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同学们做事、参加社会活动,成为了王选生活中的一部分。上高中时,王选几乎每天晚上都要11点回家,每逢假期更是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开会,晚上参加学习班学习,忙到半夜他就在学校的地板上和衣而睡,第二天接着开会……
有一次,他忙得忘了给家里打电话。家人见王选没回家急得团团转,大家分头往他有可能去的地方去找。母亲和姐姐还心急如焚地跑到电影院,举着一个写有“寻找王选”的大牌子,在黑糊糊的电影院一边呼喊,一边四处寻找。找了半天也没找见他,姐姐又去同学们那里打听他的下落。正值暑假,同学们也不知道他在哪儿,姐姐还急得哭了鼻子。
还有一次,学校想举办学生、工人、解放军战士共同参加的联欢会,王选的任务是去与部队联系。当时他只知道上海西郊有军队驻扎,并不知道具体位置。当时天色已经很晚,他还和一位同学骑着自行车在荒无人烟的西郊乱转,希望能碰到一位解放军战士。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遇上了一位出来“方便”的小战士。他们赶忙走上前去,拿出学校团总支开的介绍信,打听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当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回到家,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
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写过一个有趣的公式:“I(我)+We(我们)=Fully(developed)I(完整的我)”。意思是只有把个人融入集体,才能体现完整的自我价值。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使王选在青少年时代就较好地融入了集体。这些都是一个人后来能够做出成绩不可缺少的素质。多年后,王选做学术带头人时,团队精神早在他的学生时代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4.数学之美
南模中学教学育人的方式,在当时是比较现代和科学的。通过生动的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并不是枯燥和呆板的事。
南模初中部配备的老师非常优秀。尤其是教王选数学的刘叔安老师,他出神入化、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早已认识到数学重要却还没有对数学感兴趣的王选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好感。
刘叔安老师说,有些同学一提起数学就感到头疼,那是你还没有看到数学之美,等你发现了它的美妙不但会爱上它,还会从中感受出全新的生命体验。刘叔安教了一辈子数学,教学经验丰富。上课时不停地做着各种手势,比如讲到分子与分母颠倒,他就把大拇指和食指相对起来上下转动,并拉着长声说“翻个转身!”这种奇异的教课方式激发了王选的好奇心,让他感到数学并非像他以前认为的那么枯燥无味。刘老师还教给同学们许多巧妙而有趣的速算方法,这些方法王选到晚年还记得,可见当年给他留下的记忆有多深。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的王选此时已欲罢不能了,常常感到课本上的知识让自己吃不饱。学期刚上到一半,整本数学书他已自修完成,书上的作业题也一道不漏地做完了。王选高中毕业时选择数学专业,与这一时期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美妙有很大关系。
王选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名师云集的南模高中后,另一位数学老师的出现,把他带入了一个更加迷人的数学王国,使他更加如醉如痴地爱上了数学。他就是后来成为南模校长的赵宪初老师,当时他在业内与学生中很有名望。
赵宪初老师的教学声情并茂。他的声音很有磁性,同学们都非常爱听。赵老师利用自己声线的特点,常常把一些需要记住的公式加以特殊的音调朗读或带着学生们背诵。比如:他在念-B时,把“负”字托得特别长,声音浑厚,使同学们一下子能记住了。他的三角教得很好,教材大都是他自己编写的,他用特有的音调把三角公式朗读出来时,效果更是奇妙。
这样一个名师荟萃的学校,这样一群教学方式生动活泼、从来不搞题海战术的名师,使得王选自如地畅游在广阔而神奇的知识海洋里。在南模中学受到的良好教育,为他大学学习和日后取得成绩打下了扎实基础。
5.离歌低回
1954年夏天,王选在南模12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他对这所曾伴随了自己幼年、童年、少年及青年时代的学校充满了深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向母校交上份满意的答卷。
毕业考试的前几天,班主任找到王选说:“以你在班里一直保持前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北大、清华、上海交大都不是问题。具体上哪所学校,你一定要好好考虑。”
听老师这么说,王选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同是在南模毕业的哥哥姐姐们。比王选大7岁的大姐,1947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后来在协和医学院上大学;大哥考取了上海交大,工作后由于工作出色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并得到毛主席的接见;二哥和二姐都考上了复旦大学。
然而,有一个画面却一直在他脑海中浮现,那是他10岁那年全家送大姐到北京去上学的情形,她是坐船去北方的。当时,她站在客轮的甲板上向他们挥手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客轮缓缓驶离码头,同时发出了一声高亢而又深沉的笛鸣。滔滔的江水被船头排出巨浪,王选幼小的心灵也随之驶向充满梦想的远方。他当时就生发了长大后去外地去学习和工作的念头。此时,这种念头更加强烈地激荡在王选的心头。
在所有专业中,王选最喜欢数学,数学王国像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深深地吸引着他探寻的脚步。在填写志愿时他郑重地填写了三个与数学有关的志愿: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南京大学数学系、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数学系。
一向尊重儿女意见的父母,对王选的选择非常支持。但是,细心的王选还是看到母亲躲在一边偷偷地抹眼泪。孩子们一个个考上大学,一个个从这个家里离开,天各一方。作为父母他们愿意优秀的儿女们事业有成,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儿女又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份分别的苦处又怎是疼爱他们的父母好忍受的!这回又轮到最小的儿子了,她心里的滋味无以言说。
王选走到母亲身边安慰她说:“妈,我会学有所成,像我的哥哥姐姐们一样,成为咱们家的骄傲!”
“儿子,”母亲含着泪水的眼睛在笑,“我这是高兴的!只是,你不能常吃到我给你做的饭菜了。你是个爱干净的孩子,爱穿白衬衫,生活上的事都要你自己做了。”母亲说着,慈爱的眼睛里又涌出泪光。
“妈,还记得我小时候您对我说过的话吗?”
“妈对你说过的话多着哩。”
“就是您说的,每一颗亮晶晶的星星都是一个永垂千古的智者,他们都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智慧的世界,”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会心的笑意,王选说,“妈,您还说只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出伟大成绩,就一定能成为一颗星,所以我会努力的,绝不让您失望!”
母亲欣慰地笑了。世界上所有伟大的父母,只要看到儿女们大有作为,无一不隐忍下自己的所有苦楚,企盼着儿女的幸福。
成绩优秀的王选果然不负众望,第一志愿即被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录取。同时,南模中学也有多名同学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
启程的日子到了,离开父母奔赴人生梦想的日子到了。王选穿着母亲精心为他准备的白衬衫,青春的气息把他团裹得很是美好,以至父母的目光久久地不愿从已长成大小伙子的儿子身上移开。
列车就要启动,父母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车厢里儿子的身影。一上火车,王选就一直为一同去北方求学的同学们忙碌。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早已在他心里扎下了根,这时他仍没有放下这个担子。
王选清点完同学的人数,才来到座位前扒着车窗向外张望。在拥挤的人群中,他看到父母正踮着脚尖定睛地看着自己,再也抑制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他看到很少流露内心感情的父亲也已是泪眼模糊。他第一次发现父母老了,他们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中,有多少是为他这个儿子操劳而生出的啊。
为了活跃气氛,车厢里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歌,是苏联的《共青团员之歌》,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战士告别亲人奔赴战场时唱的歌:“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着我们;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
这列载满青春与梦想的列车,在一声撕破亲人离愁别绪的笛鸣中,缓缓启动。王选趴在窗口使劲地向父母挥动着手臂。不断超越自我,为自己、为父母、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信念,在他年轻的心中疯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