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3800000002

第2章 纪念建筑:点燃了一盏长明灯(1)

粗略统计,80高龄的齐康参与设计的省内省外建筑大大小小共有两百多座,大多数属于纪念性建筑。也就是说,他似乎偏好将国家民族的历史用建筑的形式留存和传承。主观选择是一个方面,但并不排除客观因素使然。

从客观上说,纪念性建筑是公共建筑中艺术表现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之一,除了艺术性,它当然也在表达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中人们的事绩、业绩、事件和情感时具备了时代的纪念性和社会性。这对于一个有追求的建筑师来说是挑战也是展示才学的机会。

除了书本所学,齐康最早亲身接触纪念建筑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访问(前)苏联的时候。他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基辅、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看到了很多纪念建筑,它们既代表了所处城市的形象,也表达了那个城市经历过的特殊时代。他甚至感觉到,他能在这些建筑物身上触摸到苏联历史。他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对时代的表达和致敬。

作为建筑师,齐康对时代的表达和致敬的方式便是设计纪念建筑。

1.形象意义: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碑)

在真正投身纪念建筑实践前,齐康理所当然地对已经存在的纪念建筑,以及纪念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过研究。比如,二次大战后,美国举办过一次罗斯福纪念碑设计方案的竞赛。参加竞赛的方案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无论是造型还是设计方法都较以往有很大的突破。

由此,齐康领悟,传统的设计手法大都以具体形象来表达纪念性,而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对造型艺术和时空观念的认识都有所转变,增加了很多建筑造型的表现手段。因此,建筑师在创作艺术上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与传统也就有了很大区别,更强调纪念建筑的结构状态、形象特征、环境表现,以及更多的抽象思维、情感表现,尤其强调“意义”表达。

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有一个地方埋葬着10万死难者,设计师乔瓦尼奉命在那里设计一个纪念馆。建成后的纪念馆超出了人们对极具纪念性的纪念馆的传统想象:在沿山坡的台阶两侧铭刻着死难者的姓名和简要事迹;登上山顶却发现一无所有,有的只是呼啸而过的山风和无际的天空。这个“一无所有”,这个“风”和“天”其实都包含着压抑、悲怆、怀念的深刻意义。

意义!这给了齐康很深的印象和启发。

20世纪80年代初,齐康有了一次设计死难者纪念馆的机会。这是他涉足纪念建筑的第一次。这个纪念馆便是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当时,他尚不是知名建筑师,而只是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教师。设计工作也不是他独力完成,而只是以他的老师、著名建筑师杨廷宝为首的设计团队的一分子。

南京的雨花台原先是一座高约60多米的小山岗。相传在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到此讲经,感动了上苍,天上落花如雨,由此得名。雨花台遍布色彩斑斓的石子,这便是著名的雨花石。在它周围有很多古迹:北边有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义剖心处,明虢国公俞通海墓,明方孝儒墓;东边有明镇国将军李杰墓,雨花泉(又称“永宁泉”,南宋诗人陆游称之为“江南第二泉”)。

雨花台名声广布并不只是它作为南京的南大门因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不只是那里林木繁茂郁郁葱葱松柏常青,当然也不只是出产炫彩的雨花石,而是因为在1927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后沦为了国民党屠杀共产党的刑场,因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然如此,建造一座用以缅怀先烈的烈士纪念馆实属必要。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政府便着手在雨花台修建烈士陵园,曾经在主峰上树起过一块“死难烈士殉难处”的纪念碑。而纪念馆的设计和建造真正起始于1980年。为慎重起见,先是在齐康恩师杨廷宝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性的设计方案竞赛。尽管在500多个方案中由建筑专家们精选出了一、二、三等奖项,但却没有一个得到领导和社会的共识。

当然,方案的全军覆没并不意味着它们毫无价值,至少,它们为杨廷宝的构思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启发。而最终为杨廷宝综合归纳建筑方案奠定基础的是齐康所在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一些教师,如钟训正、杨永龄、郑光复、叶菊华、赖聚奎等,他们作了很大的努力,探索了建筑方案的各种可行性。

