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500000007

第7章 导论(6)

3.理论逻辑演进线索中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那样,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反思是同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身逻辑进展的梳理,以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最新进展的研究直接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中走出来的时候,一方面依赖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兴起、发展到转型、终结这样一个逻辑进程的再思考,另一方面直接得益于针对那些不能被纳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西方激进思潮的介绍和研究。同时不难发现,这两个方面本身又是内在关联在一起的。因此,以理论逻辑为线索来研究、书写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具有了双重含义:一是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既往发展,特别是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承转给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二是为全面、科学地绘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诸多新进展的理论地图提供标尺。这也是本书力图解决的两个理论目标。

实际上,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被介绍到国内的时候,就是以理论逻辑为线索的。作为国内学界最初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载体,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本身就是采取以理论逻辑为线索追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展的。该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形式的转移”、“主题的创新”三章回顾并总结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演进,并进一步得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因为脱离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而在理论上陷入困境的结论。在特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在安德森的这部小册子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墓志铭”式的概念(对该问题,有西方学者曾在对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的评论中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参见David MacGregor,"The End of Western Marxism?",Contemporary Sociology,Vol.7,No.2.(Mar.,1978),pp.143-147.):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产生于第二国际、苏联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缝隙之中;并在自身的理论发展中脱离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走向了哲学和艺术批判;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变化,应该让位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复兴——这种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也不过是安德森自己的理解。

尽管安德森自己对于西方左派运动发展的预测并不完全准确,但是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使用的以理论逻辑为线索的研究分析方法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2003年前后,在充分吸收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曾经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演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即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终结之后的当代左派激进思潮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划。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和《文本的深度耕犁》中,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兴起、发展、扭转和终结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将当代西方激进思潮的发展区分为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三种类型(参见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绪论和附录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一卷导论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这一观点提出之后,在国内学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终结的说法,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和争论。实际上,其焦点仍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自身的界定问题(参见汪行福《“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了吗?》,《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张一兵、周嘉昕《如何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令人感到鼓舞的是,随着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进,很多青年学者已经接受了“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终结的判断。而我们在这三卷本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研究和写作中,也自觉贯彻了以理论逻辑为线索的研究方式。在我们看来,这种书写方式本身是对以国别分析为线索、以思想家梳理为线索、以流派阐释为线索三种研究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上述三种书写方式所无法规避的问题的直接应对。当然,鉴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发展的复杂性和我们自身研究水平有限,我们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理论逻辑演进仍有待接受思想史的检验和学界同仁的指正。但就本研究既有成果而言,结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演进可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当代国外激进思潮则呈现为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三种路向(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演进四个阶段的分析,参见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9页。):

一是理论思想准备时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自然科学发生新的总体革命的时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是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二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宣告了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三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经验在西方遭到挫折,促使西方左派思想家寻找另一条“适应西欧的革命道路”;四是俄国式的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引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热烈争论。在这些社会历史和理论背景下,以拉布里奥拉和卢森堡为代表,西方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进行新的思索和探索,这为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某些“启示”。

二是形成基本哲学出发点的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卢卡奇、葛兰西和柯尔施在反对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并对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革命主体的能动性问题。所以“总体性”、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就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发展的主要理论焦点。

三是形成哲学本质特征的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发物理学革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凸显个体的非理性特征,法西斯主义促使工具理性的反思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新人本主义的主题也逐渐渗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借助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世和“青年马克思”的发现,人本主义构成了第二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其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弗罗姆、萨特和列斐伏尔等。

四是哲学思潮内部矛盾的激烈冲突和转向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消费社会的出现使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面临新的问题;而50年代中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转变又使得“斯大林主义”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针对人本主义思潮、围绕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又出现了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倾向。这是一种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身深层哲学逻辑中的历史反拨,一次重要的理论冲击。在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所谓的“后福特制”或“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随之发生了重要的转向,即从人本主义哲学思辨深化为一种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全面社会批判。而60年代末以法国“五月风暴”开始的左派学生、工人运动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显示自身的重要力量和作用,可是,很快就从欣狂的巅峰上跌落下来,在实践上无可奈何地走向了衰落。

因此,上世纪70年代初,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都走到了尽头。对此,阿多诺的逝世和哈贝马斯的理论转向可以看做一个标志。此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但是,我们仍能够观察到它的身影约略闪动在各种新的激进理论“异形”之中,即我们称为“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的诸种新的理论形态(对于这三个概念的界定,在本章第一节中已有讨论。故不再重复。)。

