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400000008

第8章 青春无悔(1)

天底下,或许没有比“后悔”这味药更难吞咽的了。有了一定岁数的人,回首来路,又有几多能说自己没有“无法重新来过”的懊恼?又有几多没有生发过“悔不该当初”锥心刺肺的怅然?

我就听一位散文家说:“年轻时有的是时间,却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当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时,却发现已经没有时间了。”

王永志却不然,时光充裕、精力丰沛之时,他把握住了自己所能把握住的一切,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用不懈的努力把生命诠释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

并不是他有多幸运,而是他用执著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有、或者可能有的种种不幸。无悔人生,就这样在他的脚下诞生了!

——作者手记

1.在国内“留学”

圆满完成学业的王永志,被分配到才俊云集的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从事导弹设计工作。在这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万人一杆枪——导弹就像一杆枪一样,从研制到试验,协作人员成千上万,大家殚精竭虑地努力工作就为了这一条枪。

五院院长是王永志非常崇敬的钱学森。

大梦飞天王永志传早在1955年10月,钱学森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结束了在美国长达5年的软禁,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向往已久的祖国。钱学森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不久,他便投身到中国导弹研制的工作中。

第三章青春无悔1956年2月,一份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呈报给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中,钱学森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提出了组织措施、技术设想和工作安排建议,随即被中央采纳。4月,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钱学森任院长。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终于诞生了。在那个年代,导弹研制对于全中国来说,还是一张白纸,整个五院唯一见过导弹是什么模样的人,只有钱学森。

王永志为自己能在钱学森的领导下工作,近距离地聆听他的教诲,学习他的大家风范,感觉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上班第一天,领导对王永志说,你先不要接手具体工作,首要任务是赶快把毕业论文的梗概回忆出来,为今后的工作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两个月后的一天,王永志被叫到总体设计部政委刘川诗的办公室。

王永志一进屋,刘政委开门见山地说:“小王啊,组织上想让你再‘留学’一次。”

“我刚回来,又让我去留学?”王永志不解地问。

“这次留学,可非同常规意义上的留学,而是到一线去工作两年,组织上想让你对所做的工作有个深入的了解,”刘政委郑重地说,“你是学总体设计的,首先得掌握火箭的各个分系统。组织上决定安排你先到结构室了解火箭结构设计、生产及实验的整个过程,只有了解了分系统,总体设计才能做好。一旦你掌握了火箭各分系统研究的基础,再搞总体设计你就有发言权,所以这次‘留学’将对你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我一定服从组织上的安排,把‘留学’任务做好!”王永志开心地笑了。

“你一向是个努力上进的好同志,组织上相信你会圆满完成任务!”望着面前这个生龙活虎、满身豪气的年轻人,刘政委满意地点点头。

王永志来到结构室工作,被任命为工程组副组长。

当时,我国导弹研制工作刚刚起步不久,确实是“难于上青天”。“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我们就得有还手之力。所以,困难再大,也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搞出战略导弹,给中华民族争气”的信念,激发着王永志一刻不停地在科研工作中锐意攻坚。

1962年3月21日上午9点5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在酒泉基地发射升空。没有料到的是,发射几秒钟后,导弹出现了较大的摆动和滚动,发动机起火后21秒钟,导弹失控;69秒后,火箭解体坠毁于发射台前68米处,砸出一个20米深的大坑,大家高涨的情绪一落千丈。

首飞失利,钱学森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冷静地组织大家排查分析故障,总结经验。在春寒料峭的大漠中,他带领大家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去捡残骸、碎片,任何一个小的螺丝钉都不放过。钱学森安慰大家不要有压力,要不怕承担失败的责任。在他的鼓励下,每人都认领了自己负责的产品碎片、残骸,认真查找自己负责的产品故障。

经过仔细地分析,找到了问题症结——发动机、控制系统、结构三大系统上全出了问题。一是没有充分考虑火箭是弹性体,飞行中弹体会作弹性振动,与姿态控制系统发生耦合,导致导弹飞行失控;二是火箭发动机改进设计时提高了推力,但强度不够,导致飞行过程中局部破坏起火。

为了拓展大家的思路,钱学森举例说,有个朋友问他,夏天房里太热,把电冰箱门打开,房间里是不是能凉爽一些?钱学森回答,这是不可能的。打开电冰箱的门,在冰箱门附近可能有点凉意,整个房间绝不会凉下来。因为,一直不断地向房间输入电能,电能变成热能,房间温度只能升高。

大家仔细地体味着钱学森的话,看似浅显的例子,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钱学森看待问题的方式,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事物,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来把握问题。科学不仅需要高度的热情,同时更需要理智和严谨的态度。王永志与技术人员研究改进中近程导弹设计方案

