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4500000003

第3章 选择水利(2)

茅以升设计的钱江大桥看着钱塘江上这座修建中的巍巍大桥,张光斗的心里无比温暖!茅以升临危受命,迎难而上,以及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的精神令他敬佩不已,也让张光斗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盘算着自己将来也要做个像茅以升一样能够造桥造房子的建筑工程师。

大二时,分专业和学院,一直很关心张光斗的裘维裕教授建议他进理学院或者机电学院,但张光斗一心想读土木工程学院的建筑学,因为建筑工程师是广大人民需要的人才。裘教授得知张光斗想学建筑,就建议他学习结构工程。张光斗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因为他觉得搞水利建设也是很有用的,一样可以救国救民,解决实际困难。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水利建设。因为人类文明的繁衍总是和河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黄河、长江灌溉哺育了中华民族一样,哪里有河流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考察人类发展史,无论是白色的欧罗巴人种、黑色的阿非利加人种,还是黄色的蒙古人种,都是逐水而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村落,发展城市,创造文明,繁衍后代。世界五大文明的发祥地都与水有关:尼罗河定期泛滥,给古埃及人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当时的人们对这条伟大的河流顶礼膜拜,为了祈求河神的保佑,每当泛滥季节来临,他们要选一位漂亮的姑娘做新娘献给河神,连法老们的颂歌里都是对尼罗河的赞美,帝王们把尼罗河譬喻为从天堂流到人间的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冲积出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才有了苏美尔人无与伦比的“巴比伦”宫殿,以此世代保护他们的田园;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恒河、印度河给古老的印度文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黄河、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与此同时,人类长期以来也在经受着洪涝灾害的威胁。据有文字可查的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的水灾达1092次,平均两年一次。

可以说,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水涝洪灾作斗争的抗争史。史前传说中就有共工治水,“壅防百川,堕高堙庳”,出现了原始的堤防工程;在尧舜时代,大禹在黄河流域通过疏导的方式治理洪水,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早已成了中华民族坚毅品质的写照。周代,出现了见诸文字记载的黄河的第一次大改造;在秦昭王时期,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等工程,是古代水利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到了战国时代,秦、赵、魏等国则纷纷开始修筑黄河两岸的堤防工程……

张光斗感慨百姓不仅生活在战乱动荡之中,还得饱受水灾之苦。江河不治,水利不兴,则无以安邦。如果自己能够学好工程技术,将来修建水利,定可变害为利,造福百姓。

于是,张光斗近半个世纪的水利人生就此拉开了帷幕。

3 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国东北,蒋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把东三省拱手送了出去。热血沸腾的上海学生对国民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极为愤慨,掀起了救国运动的狂潮。交通大学当然也不例外,立即组成了救国委员会,众学生纷纷罢课参加爱国运动。那时,张光斗的好朋友顾德欢是交大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同窗好友顾德欢顾德欢,上海青浦人,又名张瑞昌。他与张光斗在交大附小就是同窗好友。张光斗刚进附小时曾受某些同学的欺负,但顾德欢等人却很愿意帮助他。大学时期,顾德欢负责交大救国委员会主席团的工作,张光斗也当了委员,主要负责宣传壁报。那时,顾德欢已加入共产党的地下外围组织,他还把《资本论》等宣传革命的书报借给张光斗阅读。

有一次,张光斗参加奔赴南京请愿的运动。请愿团到达南京站后就被军警团赶到了中央军校的大礼堂。蒋介石出来“训话”,最终还是强调“攘外必先安内”。最后,请愿学生被押回了南京站,无功而返。

同年,张光斗再次北上南京参加请愿活动。结果,反动军警大打出手,学生落荒而逃,受伤而返的也不在少数。除了和顾德欢一起前参加请愿活动,张光斗还多次听他宣讲革命道理。顾德欢动员张光斗早日投身革命,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不久,顾德欢被学校开除了,从此彻底投身革命。后来,顾德欢曾多次带领浙东人民发动游击战,成了杰出的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顾德欢曾任浙江省省委委员,中科院党组成员、顾问等职。这一对同窗挚友在实现济世救民的宏愿时走了不同的道路,一个立志革命救国,一个坚持工业救国,虽然此后他们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但最终可谓殊途同归。

