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2500000004

第4章 世家生活(2)

朱家溍在读中学时,除了学校的功课之外,他在家还要背诵经史诗文。中学期间,父亲命朱家溍课余时间点读《资治通鉴》,朱家溍的三个哥哥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朱家溍也不例外。最初点读进度很慢,好些日子才读完一卷。遇到不懂的句子就不加圈点,暂且放过,仍旧读下去。朱家溍慢慢地发现,独到后来有时曾经不懂的地方也很自然地就懂了,进度也逐渐快些了。在几年里他居然点读完全部《资治通鉴》,随着继续读完全部《续资治通鉴》和《明通鉴》。这使他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日后从事的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家溍随着年龄增加,玩的范围更加宽泛了。

他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都喜欢玩风筝。一群孩子,总是大哥带头,依次是二哥,三哥和两个姐姐,每人都有风筝,每年腊月里就开始准备,过年前后就可以放了,大约可以放到清明。风筝大的类别可以分三类:一类是硬翅膀,一类是软翅膀,一类是拍子。每类都有很多品种,从三四尺到一丈不同尺寸,每个品种有很多花样。硬翅膀,是左右翅膀轮廓都用竹条扎成两肩匀称的受风处。硬翅膀风筝中最流行的是沙燕。沙燕又有肥瘦之分,花样有华素之分,素的全用烟子画,名叫“黑锅底”;花地除必须用黑烟笔画翅膀、头顶、尾翎外,都用彩色笔画主题花样,例如五幅、七幅、九幅、云龙等题材。除沙燕以外,还有蝴蝶、牧童骑牛、唐僧,红萝卜、大白菜、红喜字、红寿字等。软翅膀的风筝只有翅膀的上边是用竹条扎成边框,下半部是活动的。最流行的软翅膀风筝是蝙蝠、蝴蝶和老鹰等。这三种最自然,像真的,尤其老鹰风筝在天空盘旋的飞翔和真的老鹰一样。拍子风筝的形式是没有翅膀的,周围用竹条扎成轮廓,是一扁片儿,下端垂着一条绳子。流行的有钟、鼎、蝉、青蛙等。

放风筝只是春天两三个月的游戏,不分季节的娱乐是听戏和学唱戏,因为家里人从祖母以下都爱听戏,祖母经常带朱家溍等孩子们到戏院去听戏。关于听戏学戏和唱戏后面作为一个章节专门讲。

朱家溍上高中后,他向往北京大学国文系和历史系。小小年纪的他把北京大学楼道里挂着的课程表仔细记录下来,挑选和本校课程时间不冲突的课,在其中选了黄节先生的汉魏六朝诗、胡适先生的文学史。北大当年是这样一种风气,不拒绝校外人进教室听讲。朱家溍记得黄节先生的教室里每次都能遇到吴宓先生,他当时已经在清华大学任教了,依旧到这堂课听讲。

朱家溍虽然对文科有兴趣,考大学时,他的两位兄长命他报考唐山交大水利系和北洋大学机械系。朱家溍知道自己数理化并不好,考不取又不得不考,结果没考上。两个哥哥说他年纪还小,从现在起用一年功,明年再考。这一年因为有时间,朱家溍继续到北大听课,而且扩大了听课范围。此时黄节先生已经回广东,胡适先生的课还继续上。另外又选择了罗常培先生的语言学,沈兼士先生的文字学,孟森先生的清代开国史,钱穆先生的中国通史。一年之后他又报考唐山交大,结果还是没考上。两位哥哥不再坚持,于是朱家溍选择了什刹海西侧的辅仁大学国文系,因为辅仁大学的教授阵容都是北大的原班人马。