针对这次中近程导弹发射失利,聂荣臻元帅安慰并鼓励大家说:“科学试验有两种可能,一是成功,一是失败,既然是试验,就有失败的可能。这次失败,为下次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周总理及聂荣臻元师的关怀下,导弹的研制工作开始有了一整套严密的地面试验程序。1963年9月23日,我国对修改设计后的第二次试验导弹进行了第一次全弹地面热试车。试验结果证实,经过改进的试验导弹性能非常可靠,突击抢建的全弹试车台也经受住了考验。

1964年5月4日,钱学森向聂荣臻元帅作了详尽的改进型中近程导弹的研制和试车情况的报告,得到了肯定。新的发射试验很快进入日程。

2.酒泉寻梦

1964年5月中旬,载有参加导弹发射任务的人员及导弹的专列,浩浩荡荡向甘肃酒泉驶去。作为总体室总体设计组组长的王永志,就在这列执行特殊任务的火车上,这是他第一次去发射场实地参加发射任务。

酒泉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地处大漠深处,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于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可以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有近28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去过沙漠腹地的人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么诗情画意的句子,只适合在庭院的花前月下唱吟,给人妙趣横生的壮丽、雄浑、浩瀚的壮观之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这美轮美奂的景象就像见了似的。若想找两个字更换,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如此美景,却不适合亲见亲历。漫漫黄沙苍凉无边,早晚冷彻心骨,中午烤穿皮肤;若遇上大风,漫卷的黄沙就像一只狂舞的大舌头,搅动在天与地两片厚唇之间,天昏地暗。由于天气十分干燥,多数人口干唇裂,而且特别容易流鼻血。

王永志丝毫没有在意这些,他倒是被另外听来的一些故事所感动。

大漠戈壁在酒泉工作的人爱说一句话:“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献完青春献终身”,是指一辈子在那里奋斗;“献完终身献子孙”,因为他们的子孙也会随父辈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在当时的条件下,一旦选择并走上了导弹、火箭及航天的道路,奉献精神会伴随人的一生。但是,大家都是做好这样的准备去的。这儿还流传着一个口号——“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酒泉发射中心旁有一座山叫青山头,人们来到这里,即是准备在这样一个艰苦环境底下奋斗终生。真可谓,“然则匹夫虽微,及其精诚所至,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建设我国导弹发射基地,数以万计的工程兵、铁道兵部队的干部战士及建筑工人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戈壁滩上。因为这是一项保密工程,他们来时连家人都不能相告。有一对夫妻接到上级命令,踏上了旅途,来到一棵树下等车时,都看到了对方,这才恍然知道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相瞒而来。这个故事被人们知道后,都非常胡杨感动,亲切地称那棵树为夫妻树。

国家正处困难时期,再加上地理位置偏远,在酒泉工作不但没有楼房住,就连指挥所也很简陋,都是平房。人们把房子让给了宝贵的设备,大家累了就到旁边停着的火车里睡上一觉,根本没有一天8小时的工作概念。尽管如此,大家都憋足了一身的干劲儿。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意外事故,起了大火。有一位叫王莱的24岁的年轻战士,不顾一切冲向火海抢救设备和战友,特种燃料的气化分子顷刻使他成为一支“火炬”。为了保护试验设备和战友的生命安全,他大喊一声:“别过来!”义无反顾地奔向无人的戈壁滩,身后留下38个焦黑的脚印。他以自己的生命,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难怪有人说,中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是逼出来的!胡杨因为它是尖端技术,外国人不给我们。我们要争一口气,要自己干,通过自己干,带起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这是我们航天发展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基础。

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及高度的使命感,我国的国防建设事业才能顶着种种压力和困难长足发展。中国科技工作者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付出了那么多血汗,只是为了成功时那一刻的欢笑。

在酒泉的这次导弹发射中,一次特殊事件的发生,王永志展现的与众不同的才华,让他脱颖而出,使大家一下子知道了他的名字,同时也引起了钱学森的关注。

3.位卑未敢忘忧国

来到酒泉之后,王永志和大家一起冒着大漠的滚滚热浪,头顶着炽热的几近扭曲的太阳,酷热难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安装和严格检验,6月下旬,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矗立在发射场上,像一把利剑威风凛凛地直指戈壁大漠的上空。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导弹发射到了倒计时,人们正在加注燃料。由于天气酷热,液氧、酒精好像不听话的孩子自行溢了出来,在弹体上喷洒得到处都是,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现场的空气顿时异常紧张,大家忐忑不安起来,都怕导弹点火时引燃酒精,使几年来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不敢贸然发射。

