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3600000002

第2章 农具漫谈(2)

有位长着一脸横肉的中年人,要和一个小伙子比赛挑担的工夫,在粪箕内装了二十多块土,这担子可有一百八十斤。那中年人有股子“蛮劲”,腰一弯,憋红着脸,使劲把担子挑上去了。接下来,轮到小伙子起担了。正要装土时,“锹王”说“慢”,要小伙子将粪箕放到十五级的台阶上去。说时迟,那时快,“锹王”起土时,两臂一扬,一块湿粘土便越过众人头顶,稳稳当当地落在小伙子的粪箕内,紧接着一块跟着一块的“飞泥”从天而降,将小伙子的粪箕装满了。

这“锹王”飞土入筐的绝活,将众人看呆了,要知道,这自下而上的扬程足有五米,这锹上的力道、准头可不是一年两年练出来的啊!人们异口同声地叫道:“神锹”,“锹王”,真正的“大力士”!

小伙子轻轻巧巧地把这担土挑上去了,他少爬了一半的台阶,关键时刻“锹王”帮了他的大忙。

“年轻小伙子,正在长筋骨,把这担土挑上去了,压出毛病,可不要害人家一辈子!”“锹王”一席话将那位中年人说得满脸通红。

抗洪排涝时,我跟随“锹王”巡查圩堤,他不紧不慢,一步一步从堤内看到堤外,这时,堤外河水漫漫,浊浪翻滚,而堤内却禾苗青翠,炊烟袅袅。这时我突然发现堤内有一处在往外冒清水,他用铁锹轻轻一挖说:“不要紧,这是鼠洞蛇洞,于大堤无碍,水漏完了就没事了。”但当走到一处堤内冒浑水时,他立即叫我敲锣报警,说:“此处很危险,堤下有灌涌,要下河排险,打桩护堤。”很快抢险队来了,在他的指挥下排除了隐患。我真感到不可思议,他那把神奇的铁锹仿佛长了眼睛,能洞察一切。

说到铁锹,在《水浒》上有位英雄好汉九尾龟陶宗旺也是用的一把铁锹作为兵器,锹,既是农具,也是武器。

其实,我们部队的战士,每人也都有一把工兵锹,这锹能挖战壕,也能在近距离和敌人肉搏时当武器使用。据资料介绍,现代军用锹有几十种用途,能砍,能挖,能斩,能切,能锯,能削,能量,能剪,能抠,能攀……简直就是一把“军用万能锹”。

看姑娘的针线活看过肩,瞧小伙子的种田本领看扬锨。

这是在农耕社会,乡下人相亲的两大绝窍。

大姑娘能在剪裁衣服时,学会了过肩,说明这是位巧姐,什么针线活也难不了她。

而种田的小伙子,如果能在场头上,手握扬锨扬场,同样说明这是位种田的好把式,耕耖犁耙,场头船上,什么样的农活也拿得起来。

一个村上,上百户农家,会得扬场的也就是七八个人,都是些巧农民,属于拿十二分工的顶尖劳动力。

秋粮收割后,经过脱粒、暴晒、过筛,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扬场了。

在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场头堆放着一座座金灿灿的粮山。

扬场的人,手拿扬锨,站在上风头,不紧不慢地把粮食向空中抛洒,扬锨扬起来,粮食在半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迎着阳光,向下撒去,真个是“满天谷雨纷纷下,不尽粮流滚滚来”。根据重物先落下来、轻物后落下来的原理,籽粒和谷物的枝蔓、叶片和空瘪粒在半空中就分开了,饱满的谷粒在空中哗哗抖落,落在上风头的是粮食,落在下风头的是淘汰出局的杂物。

凉爽的风呼呼吹着,漫扫帚的人头戴帽子,包裹头巾,站在被扬出来的粮堆下面用扫帚一下一下地漫着,他一下一下漫掉了浮在谷物上的杂物,随着扬锨的起起落落,他慢慢地漫出了一座金山。

同样是一穗稻谷上结出的稻谷,经过扬锨的考试,在风的公正裁判中,有的自信落下,有的洒泪出场。

手握扬锨的劳力,看似不紧不慢,而实际上非常费劲,完全靠腕力和巧劲,这一抬手,一扬锨的谷物被抛向高空,一条金黄色的弧线尚未落下,第二锨的谷物又抛上了高空,如此一锨接一锨,一道弧线联着一道弧线,一时一刻也不能停顿。