3. 大学

1937年,朱家溍进入辅仁大学读书,自此他离开数理化的困扰,可以轻松地读书了。大学期间,朱家溍是出色的高材生,古文字学家沈兼士、史学家陈垣、目录学家余嘉锡、训诂学家陆宗达都对他很器重。但是当时的大学没有设置文物考古专业,他所学的科目并非与他后来从事的文物鉴定工作直接挂钩。国文系主任余嘉锡先生讲目录学,朱家溍在北大听课的时候,没听过余先生的课,自从上了这门课,由《书目答问》进门,开始阅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提要》,对于经史子集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印象,知道如果想研究什么应该去看什么书。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朱家溍如果到余先生家里去,进门见过余先生坐下后,余先生第一句话就是说:“你近来读些什么书?”朱家溍作为学生回答必然是:“我最近在读某某的书。”余先生必然再问:“有什么问题?”朱家溍就提出一个准备好的问题,然后先生讲解。这一段谈话结束后,渐渐话题可能转到其他内容。所以,朱家溍每逢到余先生家去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提不出问题那就不像话了。

辅仁大学到二年级分文学组和文字学组,朱家溍分到文字学组。顾随先生的课是文字学组的选修课。红学大家周汝昌评价其为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朱家溍在上大学以前就景仰顾随先生很久,所以当然要选顾先生的课。

朱家溍在顾随先生的班上够不上好学生,寄给家长的成绩单上,顾先生的课程上朱家溍永远是B分,所以只能算是中等学生。原来朱家溍第一次把填词作业交给老师看,朱家溍写了这样的句子:“御沟西,宫墙柳,寒枝瘦,曾记娇黄染袖……”,还有一个小令【荷叶杯】:“隔院遥闻笙管,魂断,低唱袅晴丝……”。老师说:“你用的词藻都是古人用过的,这是对的,你正在学填词,就是要多记古人的词藻,当你用在描写某一种心情,某一样景物的时候,自然能够和恰当地知道该用什么词藻。以你填的词来说,‘寒枝瘦’来形容柳树是不恰当的。‘隔院遥闻笙管’,既是‘隔院’,又是‘遥闻’,当然是相当远了,怎么有是‘低唱’呢?”

第一次送诗的作业,朱家溍记得题目是“岁暮述怀”七言律诗一首,八句诗经老师修改了六句,只剩下“映日窗冰千岭雪,西风卷地一阶尘”。老师说:“这两句还不错,是北京腊月的景象,很少见有人这样写,但这首诗的问题在于有景无情……”朱家溍到晚年还记得老师说如何学作诗填词,“老师不止一次说过,学生学作诗填词,先不要听信有些高论,说作诗填词首先要有新的立意,要创新。这话本来是对的,但不是学生阶段的事。你们现在学作诗填词,首先是读书,一定要知道应该背诵的书,如《诗经》、《楚辞》、《玉台新咏》,至于《全唐诗》要全部通读,当然不能全部背诵,但有一部分也必须背诵。可以从《全唐诗录》中选择背诵,唐诗要有千首以上能背诵。宋元明清的诗也要浏览。学填词,如果说只要求学会,那很简单,你把清人晚熟编的《词律》二十卷通读一遍,就可以算已经学会了。但尽管你知道了某一调子怎么填法,但是你肚子里空空如也,拿什么填,所以说也必须能背诵若干首古人的词,才有资本填词……

