝国的崛起

    布莱塔妮娅帝国的崛起

    来自地球的灵魂来到魔法世界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帝国,也继承了母亲的遗产,随后……入侵其他世界……(异世界综漫+部分人物乱入)
  • The Bhagavad-Gita

    The Bhagavad-Gi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经济法

    经济法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经济法》既系统全面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做到简明扼要,阐释清晰,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论述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经济法》在内容上力求反映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和经济法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内容设计上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先介绍基本知识,再用知识拓展和知识链接的形式。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讲行剖析,结合同步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 红颜无罪

    红颜无罪

    一个"小人物"穿梭于繁华的世界,智者以言智,利者以言利,无不克,然而终究在感情的旋涡中徘徊。命的印记,终要搁浅,生的气息将无限伟大,风口浪尖中却内含相思与柔情。
  • 台湾杂记

    台湾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教你学举重(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举重(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