杨廷宝的构思主题是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处理好富有意义的“轴”。轴是什么?由于资金的短缺,从建国到80年代,政府一直遵循着“先绿化后建设”的思路。30年的绿化工程使这片山丘绿树成荫,而将这个绿色山丘形成的轴向转化为建筑轴,便是构思所在。不仅如此,将这根轴恰如其分地安置在大自然中,让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尽管杨廷宝提出过“以凹形为主体,一种对称、凝重,一种传统”的设想,但他在没有彻底解决如何处理表现建筑轴的情况下因病于1982年去世了。他留给齐康的是一个大的构想,一个大的机会。

1983年,齐康接手恩师未竟事业,参加主持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碑)的总体规划和建筑群设计。他遵循“轴线的处理是建造环境的总设想”,除此之外,他似乎更愿意从“意义”构思入手。

如何协调一组纪念性建筑群?齐康要设计的不只是一座建筑物,或者说,一个用来摆放纪念物品的房子那么简单,在他的脑子里,除了纪念馆,它还包含着纪念碑、广场、庭院、雕像,以及用来作为自然开敞的过渡空间的桥,等等。由此,他想到了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孔庙,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中国宫殿和庙宇,这些建筑群都以“院”作为建筑轴。层层叠叠的院子,一进一进的建筑,都是围绕着建筑轴而展开的。

于是,“一种起伏沉思的程序,一种上下登高而开阔的程序,一种从有限达到无限的程序,一种富于意义的程序”,在他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他利用雨花台山丘的高低错落将自然的“围合”和人为的“围合”相结合,由南向北,先围合出一个由忠魂亭、浮雕等组成的纪念广场,从广场通过8米高的台阶抵达纪念馆,出了纪念馆是一个围合的半封闭庭院,站在那里可以眺望雨花台全景,走过一条70米长作为过渡的桥,

便可见一座男女哀悼者雕像和“国歌”碑。有桥便有水,水池周围由自然山坡围合。再登台阶,来到碑前广场,站在这里可以返身眺望雄伟壮观的纪念馆。继续往前,一个30米宽的大台阶将人们引入一组碑廊围合的场地,碑廊上铭刻着革命文献。接着上台阶,便到达顶层平台,这里高耸着象征着南京解放(4月23日)的42.3米高的纪念碑,碑前是高达8米的“砸碎旧锁链”的巨型铜像。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大的构思固然重要,齐康也没有忽略细节。比如,在桥的两侧,他设置了12个花圈雕饰;在国歌碑的两侧,他设置了男女哀悼雕像;在纪念碑底部大厅上方,他开了三个花圈形的采光井,还安放了10块纪念石。

为表现庄严肃穆的纪念气氛,他大面积运用圣洁的白色:

白色的纪念馆有白色的大理石窗框,白色的琉璃瓦、白色的栏杆,纪念碑也是白色的,而碑前的“砸碎旧锁链”则是古铜色和黑色,寓意着推翻黑暗旧世界。

在“意义”的探索中寻求造型的变形和模糊,也是齐康在此设计中所努力追求的。他觉得,群体造型需要有碑,也需要有大屋顶。他的纪念碑的设计,给人的便是“屋顶”的感觉。而此屋顶又并非寻常,他将“旗”、“火炬”、“钟”的形象融于其中,让看似稀松平常的屋顶蕴含了深刻的意义。在标志契合上,他则以“日月同辉”来显示死难烈士的光辉形象。

变形的同时,在屋顶的曲线上,无论是顶、屋脊,还是瓦面、栏杆,他都恪守简化。比如,他在檐下部移植了古塔“刹”的檐部符号,为的就是获得简化效果。

从这个巨大的工程中,齐康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社会认同约定的前提下,探索形象上的意义,是纪念性建筑创作的基本规律。