人们计算了一下,一堆谷物总有上万斤,每锨只能扬起三五斤,一个下午,扬谷手要起起落落两三千次,按每分钟扬五次计算,至少要连续干六七个小时。

这样的功夫,可不是一年两年练出来的。

更为难得的是,扬谷手既要迎风扬谷,更要能扬无风谷,这扬无风谷,扬谷手的抛物线要抛得更高,而且要抛成一个弯弯的月牙形,靠空气的流动,形成自然的风力,将谷物和杂物分离开。这空气的流动,就是靠抛向空中的谷物撞击的。

麦收和秋收的扬场是乡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扬谷手的举手投足之间就是一门精彩的农艺表演。

这时,打谷场上经常围了许多孩子,他们也学着大人模样,用小手抄起一把把谷物,向空中抛去,他们长大了也想当一名扬谷手,来继承祖辈、父辈的事业。

提起磨,就使我想起锡剧《双推磨》的词:“磨儿磨一磨,黄豆拗一拗,豆子进磨银浆四面冒。”

以磨坊有关的戏剧,怕有几十个,有京剧《磨坊产子》、歌剧《红磨坊》、评剧《赵五娘》、甬剧《两兄弟》、越剧《磨坊会》等等。

还有电影《磨坊湾湾》、纪录片《磨坊的快乐》、钢琴合奏曲《磨坊会》、法国小说《磨坊书简》、世界名画《磨坊十字架》、《埃克河边的磨坊》,创作于1883年的法国画家雷诺阿的印象主义油画《红磨坊的舞会》,1990年的拍卖价值高达7810万美元。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里,还有林黛玉为“小毛驴拉磨”写的谜语:“绿耳何劳缚紫绳,驰城逐渐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明。”

我记得还有一张毛主席在陕北帮农民推磨的摄影作品,领袖和老乡边推磨边亲切交谈,十分传神、感人!

与磨坊有关的文化还有许许多多,在我所撰写的农具与家具系列里,还没有哪一件如此与文化紧紧相连,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完全可以成立一个磨文化的研究会。

磨,有用水力的、畜力的、风力的和人力的四种,当然,如今还有机械的、电力的。

我曾有幸参观过这一个磨展览馆,从几吨重的石磨,到几斤重的手磨,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竟有五百多钟。

磨是我国最早发明的,它比西方早了1500多年,马克思曾说:“中国的石磨,是人类最先使用机械原理的劳动工具”。

我从小就是从碾坊里度过的,我奶奶养了五个儿女,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子女长大后,她就靠一个石磨的碾坊维持晚年的生活。

碾坊是专门碾米的作坊,有五六间房,碾盘、碾槽、碾道,一个五六百斤重的石碾盘,靠牛力牵引,牛的主人出人工、牛工,奶奶出碾坊,碾一石米给五升米的工钱,奶奶得到一半的报酬,一年下来,也有十几担米的进项。

我在还没有读书前,奶奶整天就带着我在磨坊里看牛拉磨,这水牛是被蒙上眼睛的,上了磨道,就“两眼一抹黑”,永远有转不完的圈。可也有偷懒的牛,老是停下脚步,不是“尿”,就是“屎”,所以从小就听说“懒牛上架屎尿多”的话。还听说过“盲牛拉磨瞎转”、“老牛啃磨嘴硬”、“卸磨杀牛没良心”等等的歇后语。

说到秤,就想起电视剧《刘罗锅》中的主题歌:“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挑江山,你就是定盘的星。”

“秤”,汉字“禾”与“平”的结合,本义它是用来称量五谷的重量的。但在这里是称人心的,这就是说,“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他是用来秤时政、秤世道、秤政绩、秤“为官之道”的。这杆“秤”是记录当今社会的,可也会载入“史家之册”。

在中国,秤的出现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有木衡、铜环,用来秤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有十枚,分别是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藏有一支战国时的铜衡杆。千百年来,手杆秤流行了两三千年,已成了华夏的国粹,它创造了丰富的秤文化、秤文明。秤成了公平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

相传在范蠡经商时,发明了秤。据说,人们开始在市场上交易时,都是用眼估计,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根横木绑在木桩的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深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穿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来盛装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但用什么作为标记呢?

