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3800000003

第3章 纪念建筑:点燃了一盏长明灯(2)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死于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多达30万。如何表现这个30万,齐康起初颇费踌躇。如今回忆起当初的设计构思,他提到了一个人,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张耀华。有一天,齐康突然接到张耀华打来的电话,他提议:“有没有可能在这个场地上用红颜色,鲜血的颜色,刷上30万?”

这给了齐康很大的启发。场地上不太可能用红色写字,那么,他便想到用建筑的语言将中文、日文、英文的“遇难者300000”刻在墙上。简洁的描述、黑色的底子无不透出一种情绪上的震惊。这里是参观的起点,也是这个纪念馆的标志。他一贯认为,标志不一定是高的、大的,关键在于它的意义。

那几个字和数字不高、不大,但谁又能不说它意义非凡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几个字由邓小平书写,字体不大,仅用了60×60的石块,镶嵌在正面大墙面上,成为碑前广场另一个纪念碑墙。

这是全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的纪念馆,先后获得“中国80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奖”和“中国90年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殊荣。

1989年杨振宁来南京,由齐康陪同参观纪念馆。参观后他对齐康说:“这座建筑设计作品是成功的,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事件,我在青年时代,经历过那种压迫的苦难……”他请求齐康给他一套纪念馆的幻灯片,表示要带回去给他的学生看,让他们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他说,越是世界和平了,大同了,越不能忘记历史。

对于这件作品,齐康自己也有太多的感慨:只要人类历史在不断发展,为了和平、自由、尊严,人们总要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将感情转化为纪念物,追思历史,期望美好的未来。

齐康曾经说,历史是一种记忆,要通过改造、还原,把当时的情形再现在人民面前,让有时代距离的人民了解它,而记忆是一种情感,要通过智慧来表现它。他一直很庆幸当初选学了建筑,因为建筑可以作为记录着信息的特殊载体传承历史、保留记忆。

一发而不可收的齐康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大屠杀纪念馆之后又以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碑)、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如皋烈士陵园、红十四军纪念馆、泗洪县烈士陵园、南通烈士陵园纪念碑、广东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扬州烈士陵园、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淮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泰州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上记录历史、表达记忆。

偏爱历史应该是齐康热衷于纪念性建筑设计的一个方面,而与研究历史的人常具冷静客观理性不同,他是一个有着艺术家气质非常感性的人。他从不讳言他小时候是个爱哭的孩子,即便桑榆暮景也不时在看到一幕感人的画面、读到一句感伤的诗句、听到一个悲凉的故事时落下泪来。这样一个人很难把记忆随意丢弃。因此可以说,与其说他是为了历史而做纪念建筑,不如说他是为了纪念那心底的一份记忆。

当然,在他的记忆里,既有国家民族的历史,也有他的家族,特别是他自己的经历。

3.先祖齐召南:皇子的师傅

齐康的先祖齐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晚年号息园,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水文地理学家,生于1703年,卒于1768年。

齐召南少小了了,被乡里视为神童。16岁时受知于督学何世璂,“充博士弟子”,22岁时由省里主管教育科举的学官“学政”选送到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参加考试。1729年参加乡试,中了正榜外的副榜。1736年秋天,在学政的举荐下,应召到北京故宫保和殿,参加专为选拔各地有真才实学的人开设的“博学鸿词”的考试。清代大才子、与齐召南同为浙江人的袁枚也同时应考。

参加考试的有200余人。不日发榜,钦取15人,齐召南被钦定为二等第八名,袁枚却落榜了,但两人由此结下友谊。三年后袁枚也得以入翰林,两人经常往来,少不了诗词唱和。后来袁枚被委派到下面的县里去当知县,两人才分开。

袁枚晚年到齐召南的故乡游天台山,那时齐召南早已作古,物是人非,袁枚难免感慨,只见到齐召南的哥哥齐周南、弟弟齐世南。都是80多岁的人了,柱杖相见,请他到家里喝酒,拿出一大摞齐召南所著诗文给他看,请他为齐召南撰写墓志,袁枚慨然应允。