2.情景对比: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如今提到齐康的纪念性建筑,不能不说他费尽20年心血的作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他最具典型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自纪念馆开馆以来,先后有中外千余万人前来参观。尤其是日本人,他们到南京旅游,这里是必到之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树等都曾经参观过。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工程尚未完工,1985年8月15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的时候,南京市政府决定筹建纪念馆,旨在以资料、遗物等记录那个悲惨的年代,从而警示后人不能忘记国耻。纪念馆馆址选定在当年大屠杀尸骨掩埋最集中的地方,江东门。齐康又一次领受了设计纪念性建筑的任务。

当时,他第一反应就是要表现当时的情景和环境,以及中国人民的痛苦。因此,他最初的构思是在纪念碑前挂13块板。这个“13”代表了在南京有13个大屠杀尸骨掩埋地。不用说,这个构想很具象。然而,他更倾向从“意义”而非具象出发,那样更能表达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纪念和对遇难同胞的追思。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决定另寻突破口。

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齐康在纪念馆筹备组人员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江东门。这是一块长方形的场地,三面是农田和农舍,北面是原国民党陆军监狱(恽代英牺牲于此)。场地由北向南逐渐倾斜,落差近三米。孤零零的一块纪念馆奠基石碑在秋风秋雨中更让人愁肠百结。石碑旁有几个花圈,有人告诉齐康,那是日本友人送的。还有人告诉他,清理这块场地时发现地底下遍布白骨。

花圈、日本人、白骨,让齐康一下子好像看到了那些无以计数、无以考证姓氏的同胞们在痛苦地挣扎。与此同时,死亡的凄楚、恐惧、悲愤等气息弥漫开来,笼罩在场地的上空,久久无法消散。

挣扎!死亡!齐康的脑海里不断盘旋着这两个关键词。

同样有挣扎,同样有死亡,齐康却并没有将之前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大屠杀纪念馆等同起来,相反,他很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异同。纪念死者,这是“同”,但同中也有“异”:烈士纪念馆纪念的是被杀害的革命者;大屠杀纪念馆纪念的是被屠杀的无辜者。前者蕴含着斗争,更具时代性;后者突出的是国破家亡的沉重,也潜藏着人性的泯灭,更具历史性。因此,生与死,才是大屠杀纪念馆需要着重表现的主题。

如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大屠杀纪念馆最让人惊心的是纪念馆的造型形似一个巨大的墓地,还有那处于半地下形如棺椁的尸骨陈列室。往纪念馆的深处去,人们在压抑的气氛中能够真切体会到被活埋被屠杀的恐惧和悲切,由此升腾出来的愤怒让每个参观者终身无法忘怀那段历史。

生与死的情景对比,齐康强化了两种材料:青草和卵石。绿色的青草代表着生命;冰冷的卵石代表着死亡。广阔的空场上铺满了卵石,齐康的目的是想给人以“寸草不长的荒地感”,也想用它来表示侵华日军的“三光”政策。

当然,还不止这些,齐康也运用到了母亲塑像和枯树。一个绝望中的母亲无力地伸着手,似乎在找寻她失散的爱儿;没有一片叶子的枯树透出孤独、冷寂。在棺椁一般的遗骸陈列室不远处的石砌小径旁,却是绿意盎然的常青树。又是一个生命与死亡的强烈情景对比。

绕广场一周,沿着路边摆放了13块纪念石,石碑上镌刻了那13个尸骨掩埋地。沿着卵石广场的墙上雕刻了近50米长的浮雕,内容有南京城城破家亡,有被日军捆绑的无辜百姓,有被活埋的死者挣扎着伸出双手,有哭着寻找父母的儿童,有被刺死的老百姓,有被凌辱的母亲等等。

大片的卵石起初很让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兴奋,他们觉得铺满卵石的场地是个玩耍的好地方,一路走一路捡拾卵石。然而当他们看到母亲塑像,读完13块记事碑,特别是走过尸骨陈列室,参观过纪念馆之后,不谙世事的孩子也明白了这不是一个玩的地方,甚至也懂得了那卵石的象征意义,于是都很自觉地将卵石放回原处。