1931年4月,中华民国政府铁道部决定修建陇海铁路。1932年暑假,张光斗和同学到山西潼关进行铁路定线测量实习。虽然潼关的经济并不发达,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造成当地山区百姓长期贫困,生活窘迫,不巧的是当时又爆发了霍乱,“全县城乡遍野死亡者不计其数。当时,棺板用尽,卷席埋葬者比比皆是。疫情威胁,路断人稀,父殡母葬,妻埋子故,哭声遍野,惨不忍睹。”据黄义杰《忆1932年潼关流行霍乱的概况》,http://www.tongguantour.com,20081027。张光斗等亲眼目睹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实习中,张光斗发现虽然潼关虽地处黄河附近,但生活用水却极为匮乏,河水浑浊,含沙量大,连洗脸水都得请人下河挑。而且,因为地势的缘故,还很难挑选合理的线路建造水利工程。于是,他深感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但需求迫切,而且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

大三、大四时,学校安排他们学习大量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课业繁重,有时非常辛苦,常常连假日也不能回去看看父母。值得强调的是,四年级时,学校特意请美国工程师来教授高等结构力学、桥梁设计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课程,张光斗在课堂上接触到了一些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理念,提高了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而外教原汁原味的英语教学也提高了他的英语听说能力。

1934年上半年是张光斗在交大求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临近毕业,不少富家子弟出入舞场赌馆大肆庆祝,而心事重重的张光斗则努力为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而做着准备工作。

说起清华留美公费生,还有一番曲折的来历:1901年,清政府在抵抗八国联军侵略战争失败后,只好同意向十四国(包括后来参战的比利时、荷兰等六国)赔偿军费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史称“庚子赔款”。这一沉重的债务直到1942年才全部还清。1904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发现美国“浮报冒报”军费一倍多。于是,经过艰苦谈判,美国政府最终同意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并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清华大学在成立之初,就是培养赴美留学生的预备学校“清华学校”。1928年,改建为国立清华大学。于是,当时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如想公费留学美国,就要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当时通过这个渠道出国深造的学生,学成后大多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在他们中间,有我们熟悉的胡适、竺可桢、茅以升、高士其、周培源、闻一多、李四光等等。

民国23年,即1934年,清华留美公费生只招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角逐这极有限的20个名额。对出身贫寒的张光斗来说,这是出国深造的唯一机会。

当时,张光斗报考的是心仪已久的水利工程专业。为此,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张光斗留在上海备考。这期间,他得到了同学宋家治极大的帮助。

1934年8月,张光斗与同学俞调梅一起,从上海乘坐火车前往当时的首都南京。此次“进京赶考”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夺得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名额——虽然名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但是考试却并不在清华大学进行,而是设在南京中央大学。

南京号称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夏天只能用“热不可耐”来形容。天气炎热,蚊虫侵扰,加上饮食不当,张光斗到了南京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一考完,他就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返回上海,结果大病一场。

由于考试结果一时难以知晓,身体康复后,张光斗打算在上海先找份工作干起来再说。他和宋家治一起去找工作,结果两人的运气不错,都被上海市工务局录用了。张光斗在五科,宋家治在四科,吃住都在市府机关内,在同事们的照应下,张光斗工作得很愉快,生活也很惬意。一天清晨,一位同事告诉他,报纸上登了他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的消息。一开始张光斗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生怕那是一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直到几天之后,通知书寄到了他的住所,他才真真切切地相信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自己。

拿到上海工务局的薪水之后,张光斗最先想到的就是回家。当他亲手把人生第一笔工资交到母亲手上,全家人都很高兴。当然,家人也为他能去美国学习感到无比的荣耀和骄傲,连乡里乡亲都纷纷前来祝贺。

据《国立清华大学考选留美公费生规程》和《留美公费生管理规程》,“公费生录取后,于必要时须依照考试委员会之规定留国半年至一年,作研究调查或实习工作,以求获得充分准备,并明了国家之需要。其工作成绩,经指导员审查认可后资送出国。”照此规定,水利系的公费生需在当年10月始在国内各水利单位实习至次年7月出国前夕。因此,在去美国之前,张光斗还需在国内实习大半年。清华大学特意安排李仪祉、汪胡桢和高镜莹三位先生做张光斗的实习导师。他们三位都是国内最早研究现代水利工程的顶级专家,无不为上世纪初期的中国水利工程和水利教育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仪祉,陕西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也是近代治理黄河的先驱者。1930年,李仪祉设计了覆盖陕西境内泾、渭、洛、梅、黑、涝、沣、泔八大河流的“关中八惠”规划。1938年,他去世前已完成了一半河渠的修建,即泾、渭、洛、梅四大惠渠,为我国水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和其他多所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

