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2200000027

第27章 维新运动的酝酿与蓬勃发展(15)

继知耻学会而成立的是关西学会。关西学会又称“西学会”,(闵杰:《戊戌学会考》,载《近代史研究》,1995(3),74页。)成立于1898年2月8日,(《康南海自编年谱》,37页。)发起人为陕西、山西旅居京师的阎乃竹、宋伯鲁和李岳瑞等,“学会题名”者还有内阁中书雷延寿、户部主事王步瀛、户部主事王凤文、候选府焦连城、举人张翰等。关西学会当时公布的成立缘起强调,该会的成立主要是基于甲午战败的刺激,欲组织学会,唤醒国人,更要唤醒沉睡已久的关中人民。(《京师关西学会缘起》,见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知新报》第45册。)

根据关西学会制定的学规,关西学会确乎为一学术性的维新团体,其目标为推动中国的变法维新运动,其方法则是从学术入手,致力于学习西方及日本的语言文字、自然科学等。对于外省的有识之士,关西学会也不拒绝其参加,愿入会者,不分畛域,一律延揽,所有会员,交会费二十金,享有会员的同等待遇,每星期聚会一次不少于四小时,各以读书所得,质疑辩难,会员若有著述,也可互相质证,以期相互提高。(《京师关西学会缘起》附《学会略规》,见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知新报》第45册。)

百日维新前在北京创办的学会多为政治性的维新团体,而在上海,或许是因为当地的社会风气使然,百日维新前虽然也创办了为数不少的学会,但除了康有为创办的上海强学会以外,更多的不是政治性团体,而是知识性、专业性学术团体。

在上海最新创办的学会现在看来可能是新学会,而新学会究竟成立于上海强学会之前还是之后,似乎还很难判断。1897年8月出版的《新学报》第2册发表的《节录本报章程》称,“数载以来,同人等本设有新学会,取《大学》新民、日新之意”。根据同年10月《新学报》第5册发表的《本学会谨启》,可知新学会实际上是一个以研讨、传播新知识为宗旨的学术性团体,其主持人为江苏吴县人叶耀元,叶原为上海广方言馆生员。1897年,新学会在上海创办《新学报》,开始成为上海比较活跃的一个学术团体。(参见汤志钧《戊戌变法史》,203页;闵杰:《戊戌学会考》,载《近代史研究》,1995(3),48页。)

新学会内部原本就有研究、传播算学的人才和功能,然而似乎为了更强调算学的重要性等原因,1896年又由新学会出面在上海创办专门研讨算学、传播算学知识的算学会。(算学会的成立时间据闵杰《戊戌学会考》,载《近代史研究》,1995(3),48页。)

在算学会成立的同一年冬,罗振玉、蒋黼、徐树兰、朱祖荣等人在汪康年及《时务报》馆的支持下于上海发起成立农学会。农学会又称“务农会”,其宗旨是“采用西法,兴天地自然之利,植国家富强之原”,推广西方近代以来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新成果,从而使中国新知识分子知道“以化学考地质,改土壤,求光热,以机器资灌溉,精制造之法之理”,以及农业产品的各种深加工技术和工艺等。(《务农会章》,见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知新报》第13册。)

农学会并不仅仅只是重视农耕,而是兼及农、圃、林、泽、畜牧、酿造等方面,并注意改造土壤、农业工具以及育种等,同时农学会注意引进西方农艺知识,聘用西方化学师、动植物师等,所以在它成立之后引起各地的普遍重视,各种形式的农学会先后在各地成立,有的还自称是上海农学会的“分会”。(汤志钧:《戊戌时期的学会和报刊》,383页。)

由农学会创办,罗振玉、蒋黼主编的《农学报》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旬刊。其计划通过若干年的努力,系统翻译出版东西方各国关于农学方面的一些重要著述,“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远摭欧美,以得其立法之所自;追三代之实学,保天府之腴壤。”(梁启超:《农会报序》,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131页。)该报初创时拟名为《农会报》,有农学会机关报之意,后正式出版时命名为《农学报》。先后为《农学报》撰稿的除了创办人罗振玉、蒋黼外,还有梁启超、张謇、史念祖、马良、陈虬、谭嗣同、汪大钧以及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担任翻译的有王丰镐、吴治俭、吴尔昌、朱树人、陈寿彭、胡浚康、沈纮、罗振常等。

