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2600000011

第11章 儒学家的中国观(9)

其三,白石认为,日本为了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地位,至少必须保证对朝鲜的优越地位。当时,中国的明清交替被日本和朝鲜理解为“华夷变态”,因而朝鲜即以中国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自居,自认比日本先进,构建着自己的“小中华主义”思想和秩序。为确保日本对朝鲜的优越地位,白石主导了接待朝鲜通信使的聘礼改革,不仅简化了接待仪式并降低接待规格,还要求朝鲜更改对幕府将军的“大君”之称呼。依他看,大君“在彼国乃授其臣子之称号”(『朝鮮国信書の式の事』、『新井白石全集』第四巻、国書刊行会1977、671頁。另可参见:『五事略上』、『新井白石全集第三巻』、国書刊行会1977、634—638頁。),容易造成日本是朝鲜臣子的危险;且大君为天子异称,易与日本天皇相混淆,故要求恢复“日本国王”称号。由此,朝鲜国王与幕府将军形成对等关系,因将军以上还有天皇,故日本自然就居于朝鲜之上。同时,白石一方面通过与朝鲜通信使的诗文唱和等文化交流,以与中国文化的联系而证明日本文化的正统性,主张“三代之礼遗于我国者不少”(『古史通或問』、『新井白石全集』第三巻、国書刊行会1977、392頁。);另一方面又以武国等特性主张日本对朝鲜的优越性,宣称“我国优于万国,自古号称尚武”(新井白石:《折焚柴记》,周一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173页。)。毋庸置言,新井白石的朝鲜认识虽然立足于中国文明,却又以日本特殊性的话语展开了对它的否定,而这恰恰构成了白石弱化中国优势地位的基础性作业。其四,为建立并迫使中国承认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新井白石还主持修订了中日民间贸易的规则,对中国商人坚决实施了所谓“信牌”的贸易制度。他相信,“信牌”就如明日贸易的“堪合”那样,对中日两国关系具有特别的意义,即它是中国顺从日本、遵照日本法律及其主导的东亚国际秩序的象征。尽管信牌制度一度造成了两国私人贸易的中断或艰难,可是因为当时的中日两国并没有正式的外交和贸易关系,所以它最终只是被清廷看成是“商人间的记号而已”(《康熙起居注》,載大庭修:『徳川吉宗と康熙帝——鎖国下での日中交流』、大修館書店1999、156頁。),既无关“正朔”,也对两国的关系“毫无大碍”。显然,清廷关于信牌制度的处置说明,白石所极力构建的日本型华夷秩序不过是一种单方面的“臆想”和“虚构”的产物。尽管如此,围绕私人贸易的中日政府间的对弈却可能造成“中国人承认日本的优越地位”的错觉,进而成为助长日本人自我中心主义意识的契机。

第三,在弱化中国优势地位的同时,新井白石也在建构着与中国中心论相抗衡的日本主义思想。与西川如见无异,“东方”也被赋予特别的意义,成为白石日本优越论的理论基础。他们都试图以作为地理概念的“东方”取代作为文化和地理概念的“中华”,超越华夷思想的框架而确立日本的优势地位。新井白石指出:“观其国(荷兰)所镂万国地形圆球、半球等图,略闻其说,我在东方,则大地上下之极际……古人以为天地之奥藏是已。美窃以为是,则阴阳昼夜之所分,而衣被日月之精华,最为万国之先。《易》曰:元者善之长也,天地之至美,必其在乎此。”(新井白石:『白石先生手簡』、『新井白石全集』第五巻、国書刊行会1977、476頁。)按白石之意,日本作为“大地上下之极际”、“天地之奥藏”,最受“日月之精华”,故居于“万国之先”的地位。不仅如此,为避免“私见”之嫌,白石还借助意大利传教士西多蒂(Sidoti Giovanni Battista)的话来印证西洋人也有同样的认识:“大凡论其国,不应以其地之大小、远近,万国之中土地辽阔者莫过于鞑靼、土耳其,然其人不如禽兽。……像我罗马,方圆不过十八里,然我国教所到之处,莫不受到西南诸国的尊敬。此好比头,虽小却在四肢之上。然观世事,无一不是以初始为善。天地之气,时日之运,万物之生,无一不是始于东方。万国之中,国立于东方者,皆优于万国之事实,毋庸赘言。”(新井白石:『西洋紀聞』、載『日本思想大系』35、岩波書店1975、65頁。)显然,西多蒂的这番话,不仅使日本免除了作为“边土小国”而无法自处的尴尬和自卑(“小国意识”是日本人长期面对强大的中国而形成的自我认识,是其自卑感的重要表现。对于知识精英来说,消除这种意识乃是确立日本自主性乃至优越性无法避免的课题。因而对洋学持开放态度的如见和白石依据天文学和地理学的知识,强调所谓“国之尊卑不由国土之大小所决定”,便是出于这种考虑。),还使日本的“东方优越论”具备了无庸置疑的合法性。