“后蜀赵崇珍编的《花间集》十卷是最早一部综合诸家的词选,唐末名家有些词仅留存在这一部选集里。宋人编的词选当中我认为最好地要算周密编的《绝妙好词》七卷,选有宋人词一百多家,选择很严谨,有些宋人词集早已失传,其姓名、作品也仅仅留在这部选集中。清人查为仁和厉鹗为这部选集所作笺注更便于初学。明人陈耀文编的《花草粹编》二十二卷选有唐宋元人的词,内容相当丰富。这部选集很大的优点就是每一调有原题的必录原题,有本事的也说明本事,遇有稍冷僻的必说明采自某书。以上三部词选应该是必读得,选其中有自己喜欢的多念几遍,自然可以背出来。近人编的选集由胡适之编的《词选》也很好。此外,还应该说说清人朱彝尊编的《词综》三十四卷。这部选集收入唐宋金元词五百余家,选择精严。在各专集和诸选本之外,凡笔记杂谈中游应录入的词也不排除,所以有不少词是其他选本未见之作。还有些词在其他选本中把词名、句逗、姓氏弄错的他都加以订正,所以这部选集应该通读一遍。还有康熙年间沈辰垣等人奉敕搜罗旧集,录词自唐至明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定名为《历代诗余》,包括词人姓氏十卷,词话十卷,共一百二十卷,可谓前所未有集大成的词选。这部书应该一目十行的粗读一遍一广眼界。这样读书之后,肚里装有若干名篇秀句,到适合不论作诗填词,自然思涌珠泉,情抽惠圃。”

朱家溍回忆当时老师对他的训诲,还有关于写字执笔方法的一番话,也是记忆犹新。因为朱家溍每次交作业都是用红格纸墨笔楷书,这一点曾得到嘉许。有一次老师谈到写字,说:“看你的小楷大概是经常临《荐季直表》,虽然这是正道,但石刻拓本看不出笔道的起落,可以参考唐人写经,你买一本影印的《唐人写妙法莲华经》,多看看,自然会有长进。”

老师还说悬腕不用手臂抬那么高,这叫傻悬腕,除非是写匾额大字需要腕和肘同时高抬。譬如那么小的字,只要手腕离开桌面就行了,肘抬得比腕略高,竖掌,这时候重心就落在腕上了;然后运腕自然可以圆转如意。不排除手腕在运转过程中有时也会接触一下桌面,这不要紧,只要不是手腕紧紧死贴在桌面上就行。原来老师以前也是傻悬腕,后来看过沈尹默写字才懂得怎么样悬腕。朱家溍自从听了这番教导,留神观察,果真如此进步不少。

大学三年级时,朱家溍参加了沈兼士主编的《广韵声系》的抄写工作,当时的他只希望毕业后能留校继续做些编书的事务,其次希望能在中学教语文或历史。在毕业论文上,朱家溍特别选择了《春秋左传礼徵》。.当时把孙诒让的《周礼正义》通读一遍,把书中引用的《左传》有关礼的段落摘录下来,然后再将《周礼》、《仪礼》、《礼记》中所载有关礼的原文摘录下来,经过研究增入自己的见解。因为通读了三礼、三传和《周礼正义》,让朱家溍日后受益无穷。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从平凡人到救世主:“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感动中国孩子心灵的60个杰出人物

    感动中国孩子心灵的60个杰出人物

    愿这些动人的故事如同清泉般自然地流淌,直过你我的心灵。让我们一同感动于我们民族的伟大力量,分享那些永远美丽的人生。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展示那些虽然普通、平凡却蕴涵意义的人生。60位人物来自不同的领域,从事不同的工作,但他们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整个中国。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本书分为哈利勒·纪伯伦、托马斯·艾略特、米勒·海明威等部分。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从“翰林书生”到“东方俾斯麦”的成功之谜!晚清军政大权独揽的“铁血宰相”内心鲜为人知的起伏心路!“大汉奸”“卖国贼”的帽子下一个“晚清第一大重臣”的起伏人生!
热门推荐
  • 灵氛回响

    灵氛回响

    《百花谭文丛:灵氛回响》是著名学者、诗人陈建华的个人文学记事。“灵氛”来源于本雅明的“aura”一词,有多种译法,有的译作“灵光”,有的作“光晕”等,陈建华更喜欢译为“灵氛”,有一种通向远古的蛊惑,有一种“上下求索”的醒世者的感叹。本书特色明显,有六十年代的文学回忆、七十年代的回忆片断,还有九十年代回到上海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虽是回忆文章,但有现代人的思考,视野开阔,见人所未见,文史交融,启人心智。"
  • 追妻攻略:爱情三十六计