《农学报》的栏目设置主要有奏折录要、各省农事、西报选译、东报选译、农会博议,以及农学入门、蚕桑问答、农学初阶、农具图说等。其论说栏先后发表有梁启超的《蚕务条陈叙》,张謇的《论农会书》,罗振玉的《农官私议》《论农业移殖改良》《垦荒私议》《德意志农会纪略》《闽中农语》,谭嗣同的《浏阳麻利述》《浏阳土产表叙》,汪大钧的《论农会书》,史念祖的《史抚军推广开垦折》,以及马良、汤寿潜的《务农会条议》等。

《农学报》共出版315册,1906年1月终刊,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农学专门刊物。

在算学会成立的同一年即1896年,邹代钧、汪康年、陈三立、吴德潇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地图公会,设会址于上海四马路时务报馆内。邹代钧(1854—1908),字甄伯,又字沅帆,湖南新化人。他出生于一个舆地世家,其祖父邹汉勋是清代著名的舆地学者,曾协助魏源绘制过《海国图志》中的列国地图,并有地理学及地图绘制方法方面的著作传世。邹代钧自幼致力于测地绘图之事,通晓历代疆域沿革,精于测绘之学。1885年,经两江总督曾国荃的推荐,邹代钧曾随刘瑞芬出使英俄两国。在出使途中,他一面协助办理外交,一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研究地学,所著《西征纪程》详细记录所经各国的地势、疆域、山川、海洋、政教及历史、风俗等。1889年归国后,他一度出任会典馆纂修。1891年,湖北舆图局成立,邹代钧应张之洞之邀,出任舆图局总纂,主持湖北全省地图的测绘与编辑。1894年,他完成测绘任务后转任武昌译书局海国地图编辑。1895年,他列名上海强学会,并且于此时在吴德潇、陈三立、汪康年等人的支持下,在武昌创办了一个名为“舆地会”的新社团。(邹代钧在致汪康年函第12通中说,“舆地会断不可入强学会”,似乎表明舆地会为后来地图公会的前身,也表明舆地会的成立应该与上海强学会同时或稍前。()见《汪康年师友书札》,2642页。)不久,邹代钧应邀赴湖南主持《湘学报》舆地门,在南学会主讲舆地学一门,似乎还曾出任过湖南时务学堂舆地学教习。

邹代钧的思想倾向介于新旧之间,他在总体上对当时中国的危机有清醒的认识,认为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有所改变,否则不足以救亡图存。但是,他似乎也不赞成康、梁等人的政治解决方案,而认为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应该从各个方面的细节做起,所以他虽然列名过强学会,但对这种只图政治热闹的事情并不太热心。他曾指出:“盖学会有甚难处,所讲之学,门径甚多,我辈数人自问所有,似不足以答天下之问难,且泰西学会无非专门,如舆地会等类是也。今欲合诸西学为会,而先树一学会之的,甚不容易。”(《邹代钧致汪康年函》第9通,见《汪康年师友书札》,2639页。)所以,由邹代钧牵头成立专研地图的新学会,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地图公会成立之前,以中文注记的世界地图已有数种,如《瀛寰志略》本、《海国图志》本、制造局的《地球图》本等,这些地图虽然都是照西文原图翻译,但辗转绘刊,不无差异。且前此的地图比例过小,山川形势等标记也不太清晰。而坊间所印的一些万国舆地图及中外地舆图说等等,则错误更多。邹代钧计划将德国、俄国、英国、法国等比较权威的地图尽量照原图石印,以便为国人提供更加权威、更加实用的世界地理知识和地图。至于国内各省的地图,邹代钧“拟用胡文忠全图为底本,而以本会所藏近今中外测定各种新图”,“参订胡图,误者改之,略者增之。并不惜重赀,托友人于京师将各省业经咨呈会典馆图稿摹绘一分,以资参订,分省为图,其分率较外国图大倍之”,(《译印西文地图公会章程》,见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时务报》第1册。)大约有600余幅。

