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500000015

第15章 柯尔施的批判哲学(1)

由于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个人身份,柯尔施(卡尔·柯尔施(Karl Korsch),1886—1961)生于德国汉堡一个银行职员家庭。1912年在伦敦加入了费边社,此间在杂志上撰稿宣传费边社的思想和主张。“一战”爆发后回国于1914年夏天应征入伍,由于反对战争从预备军官被降为下士。1919年退出现役后,柯尔施应邀参加了临时政府下属的、以考茨基为主席的“工业化委员会”,并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同年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并出版了《什么是社会化》一书,思想上开始接近马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德国共产党,正式成为它的成员。1923年柯尔施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并在短命的图林根工人政府中担任过司法部长。1924年担任德共中央委员,主管意识形态工作,并担任德共理论刊物《国际》的主编。在同年的共产国际五大上,柯尔施由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遭到了严厉的批判。1925年,柯尔施辞去《国际》主编一职,以左派身份进行反对莫斯科的活动,并于1926年成立了“坚定的左派”集团(于1928年彻底解体),同年6月,柯尔施被德共正式开除党籍。此后一段时间他在党外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对工人的理论教育工作。1930年,柯尔施重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并在书后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评》一文,对列宁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公开的批评。1933年秋,由于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迫害而流亡伦敦,1936年移居美国,1945—1950年在纽约国际社会研究所工作。20世纪50年代,柯尔施在悲观和孤独中抛弃了马克思主义。50年代后期,他又对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生兴趣。1961年病逝于马萨诸塞州的柏尔蒙。柯尔施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年版,再版于1930年,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评》一文),《卡尔·马克思》(1938年)。)与卢卡奇共同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开辟了一条有别于当时处于正统地位的第二国际的理论道路。这条道路一反第二国际的那条从客观规律(科学)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传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传统的重新发掘,把理解的焦点置于主体性上。无论是卢卡奇将“唯物辩证法”视为马克思主义之正统,还是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总体的社会革命理论”的一再强调,这些理论取向反映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旨趣和理论策略:在反对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证化理解倾向的过程中重新激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而实现这一理论旨趣的策略就是重新反思理论和实践以及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这一内在的理论冲动,必然促使这些理论家们重新思考马克思留下的理论遗产,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1923年,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发表的同一年,柯尔施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尽管在理论深度上不及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讨论的语境也没有摆脱传统解释框架的影响,但在这一文本中,柯尔施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到底是何种关系?尽管在这一文本中,柯尔施在理论上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柯尔施所坚持的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从哲学所产生的时代来反思哲学,进而对历史进行考察,无疑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精神的,这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由于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并未编辑出版,而《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影响较大的著作在当时的实证主义知识氛围中则更多地被理解为经济学和阶级斗争著作,从而导致当时的资产阶级的主流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任何属于它自己的哲学内容,并且认为他们正在说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东西。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也一再指认,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从其本性上来讲与哲学没有任何关系,并认为他们正在说出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东西。总而言之,在当时人们的眼中,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尽管自第二国际以来,围绕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理解,各派理论家们各持己见,争执不休,但是在当时处于正统地位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模式。这一模式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这一理解模式在当时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如伯恩施坦就明确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他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却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的基本上始终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唯物主义上,而是通过运用已排除神秘性的辩证法,在法国和在英国更为激烈地发生的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影响下,发展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德]伯恩施坦:《伯恩施坦言论》,中央编译局编译,三联书店1966年版,第96页。)但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伯恩施坦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针对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解状况,柯尔施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必须重新厘清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才能克服实证主义和各种庸俗理解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消解。柯尔施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那个著名的论断即德国工人阶级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的其他思想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目标上来说不仅是克服和取代所有过去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是对过去所有哲学形式和内容的取代。在此基础上,柯尔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初观点,详细地解释这种取代的性质和打算是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必须清楚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什么。因为按照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样态来考察,马克思后期的著作里确实看不出与哲学有什么关联,这也是《资本论》通常被人们视为一部严格经济学论著的重要原因。而传统理解模式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时,既缺乏有力的文本支撑,也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历史语境。在这些理解模式的作用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批判性被严重销蚀了,如何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力,进而重新激发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呢?柯尔施认为,必须重新考察马克思和黑格尔以及哲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柯尔施认为,无论在资产阶级主流学者还是在当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那里,之所以不约而同地否认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肤浅理解以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漠视。柯尔施指出,如果不理解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而这种关系恰恰构成了黑格尔时代所有哲学和科学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由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对辩证法的庸俗理解,当辩证法的本真含义无法得到正确理解时,必然会直接导致人们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质以及马克思主义所完成的思想革命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意义。