对白石来说,日本为武国、天皇即真天子等等,便是日本优越论的重要表现。这些主张都是他在接待朝鲜通信使时,为了证明日本优越性而提出的。面对朝鲜以儒教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自任而对强调武力的日本加以轻视的情形,白石一方面主张“我国优于万国,自古号称尚武”,认为作为绝对权力者的将军以“武威”君临天下乃是“神灵的作用”,强调武威乃是日本优越性的证据。另一方面,他又以中国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自居,认为日本的皇统万世一系,优于中国的“易姓”,故可以保存着中国的礼乐典章,“天朝与天为始,天宗与天不坠,天皇即真天子。非若西土历朝之君,以人继天易姓代立者。是故礼乐典章,万世一制,若彼三大礼乐,亦有其足征者,何其隋唐以后之谓哉。”(新井白石:『座間筆語』、『新井白石全集』第四巻、国書刊行会1977、724頁。)当朝鲜通信使对此反问说,“有礼如此,有乐如此,乃不一变至华耶”?白石却无话可答,甚是尴尬。当然,新井白石的尴尬不仅体现了儒者欲摆脱中国标准的迫切愿望,也体现了他们重建新标准时的分裂和紧张。无论怎样,尽管白石的日本优越论都是针对朝鲜而言,却无不以破除中国中心论为其目标。

综上所述,虽然新井白石的中国认识仍然以儒教的思维和文化为其根基,却已展开了对中国中心论的解构及日本型华夷秩序的自我叙述和论证。同时,他基于西洋学术所建构的世界认识和学问观,也提供了后世学者超越并摆脱华夷思想的新思维和新路径。

华夷思想相对化的日本特殊性话语

荻生徂徕及该派学者是江户中期中国崇拜论者的重要阵营。包括伊藤仁斋、荻生徂徕、太宰春台等著名学者在内的古学派儒者,尽管对朱子学呈现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却并非是对儒学的背叛,恰恰相反,他们要纯洁孔孟之道,因而不仅仍以圣人及圣人之道为普遍的标准,对中国也抱有一种作为日本文化“故乡”的憧憬之情。例如,荻生徂徕(1666—1728)不仅对中国前儒家(pre Confucian)的圣人和圣人之道极端崇拜和憧憬,也以彻底的中国趣味的日常生活为豪。他说:“昔在邃古,吾东方之国,泯泯乎罔知觉。有王仁氏而后民始识字,有黄备氏(吉备真备)而后经艺始传,有菅原氏而后文史可诵,有惺窝氏而后人人言则称天语圣。斯四君子者,虽尸祝乎学宫可也。”(荻生徂徠:『徂徠集』、載平石直昭編:『近世儒家文集集成』第三巻、ぺりかん社1985、287頁。)依徂徕,正是包括汉字、书籍和学问在内的中国文明传至日本,才导致了日本的文明开化,因此自古“朝廷的礼乐制度,皆唐朝之法也”(荻生徂徠:『太平策』、載『日本思想大系』36、岩波書店1973、452頁。)。按徂徕之意,作为人类法则制定者的圣人只能出自中国,因而只有中国才是文明之国;日本和西洋不出圣人(荻生徂徠:『学則』、載『日本思想大系』36、岩波書店1973、256頁。),都是夷狄的地区,因而与中国相比“吾国小国,且不文之国”(荻生徂徠:『太平策』、載『日本思想大系』36、岩波書店1973、453頁。)。因为中国曾拥有圣人和圣人之道,所以中国在哲学、文物、风景、文学和语言等方面都要优于日本。中国是文明的发祥地和天下的中心,“中国者,人之人也;夷狄者,人之物也。物不能思,唯人能思。中国为礼乐之邦,是其能思之故也”(荻生徂徠:『蘐園随筆』、『荻生徂徕全集』第1卷、河出書房1973、185頁。);儒道和武士道的本质相同,日本偏向于后者,恰恰是日本的不足:“儒道勿论亦是侍道,中华出圣人,日本因是无圣人之国,故其侍道偏向于武的一方。”在徂徕看来,世称“武士道”者不过是“战国之风俗”,圣人之道之外别无与国土相应的武士道,日本武道发达乃“不文之过”,因此武士当学经书、文艺,而以中国的士大夫为做人的楷模;汉语比日语优越,也是由于中国有圣人之故,“中国之词乃文,夷乃质,中国之词乃密,夷乃疏”,所以“唐土名文物国,又因文华之义理而名中华,此道理也。又唐土出圣人,乃是细密之国之故也”(荻生徂徠:『訓訳示蒙』、『荻生徂徠全集』第2卷、みすず書房1974、438頁。徂徕也对“文”作过解释:“古者道谓之文,礼乐之谓也,物相杂曰文……夫文者文王之文也。”(『弁道』、『日本思想大大系』36、205頁);)徂徕极其钟爱中华之物,相信“凡百工之巧,中华为精”(『徂徠集』、載平石直昭編:『近世儒家文集集成』第三巻、ぺりかん社1985、156頁。),甚至到了非有唐纸、唐笔不能成书的程度。书画的评价亦以对“中国风”的接近度为基准;徂徕对中国的风景十分憧憬和向往,尤其以风光明媚的西湖及其遗迹为天下第一的景观。此外,他甚至分别称京都、东海道为洛阳、长安道(小島晋治:『日本人の中国観の変化:幕末、維新期を中心に』、載神奈川大学人文学研究所編:『日中文化論集』、勁草書房2002。),显示出对中国的无限倾慕之情。