译印西文地图是邹代钧多年来的夙愿,在汪康年等友人的支持下,邹代钧在长沙组织了一批人,似乎以“舆地会”或“舆地局”的名义进行了艰难的工作,他们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绘出国内各省地图近百张,极为精美。(邹代钧在致汪康年函第19通中说:“敝图局刻下甚窘,然未尝一日停工,办事者已满十人,今年必出百张,以符原议。”见《汪康年师友书札》,2649—2650页。为)了体现更好的印刷效果和提高绘制速度,邹代钧同意改变原来用石印的计划,准备引进日本的印制技术,改用铜版进行印制。(《邹代钧致汪康年函》第18通,见《汪康年师友书札》,2647—2648页。)

译印西文地图公会成立于上海,但由于邹代钧个人主要在长沙协助陈宝箴办理矿务总局的新政事宜,所以绘制地图的工作也就主要在长沙进行,汪康年与邹代钧之间主要依靠通信进行联系。大约到了1896年10月底,西比利亚、西域、蒙古等处的新图百余幅已经绘制完毕,邹代钧等人开始着手绘制中国内地的新图。(《邹代钧致汪康年函》第30通,见《汪康年师友书札》,2670页。)1896年12月30日,邹代钧收到汪康年寄来的印制地图合同,确定第一批百余幅地图在武汉印制,预定于1897年5月16日前后出版发行,计划于1897年“七八月间又可接印第二批”。(《邹代钧致汪康年函》第42通,见《汪康年师友书札》,2694页。)从译印西文地图公会的组织结构及运作情况看,这类新学会虽然列名者不少,但真正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并不多,这种专业性特强的学会事实上只是少数人的职业。

在上海,与译印西文地图公会相类似的新团体还有王仁俊(干臣)于1897年8月28日创办的译印中西书籍公会及由顾涧宾、黄尧圃等人于1897年10月创办的上海印书公会,由董康、赵元益等人于1897年秋创办的译书公会等。)(参见闵杰《戊戌学会考》,载《近代史研究》,1995(3),66—67页。)

译印中西书籍公会的发起人和实际日常事务的主持人王仁俊为《实学报》的总理,而《实学报》创刊于1897年8月28日,王仁俊为总理,章太炎任总撰述,孙福保、项思勋、范祎、王季锴等任撰述,王斯源、朱树人等任翻译。大约在《实学报》创设的同时,王仁俊就在《实学报》下附设有译印中西书籍公会,以便利用各方力量,广译英、法、日等有关实学的著作,介绍东西方近代以来的新知识。(《译印中西书籍公会启》,见《实学报》,67页,北京,中华书局,1991。)由于该会为实学报馆集股创办,所以其会址也附设在上海英大马路泥城桥的《实学报》馆内。译印中西书籍公会经过两个月的筹备,似已略显规模,资金股本问题似乎也已解决。但中西书籍的翻译出版并不太理想,至《实学报》终止,以实学报馆的名义出版发行的《实学丛刻》也只有十余种,而算得上翻译作品的更少,只有《格致古微》、《中西政学问对》等寥寥数种。

上海译书公会由恽积勋、恽毓麟、陶湘、董康、赵元益等人发起,创办于1897年秋。此前,赵元益计划翻译出版法文地舆史学一大册,正当他集资兴办的时候,适有董康提议创办译书公会,双方遂合作兴办,(《译书公会章程》附志,见《湘学报》第20册。)并邀集其他发起人共同发起,邀请章太炎等担任主笔,其实际主持人为董康和赵元益。

在译书公会成立之前,西文及日文书的翻译在中国已有一段时间,但总数并不太理想,仅有400种左右,无法包容近代西方的全部新知识。同文馆的翻译偏重于法律类,上海江南制造局、天津水师学堂的翻译则多为兵家之言,各在华教会也翻译了不少西文著作,但多偏重于宗教,而于西方国家政教之本与一切农工商艺术却极少翻译。译书公会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是要弥补先前翻译西文图书之不足。

译书公会的创办宗旨是为了翻译介绍近代西方与日本的新知识,“使中国识字俊民人人得窥泰西东国之由与致用之实”,(屠寄:《译书公会序》,见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译书公会报》第1册。)“以采译泰西东切用书籍为宗旨”,延聘翻译高手,并与伦敦、巴黎等地各大书店相联系,及时将西方各国出版的有关政治、学校、法律、天文、舆地、矿务、农学、军事以及光、化、电、汽等诸种新学译介国中。(《译书公会告白》,见《译书公会报》第1册。)章太炎更期望译书公会的成立,能使中国人接受西学的进度大大加快,“然则是译书会者,安知不如微虫之为珊瑚,与蠃蛤之积而为巨石也。呜呼!斯又夸父、精卫之志也。”(章太炎:《译书公会叙》,见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七日《译书公会报》第2册。)

