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2600000010

第10章 儒学家的中国观(8)

第二,明清交替(华夷变态)作为17世纪东亚世界的重大事件,也促使如见重新追问中国所以为中华的意味,并由此极大地推进了华夷思想的相对化。例如,他对当时主流儒者奉为圭臬的儒学提出了质疑,说,儒教典籍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用,至宋、明学术大成以致完备,俨然“世界第一之上国之学术”(西川如見:『町人囊底拂』下、『町人嚢』(西川如見遺書第七編)、西川忠亮編1898、9頁。),却无助于中国免除蒙古和北狄之祸,感叹道“其德用何在哉”?他由此得出结论:“田舍有京,京有田舍;中华有夷狄,夷狄有中华。”(西川如見:『長崎夜話草』二(西川如見遺書第六編)、西川忠亮編1899、16頁。)这种意图超越中国中心论的思想到其晚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他的后期作品多用“唐土”、“震旦”等指称中国;批评汉字繁琐、晦涩,“唐土之文字,其数多、笔画多甚难,为世界第一。外国之文字亦通达人用万事,无不足”(西川如見:『町人嚢底拂』下、『町人嚢』(西川如見遺書第七編)、西川忠亮編1898、12頁。);称赞朝鲜保留有中国业已断绝的儒教古法,“尊儒道而胜于中华”,是“人种质朴而长寿”(西川如見:『増補華夷通商考』卷三(西川如見遺書第四編)、西川忠亮編1899、3頁。)的国家。这些论述不仅挑战了中国所以为中华的合法性,还暗示了18世纪以后“中华”从一个专指中国的实体概念向抽象概念的转化。

第三,如见认为,传统以中国、印度和日本为尊的观念是“故乡自大”这种“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意识的产物,因是“私称之仪”,所述既不是事实,也无法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他说,“天竺乃佛国,自诩唯我独尊之大国,此外诸国栗散国也;唐土乃圣人之国,天地之中国也,自夸万国第一仁义之国,日月星辰亦最先照临此国;又日本神国也,居世界之东乃日轮始照之国,地灵且人神也,自诩万国第一国也,金银亦多,或曰丰秋之国,或曰中津国,或曰浦安国。此三国,各国皆有自夸。依自夸而立其国之作法、政道”(西川如見:『町人嚢』卷二(西川如見遺書第七編)、西川忠亮編1898、7頁。)。可见,以“故乡自大”为标准,不仅儒教的世界观、佛教的世界观(日本被定位为“栗散边土国”)和日本的神国观都被相对化,它们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也遭到严重的质疑。这一作业抽取了华夷思想的文化内核,蕴藏了破坏当时盛行的中华崇拜思想的强大能量。