齐召南当年在保和殿取得佳绩,入翰林院做了庶吉士(官名,翰林院内带有做官见习意味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后任《大清一统志》纂编修官,授予“检讨”(史官名)。1739年任北京故宫武英殿校勘经史官,又任《明鉴纲目》纂修官,还曾任右春坊右史允(官名)、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学士、《大清会典》及《续文献通考》纂修官、上书房行走、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鉴于全国江河只有《水经注》一部专著,而且里面有许多遗漏,于是参考康熙年间绘制的《皇舆全图》,写成《水道提纲》,共30卷,于大江大河,小湖小溪,都有描述,相当详尽。

齐召南在历史上很有名,除了学富五车受人敬重外,他的才高八斗,妙答皇上试题等,也为儒林津津乐道。正史野史上,都有不少关于他的事迹的记载。

1749年春夏之际的一天,齐召南骑马自上书房回他朝廷专为上书房词臣所设的寓所翰林花园——澄怀园,刚行至门口,坐骑受惊,狂奔不止,齐召南从马上摔了下来,头部撞到地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当场不省人事,脑浆都流了出来,眼看就要死了。乾隆帝得到消息,大为震惊,立即命蒙古太医前往救治,并赐名贵之药。

蒙古医生治疗坠马当然富有经验,他当即叫人牵了一头活牛来,剖开牛的肚子,把齐召南抬放进去,又取出牛脑,乘热合补在齐召南脑干缺损的部位,而后左右摇晃齐召南,终于使他苏醒过来。

齐召南是皇子宏适的师傅,乾隆帝不仅自己十分关心齐召南的病情,还嘱咐宏适要多去问候。乾隆帝到木兰围猎,还不忘赐了鹿脯15束给齐召南。

齐召南跌伤几个月后,身体慢慢有所好转,但是神智大不如前,记性也差多了。要知道,他一向以博闻强记著称,读书过目不忘。那年他北上赴考博学鸿词途中,路过某邑,借宿人家,见书架上有奇书八册,于是向主人请求借阅以作夜里消遣。次日登程之际还书,对主人说,我已看完了。主人随手抽出两本问他内容,他竟答得一字不差,令主人大为惊奇。

因为记性好,书读的也多,齐召南知识渊博。有一次乾隆帝于黑龙江宁古塔得一面古镜,但对其年代、制作、出产地一无所知,问身边臣子,只见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人能答得上来,最后还是齐召南通过镜上款识,分析得头头是道。龙心不由大悦,乾隆对众人夸奖齐召南:“到底不愧是博学鸿词啊!”

齐召南瞳仁很小,目力惊人,能看得清一二十里外东西的颜色。有一次登上杭州凤凰山,眺望到钱塘江里的船只有树叶大小。齐召南指着岸边停着的一只船,说船上有几人,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哪个人面前放着什么酒壶什么酒杯。众人下山后来到江边,这才发现他们在山顶看到的那只船其实是条大船,船上的人物摆设与齐召南所说的竟完全一致!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齐召南虽然满腹学问,外表却仍不脱乡土之气,显得非常朴实。他对皇上说话,也不大夸饰,不作虚浮之辞。礼部尚书沈德潜曾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齐召南老家浙江天台的石梁奇观,皇上便以此询问齐召南,似有亟欲前往一游之意。若换了一个人,察言观色,多半会就势应和几句,齐召南却回道:“不过荒山野岭、石坚路硬,不足以劳圣驾。”

其实沈德潜所言也不虚,天台山是浙江省东部的名山,是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主峰华顶山海拔一千多米,由花岗岩构成,山上有许多悬崖峭壁,并且以石梁瀑布最有名。大臣们都笑齐召南回答得太直率轻易,而他由此显出的朴实却更得皇上的倚重。

乾隆年间,随着对边疆尤其是西南西北偏远地区的反叛与稳定,朝廷派往那里的官员增多,他们在登程之前,往往要先拜访齐召南,“去问路”。齐召南会告诉来访的人,哪里有个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哪里有个旧时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驿站,此行应当在哪里住宿,一路上需要备足多少干粮,说得清清楚楚。袁枚故而赞之为“数万里外,若掌上螺纹”。

前往问路的官员自然也都惊叹不已,有的人便问齐召南:

“您曾经到塞外去过吗?”