4.本书的结构安排与问题说明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此次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撰写仍然主要采取了以理论逻辑为线索的方式,共分为三卷。这三卷分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和人本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思潮、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新左派”、“后马克思思潮、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其中,上卷分为上下两篇,中卷和下卷各分为三篇,全书分章节专门讨论了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三十三位代表性的理论家和七个不同学术流派。其中,还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有:

第一,本书虽然在总体上坚持以理论逻辑为线索,即卷次之间以及每一卷内部篇次之间保持逻辑上的关联性,但在章节的展开过程中,仍主要依托代表性理论家和思想流派。这一方面是出于写作分工的需要,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也是由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身的思想个性所决定的。即便如此,我们不仅在章节的排列和前后衔接上仍然与理论逻辑的进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在内容的取舍上都严格依照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总体逻辑线索。

第二,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推进,我们在第二卷中以一篇的篇幅专门讨论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虽然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传统上迥异于英国的“岛国”传统,但是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杂志的改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英国并同英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观点。因此,我们把英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同法兰克福学派相并立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专门加以研究,而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看做这一流派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对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马克思主义两个流派的处理具有特殊性,尽管二者本身发展都经历了不同阶段的理论转变,但由于其自身的殊特性,我们将其独立出来加以讨论。

第三,针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我们也做了专门的处理。尽管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曾一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在理论逻辑上并未从根本上超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理论逻辑,因此,我们将其放在第一卷第二篇中加以讨论。此外,尽管近年来“后马克思主义”讨论在国内学界形成了几次热潮,但如前所述,由于“后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在使用上的模糊性,我们仍然坚持“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方式。这样,当前学界后马克思主义讨论中的许多代表性思想家就按其理论逻辑被归入了不同的流派而加以讨论。

第四,不得不承认,作为一部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通史性的著作,本书做得还远远不够。这一方面表现为本书的主题和写作主要集中于哲学领域,虽然尝试覆盖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领域,但受学力所限,还请方家指正。另一方面,我们虽然也已经注意到日本、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还有拉丁美洲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并意识到这些研究在理论上的重要性,但受制于研究水平,我们还没有能力完成专门的写作。这里不得不说是很大的遗憾,但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之一。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再次表明,由于国外马克思主义自身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想用一条绝对唯一的线索来完成对其历史的书写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理论逻辑的分析同经典思想家和流派的梳理,以及特定国家、地区理论形态研究结合起来。可以说,完成这样一部真正令人满意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通史还有待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这三卷本的尝试能够在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论语通解二(精装)

    论语通解二(精装)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本书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一卷。作者在书中,综合以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学者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
  • 对话生命:让来去之间的生命更精彩

    对话生命:让来去之间的生命更精彩

    通过他人相似的经历和至性至情的讲述,从他人的力量中获得自己的力量。在这样一种生命智慧课程的指引下,讲述者们放下心理戒备,打开心扉,让生命的隐痛变成笔下倾泻的文字,无论是亲人还是爱人的离去,都变成了一股股生命成长的力量,温暖着人心。那些生命对生命的影响,从这本书里可以读出真实的味道。
  • 前世今生(全集)

    前世今生(全集)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描写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事件:一位普通病人凯瑟琳因焦躁来到魏斯医生处治疗,却在被催眠后惊现86次生命轮回!这一事实不仅改变了病人,也让心理催眠师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信奉科学的医生甘冒职业风险,记录此书,透露生命的不朽与真义。《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魏斯和他的女儿艾米跟我们共同分享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前世回溯即通往灵性目标的神秘之处。
  • 庄子大讲堂

    庄子大讲堂

    两千多年后,我们的人生依然需要庄子透视古今的超凡智慧。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约束,所以他才强调逍遥。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明月何皎皎

    重生之明月何皎皎

    生不逢时,爱而不得,皆是命数。她死在他怀里时,他信命了,这辈子他未曾珍惜过她,也没有好好对过她,而这次呢,他活该,他彻底丢了她。后来人人都说他疯了,抱着一个尸体满世界跑,散尽家财去找让人复活的方法
  • 永世沉沦