作为徂徕的高徒,太宰春台(1680—1747)比其师更崇拜中国、圣人及圣人之道。他对圣人有着近似膜拜的虔诚,盛赞其“以聪明睿智而知天地万物之理,为天下开创常行不易之道”(太宰春台:『辯道書』、載鷲尾順敬編:『日本思想闘諍史料』第3巻、名著刊行会1969、56頁。)。同时,他尊奉作为“人道”的先王之道为绝对的真理,认为它是天地自然之道、大中至正之道,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至、无所不备,因而是“通行于天下万世之道”(太宰春台:『辯道書』、載鷲尾順敬編:『日本思想闘諍史料』第3巻、名著刊行会1969、68頁。)。在他看来,正是儒道传入日本,才帮助日本摆脱野蛮的状态:“其间与异国通路,中华圣人之道行于此国,天下万事皆学中华。自此,此国人知礼仪,觉悟人伦之道而不为禽兽之行,见背礼仪者甚至今世之贱事,则以为畜类,非圣人之教所不能及也。”(太宰春台:『辯道書』、載鷲尾順敬編:『日本思想闘諍史料』第3巻、名著刊行会1969、66頁。)由此,他强烈批判了以神道为日本之道而使其与儒佛鼎立的观点,指出,日本原本无道,真正的神道当是圣人之神道,“本在圣人之道之中”(太宰春台:『辯道書』、載鷲尾順敬編:『日本思想闘諍史料』第3巻、名著刊行会1969、44頁。),除此之外并没有一个能与儒教并立的“神道”。在他看来,当世神道家所谓的“神道”不过是真言宗传入日本后“被创造出来的配剂了七八分佛法和二三分儒教的一种道”(太宰春台:『辯道書』、載鷲尾順敬編:『日本思想闘諍史料』第3巻、名著刊行会1969、46頁。),归根结底只是“巫祝之所传,乃极小之道”(太宰春台:『辯道書』、載鷲尾順敬編:『日本思想闘諍史料』第3巻、名著刊行会1969、48頁。),因而与“专治心法”的佛教一样都不能成为“治国之道”。

当然,徂徕和春台对神道和武士道的彻底批判以及对中国的热烈崇拜,却意外地引起了神道家和民族主义者的激愤,不仅导致了国学者与儒者关于“真道”问题的大辩论,还“刺激了对于日本古道的研究,促进了古道主义——复古神道的兴起”(永田广志:《日本哲学思想史》,姜晚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第149页。)。“国儒论争”实际上反映了日本人主体意识与中国崇拜意识的矛盾和紧张,因而作为18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说明近世儒者的崇华论面临了严重的“外部危机”,也对此后知识阶层的中国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感悟

    感悟

    本书是作者在工作中对企业文化的一些思考。作为企业基层领导,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不断专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用于指导实践。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相关概念的简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体系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转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创新以及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的实践研究等。本书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具体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政话语分析创新、转型的建议。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小小娇妻驯将军