齐答:“没有呀。”

又问:“没去过怎么会知道得如此详细呢?”

又答:“噢,我不过是把那本《汉书》的《地理志》读得很熟罢了。”

可人们去问读过《汉书》的人,对方仍很纳闷,因为书里面并没有记得那么详细啊!

坠马是齐召南遭遇的一件倒霉的事,他当然不会想到,它不是一件单独的、孤立的事,也不是一件忽来即走的事,它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魔鬼之锁,推开了噩运之门,目标是索他的命!

齐召南坠马之后,命虽然一时保住了,但脑子不灵了,手脚也不灵了,不免失落,不免灰心,不免颓唐,于是向皇上提出辞呈,说要回老家赡养老母。皇上哪里肯放,齐召南到底伤成怎样,能否恢复,皇上很是关心,于是派了刘裕铎、邵正文两位太医前往诊疗。

刘裕铎是清朝一代名医,早在雍正年间就任太医了,因医术高明,被雍正帝誉为“京中第一好医官”。刘裕铎与邵正文去看了齐召南,回来向皇上复命:

院使臣刘裕铎右院判臣邵正文谨奏:奉旨看得原任礼部侍郎齐召南病。系跌仆伤于筋脉,以致经络壅闭,右半身牵引疼痛,口眼歪斜,牙关偏紧,饮食艰难,时或头晕,心悸,言语健忘,病势缠绵,臣等议用疏经活络汤酌量调治,谨此奏闻。疏经活络汤:僵蚕二钱,炒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秦艽二钱,薄荷一钱,菊花一钱,钩滕二钱,桂枝一钱,白芍二钱(炒),甘草五分(生),引生姜二片。

刘、邵两人的奏折由总管王常贵呈给乾隆帝,乾隆帝听闻原先智慧过人的齐召南如今竟变成这样,心下不禁黯然,传下口谕道:“知道了,慢慢地治。”

经过调养,齐召南伤病有所好转,他又一再向皇上提出回原籍的申请,乾隆帝眼见他也很难完全康复,就同意了。

齐召南回到故乡,调养身体,赋闲五六年后,应邀执掌绍兴蕺山书院,不久又出任杭州敷文书院山长,在敷文授徒达11年之久。

齐召南离开京城后,乾隆帝曾四次南巡,齐召南每每迎銮、拜见,献诗。皇上每次召见他,也都要问到他的伤病,自然少不了给他各种赏赐。

有次乾隆帝南巡,召见齐召南,问他天台雁荡的古迹,齐召南答道:“臣不曾到过,所以不知。”乾隆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近的地方,你不去游览一番呢?”齐召南答:“山势岝峉,溪深流险。臣有老母,孝子不登高,不临深,是以不往。”那次乾隆帝正好是与生母孝圣皇后同行,听了齐召南的话,若有所思,打消了巡幸浙东的念头。

齐召南后因身体状况不佳,即于乾隆三十年离开书院,重回故乡。才两年,一个人祸就降临了!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月二十四日,浙江巡抚熊学鹏到天台县盘查仓库,路上有人拦驾,一问,原来是该县一个叫齐周华的70老翁,呈上几本自己的诗文作品,说要请巡抚大人为之作序;另外还有他为几十年前的一桩文字狱的主角吕留良翻案的奏稿一本,还有告自己老婆犯奸、告堂弟齐轩南作恶,把家族内外包括姻亲甚至邻居一大堆人都告了,也告了他的堂弟齐召南,说他为人诈伪,竟列有十大罪状云云。

熊学鹏很机敏,立刻断定此事或可立功,因为一涉及当年吕留良大案,二涉及齐召南。于是立即率同官员亲至齐周华住处查抄,并加审讯,果然大有收获。

熊学鹏查出齐周华原系天台县生员,在雍正九年吕留良文字狱案发生后,齐周华上疏刑部,为吕留良辩护,被提至省城“严加锁锢”,判“永远监禁”,后被雍正帝施恩赦免。如今他仍不思悔改,还试图翻案,自然应罪加一等,老账新账一起算。