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样,齐康仍然很重视细节。在成片的浮雕墙中间,他设计了一朵花,可以将之理解成一朵鲜花,或者,一个花圈,那是前来哀悼的人所献。两块墙中间,他意外地留出了一条缝,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山崩地裂?人与人之间的裂隙?他的本意却是用它来象征日本鬼子刀劈中国人的残暴。

在随后的二期、三期的扩建工程中,齐康的设计细节中又多了一把军刀,一个因刀砍而快要掉下来的人头,一只挣扎出来的手。他把卵石一直做到地坪上,每个卵石都像血一样四散流淌。在门口,他竖起了三根黑色的杆子,画上五个红圈圈。那红,是血的象征。

同类推荐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梁漱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梁漱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梁漱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叙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氏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发挥和独特的贡献。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文章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精彩书集。
  • 鲁迅家族:一门三杰

    鲁迅家族:一门三杰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被遮蔽和高悬的鲁迅、鲁迅的后人们、周作人之“苦”、周作人之谜 ——止庵谈周作人的国事与家事。
热门推荐
  • 血与泪梦与爱

    血与泪梦与爱

    人类、恶魔、血族,梦想、爱情、友情,正义、邪恶、原罪。
  • 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本书秉承经典新读的创意理念,站在时代的角度审视历史,将经典中的精华充分发掘,让传统与现代在另类的解读中完美融合。运用新的思维对过去的经典进行新的加工,可以使经典具有时代新意。鲁迅先生就曾经根据神话故事,将其所在时代的现实生活,运用独特的时代思维写成了《故事新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我国神话经典的“另类演绎”。用新的形式对过去的经典进行新的演绎,使其在继承原有经典精髓的基础上,成就新的经典,是本书的初衷。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文学读物,它汇集经典的人生智慧,讲述先进的教育理念,指点人生迷津。它适合每一个人静心细品,无论是稚嫩单纯的孩子,还是热血沸腾的青年,抑或是年长深沉的老人。
  • 无限武道传

    无限武道传

    江湖血、天下命、身中魂、肩上刀!萧沙意外来到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熟悉的武功、不同的人物,还有更加神秘莫测的武神空间,一切都超出意料之外。未及准备,一切都已如历史巨轮滚滚前行,从此江湖、天下、无尽空间、传说四起!北冥神功的极致、长生决的终点、霹雳金光武学乱入……听过的、没听过的,纷纷化作切身体会的天下江湖!
  • 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是一本青少年励志类读物,从尊老爱幼方面阐述了如何为人处事,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图书。
  • 迷糊生子:驯服凶猛坏夫君

    迷糊生子:驯服凶猛坏夫君

    她被陷害致死,重生后,身边多了个搞笑宝宝与一个妖艳男子。于是她甩坏男,训小三,杀父仇。一场缠绵,一场交易,她为他生子,他却从来没有现身。她报复,迷乱美男群,他却突然出现,抢儿子,败情敌,最后邪恶冰冷地抬起她下巴:你的嘴唇真美,味道不错……她勃然大怒:恶魔放手!我身边随便一个美男比你强!他双瞳冷然:好啊,那来试试看,谁更强!
  • 傲娇大叔有点甜

    傲娇大叔有点甜

    新书(重生后我成了霸总的小娇妻)欢迎品鉴!“白浅浅,我大你十岁,都可以当你的叔叔了,”面对小姑娘的猛烈追求,寒冬深沉着一张俊脸拒绝。后来,他将她吃干抹净,还日日都不让她下床。不是说大她十岁的吗?不是说要当她叔叔的吗?她揉着酸疼的小腰,气的跳脚。他盯着她那圆润的身材,笑的腹黑又温柔,“如今你长“大”了!”她顺着他的视线看向自己的身材,突然明白了什么,瞬间脸颊爆红,跳脚大骂:“寒冬深,你不是人……”提及寒冬深,他可是京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初在部队时,杀伐果断、铁血手腕,让那些歹徒闻风丧胆。后来继承家业后,更是大展身手,铲除异己,就连自己的亲哥哥都不放过,更是让人谈虎色变!据传闻,他不止不近人情,还不近女色,可是自从有了小娇妻后,立马化身成了妻管炎。助理说:“寒总,今晚约在KTV谈事,您看行吗?”寒冬深:“我先问问我妻子。”助理说:“寒总,需要出差两天,可以不?”寒冬深:“还是你替我去吧,我怕我妻子不同意。”助理又说:“寒总,刚来的秘书是个女的,您看行吗?”寒冬深:“还是换成男的吧。”
  • 绝宠之公子的恶妻