柯尔施认为,造成马克思主义丧失批判性的知识学根源是马克思主义叙述模式出现了问题,具体说来是由当时的哲学史写作方式导致的。自19世纪以来的哲学史叙述,最大的问题就是以一种反辩证法的形式将哲学史变成了一部纯粹观念发展史,而在黑格尔和马克思那里,哲学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观念存在,而是社会历史变迁在思想观念上的表达,因此,对哲学的分析必须要深入到社会历史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分析中才行。对社会历史过程的漠视,导致了所有的哲学变成了仅仅是哲学家们的个体智力游戏,进而整个哲学史就成了一部观念史,与现实社会实践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在当时的哲学史写作中,哲学史家们将青年黑格尔派视为黑格尔哲学的终结,重新回到了康德,把康德视为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创者。于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哲学不再有任何的关联。因此,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必须要对哲学史的写作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柯尔施看来,在当时的德国哲学史叙事中存在着三个缺陷。第一,“纯粹哲学”观念。柯尔施认为,哲学不仅是一种纯粹观念,而且存在于实证科学和社会实践之中,存在于历史过程中。第二,地域性,即德国的哲学史家们只看到了黑格尔哲学在德国的终结,而没有看到其在其他地区的复兴。比如在意大利,克罗齐对黑格尔哲学的重新阐释,为葛兰西实践哲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资源。如果说前两个缺陷在一定意义上都得到了克服,那么第三个缺陷是资产阶级哲学史家和历史学家永远无法克服的,这就是他们的立场问题。柯尔施认为,这一立场构成了资产阶级全部历史和哲学科学的先天本质。事实上,19世纪纯粹“观念的”哲学,只有同资产阶级社会的具体历史发展联系起来,才能从整体上充分把握其实质。资产阶级的哲学史家们,在他们发展的现阶段,是无法审慎而公平地研究这种关系的。而对于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这段思想进程,不能仅从纯粹哲学的角度做形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哲学置于社会历史生活过程中来加以理解,要揭示这些思想与同时代社会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忽视了这些与当时的社会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无法真正理解他们哲学的深刻内涵。

通过对当时德国哲学叙事模式内在缺陷的审理,柯尔施提出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理解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理论的方法论原则。如果不能自觉地坚持这一方法论,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因为柯尔施指出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包括从康德到黑格尔这个思想发展过程,都不能理解为一个与现实无关的观念链条。如果我们一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个形式和过程的联系了解得过于肤浅和陈腐的话,那么任何试图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内涵的努力,必将可悲地归于失败。这些联系就是那个时期的“思想运动”和同时代的“革命运动”之间的联系。同样,如果我们不理解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的革命运动,我们就无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柯尔施特别强调这个运动并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而且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和区别也只有从这一角度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在柯尔施看来,既然马克思主义体系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的理论表达,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理论的理论表达,那么他们必须在精神上和历史上(如在意识形态上)彼此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就像在社会和政治实践领域中,作为一个阶级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与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处于联系中一样。在历史发展中,有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在其中,“自发的”无产阶级运动史是从第三等级的革命运动中发展出来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也“自发地”与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哲学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之中。而这种辩证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把上述四种不同的趋势——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无产阶级的革命阶级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的四个要素来把握。正是对这一关系的忽视,导致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无法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尽管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柯尔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但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他所强调的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视角来理解哲学,必须从历史中反思哲学理念的主张,对于我们今天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同类推荐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热门推荐
  • 黄天之世

    黄天之世

    “苦难,腐败,欺凌!”“我等小民饱经苦难,官吏腐败横行,肆意欺凌我等,我等不过是贩夫走卒,农人兵丁,家无立锥,不为大汉天子所知,对于高高在上的大汉天子,不过蝼蚁!”“官兵称我等为蚁贼!!!”“天下大旱,颗粒无收,而赋税益重,只因宦戚权贵欲骄奢享福!”“我等家无立锥,手无寸铁,唯有人多势众。今我等裹黄巾而聚众而起,定当革天命于世间,汉家气数已尽,我等必将取而代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塔罗女神探之名伶劫