第四,为破除传统世界观对日本地位的拘束,西川如见极力主张日本作为神国和武国的“世界第一国”的地位,展开了相对于中国和世界万国的自我中心主义的叙述。在他看来,重建有关日本和世界秩序的叙述,必须依据公认的世界地图和水土论(风土论)这种普遍的原理,以避免“故乡自大”情结的偏狭性。他说:“浑地万国图者,异邦之所著,而地理之学不可不凭之以察其水土也。盖万国各无不以自国为上国,而用自国之说断自国之美者,末脱有私称之偏。故今从异邦之所图,以察此国之美,则非私称之仪,而实知此国为上国之理矣。”(西川如見:『日本水土考序』、『日本水土考』(西川如見遺書第九編)、西川忠亮編1898。)基于这种考量,西川如见动员水土说、阴阳五行说等各种可能的学说,着力于发现和论证日本胜于万国的特殊性:日本居第一界之“良位”和亚细亚之“正东卯位”,中央之处乃北辰出地,其形势有游龙绕首之貌,是“自然之风水”;日本在万国之东头,朝阳始照之地、阳气发生之最初、震雷奋起之元土也,故物产丰饶,日本人多仁爱之心、专勇武之意,爱清净、洁白而乐质素、朴实,是“自然之民情”;日本清阳中正、阴阳中和之水土,四时中正之国也。民者神明之孙裔,此道者神明之遗训也,故此国为神国之义,是“水土自然之理”;比之印度、中国,日本虽小却为世界第一大岛,以日本东西之经度比较世界之经度,日本亦大国也,故“何谓小岛哉”、“岂得号栗散国哉”;中国虽为圣国、大国,却动有皇统变乱而难久治,相反,日本之限度不广亦非狭,其人事、风俗、民情相齐混一而易治。是故日本皇统自开辟至今而无变者,万国中惟日本而已,是“水土之神妙也”;日本以武勇为本、文笔为末,武德长久而与天地无穷。日本风水要害之好,为万国最上,乃百世不易、难攻不落之国,故无屈于大国之患,是“自然之神德也”……(西川如見:『日本水土考』(西川如見遺書第九編)、西川忠亮編1898、2—6頁;西川如見:『町人嚢底拂』下、『町人嚢』(西川如見遺書第七編)、西川忠亮編1898、9頁。)显然,神国、武国、中正之国和万国之东(生命发祥之地)等构成了如见所主张的日本优越论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勾勒了近世日本主张对中国优越性的多种路径,还承前启后(例如,水户学者会泽正志斋继承了如见关于“万国之东”的看法,认为,日本“位于东方,朝阳所向之地”,故优于万国,赋予“东”以特别的意义。),提供了近世日本自我中心主义想象的多维度视角。

总之,西川如见的世界观虽以承认中国中心论和中国文化的中正性为前提,却又从水土论等角度培育了解构这种世界观的思维和途径。它反映了如见在普遍(儒学)和特殊(自我)之间的紧张和动摇,以及突破传统的儒教世界观的尝试,但是其方法论却未能摆脱儒学的框架,因而本质上仍属于“以儒学的华夷思想为前提的叙述之一”(桂島宣弘:『思想史の十九世紀』、ぺりかん社1999、172頁。)。

与同样对西洋学术持开放态度的西川如见相比,出身武士家庭的新井白石(1657—1725)在儒学的发展上并没有什么理论建树。他崇信朱子学,尊为形而上之道,由此依据儒教的原理来建构其世界观和自他认识。尽管如此,他的世界认识、关于洋学的二分法等思维已显示出超越华夷秩序的倾向,尤其作为幕府六代将军的重臣,他为维护“大君外交体制”所做的各种工作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和华夷思想的相对化,还试图以此与中国分庭抗礼,甚至确立日本对中国的优势地位。

第一,与崇拜中国的多数儒者不同,新井白石的世界认识突破了以往以中国为中心或以华夷为标准的话语体系,形成了世界一体统一的地理图像。他说:“大地海水相连,其形圆,若球体。……其地分,成五大洲。一曰欧洲,二曰非洲,三曰亚洲,四曰北美洲,五曰南美洲。”(新井白石:『西洋紀聞』、載『日本思想大系』35、岩波書店1975、27頁。)同时,与西川如见的亚洲中心论不同,新井白石是以亚洲和欧洲为中心展开其世界论述,表现出“东洋”和“西洋”对立的叙述模式。例如,主要体现其世界认识的《采览异言》(1713年)大幅缩减了有关中国的内容,增加了关于欧美的内容。显然,这种思维模式和叙述方式的转换不仅是对传统的华夷思想的否定,也隐含了解构中国中心论的新思维和力量。

不仅白石关于世界的叙述重心逐渐移到了欧美,其二分法的西洋学问观也为知识界重新审视中国提供了新的路径。与以往以南蛮学为整体而加以排斥的儒者不同,新井白石区分了基督教和西洋学术,一方面认为前者不过是佛教的“亚流”,“荒诞浅陋,不足为辨”(新井白石:『西洋紀聞』、載『日本思想大系』35、岩波書店1975、78頁。),另一方面又承认“彼方之学仅精于形与器”(新井白石:『西洋紀聞』、載『日本思想大系』35、岩波書店1975、19頁。),因而对“形而下”的西洋学术采取了肯定的态度。显然,学术与宗教的分离,不仅使禁教政策与引进自然科学技术的分开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评判中国及儒教的外部性力量和视角。这一作业对18世纪以后的知识界影响甚大,尤其为洋学者的中国批判论提供了新的逻辑和路径。