    绝宠之公子的恶妻

    长山绿水间,一座庄园坐落在其中。宅邸恢弘错落有致,精雅中透着不凡,一看便不是普通人家。庄园内,丫鬟小厮敛声静语,行走之时亦是极其小心,尽力的不发出任何声音,规矩的很。一长廊尽头,一个白色的小身影靠在栏杆上,上半身处在房檐的阴凉里,下半身却徜徉在阳光之下。小人儿是个女孩儿,白色的裙子布料算不上高档,不过因着那张粉雕玉琢的脸蛋也使得无人会注意那裙子的质地。……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0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0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2010中篇小说卷。切实地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时下各种版本的“小说选”或“小说排行榜”不同,我们不羞羞答答地使用“最佳小说”之类的字眼,而是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使用了“经典”这个范畴。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作家都首先应该有追求“经典”、成为“经典”的勇气。我承认,我们的选择标准难免个人化、主观化的局限,也不认为我们所选择的“经典”就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幻想我们的审美判断和“经典”命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 异能种田奔小康

    异能种田奔小康

    谁说穿越一定要穿成公主王妃,就算成为一个小小的农民,咱也能称霸天下。衣食住行,咱笼断了食,照样想怎样就怎样。穿越成没爹没娘的孩子孩子多口粮又少亲戚不管事只凭嘴上说弟弟又太小,只能靠自己幸亏咱有异能,种田种花一手抓“那菜,赶紧长啊,还指着你们去卖钱呢!”司徒木莲双手叉腰,手指一点。场景一:“丫头啊,你家没有大人,这有了钱财二叔帮你保管。”司徒颖笑眯眯的说道。司徒木莲也是笑眯眯的回答:“二叔啊!咱人虽小,但钱财还是能够保管好的。倒是二叔你家的钱,要是相信我的话,我倒可以帮你保管,要不然也是给别人花。”司徒颖听到木莲的话,气得七窃生烟,自家钱财哪能让外人管。场景二:“莲姐儿啊,城东李家的儿子长得那叫俊啊!和你般配得不得了呢!”木莲的姑母,盘腿坐在炕上,磕着瓜子边吐瓜子皮边笑着说道。“那可不是,城东李家的儿子,到现在都分不清爹娘是哪个,媳妇儿讨来是用什么的。姑母啊,我想我是等不到他七老八十了,要是你愿意的话,可以考虑考虑。”木莲悠哉的拿着书讽刺道。场景三:“只要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东方祺看着眉目如画的人儿,眼角眉梢都荡漾着温柔的笑意。“只要一生一世人,与你并肩看太阳升起落下,与你就这样偕手一起共白头。”木莲看着紧握的手,眉眼弯弯的笑道。推荐好友文:掳妃司徒平安我的妈咪不好卖:
  • 有个她喜欢我

    有个她喜欢我

    在读大学的王凯异与李氏集团千金李晓菲,相遇同一所大学。因兄弟林浩天喜欢了李晓菲的朋友夏夏净月,而认识彼此。经过“天田游泳池”、“山游”、“生日聚会”、“第二次接吻”、“吃醋”等事件,李晓菲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王凯异了。从此李晓菲下定决心倒追王凯异,经过她多次精心策划,很成功的失败了。但是她没有放弃,反而更努力。之后他们两个开始了漫长虐情戏,想看看最后的结果吗?快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