同类推荐
  •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当我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舅舅,使我爱上书籍和图画,他答应带我去探险,一次难以惠怀的探险——他带我到鹿特丹的一个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我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巨大的钥匙,为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顶部的神秘大门。
  •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民国军阀的后宫生活

    民国军阀的后宫生活

    民国军阀的争斗,为地盘、为军队、为权势,也为女人。不妨穿越回去看一看,没有一个军阀不拍着自己的胸脯,趾高气扬地保证“我是个铮铮的汉子”。这样,便出现了民国军阀妻妾多的独特风景线。读民国历史,不可不读军阀史,不可不读女人在军阀历史中的星星点点。与浓重的铜臭味和血腥气相比,军阀的妻妾们就好像是给这部残忍历史添加的一点点佐料,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民国军阀的妻妾们,千姿百态,一支笔是无法勾勒完整的。这是最大的遗憾。但民国军阀的妻妾们何尝没有遗憾呢?这些遗憾,又岂是一个词、几句话、数篇文章能够写尽的呢?与其面面俱到,倒不如抱残守缺吧。多留些空间给与我一起品读民国军阀妻妾的朋友们。
  • 大隋燕云

    大隋燕云

    他们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他们神出鬼没,长枪硬弩,冲锋陷阵,以一敌百。他们是异族眼中的魔鬼,他们是骁勇恐怖的无敌铁骑,他们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特种部队--致燕云十八骑。膜拜完毕,林峰也不含糊,双手把电力能源奉上,长枪火炮贡献出来,直接把隋朝拉进能源科技时代。
  • 混在末唐当军阀

    混在末唐当军阀

    (本书因为大纲笔记丢失,暂时完结,等有时间再继续写。)赵凡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居然会穿越,毕竟这种事情说起来是比较扯淡的。本来只想做个普通人,没想到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竟然就是未来的末代皇帝,唐昭宗!为了活命,赵凡不得不走上了一条王者之路,灭宦官,练军队,兴商业,养民生,且看他如何从头开始,收拾旧河山!
热门推荐
  • 雪球专刊第082期:熊市赚钱大法

    雪球专刊第082期:熊市赚钱大法

    这一论牛市有没有结束,谁也无法预测。假如熊市来临,散户该如何应对?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何进行资产搭配,降低熊市的投资风险?熊市除了“吃药喝酒”,还有哪些投资机会?请看本期雪球专刊《熊市赚钱大法》!
  • 红楼之禛玉

    红楼之禛玉

    《雍心锁玉》晴天霹雳一圣旨,黛玉无奈入宫闱,披荆斩棘行路难,问君心思深几许。蓦然回首芳容远,梦熊有兆帝心忧,江山美人孰轻重,天南地北寻芳踪。“十三弟,朕要离宫几日,追妻!”“四哥去吧。”胤祥压抑住笑意。186624845某蝶的读者群,欢迎加入哦!《红楼之禛玉》她,黑道上有名的罂粟冰美人,一次散心不料赶上了八级大地震,跌入山间,本以为此生已了。再醒来却是一个孩童的身躯,记忆袭来,原来这个身体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林黛玉,也罢,就让我给这个柔弱的女子一个崭新的人生。什么?贾琏趁着父亲病重要私自处理林家财产!“林家的人即使死光了,也轮不到包衣奴才来处置主子的财物!何况我林黛玉还活着,你动一下试试!”狠毒的语气陪着阴狠的目光,贾琏一哆嗦。康熙大帝要收我做义女?“有林家小姐这个身份就够了,林黛玉生是林家人,死是林家鬼!想要娶我就要入赘!”一通话下来,一群阿哥傻眼了。贾母来访,“我苦命的敏儿呀!”“我娘确实很苦,因为她在贾府呆了十七年!”黛玉毫不留情的抨击贾母。“做我的福晋,我一生只会有你一个!”胤禛冷着脸说道。“你难道忘了我的话么?要娶我一定要入赘!”黛玉冷着脸,浑身散发着不亚于胤禛的冷气。当经历了重重算计,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看他们如何笑傲大清,开拓未来。男女主早定,男配女配众多!推荐自己的文《红楼之蝶玉雍祥》《穿越之成为黛玉》推荐姐姐的文《薄爱》《外遇的诱惑》《庶妃》月色阑珊《红楼之慧玉证情》心若芷萱《梦红楼之痴心宠玉》《红楼之禛心锁玉》《红楼之为你钟情》《鸠妃》鹤梦竹影《红楼逸梦潇湘情》
  • 恶魔少爷恋上笨丫头