1935年初,张光斗到河南开封黄河水利委员会实习时拜见李仪祉先生,李先生批评张光斗不该到处玩耍,应该去陕西洛惠渠工作——在张光斗的印象里,李仪祉先生的“严格”真是毫不含糊!当然,李老的批评有些委屈张光斗了,所谓的到处耍实际上是张光斗在走访各地工程。在洛惠渠工作的三个多月里,张光斗接触了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进步迅速。

汪胡桢汪胡桢,浙江嘉兴人,著名水利工程师,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习水利发电工程,是该领域最早出国学习的中国人。他不但在美国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回国前还做了环球旅行了解欧美的水道情况。

当时,汪胡桢在南京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担任工程科科长,张光斗在那实习时借阅了很多灌溉工程设计书、南北大运河资料和全国水利建设方面的书籍。汪先生认为,张光斗去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灌溉工程和大坝设计最好。

高镜莹,天津人,早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水利技术的领导管理工作,对海河流域的治理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带张光斗参观水闸,并亲自指导张光斗设计闸坝。

后来,张光斗还到淮河、钱塘江、海河等处学习参观,进一步了解中国水利的实际情况。

出国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亲自接见了这批留美公费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就这样,带着家人的期许、学校的信任和救国的梦想,张光斗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旅途。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俄罗斯音乐之魂”迷一样的波折人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国古代将军传

    中国古代将军传

    这本《中国古代将军传》选取了历代将帅,为之立传,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聂士成。中国古代的将帅数目之多,不可胜计,本书所选取的是其中最着名、最具代表性的。虽然管窥锥指,不能全部囊括,但读者可以窥一斑而想见全豹。
  • 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与斯大林

    这是一部有丰富内容的好书,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教科书。毛泽东和斯大林,是众所周知的两位伟大人物,是中国和苏联一代革命人民的领袖。我与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见过面,谈过话,有过接触,并在他们指导下做过一些工作。后来,党组织分配我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七年。1948年,斯大林派米高扬秘密访华,和毛泽东会谈,我任翻译。1949年,毛泽东派刘少奇访苏,和斯大林会谈,我仍任翻译。1949年12月至195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斯大林及苏联领导人会谈,我仍然任翻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毛泽东与斯大林》这部书编得基本上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9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热门推荐
  • 火并萧十一郎

    火并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是一场自由主义的梦,用孤独和隐忍,诠释另一种至情至性。他是古龙笔下唯一一个以悲剧结局的主角,却鼓舞无数读者重燃希望。《萧十一郎》问世三年后,因古龙不满意结局,又作《火并萧十一郎》以续之。全篇故事极尽离奇曲折之能事,但前后照应,环环相扣,皆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却绝不荒唐无稽,是一部“讴歌至情至性、鼓舞生命意志的超卓杰作,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在《火并萧十一郎》中,萧十一郎再次出现在风四娘和沈璧君面前,但他却从不修边幅的落拓浪子,摇身一变,成了衣着华丽的富家公子。萧十一郎是不是还是从前那个萧十一郎?在敢爱敢恨的风四娘和为他舍弃一切的沈璧君之间。
  • 替婚新娘:总裁好好爱

    替婚新娘:总裁好好爱

    婚前,他是她的准姐夫,婚后,他是她那索欢无度的丈夫!结婚一年不到,她负气离开!再归来,她已是当红女主播!“老公,那个人说我潜规则!”“我不叫规则!”他笑得妖孽,“但规则是我定的!”某天。“老公,她说你不行诶。”夜景恒立马给她买了一块昂贵的表:“今晚看好时间。”孟愉喷血。又某天。“老公,今天我要和当红某男巨星做节目,你听听我的台词。”……良久。孟愉:“你脱衣服干嘛?”夜景恒:“这个桥段,你该摸男明星的肌肉。”他一脸阴沉,将她吃干抹净,“还有力气摸吗?”孟愉半死不活。第二天,她的节目变成了文化类节目。【推荐我的新书《傲娇男神住我家:合租99天》】
  •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