同类推荐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著名专家,以及为航空工业服务、或在某一领域为航空工业服务、并做出成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三大院校)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共计40名)的生平、工作业绩与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本书内容翔实、生动,实为记录航空系统专家院士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感恩,敬业,责任

    感恩,敬业,责任

    《感恩·敬业·责任》从感恩、敬业、责任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论述,并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故事和案例,阐述了在现代职场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懂感恩、讲敬业、负责任的员工以及怎样做到懂感恩、讲敬业、负责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感恩·敬业·责任》的经验,成就你的事业,充实你的人生,实现你的价值,是《感恩·敬业·责任》的初衷。希望各位读者朋友通过阅读《感恩·敬业·责任》掌握职场生存的精髓,真正做到懂感恩、讲敬业、负责任,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优秀员工,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有爱不觉天涯远

    有爱不觉天涯远

    那一刻,她的心,忽然柔软无比。她仿佛听到自己心里铁马冰河一般轰隆隆响过,所有的坚冰,都融化了。她知道,原来她的心,一直偏离在爱的轨道之外。这摔倒的跤,让她的爱情拐了一个弯,他的宠爱和心疼,是拐弯处鲜明的路标,一路引领着她,走进爱的轨道。
  • 重生之娱乐天王

    重生之娱乐天王

    三流歌手龙套杨铭重生异界地球,靠着前世屌丝记忆,唱唱歌,拍拍戏,写写小说,踩踩天才,装装逼。数娱乐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杨铭横扫国内一切纪录,然后一路向西,剑指欧美!看我天王在世,铸造传奇人生。
  • 首席晚爱,烈火新娘

    首席晚爱,烈火新娘

    叶子枫父亲意外过世,临终前将她交给了傅凌毅——那个从小到大都严厉管束她的邻家大哥,顺理成章的嫁给他之后,却不想他当她是妹妹!婚礼当晚,他声色俱厉:“叶子枫……用你的脑子想想,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感情怎么可能结婚呢?”第二天,他认真的说:“小枫,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在酒吧,叶子枫为他喝的酩酊大醉,他担心,暴跳如雷,只是因为父亲的遗愿。可是……傅凌毅,既然不爱,当亡命之徒的刀尖抵在她的脖颈,你为何会张皇失措,既然不爱,为什么要让她怀上你的孩子。劫难之后,蛰伏在他心底的爱终于觉醒,然而,她已经黯然转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达达失踪

    达达失踪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清甜佳人

    清甜佳人

    救了个小孩,竟然被他强制拉回家,一心要让她当二妈,小孩子开开玩笑就好了,那个花心帅气的小孩父亲还处处冷脸相向,是,她是平民,但是不代表她没尊严,有钱人有什么了不起,她也是有脾气的,她走,走的远远的……可是,那位干嘛还追在她屁股后面不放手啊?爱了?晚了!想要她嫁他?难了!
  • 重生之白首不相离

    重生之白首不相离

    本书是娱乐文,内容难免有暧昧之处,想看纯情文的可以直接点×走人了。没走的欢迎你,希望一起走完这一程。
  • 死结

    死结

    时间上世纪70年代。地点中国西南某偏僻山村。人物王满堂,男,26—36岁,农民。王母,女,60—70岁,王满堂之母。李凤英,女,19—29岁,王满堂之妻。刘半仙,男,50—60岁,乡村游医,掐指算命,拉牵说媒,司仪支客,无所不通。孙婆婆,女,50多岁,农民,乡村接生婆。大丫,王满堂长女,出场时13岁。二丫,王满堂次女,出场时11岁。三丫,王满堂三女,出场时9岁,哑巴。计生员甲、乙,群众演员若干。
  • 缺依不为林

    缺依不为林

    简介无能许依依多年以后还在思考,要是当年没有去外婆家也许就不能遇上那个最特别的他吧。十八岁的许依依因父母出国而由外婆照顾并也搬到外婆的那座城市。成为空降生的许依依空降到最好的行政班,被班里的学霸们排斥,和年段第一打赌考第一,如果没有就滚出行政班。林灿同学,年段第一,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同学羡慕嫉妒恨的对象,是分分钟暴走的一位暴躁学霸,可惜遇到精分佛系转学生,“傻白甜”,口嫌体正直的转学生许依依,日后生活更加暴躁了。“我林灿这辈子是不会对这种女生有好感的!”“依依你答应和我在一起吧?”真香暴躁学霸X精分学霸许依依:“来,喝口水消消气,要是气的冒痘了,那就更丑了。”林灿:“啊——(恶龙咆哮)”
  • 舌尖上的花朵

    舌尖上的花朵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