    恶魔少爷恋上笨丫头

    当天使和恶魔同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如何选择?是金光闪闪的天使?还是邪魅妖异的恶魔?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无趣,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看哪个顺眼就打包带走好了,可问题是,这两个风格迥异的帅哥都对你伸出了橄榄枝,这让一向小白大条的夏婉希如何是好?所以……还不如让她直接昏死过去比较快。
  • 汉末暴君

    汉末暴君

    现代屌丝刘宏穿越,一觉醒来居然发现自己成为汉灵帝刘宏,是醉生梦死,还是手持天子剑杀出一片新天地……
  • 无公害甜樱桃丰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甜樱桃丰产栽培技术

    本系列图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 着重介绍了种植、养殖、职业技能中的主要管理环节、关键性技术和经验方法。本系列图书贴近农业生产、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要, 全面、系统、分类阐述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 夜半惊魂:伊藤传

    夜半惊魂:伊藤传

    女主角伊藤树在二十岁的时候经历了一场恐怖的火灾,等她被人救出来后,她已经失去了全部的意识。当她再醒来的时候,她发现她已经昏睡了百年,再醒来已经不再是之前的世界。她要弄清楚这件事情,她努力学习关于灵异的一系列知识,后来才建立了这个伊藤信用社,一步步接近真相……
  • 史上最囧的穿越:腐女皇妃

    史上最囧的穿越:腐女皇妃

    言慧心洗澡的时候浴室的镜中发出一道刺眼的强光,言慧心就这样穿越了,而且压死了正在与皇上妖精打架的贵妃“你砸死了朕的贵妃,你就代替她吧。”辛睿看着从天而降的裸女微笑道。不是吧,言慧心是知道杀人要偿命,但是这种偿法也太离谱了吧,她可以不同意吗?“可以,你意图谋杀当今皇上,判死罪。”辛睿微笑道。这天下还有没有讲理的地方,穿越又不是她能控制的,压死人完全是意外,意外应该不会被判罪的吧,可是这个不讲理的色皇上,竟要给她安了个刺杀皇上的罪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跨国营救

    跨国营救

    1976年6月27日,星期六。这天早晨,以色列特种兵中校迈克一起床,就轻松地对妻子露纱说:“老爸开了恩,同意我要带你和咱们的儿子去外滩渡假。”露纱不敢相信丈夫的话。结婚十多年来,在特种兵大队工作的丈夫,整年整月泡在郊外坡里坡基地,时刻准备应付敌对国的突然袭击,即使偶尔回趟家也是匆忙而去。露纱曾多次动员自己的养父、迈克的顶头上司阿顿将军出面,想把迈克调到国防部机关工作。迈克却说宁可离婚,也不放弃特种兵。露纱有一次生气了,不示弱地说离就离,不离是臭虫。
  •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贵族之家

    贵族之家

    《贵族之家》的故事发生在一八四二年及八年以后;主人公拉夫烈茨基是已经丧失了农奴主“热情”的贵族的最后代表。贵族之家的没落已无可挽回,农奴制的崩溃也不可避免;然而由谁来给俄罗斯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俄罗斯又该往何处去呢?无论是拉夫烈茨基,还是作者本人,都无法作出明确回答。拉夫烈茨基只是模模糊糊感觉到,应该做点儿什么有益的事情,未来应该是光明的。而作为农奴制贵族阶级的最后代表,回首往事,拉夫烈茨基却感到虚度了一生。“熄灭了吧,无益的一生!”在抒情诗一般的“尾声”中,拉夫烈茨基无可奈何地这样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