    小小娇妻驯将军

    她,父亲行商时遭遇强盗,货物银钱被抢,身受重伤。家中倒了顶梁柱,未婚夫家却怕摊上债务,赶着上门退了亲。父伤母弱,年轻美貌的闺中少女不得不站出来撑起这个家。他,少年高中,文武全才,少年将军一时风头无两,是无数闺中少女的理想夫婿。不想战场上刀剑无眼,他重伤瘫痪。紧接着,未婚妻家立即上门退婚……原本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两场灾难同病相怜,天定的姻缘让他们居然走到一起。当他重拾信心再一次站起来,势必为她撑起一片郎朗晴天。PS:宠文,一对一,即便有两个女配神马的都是浮云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小小王妃驯王爷》
  •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超值金版)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超值金版)

    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也是口才的竞争。口才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成败。无论你从事何种行业,无论你身居什么职位,也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你都必须重视礼仪。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现给人们的是自信、尊严和实力。个人形象是昂贵的,有的时候它价值连城。本书深刻地点明了形象、礼仪、口才在人生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形象、礼仪、口才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指出了提升自我形象、修炼优雅礼仪、练就口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交际到生活、从求职到工作、从说话到办事、从推销到谈判。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本书分为王充、诸葛亮、穆罕默德等部分。
  • 顾少追妻:娇妻太凶残

    顾少追妻:娇妻太凶残

    宁昭的男友出轨了,她什么也没说,留了张纸条就回了国。酒吧里,美男主动搭讪,一夜春宵后,她又悄然离开。却没想到,美男竟然追到家门口……“你上了我,就要对我负责!”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无赖。宁昭一头黑线,谁会天真到把一夜情给当真?
  • 糊涂学(上)

    糊涂学(上)

    难得糊涂不是真的糊涂,学会糊涂是一种真聪明,运用糊涂是工作之大气,取舍糊涂是生活之必须。糊涂学,大智慧。这个智慧就是给你一颗自由的心,用这颗自由的心去重新审视世界和人生,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以出世的态度去过人世的生活,以无为的心态去持有为的事业。糊涂学不是一种处世的技巧,也不是基督的那种泛爱与宽容,它是中国特有大智慧。具备了它,你就会感到“天在内,人在外”,天人合一,心灵自由,获得一种从未有的解放。凭借之颗自由的心,你再不会为物所累,为名所诱,为色所惑。你才会有机会顿悟,参透人生,超越生命。
  • 不就是修仙么

    不就是修仙么

    这个世界太悲凉了,所以我来了。我,叶小凡来了。
  • 爆笑小公主:吃货无敌

    爆笑小公主:吃货无敌

    小狐狸囧囧下凡间,无敌符咒吃货横行,“凹凸曼,凹凸曼,赐予我肉包子、赐予我大鸡腿、赐予我红烧肉……”熙儿不懂世事只懂贪吃,而这样的她萌萌哒可爱无敌,世间经历千奇百怪,魔界妖王?龙宫太子?天界雷神?就连现代歌星都在追她?汗!熙儿对他们可不敢兴趣,她唯独对热乎乎好吃的肉包子最喜欢!
  • 郡主难惹

    郡主难惹

    一朝穿越,末世女战士摇身一变,成了神勇无敌的云晓郡主。不想跟原主一样的悲催结局,于是,她挥拳抓住皇帝这个大杀器:保卫美好世界,你再做昏君,揍你!某昏君:朕是无辜的,朕改!PS谨以本文纪念曾经看过的喜剧,情节纯属博诸君一笑,女主锦鲤属性,如不能接受的请谨慎打开哦 ~~~~~~完结书《天赐良配》和《名门妾室》,欢迎大家品评
  • 范大早的一天

    范大早的一天

    手表和手机是有的。虽然范大早的手表和手机都是用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价钱买的,而且用了好几年了,但是,他早上起床是根本不用看时间的。他来医院打工有年头了,早已习惯了自己的作息时间,他的脑子,像老家井台边硌出的深深的麻绳印一般,已经硌出了痕。每天照旧是一大早就能醒,而且,睁开眼睛的时间不早不迟,都是四点半。范大早听说过生物钟这几个字,只是搞不清楚这个词具体的意思,也不想搞清楚。他想,呵!什么生物钟不生物钟的?什么钟都不会有我脑子里的钟那么准。他不知道他自己每天早上能准时醒来,就是生物钟的作用。
  • 散文(2017年第2期)

    散文(2017年第2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