范大夫为此整整想了两个月,一天夜里,他出门看天象,见到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作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但是时间一长,范大夫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短斤少两,尅扣百姓。他想,要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的恶行,于是他又在十三颗星外,添加了“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并告诫商人:“若欺人一两,便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不得‘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短寿三年。”商人经商必须“秤平斗满,光明正大,买卖公平,老少无欺”。范大夫早在几千年前,就承担了如今工商局、物价局、消协、文明办所承担的责任了。

我在天目湖景区,就见到了一杆能秤800公斤重量的“秤无霸”,当然在秤文化博物馆里,也有秤几钱几毫的微型秤。

制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选材、刨圆、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上色、抛光、秤砣校验等等,需要十几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制秤匠也需懂得物理、数学,才能定刻量,嵌标准星。

如今懂得打磨木杆秤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岁月在打磨中逝去,手艺也在打磨中消失。各种各样的电子秤、条码秤、汽车秤、天车秤、皮带秤、弹簧秤、婴儿秤,早就代替了木杆秤。但公平的秤文化永远也不会过时,不管到任何时代人们心里都要永远保留一杆公平正义的秤。篮

一个农民家庭到底有多少种篮,谁也说不清,林林总总,怕有几十种。

有上街买菜的菜篮、打猪草的草篮、挑秧把的秧篮、釆桑叶的桑篮、卖蚕茧的茧篮、捉苗鸡的鸡篮、收鸡蛋的蛋篮、放果品的果篮、摘西瓜的瓜篮、捉小猪的猪篮、挑肥料的泥篮、拾狗屎的粪篮、钓鱼虾的鱼篮、请香烛的香篮、放寿桃寿面的寿篮、祭祖用的祭篮、送礼品的礼篮、探望病人的花篮、釆茶叶的茶篮、放糕点的糕点篮、妇女用的针线篮、母亲背小孩的背篮等,传统的农家一是缸多,二是坛坛罐罐多,三是篮多。

篮,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类社会先有竹编的器具,然后才有陶制品。

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人们在泥土中发现了碳化的竹器,并在出土的陶器上,印有清晰的十字型、人字型篾席的纹饰,有的在陶制品的底部还粘有篾器的残竹片,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发明陶器之前,就已开始了竹制品的编织。

一九五八年,在浙江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更是惊人,有篓、篮、箩、筐等竹制品二百多件,这些竹制品都经过刮磨加工,表明这一时期,竹器编织工艺已趋向成熟。

在《诗经》中就有“下莞上簟,乃安斯寝”的记载,说明在周代,竹制品已从民间进入宫庭。在唐代,文化人不仅有“书篮”、“砚篮”、“画篮”,而且进京赶考,书童还挑着“考篮”,做官人的官轿内还备有“轿篮”,就连叫化子也有了“讨饭篮”。

江南竹篮精编细织,种类繁多,从制作方式看,有手工制作、半手工制作,近年来还发展到半机械化制作,甚至完全用机器来生产。从竹篮的形状分,有长方形、椭圆形、圆形、八角形、元宝形、菱形等,可谓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从编织的技法看,有挑压编、拉花编、实编、空编。从工艺上分,有普通生产生活用的竹篮,还有出口创汇的工艺篮、宠物篮、儿童篮、玩具篮等等,在浙江安吉竹博物馆内,竟陈列了五百多种竹篮。

江南竹篮,体现了江南人的群体创造,深深烙上了江南水文化、稻渔文化、蚕桑文华、茶果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印记,并以其朴实、隽永、精致、耐人寻味的特色,鲜明地显现出江南人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活力,是江南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竹的王国,只要竹存在一天,竹篮,这一环保、绿色、生态的用具就永远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主妇上菜市场,拎回的都是一只只塑料袋、塑料包,这包装既不环保,又不卫生,且废物无法利用。在城市街道和乡村田野到处可见飘飘扬扬的“白色污染”,人们太渴求那久违了的竹篮了。

第一次到宜兴丁山,只见一座座“缸山”扑面而来,每家陶厂,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缸塔”、“缸楼”,大的有两三层楼高,小的也有草堆大,陶都也可以叫“缸都”、“盆都”、“坛都”“罐都”,到处都是缸缸盆盆、坛坛罐罐。

那时,每个农家、每个市民的家庭,大都有水缸、米缸、面缸、酱缸、油缸、菜缸、酒缸、泔水缸,还有防火的“太平缸”、养鱼的“金鱼缸”、烤火用的“火缸”等等,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大概有二十多只,而农民家庭还要多几只粪缸,多几只饲料缸,至于盆那就更多了,坛坛罐罐数不胜数。

同类推荐
  •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内容主要概况: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矶、血泪、逃走、烟影、西溪的晴雨、海上、远一程, 再远一程、沧州日记、杭州的八月、北平的四季。
  • 莫言作品解读

    莫言作品解读

    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 书”,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 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 文字,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热门推荐
  • 再不开窍就晚了

    再不开窍就晚了

    在社会上混,要懂点圈内谋生的“套路”,要有口才,要积人脉,要懂人情,要知低调,要装傻,还要学会作秀,更要有防人之心。身处这个社会,当我们一脚踏进残酷的现实中,便跟谎言、虚伪、陷阱、算计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你的处世方式过于天真,你却浑然不知;也许你还在自己的圈子里扬扬得意、不能自拔;也许你做了很多,却得不到赏识……本书不说空话、套话,从不同角度教会你信手拈来就能用的生存技巧,快速领悟读心、攻心法则,轻松玩转职场人际圈,行走社会智取对手,让你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玩得转,玩得顺,玩得赢!
  • 人家闺女有花戴(中篇小说)

