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1800000007

第7章 杭州艺专(3)

朱德群和吴冠中等学生达到江西后,居住和上课都在山上的大庙。白天画让人大饱眼福的飞泉瀑布、层岭叠翠、野花灿烂;但是到了晚上,这里月黑风高,是土匪强盗出没的地方。半夜女生尖叫起来,山谷中回荡半天,越发恐怖。事发后,教育部认为这里太不安全,又让学校迁往湖南的沅陵。

朱德群回忆道:“从江西到沅陵走一段路,还要坐火车。那时候外面才目睹了难民潮涌,伤兵载道的国破家亡惨象。火车根本不买票,只要爬上车就可以。我和冠中等几个学生爬上了火车头两边,死抓住铁栏杆,防止摔下去。火车烧煤炉把我们贴向火车这面的身体烤得快焦掉,可被风吹的那一面身体冻得发僵。吴大羽一家更玄,坐在火车厢的上面,日晒夜冻不说,火车拐弯和速度突变的时候都有被摔下去的可能。也是杭州艺专师生命大,大家如此坐火车,折腾了半条命去,但是没有死人。”

在沅陵一个叫乌鸦溪的地方,教育部让北平艺专和杭州艺专并在一起,改名叫国立美术专科学校。这时间,两个学校的学生都力保自己的校长做这个合并学校的校长,林风眠校长被迫二次辞职。之后学校老师变动很大,吴大羽、刘开渠等老师被迫离开;朱德群的老乡刘宝森和其他同学为了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而奔赴延安。此时,在这里上课一年多,朱德群拿到了第一阶段的毕业文凭。

没多久,日本攻占长沙,衡阳也沦陷,教育部又下令迁往云贵高原,大家经过贵阳去了昆明。

颠沛动荡的岁月里,朱德群依旧不放弃绘画。在这样的流亡的日子里,绘画也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学校每到一处,总是会很快安顿下来,继续上课。上课之余,学生还分组在街头的墙壁上绘制巨幅的宣传画,揭露侵略者屠杀无辜百姓的暴行,唤起民族意识以支援抗日救亡运动。

这时候,吴冠中因为单恋一女护士与朱德群分散。无课的时候,朱德群常常和董希文一起到集市上画生活场景的速写和肖像素描。

董希文比朱德群大六岁,也是杭州艺专学生,他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是当地颇负盛名的大收藏家。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上自身的悟性,使得他很有艺术天赋。新中国成立后,董希文在中央美学院任教授,主持一个油画工作室,先后推出《开国大典》、《红军不怕远征难》等一批题材重大气势恢弘的巨幅力作。

朱德群和董希文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画笔记录的都是云贵少数民族,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苗族同胞服饰、质朴的吊脚木楼,这些画面在他们笔下一张又一张,总也画不够。

这批用铅笔描绘的少数民族风情画,得到了方干民老师的赏识。此时他正兼任教务长,特意从中挑选了一部分,推荐到重庆参加展览。自己的习作受到老师肯定,并在社会上展出,朱德群和董希文都很受鼓励。

此时,日本侵略了越南,这些学生只好再度迁移,到四川,进入璧山县,一年后又来到了重庆城外的青木关。而父亲给的生活费早就花得分文不剩,朱德群此时全靠教育部发的“战区学生贷金”来维持。从小生长在衣食无忧的富足人家的朱德群,在战乱和流亡中才真切体验到什么叫饥饿。有意思的是,朱德群把父亲给的钱,不是用在吃或者逃难路上所需的日用品上,而是买了一大箱颜料跟着流亡。“我当时想,任何时候我都要‘禅定’于画画。战时颜料当然短缺,可是我的储备可以供我画‘抗战八年’。”

重庆在当时经常受到日本飞机轰炸,轰炸高峰时候,数十架飞机分成若干批,每两个小时出动一批,进行不间断的疯狂轰炸。警报整天不能解除。在生命随时可能消失的环境中,朱德群反倒不再注意安全,更加专注于事业的追求。他拿着笔,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迁移中,朱德群把半壁江山都画进了800多张素描和油画中。

1941年,朱德群毕业后留校任教,时年二十一岁。

为了在动荡的年代中求得相对的稳定,不少同学都选择了去中学教书,朱德群则希望得到一份能够有时间画画的工作。当时艺专由吕凤子任校长,虽逢战时,吕凤子为艺术培养高级人才的雄心依旧不减,欲在艺专创办中国的第一所艺术研究院,实施计划依旧报呈教育部审批。

此举正合朱德群的心意,他一心希望能进行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不想这个研究院的计划遭到教育部的否决,继续深造的愿望无法实现,吕凤子校长就留朱德群在学校里当了一名助教。

