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3100000007

第7章 转战延安“鲁艺”深造(3)

我也问了毛主席一个严肃的问题,我说我参加抗日,要我去打仗,我敢冲上去,但是如果被敌人抓住,对我用酷刑我怎么办,毛主席说你要想到为人民。我记得我们向主席告别时,他送我们到院门口,又对我重复了这句话。

这次与主席见面,并聆听主席的教诲,使华君武一生难忘,并受益终生。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在“文革”期间,这却成了华君武的罪状,因为造反派说华君武不听毛主席的话,早在延安期间毛主席就批评过他。华君武听了,也只有在心里冷笑了。

5.

贯穿华君武一生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精神,他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用中国传统绘画方式勾勒出富有战斗性的图画,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后期则以讽刺画为主。华君武说过:“不平则鸣,看见世界上这些不平等的,我就可以画漫画。”在鲁艺的这个时期,华君武创作了不少内部讽刺画,他曾画了一幅《等鸡下蛋再去》的漫画,是批评资产阶级散漫作风的。还有一幅叫《首长路线》的漫画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当时的延安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因为早年参加革命,一些长征过来的红军干部和战士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生活,没有时间和条件处理个人问题,造成了很多的“剩男”。到了延安,他们才有了解决个人问题的机遇和条件,但这些大龄“剩男”有些甚至已经近40岁了。解放区来的一些女青年大多在20岁左右,“剩男”和这些妙龄女青年们谈恋爱也就成了当时的延安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本来是特殊环境下造就的特殊情况,也在情理之中,但在鲁艺却引发了不小的议论,说女青年岁数小,找大龄红军,无非是图其“官职”。当时曾流传这样的一个笑话,说红军与女青年在延河边约会,两人半天没开口,最后还是女青年开口打破沉默,说:“你看月亮多好看!”红军回话说:“有什么好看的,像个大烧饼。”华君武曾就这个现象画过一幅漫画,画面上两个女青年在对话,其中一个说:“才找个科长啊?!”华君武对延安的这种特别的婚姻现象毫不客气地给予了讽刺。当然,华君武后来意识到这画其实画错了。华君武发起的“漫画墙报”从1940年到1941年,共出版了十多期。上文提及的那幅《抢面条》就发表在其中的一个漫画墙报《路》上。那时,华君武算是个多产的漫画家,每期的墙报上基本都有他的作品发表,内容大多是针对延安学生和干部身上的缺点进行讽刺的。这个时期的华君武还很稚嫩,对很多问题的做法和看待方式有很多的不足,多年以后,华君武在回顾自己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深深地为当时自己的一些表现而不安。他说,自己身上有许多弱点,特别是刚进革命队伍,自由主义表现很严重。不过,后来随着在革命队伍中的磨炼,他逐渐成长起来,很多毛病也慢慢克服了。在延安的最初几年,华君武的漫画并不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当时他们在墙报上面画连环画、宣传画,老百姓还会看,但一看漫画看不懂,扭着头就走了。华君武就琢磨,要能够使农民看得懂,就得改掉以往已经成形的创作方式,去表现新的生活,为新的受众服务,这一过程对华君武来说,是很艰难的,但是他必须改,因为革命的漫画决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对于这种改变,华君武是发自内心的。

在鲁艺,华君武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解放日报》提供漫画稿件。华君武当时主要配合政治形势创作漫画,其中反***和抗日是作品的重要内容,当然,反蒋介石内战也是一个重要题材。他的好友漫画家张谔因为喜欢漫画创作,由鲁艺调到《解放日报》当了美术编辑。每次供稿华君武都是与张谔联系的,当时的联络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华君武住处离报社有八里路,他每次都是走着去,交完稿子再问张谔下一步需要怎样的稿子,回来再进行新的创作。那时对漫画稿件审查很严,报社的负责人对每一幅画都要亲自把关,如果需要修改,就让张谔通知华君武。漫画稿件受政治的影响很大,华君武记得他画过一张讽刺蒋介石的漫画,但当时正赶上两党要会谈,这张漫画就只好暂时搁下,待蒋介石撕破脸皮时再发表。