    人家闺女有花戴(中篇小说)

    李林包里放着县文化局那张录用通知书到乡政府报到,接待他的是乡办公室文书。文书是一个白胖的老头子,样子像个老太太。文书说,我叫老尤,今天乡里人都下村去了,书记乡长叫我给你安排房间。李林说,那通知书交给你。老尤一摆手,你自己先放着吧,反正早听说你要来,又没有人冒充你。老尤把李林带到楼上,经过吱呀作响的漆黑的过道,然后打开一个房间。里面已有了一副铺盖,一床醒目的大红缎被堆在床上。老尤说,你去仓库间搬张床吧,乡里暂时安排你与计划生育员住在一起。
  • 倾心之恋:冷酷王子的天使宝贝

    倾心之恋:冷酷王子的天使宝贝

    仙勿动情,人勿恋情可她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劫数他找了她十年,念了她十年,恋了她十年那年白樱花开正好,两人目光相示的那一瞬间,便注定会误了终生她没告诉他她的姓名,他只知道她叫梦儿,在梦幻的年纪遇到了梦幻的你,那一头飘逸的紫发却成了他唯一的执念...他告诉了她他的姓名,但是这将成为她心中沉睡的记忆,那一对相恋的手链注定是造化弄人的见证...可是,看似这一段清纯如白樱的爱恋,虽谱成了恋歌,也揭开了那一层迷雾包裹着的秘密...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这爱情虽好,却难永恒..这场跨界之恋,究竟又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场呢...本文属正常文
  • 被男神表白后我拽上了天

    被男神表白后我拽上了天

    “嫁给我,做所有人都羡慕的陆太太!”“那……你还会和以前一样宠我吗?”她小心翼翼问,看他点头,才把小手放他手心,“好,我嫁!”婚前,乔沐是陆先生常挂记在嘴边的女人,三两句话不离她。婚后,乔沐是陆先生心中的至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人问陆程舟,乔沐有哪里好,让你这么喜欢她,甚至一个电话让你抛下几个亿的合同千里迢迢从国外回来。陆程舟唇角含笑:“她或许哪里都不好,笨,缺点多,还总是丢三落四,可怎么办呢?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她。”【超甜宠文√甜度指数100%】
  • 述学

    述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侠万岁

    少侠万岁

    武破虚空失败的初不言被甩到了异世界,成了武力值NO.1的隐藏BOSS。在这混乱的世间,低调着成为传说。
  • 封神之大召唤

    封神之大召唤

    21世纪青少年子辛穿越成为纣王,居然随身携带一个召唤系统。于是,封神世界乱套了。居然出现了:诸葛亮智斗姜子牙;绿巨人大战龙须虎(就是姜子牙的那个弟子,一个死跑龙套的!);红孩儿三斗小哪吒;孙悟空大战扬戬;纣王战群圣....
  • 最强王牌

    最强王牌

    杨帆,空军学院的天之骄子,毗邻毕业时被开除学籍,在魔鬼教官的帮助下,从而踏上一条全新的征程。为国战,为民战,誓死不悔。兵锋所指,战魂无敌,群雄避让,从此成就最强王者之名。
  • 初晴草莓园密码

    初晴草莓园密码

    从小就被亲戚收养的蓝未晴由于双胞胎姐姐发生意外昏迷而赶到父母家,却意外地发现了姐姐隐藏起来的日记本。在日记本里,记载了许多姐姐从来没有对她提到过的事情。她判断姐姐的意外另有隐情,于是以姐姐的身份进入校园。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她诧异地发现姐姐的意外竟然是姐姐故意造成,起因是当年收养事件的真相,也发现了姐姐对她充满了纠结和羡慕的复杂心态。而造成所有现状的原因,都在于大家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却不自知。最终,姐妹解开心结,和好如初,明白了亲情的可贵。也因为学会了换位思考,在人生的成长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 老火煲好汤

    老火煲好汤

    《美食天下第1辑:老火煲好汤》介绍了老火汤的制作秘诀、选料和制作方法,根据口味与身体所选,《美食天下第1辑:老火煲好汤》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为家常食材煲好汤,所选食材都是家常食材,方便在家操作;第二章为滋补养生老火汤,在汤品中增加了具有养生功效的中药材,使得汤品不仅好喝而且还能养生,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需要,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及家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