两年后,朱德群被中央大学聘为讲师,在建筑系教素描,同时兼任艺专的助教。这时候吴冠中在重庆大学当助教。两人又聚到了一起,加上董希文,三个人经常在一起探讨艺术。

当时战争时期,物资极度匮乏,连日常的水电供应都无法保障。有报纸曾刊登诗歌嘲讽当时的窘境。“电动虽设光常无,更有自来水易枯。名不副实君莫怪,此间毕竟是陪都。”在没电的夜晚,三名老师不能画画,就围坐在摇曳的蜡烛边探讨艺术,畅谈人生,憧憬未来。而他们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前往艺术之都巴黎。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去中央大学旁听法语。

此时,一位朋友开了间工厂,需要聘请可靠的人担任总务主任,看中了朱德群忠厚稳重的人品,邀请他加盟,这样朱德群就有了一笔可观收入,只是需要利用没课的时间去工作。在别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他却根本不为所动,冒着得罪朋友的风险,断然拒绝。

除了绘画,朱德群不涉足任何领域,什么事情、什么亲密关系都不能让他与画笔分开。朱德群牢记林风眠校长曾说过的话,“艺术家的责任是自我道德的责任,如果一个青年学生头脑里充满了虚荣、贪婪,他的艺术也就完结了。”朱德群始终把“成为未来的艺术家或大艺术家”视为唯一的追求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惜放弃其他东西。

3.学期画作皆成空

1945年8月15日,八年抗战终于结束。随着战后工作的重建,合二为一的国立艺专重新一分为二。杭州艺专由潘天寿领导,重新回到杭州;北平美专在徐悲鸿的领导下,连同后来成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一起回北平。而朱德群选择脱离母校,随中央大学迁往南京。此时,因战乱流离失所的人们纷纷走上了回家的路,都希望早日见到生死未卜的亲人们。

朱德群用多年心血,用了满满一箱子颜料,收录了浙、赣、湘、贵、滇和川六省沿路风情,创作了大批的油画和近千幅素描。这些画作无法随身携带。朱德群只好将油画全部留在重庆宿舍,选了一批素描装箱,轻装上路。没想到,他走水路,轮船行至安庆,遇到暴雨,狂狼颠簸中,朱德群和船客终于安全到岸。没想到回到家,他打开箱子,发现随身携带的素描在暴风雨中全部被水浸,八年心血全部化成纸浆。油画未带来,素描又一张都未保全,真让朱德群欲哭无泪。那些生动的画面含了他多少痴情,太多当时的情怀无法寻找。这让他痛苦不堪。

在南京安顿下来,不久朱德群和在徐州当小学校长的二哥联系上,分离十年之久的一家人终于见面了。从哥哥们口中,朱德群得知,日寇入侵家乡后,村子里成立了游击队,受到遏制的日本兵以灭绝人性的疯狂轰炸来报复。村子里大部分房子都被炸毁了,朱德群的家也在轰炸中被烧成废墟,祖父和父亲两代人珍藏的墨宝,以及朱德群从学校里带回来的无数习作都化成灰烬。父亲是被日本兵暴行中,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最终含恨而终的。

得知父亲在战乱时期已经去世,而他在几年后的此时才得知,这让朱德群不禁心如刀绞,哀痛万分。抗战胜利,举国欢庆。但是对朱德群而言,父亲去世未尽孝,多年心血画作荡然无存,真是进入人生的黯淡期。

战后不久,吴冠中以高居榜首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公费赴法留学的资格,很快就办完手续,前往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巴黎。

原来战争令派遣留学学生的工作一度中断多年,重新恢复后,虽然英美法等国都有名额,对积压多年的优秀学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希望,但是这希望对这些大量学子来说,又很渺茫。朱德群因为法语学得不怎么好未报考,只得看着自己的好友吴冠中收拾行囊,远渡巴黎。

1947年,吴冠中离开南京前往上海,从那里搭邮轮前往法国。不久,杭州艺专高一级的同学赵无极也来到南京,为自费赴法留学到法国驻华大使馆办理签证事宜。

看着自己的同学公费自费的都去了世界艺术之都,开始圆学生时代的“朝圣”之梦。朱德群却对自己的梦想不敢想。

父亲在世时虽然不比赵无极父亲是个资金雄厚的银行家,但是为了儿子前途,从来不吝惜钱财,可惜的是老人已经长眠九泉。朱家的祖房被炸后,家中经济境况一落千丈,不要说已经没条件再向朱德群提供任何资助,何况身为七尺男儿此时不养家怎么能忍心再拖累家人。