    永世沉沦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用纸给糊了个风筝,从天上下来的时候风筝却带着血……从那以后各种诡异无解的麻烦降临到我的头上,为了解决这一切,我走遍大江南北,踏入一个个那无人知晓的生命禁区,多年后我才明白,真正的可怕其实是人心,当汹涌的欲望与人性的丑恶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阴魂不散,永世沉沦。
  • 替嫁:鬼颜太子妃

    替嫁:鬼颜太子妃

    她本是相府的丫鬟,一道圣旨小姐将嫁与当朝太子,传闻太子是个傻子。为此,她甘愿替自家小姐出嫁,从此化名上官婉芸。传说上官婉芸貌丑无盐,大婚当日京都倾城人如潮涌,只为一睹丑容。大婚当日,她便将公主吓晕。此举震惊朝野,从此世间便流传出去“傻太子娶了一名鬼妃!”她虽丑,可是却清灵聪慧,但是最终纸包不住火。那日谎言破,她于断头台上笑着领死,后来传闻太子也当众自刎,可是当天却有四条身影救走了鬼妃。有传说那四人是天下闻名的“倾城四公子。”从此,鬼妃便销声匿迹。时隔数月,天下突然多了一名艳倾天下的美女,她叫“艳倾城!”而天下更奇怪的事情是,陵国换了新皇帝,有人说他是倾城四公子的梅冷情。时隔多年,有人想起了一件事“那年皇城大乱,据说是两位王爷和皇帝为了一名女子而倒戈相向,传说那女子就是艳倾城。”也有人说,是因为皇帝为了报母亲的仇而入了魔,还有人说是皇帝为了不让江山落入一个叫“陵蓝”的人而布的局。更有荒谬的说法是“艳倾城爱上了一位叫竹韵的男人,以至于皇帝魔性大发,势要血流成河以捍卫龙颜。”她时隔多年,依然众说纷坛……请路过的亲们支持一下好友的文《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紫牡丹akhehttp://m.wkkk.net/a/297604/请喜欢这个文的童鞋们加群92089491哈!
  • 乐贯满盈

    乐贯满盈

    一个穿越女的古代敛财史。一朝穿越,乐姚成了一个没爹疼,没娘爱的孤女。(好吧,她在现代也没爹娘......)靠山没有,没关系,自己找;银子没有,没关系,自己赚;房子没有,没关系,自己买;相公没有,没关系,隔壁的庶子不错,自己拐。可是......努力了一大半,说好的庶子呢?!怎么变成世子了?!原想挖个坑让人跳,怎么自己跳人坑里了......
  • How to Catch a Frog
  • 我不是很想修真

    我不是很想修真

    人生最悲摧的时候,石玉得到一个面试机会,莫名成为了修真宗门的白领,每天苦逼兮兮地跟着宗主办案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生入死,怀着一颗时刻想逃亡的心踏上了修仙路。在领略着《山海经》中那些或华美或恐怖的奇景之时,她也一层层解开自己的封印,爱上了那个命中注定的人……
  • 幸福信笺

    幸福信笺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四,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社会写真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严肃深刻,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鞭辟入里,让热爱社会写真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天命有归

    天命有归

    李天星,一个修真界的异类,他没有经过艰辛的修炼就有了人神嫉妒的修为.为了给自己报仇,他成了人间最强。为了天星门的门人,他用强硬的手段统治了仙、佛、魔、鬼、冥、妖六界。为了给师傅报仇,他挑起了诸神之战。为了窥得最神秘的地方他终于成功的进入了那片领域,也知道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 我的第一本笑话书

    我的第一本笑话书

    本书共有5部分,主要以“乐乐”这个主人翁展开来写的各种糗事、笑话。从个人调皮、小小恶作剧、快乐家庭、校园生活、成语的误解等方面着手。每个方面都体现主人翁的聪明、机灵、有时会笨笨的闹出笑话。全书都是以类似的笑话为主,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读了本书后,能体会出生活、道理、常识等各方面中的知识。多看、多读这方面的笑话,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帮助培养孩子自信、开朗的性格。也能开动孩子的脑筋,让孩子多动脑、多思考,让小朋友们有个乐趣的童年。
  • 我有一刀在手

    我有一刀在手

    刀在手,跟我走。枪在抖,血在流。公布下读者群:刷脸群(四二六八八三七二七)另外新书《我真的怂了》已发求各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