第二,作为幕府重要的政治家,为维护“大君外交体制”,新井白石展开了解构传统华夷秩序观的理论探讨和政治实践。“大君外交体制”本来只是一种避开中国中心论的“小中华主义思想”,却被白石赋予新的政治和文化意义:不承认中国在政治上的优越性和东亚的领导地位。为达此目标,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应是摧毁华夷思想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他明确指出,所谓“华夷之辨”乃是“私事”,并不是普遍有效的规范:“无论如何,尊其国,虽为私事,却为所谓公共之私,自当无可厚非。三代、汉唐以来之人们,以其国为‘华’,称他国为‘夷’,此亦无可厚非。乃如鹦鹉学舌,本朝自古以来以本朝为‘天’,而称他国为‘蕃夷’,此亦公共之私,当无可厚非。然彼方之人以夷而贱我,自以为华,而此方之人背叛本朝,尊奉外国为华,实有悖于古圣贤之道。”(新井白石:『唐金梅所宛書簡』、載岩橋小彌太:『新井白石の詩論』、『歴史と地理』第15号、1925年。)依他看,中国自称为“华”就如日本自称为“天”一样,都是本国的习惯,因而在对外交往上日本没有必要遵循中国的标准。这种对华夷思想的否定性思维,不仅使中国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相对化,也为白石所极力构建的日本主义思想准备了理论基础。

基于这种日本主义的思维,新井白石便展开了削弱中国地位及其对东亚影响力的作业。其一,他认为,“中国”、“中华”等词只是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称呼,并不代表日本人的中国认识。因此,他尽量避免称呼中国为“中国”,而是多用“大明”、“大清”、“中土”、“异国”、“异朝”等词来表示。不仅如此,在《西洋纪闻》、《采览异言》、《琉球国事略》等著作里,他还采用古印度和西方称呼中国的“支那”一词来指称中国,成为江户时代用“支那”称呼中国的肇始。这一称呼因为避开了中国中心论的思维,因而受到了其后中国批判论者和日本民族主义者的追捧,以致最终成为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

其二,新井白石对曾促使日本文明开化而被日本人崇拜的汉字采取了相对化的立场,不仅认为日语优于汉字,还展开了对汉字的批判。一方面,他认为西方的表音文字优于中国表意文字,“字母仅廿余字,贯一切音,文省义广,其妙天下无遗音。据西多蒂所说,汉之文字万有余,非强识之人,不能背诵;且犹有有声无字者,虽云多,有不可尽所,徒费其心力云云”(新井白石:『西洋紀聞』、載『日本思想大系』35、岩波書店1975、39—40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对汉字展开了强烈的质问。另一方面,他认为日本“居万国之先,开声气之元”,故日语“不待文字而能尽言语之变”,可以“达五方之言、通五方之欲”(新井白石:『東雅』、載『日本思想大系』35、岩波書店1975、39—40頁。)。他进而批评日本人过分使用汉字,不仅令汉、和字主客颠倒,还造成日本自古就有的古语、古义及风俗的衰败,并由此认定汉字是妨碍日本自主性的重要因素。显然,与如见不同,新井白石开创了从实用性和政治性的两个角度评判汉字的思维,因而构成了江户日本解构中国中心论的重要环节,由此对其后中国批判论者尤其是国学者的汉字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类推荐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热门推荐
  •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作者以个体记忆的方式,从人文的角度,对过去的四十年城市生活的变迁进行了各个方面的记叙。不仅是记忆,更有对记忆的反思。以个人血肉丰满的“细节历史”见证了一代人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的得与失。
  •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谴告篇