    塔罗女神探之名伶劫

    占卜就是这样,把玄机藏得牢牢的,把一切归功于牌理,其实,一切均源于内心。《塔罗女神探之名伶劫》是“塔罗女神探”系列之一,黄埔江上浮尸不断,且均无人认领;繁华上海滩,女伎失踪、名角遇刺、影星自尽、豪门悲剧一再上演……过去牌,正位的星星。说明是见财起意,终导致多宗血案的发生。现状牌,逆位的皇帝与正位的力量。可见群龙无首,终导致某些人渔翁得利。这张未来牌倒也颇有意思,竟是正位的世界……
  • 若你离去何时有期

    若你离去何时有期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她还是没能斗得过小三,逃的过美男。伤心离开,褪去平凡,强势千金华丽转变。要你乖乖求饶,妖孽男。怎么,想追我?等下辈子再给你成全,这一世,你有未婚妻,我有同居男,复仇大戏正上演!
  • 月亮岛

    月亮岛

    这是一个神奇的岛屿,它真实的存在。在这个岛上演绎着一场关于生死的爱恨纠葛的故事。拥有娇容的清秋,被学校冤枉成包养的女大学生而开除学籍,不知道父母的她,跟着唯一的精神痴呆的奶奶远离南方家乡,来到东北这个叫做月亮岛的地方。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命运却让她遇见了,刚从海外留学回来即将接管全国粮食局的郑氏继承人的郑飞。英俊帅气拥有过人的学历,贵族王者气质的郑飞。厌倦了这样养尊处优的日子。根本不在一个世界的两个人,因为一场水中美女救英雄,奇迹般的开始了甜美爱情,也注定了清秋厄运的开始。
  • 我的老爸退休了

    我的老爸退休了

    该书描写了一个退休教师退休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有关于工作的,关于子女的,关于社会的,关于人性的,涉身其中,百味陈杂。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生活终于归于平静!一家人过上了开心快乐的生活!
  • 金锚

    金锚

    渤海湾大亮岛上有个渔村叫做将军帽,不是这个渔村出了什么将军,而是这个村附近的海域盛产鲍鱼,鲍鱼的土名就叫“将军帽”。鲍鱼因其壳面隆起,状似清代官员戴的帽子,渔民称其为“将军帽”。这个小渔村由此而得名。将军帽村有几百年历史,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尤其是他们村的鲍鱼远近闻名。清朝时期,这里的鲍鱼是贡品,专门贡给皇上食用的美味。将军帽村历经朝代变迁,贡品时代早已成往事,正向改革开放时代迈进。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小渔村出了一位“秀才”,名叫张鲍鱼,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有当官的命,其实张鲍鱼只是考上了一所京城非名牌学校——燃料工业大学。
  • 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这是一本青春成长读物,城市追梦指南。许多人都希望找到喜欢的生活状态,使自己过得自由、充实、快乐和满足,但一些人在找寻的途中放弃了。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为寻找这种状态而努力。他们也会在跋涉的途中遇到荆棘和泥泞,也曾遭受跌倒和伤痛,但并没有人轻易地选择放弃。因为他们觉得,既然选择了远方,哪怕前路横着刀山火海,也要尽力奔赴。因为这是一场艰苦的抵达,是关于脱胎换骨的修行。21个故事,21种不同的生活和经历。每个故事都像一束光,点亮人生中某段黯淡的低谷。我们不必赢得世俗的认可,但一定要获得内心的笃定,这才是对自己的不辜负。
  •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以世界最热门旅游地点伦敦、东京、夏威夷、葡萄牙、希腊小岛、越南会安等地方为背景,从当地的世界著名奢华酒店落笔,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推荐去当地作深度旅游的线索,文字细腻,推荐理由实用而独到。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穿越V5,王妃有个APP

    穿越V5,王妃有个APP

    只不过在手机上装了个APP,居然穿越了!还穿成了个傻子。慕筱舒大呼坑爹,但是更坑爹的还在后头某人曰:“本王知恩图报,愿将全部身家交付。”“可是你只有一个铜板……”某人威武霸气:“本王给你!”慕筱舒掀桌:“这还不如一个铜板呢!”“本王的房子给你住,本王的手下给你用,你还不满意?别急,本王的人也给你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