熊学鹏还从齐周华住处抄出一册自刻本《诸公赠言》,里面收有齐召南早年为齐周华的一篇《天台山游记》所写的跋,这就使齐召南脱不了干系了。

熊学鹏先后将齐召南传至他的寓所及省衙门进行讯问。齐召南说此跋不是他原作,系已被齐周华自行改动过。事实上,被齐周华擅自借名的人不止一个两个,有的人甚至与齐周华素昧平生,也同样被他利用了。齐召南还向熊学鹏这样解释道:

齐周华系我堂兄,从前曾见过他《天台山游记》一篇、时文数篇,他要刊刻,我因他文理不通,阻他不刻,他便恨我。至他平日为人乖张狂诞,罔顾伦纪,随手假言、无风生影,是以长久不与之往来。至他告我的话俱系凭空捏造。

齐召南的这段话应是实话。齐周华为刻印自己的作品,的确到了“刻”令智昏的地步,谁反对就跟谁翻脸。他指称七旬老妻老而奇淫、通奸引盗,几乎人皆可夫,就是因为妻子反对他卖田刻书。

同类推荐
  • 郑板桥:绝世风流

    郑板桥:绝世风流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为胡适、唐德刚及龙应台所敬重,权威体制下最值得重读的斗士雷震唯一传记。在战后台湾民主宪政运动发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与胡适等人一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以宣传民主自由与宪政理念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台湾有了重新集结的机会,并以公共论坛的方式臧否时政,发表建言,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书生议政”在那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彰显那个时代的困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艰难处境……
热门推荐
  •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本书是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项目,主要内容是从学校生活主体的儿童的视角关注学校管理应该如何改进与创新,并结合项目实施的经验,给与学校管理如何改进与创新以实际的指导,可与已出版的《爱生学校与学校管理》成为姊妹篇。
  • 王妃的淡定生活

    王妃的淡定生活

    穿越后要淡定,可是,眼前这位美人吸引力太大了,她没抵抗力怎么办?她被一捆报纸砸中脑袋掉入架空的夏国,既来之则安之,顺应“民”意嫁进王府当王妃,有吃有穿有住,唱唱歌、搓搓麻将安分守己日子过的潇洒惬意。一场血染的婚礼,她莫名其妙的跌入别人的圈套。一段当年的往事,毁灭了多少人的幸福和快乐。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他最悲痛的过往,每一个人都只不过想找回最纯真的笑容。
  • 余之见

    余之见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 折枝花样

    折枝花样

    知名网络写手阿荧创作的故事笔法的中短篇故事集,包含《鬼胎》《阴阳道》等深受读者好评的文章。
  • 任务系统之九尾

    任务系统之九尾

    刚刚得到系统就穿越了,咦好奇怪你们怎么这么小?纳尼我是九尾?额。嗨水门,你好啊。喂喂我刚来你就要封印我?啊♂,系统救我,我不要被封印啊。
  • 大汉公主(全集)

    大汉公主(全集)

    苏武牧羊,公主和亲,李陵降胡。英雄美人,斩不断的情丝缕缕,谱写一曲大汉由强转衰的时代悲歌。
  • 职场人生之千变万化

    职场人生之千变万化

    什么是职场?什么是人生,让我告诉大家如何掌控只属于自己的职场人生。
  • 曾照——彩云归

    曾照——彩云归

    姚姑娘,在下乃是江湖浪儿,你跟着我,是不是有些委屈姑娘你了。我笑道你那伤,世上没几人能治得了,就算委屈,但是古话说的好救人救到底。你不反驳,只是低下头,酷似宠溺的笑了。----------------------------------------------我拽着你的衣袖苏梓寒,你说,你心里可有我你皱着眉甩袖,背过身道没有,至始至终,不曾有过-----------------------------------------------我,姚晴,立下绝誓,要你,苏梓寒,尝一次心如刀割之苦叶落彼岸时,落日映霞天。东隅不复现,日照彩云归。
  • 混乱三国记

    混乱三国记

    带着系统穿越三国,哪怕身份是被废的少帝刘辨,都应该6的飞起吧?!可是当系统和世界意识共存的时候,穿越的刘辨知道他6不起来也飞不起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起来!
  • 成功的追求(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成功的追求(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