此时,华君武的漫画还没有脱离上海的影子,所以一开始为《解放日报》供稿时,画法上仍然有模仿“洋老师”的痕迹,就连漫画选材上也显得主题不鲜明。但在革命队伍中的学习和成长使得华君武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立场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参加完毛主席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后,他的思想成熟了很多,也真正开始懂得时事了,他的漫画主题集中了,追求民族化、大众化,他把“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作为自己漫画暴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匕首所指,直刺敌人的心脏。华老说:“这都是后来我追求的一个方面,假如没这些东西,我的漫画也不会这样,所以现在我说真话,没共产党对我的培养,我就没今天华君武的漫画。”1939年,华君武画了一幅《一只魔怪的脚》,画面上一只写着“意大利”的大脚踏在突尼斯和科西加的土地上,他用整幅画面突出意大利***肆意践踏别国领土的罪行,让人看了后一目了然。1942年发表的《诱降》的画面上一个是别着太阳旗标志、留着小胡子的日本侵略者坐在河边钓“鱼”,“鱼饵”是早已投降日寇的国民党将领方先宪,而所钓的“鱼”呢,其实是泛着波纹的国民党党旗,它代表蒋介石反动派,日蒋勾结、狼狈为奸的丑态跃然纸上。1945年5月,华君武创作了他在延安时期的代表作《榜样》,画面上,东条英机和蒋介石面对被绞死的墨索里尼如丧考妣,蒋介石露出后半拉脸,但那秃脑勺和黑大氅让人一眼就能认出那是蒋介石——可能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所以画得很含蓄,没露“脸”。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意、德、日***即将倒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已被游击队和人民绞死。华君武想,墨索里尼的今天预示了希特勒、东条英机和蒋介石的明天。这幅画发表后三个月,即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榜样》的原稿也一直被华君武保存在身边。

因为给《解放日报》供稿,所以华君武常常能得到一些稿费,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上文提及过,他把这些稿费几乎都用于买酒和菜,请大家一起饕餮。这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显然是别有情趣的。

6.

1942年至1943年,党中央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关于《整顿党的作风》的重要讲话,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好了思想理论准备。

但这场整风运动到了后期,转入审查干部阶段后,曾一度出现夸大敌情的现象,搞逼、供、信,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而华君武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1943年春天,华君武随鲁艺到绥德县深入生活,一天,他们突然被召集在一起开会。会议上大家陆续上台发言,所谓发言大多是揭发问题的。一位鲁艺文学系的学生上台说,华君武曾和伪军官有联系,是“特嫌”(当时,将白区来的同志都视为“特嫌”)。当时,在台下的华君武脑子“嗡”的一声,后面人家说什么就完全记不得了。回到驻地,他党支部委员的职务就被解除了,还要求集中考虑交代问题。华君武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就成了“特嫌”?他一再向组织保证他不是特务。那是段人人自危的时期,人家见到华君武便躲得远远的。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来看他了,这个人正是田方!田方态度既严肃又平和,他让华君武将自己的经历讲述一遍,他耐心地听,之后又让他将经历写下来交给他,临走时,又郑重地对他说:“你要是特务就交代,你要没问题就相信党。”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华君武记了一辈子。这话现在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田方能去看华君武,并对他说这样的话绝对是冒很大风险的,因为很可能殃及自身。华君武佩服田方的为人,正派坦诚,不跟风、不虚伪,对上不卑不亢、对下知冷知热,话语不多,却颇让人回味。没过几天,周扬同志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并认为这件事搞错了,就立即“释放”了华君武。

这段短暂的经历给华君武打下了一生的烙印,懂得了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不能人云亦云,趋炎附势。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都会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周围的同志。