    追妻攻略:爱情三十六计

    五年前他失约,并且销声匿迹;五年后,他横空出现,闯入她的生活。“老婆,你带着我的宝贝女儿,打算什么时候回家?”欧阳宸一脸酷相,一手拦下挡住去路。木洛溪一脚踩在他锃亮的皮鞋上,咬牙切齿道:“看你人还蛮帅的,这认人的水准怎么这么差劲?别没事逮着人就当做你老婆!”
  • 江左枭雄

    江左枭雄

    温家大司马!纵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杂草修仙传

    杂草修仙传

    重生成一棵普通杂草,万人践踏,百兽吞食,如何成为大千世界的强者?
  • 阴阳追凶

    阴阳追凶

    一直以来人若犯了案,总是难逃法律制裁,那些无法超生的总是在你无意间阴来阴去,常在跳那荒乱的自由......蒙异:“到此为止吧!做人就要堂堂正正,不管你是谁,只要你犯了案,我定会将你扣下。”
  • 天宇神轮

    天宇神轮

    永生之上是否还有更高的境界;为何他已经站在了宇宙的巅峰,头上依旧还有一片天?不甘,不愿,可那天越来越沉重,可是,就在他发现一丝战胜上天秘密的时候,天灭之!如今,染血重生,战天永恒无界!
  • 我家夫君是良人

    我家夫君是良人

    大鼎国第一才女肖娴雅十岁离家出走救下奄奄一息的龙应天,十二岁再离家出走,误闯战场,为公孙震所救,两人许下白头之约。她等他七年,换来的只是每年七夕冰冷的礼物;她为他远嫁灵州,换来的只是未婚先休成弃妇的耻辱!她说:“我从未爱过谁也从未恨过谁。”公孙震,多邱国君主,与她相遇相恋在十二岁,几番恩怨,七载苦等煎熬成殇;龙应天,俊美如画,玩转乾坤,天下帝王求之不得的玉灵龙,更兼四方海盗魁首;爱恨缠绵,几番辗转,待到君临天下,放不下的始终是被自己休弃的她。“我也在想,你那么凶,娶回去做什么呢?做丫鬟,我实在舍不得;做老婆,又怕你三更半夜拿刀砍我。看来还是守门最好,驱鬼、辟邪、镇宅!”他看着她媚眼如丝,笑得春风浩荡。娴雅勃然大怒将手中的菜刀狠狠甩出,他抬手接下:“怎么,听说我要娶你,这么着急要送我定情信物了?那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吧。说实在的,送其他的我还真不敢收,怕以后回礼没分量,菜刀最好,回礼时直接送把杀猪刀就行了,多省事呀!”
  • 深宫冷女

    深宫冷女

    我有些焦急,难过的喊道:“可是,凌哥哥,我已经死了,再也回不去了。你,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是不是也死了?还有,我为什么会被关起来?关着我的人又是谁?他为什么恨我?我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啊……凌哥哥……”“乖,殇儿乖……你没有死,我也没有死,很快,很快凌哥哥就会找到你,带你回家,不会让任何人伤了你,不会……”温暖的身影像是要消失了,渐渐变淡,我顿时慌了,想要上前阻止,却如何都动弹不……
  • Sweeney Astray

    Sweeney Astray

    Sweeney Astray is Seamus Heaney's version of the medieval Irish work Buile Suibhne - the first complete translation since 1913. Its hero, Mad Sweeney, undergoes a series of purgatorial adventures after he is cursed by a saint and turned into a bird at the Battle of Moira. The poetry spoken by the mad king, exiled to the trees and the slopes, is among the richest and most immediately appealing in the whole canon of Gaelic literature. Sweeney Astray not only restores to us a work of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importance but offers the genius of one of our greatest living poets to reinforce its claims on the reader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