不久,在孤独落寞中朱德群和同学柳汉复结婚。八年抗战胜利后,朱德群很快成家,第二年生下小女。朱德群初为人父,开始尽最大的努力,要让小家庭过上安定的生活。

但是不安定的时局很快打破了朱德群小家庭安稳的生活。妻子柳汉复的哥哥在台湾任《扫荡报》主编,得知朱德群心情郁闷,便来信邀请到台湾散心。没想到去了台湾后,朱德群很喜欢这个小岛的亚热带风光。不久朱德群和妻子就来到台湾发展。结果这一走,朱德群不得不将在南京三年画的五十余幅作品,全部寄放在同学家中,托他保管。随之战火纷飞,同学仓皇离开南京,几十年音信隔离,这些作品的下落更是无从探寻。

十几年的绘画创作,没想到朱德群在1949年前,一张作品都无法保留下来。这仿佛是种天意,要朱德群在今后的艺术探索道路上不断地创新,再创新。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他是属于世界的:“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本书记载了铁血将军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段历史,提出了“犯我中华天威者、妄图分裂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之”的爱国理念。
  •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

    作为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早在1946年就被蒋介石下令用专机秘密押往台湾,从此在台湾度过45年的幽禁岁月。作为“山西王”的阎锡山,曾经独霸山西38年,败退到台湾之后却在阳明山极其偏僻的一角建造窑洞式石屋,惨淡度过生命的*后10年。从此他处于蒋介石特务的严密监视下,终死于非命……本书也关注台湾文化名人的命运:被大陆斥为“反动文人”的著名学者胡适、“自由主义者”国画大师张大千、“三大反动文人之一”钱穆、“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等等。他们在台湾又经历着怎样的动荡与酸楚?本书是这些名人的集体后传,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多次远赴海峡,为你叩问史实。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本书分为圣马丁、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等部分。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穿越爱情

    tfboys之穿越爱情

    唐国三位公主与tfboys的爱恋,三位公主有一个可爱的妹妹,曾与姐姐们挑起战争,他们的爱情,被从中受到阻碍,但他们依然大胆爱。
  • The Lady of the Lake

    The Lady of the Lak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师手札

    法师手札

    魔法师们在高塔的阴影中窃窃私语,至今已经少有人能够听到他们微风一般的低吟。新历二十二年我故地重游,法师塔隐没于梧桐与橡叶的树荫当中。那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一个新世界的开始。那也是一个神话的终结,是更多传说的发端。两个世界的碰撞,两种力量的战争,无数种族的血泪,亿万生灵的哀嚎……由野心、鲜血、仇恨、掠夺、迷茫、欣喜构成这画卷,而我就在开端。在某个明媚的清晨,我踏上旅途的第一步。这个世界,早已不是我所知的那副模样。-----书友群号:132717993
  • 戈村鬼船

    戈村鬼船

    蓝宣道长在静思。这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哪怕是东海旁的一处黄沙渔村都晕染到了战火的气息。董家军杀过了秦川,取代张家军成为了这块咸地皮的土皇帝,军阀混战就像是主妇买苹果时的讨价还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松口。渔村叫戈村,有人说是一个叫戈的人在这里扎了根,也有人说,是从海沙下淘出了无数古代沉戈。戈村就如它的名字,灰暗无奇。
  • 冷血世纪

    冷血世纪

    一个在孤傲中成长的少年,一个迷一样的家族,一场跨越千古的宿命之争。是什么在拨弄着这一切,氤氲的梦里,你是否又看清了真相的容颜……
  • 名侦探推理破奇案

    名侦探推理破奇案

    本书中的故事内容虽然简短,却趣味横生;作为向自己的脑力挑战的媒介,毫不逊色于一般的侦探故事。本书包括了“古坟里的谋杀”、“印花上的毒药”、“风流作曲家之死”等等精彩的奇案。
  • 灵魂迷途

    灵魂迷途

    生,在人间;死,在阴间;生死未卜,在迷途。不谙世事的富家女灵魂出窍到诡异空间——迷途,在这里,有浑浑噩噩等待救援的灵魂,有带领灵魂探险寻找归途的灵魂,也有以杀戮报复为目的的灵魂;有掌管迷途的神秘人,有善恶一念的当铺老板,有各怀心事的“五花两叶”。回家,是迷途中每个灵魂共同的心愿,如何才能在重重梦境中寻找到归家的路?
  • 前人留下的谜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前人留下的谜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前人留下的谜案》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
  • 自在的美利坚田园生活

    自在的美利坚田园生活

    一个古怪的男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以及一只无赖的狗。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从大山深处走出。因为那些古怪离奇的遭遇,张大为变了;变的开朗、大方,变的强大、风趣,因为他知道了什么样的生活最珍贵!带着女儿骑马、放牛,跟着小白揍熊、赶狼,这才是张大为觉得最自在的生活。嗯,过自在的生活,这才是张大为的生活!
  • 幸运故事

    幸运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