    谴告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ecret Sharer

    The Secret Shar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撞上天敌:咸鱼翻身记

    撞上天敌:咸鱼翻身记

    叶玖怎么也没想过自己会被渣,也没想过先渣了她的会是她的徒弟。她以前游戏里也只是一个不爱打架的乖宝宝,至于怎么成了全服皆知的递绿帽对象,叶玖表示:??发生了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啊!可她知道,从她被绿了以后,她的游戏生活,多了很多乐趣……
  • 首富杨飞

    首富杨飞

    时间起了皱折,杨飞重回一九九三年。在激荡的大时代里,野蛮生长,谱一世风流!群:181877737
  • 总裁不再见

    总裁不再见

    聂沛洋这样的男人,出身世家名门。有着一张英俊漂亮的容貌,品位高雅有内涵,不管走在哪里,他永远都能独成一道发光体。女人们前仆后继。前天,聂先生和某位千金携手舞会。昨天,聂先生和嫩模一块出海游玩。今天,聂先生在夜总会的时候身边又多了一位陌生的美女…。……。唯独简汀跟了他七年,七年里,她敢对聂沛洋说:我对你的好,就连你父母恐怕也不过如此了。她以为自己会一直这么犯傻下去,可偏偏遇到了利先生。◎狭小的车里,利先生悄无声息的将她围困其中,眼神霸道而笃定,“简小姐,你处心积虑的跟我偶遇,又帮我翻译买手表,为我挡酒,还记得我胃疼,我迷路了你每次都会像齐天大圣一样从天而降,你敢说你对我没有一点点意思”?简汀被挤在狭小的角落里,透不过气,欲哭无泪,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啊。◎聂沛洋曾经放话给康城的男人说过:“简汀就是我的影子,如果哪一天我影子没了,我还能算是个完整的人吗,如果你们想要追简汀,得先从我尸体上踩过去”。直到有一天利先生风度翩翩的来到他身边,手插裤袋云淡风轻的说道:“不好意思,从今以后你的尸体我得踏踏了”。PS:189章正文完结,190章以后肖柏和纪婉笙番外。
  • 打黑行动六十年

    打黑行动六十年

    2009年8月7日9点多,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在江北机场刚走下飞机,便被一群便衣警察带上了一辆防暴车。当晚,中共重庆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出面证实,文强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位曾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16年之久的“打黑英雄”,却因“涉黑”被调查。在一些人眼中,这不过是“个别官员落马”的普通案例,但更多的人却将此看作是“重庆最大黑保护伞”的坍塌,以及“重庆‘黑帮’覆灭”的标志。“拜码头”文化重庆,是山城,更是水码头。
  • 皇后是个炼药师

    皇后是个炼药师

    一道圣旨,宁荞郗以替身的身份来到了星佑国皇宫,成为了质子。本只想安稳度日,顺便寻找母亲家族的下落,再提升一下修为。可无奈身边了麻烦总是找上门来。既然如此,就不要怪她不客气了。不过,这个男人似乎有点儿厉害?居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看清她的一切?那她岂不是没有秘密了?该死!算了,惹不起,撤!可是,好想已经晚了……某男:当初给你一百次机会滚远点,你没有好好珍惜,那对不起,现在没有机会了!某女:呜呜,求一百零一次……清风
  • 废材皇后:清梦奇缘

    废材皇后:清梦奇缘

    电影学院表演系一年级的芳儿在孤儿院长大,为人善良,却做事迷糊,神经大条。为了筹集学费她到处跑龙套,却意外撞破了国宝失窃案。与盗窃者纠缠中,她灵魂穿越时空来到康熙年间,莫名其妙成为了皇后赫舍里。她胆小如鼠,却敢踢康朝第一权臣螯拜的屁股。她胸无点墨,却被纳兰容若视为知己。康熙初年,朝延动荡不安,后宫明争暗斗,且看这个现代小女子如何在清代紫禁城中四两拨千斤,玩转康熙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