1944年到1945年,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任美术系书记的华君武与任美术系系主任的蔡若虹一起参加对那些受迫害同志的甄别工作,就在开展“抢救运动”的同时,华君武结识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宋琦。1944年中秋节,一场简单的婚礼,29岁的华君武终于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宋琦是天津人,在北京念的书,比华君武小6岁。1938年,17岁的宋琦在西安参加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话剧。同年到延安进入抗大,后来到晋察冀敌后区工作,还打过游击,1944年又回到延安鲁艺。华君武和宋琦是在鲁艺周末的一次舞会上相识的,宋琦内向,华君武开朗、幽默,二人性格互补,相得益彰。

转眼,华君武来到延安已经八年了,抗战也胜利了。就在那个难忘的8月下旬,他被分配到东北“鲁艺”文工团,离开延安奔赴新的战场……

同类推荐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驱逐倭寇:戚继光

    驱逐倭寇: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驱逐倭寇:戚继光》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驱逐倭寇戚继光传奇的一生。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名人传记丛书:肯尼迪

    名人传记丛书:肯尼迪

    名人传记丛书——肯尼迪——“美国十大文化偶像”之首:“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名人传记丛书:威尔第

    名人传记丛书:威尔第

    名人传记丛书——威尔第——被高校拒绝了的世界歌剧之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扶桑馆

    扶桑馆

    狸被我踹了一脚,扁脸抵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嘴里发出呜呜的声响,那块顶着红玫瑰花的蛋糕被压在身底下,成了模糊的一团。我们哈哈地笑,苏惠抓了一把土撒在狸身上,使狸的面目更加不清爽。苏惠是个安静平和的孩子,不似我,属于“淘得没边儿的”(我妈的评价),苏惠对狸这样做,已经超出了她的行为规范。狸是杂种,他妈是日本人,带着他妹妹住在横滨。横滨离北京有多远,我们不关注,我们关注的是狸的奇怪长相和傻乎乎的性情,以及他手里常常变换的美食。
  •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我和明星谈恋爱

    我和明星谈恋爱

    她是言情界的知名写手。他是娱乐圈的当红偶像。他演着他戏中的故事。她爱着戏外的那个他。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真假假,谁有能分得清。
  • 青崖集

    青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Krapp's Last Tape and Other Shorter Plays
  • 北上伐清

    北上伐清

    遗民泪尽胡尘里,汉儿膝下好河山。今日聚众三万万,抚掌夸耀汉衣冠。全订书友福利群:961406930(进群发一下粉丝值截图)
  • 宇宙尽头的眼睛:科幻春晚接龙

    宇宙尽头的眼睛:科幻春晚接龙

    《宇宙尽头的眼睛》是未来事务管理局旗下新媒体平台《不存在日报》集齐国内顶尖科幻、科普作家,在春节期间接力完成的一个以节日为主题的故事,也是中国第一台科幻春晚,由刘慈欣领衔,宝树、陈楸帆、飞氘、江波、郝景芳、凌晨、七格、王立铭、万象峰年、杨平、张冉共同创作。12双眼睛的观察如何影响了两个文明乃至整个宇宙?观察报告现已全文上架,未来事务管理局诚邀您收藏阅读。
  •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寥寥数言浓缩千年世事沧桑,短短百字演绎历史精彩瞬间,拈提古今开启过往经典之门,古为今用照亮人生智慧视野。成语,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书精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对其进行全新的智慧解读,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历史与当下间探寻智慧足音,为在繁忙生活中仍渴望提升自我修养的当代人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 扬·安德烈亚·斯泰奈

    扬·安德烈亚·斯泰奈

    晚年的玛格丽特·杜拉斯生活在疾病的困扰之中,写作、孤独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扬·安德里亚·斯泰纳的到来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去呼吸,去回忆。去挥洒最后的激情。痛苦的力量仍在,但已转向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以情人的名字为题,这本《扬·安德烈亚·斯泰奈》亦如对情人的喃喃私语,八〇年的夏天,也因此充盈起来。
  • 星破虚空

    星破虚空

    这是一块以天控者为主的世界,他们拥有着毁灭天地力量。强大的天兽,巨大的身躯,诡异的天极幻变……本书,将带你游览神奇的落风大陆,看传说中的星控者走下一段传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