    作为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早在1946年就被蒋介石下令用专机秘密押往台湾,从此在台湾度过45年的幽禁岁月。作为“山西王”的阎锡山,曾经独霸山西38年,败退到台湾之后却在阳明山极其偏僻的一角建造窑洞式石屋,惨淡度过生命的*后10年。从此他处于蒋介石特务的严密监视下,终死于非命……本书也关注台湾文化名人的命运:被大陆斥为“反动文人”的著名学者胡适、“自由主义者”国画大师张大千、“三大反动文人之一”钱穆、“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等等。他们在台湾又经历着怎样的动荡与酸楚?本书是这些名人的集体后传,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多次远赴海峡,为你叩问史实。
  • 修破玄尊

    修破玄尊

    玄尊战神秦修林身殒后,重生在一个家门没落的同名废物身上,从此一步踏出绝世天陆震惊寰宇,一步怒斩四极八荒再掀血海狂滔,手握上古铁剑,心念其独有绝学,双目一抹寒光逼射,朝天一声怒吼,“还有谁!”
  • 寻味辽宁

    寻味辽宁

    《寻味辽宁》一书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了辽沈地区老字号的缘起、特色、掌故与传承,并对新时代辽菜菜品的研发进行了探讨。同时,该书也对辽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书为人们读懂辽菜,并通过辽菜文化理解关东风情提供参考。
  • 女人成大事的5种资本

    女人成大事的5种资本

    成功女性在她平和谦逊的外表下,总闪烁着一种很奇异的东西。很难说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自信、自尊或“自傲”。我们姑且称之为一种独立性。她们都是一些有独立性的思想、不盲从的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她们的这种独立性是自觉的;她们都珍视、保持、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独立性。她们都认识到自己并不属于一种简单的生活,她们都把自己看成是独一无二的。
  • 疡科纲要

    疡科纲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

    本书介绍的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智慧,是引发西方教育革命的育儿法则。它告诉读者: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开发这块处女地的人,是孩子自己!每个父母应尽早明白,孩子发展的主动权永远在孩子自己手中!
  • 夫君,有礼了

    夫君,有礼了

    正文简介...前世之事帮人背了黑锅,算了,玉帝给了她无边的法力好,扶世就贫吧!美丽的外表让人窒息,试问世界几人不陶醉呢?又笑问她的个性,哪个男子不喜欢?她来到这里,男子纷纷倾倒,可是这是她心中所想的吗?这么多男子为她倾心,不知何时已变成了一种负担。不知道何时已经成了负担,让她怎么选...当她选择离开时,她失去了一切,但是她错了,爱他的男人都超越了她想象的境界,当男主齐上阵,女子该怎么选择...“奉预知之命受封汝于初寅国女皇!”“女人可以做皇帝的吗?”“以你的修为,在天下人的心中的地位,已经没有人可以超越你!”她冰雪聪明,心系天下,心有天下。而,天下人亦然有她,她成为一代一代女皇待天下被她平定之后...“元老,还有什么事吗?”她苦着脸说道。“是的,女皇优良的血统必须延传下去,现在要做的就是充裕后宫!”听了元老的话,某人直接喷血:“我对女人没兴趣的!”确定自己的立场。说着九位帅哥齐刷刷的站在了面前,晃动手中扇子看着清雪,清雪一阵想死感觉都有...“我也要在里面!”这是从后面又冒出一个人,那个沉睡了三年的人。那时她无法选择,他们爱她,更不希望她难过,既然这样,那么就让他们同时拥有吧!温柔的人因为她变得霸道,霸道的人却因为她变得温柔。到底有何魔力?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只是一切已经开始,到底该怎么做呢?场景:--------NO.1--------“太后,有何吩咐?”“帮哀家在闵妃的汤里下点这个...”“太后,这可是...”“哀家知道,催情散嘛,看着皇上这么消沉,哀家帮帮他...”太后一脸的诡异说道,贼老太婆。“皇后,你没事吧,身体好热啊!”“我...我,放开我!你想吃我豆腐,就算我死我也不要和你在一起。你和那个太后是一样的东西。”跑了...留下皇帝一个独守空闺!---------NO.2---------大街上随便找了一个邪魅的男子:“这个给你!”一锭金元宝!男子发愣的看着身前这个妩媚倾国的女子,不解:“什么意思”“买你一夜。”一肚子火的清雪说道!男子愣在原地...那破庙前,当着所谓的天神的面,她脱去衣衫,脱去她全部的爱...“怎么样都好,就是不要爱上我。”她哭着说。-----NO.3------“你们爱不爱我?”迎接她的是沉默,她站着冷笑
  • 凉情薄情

    凉情薄情

    世间之事,有很多是无心的,可是,无心代表你没有错吗?一句话或是一个无心之举可能改变了他人,改变,他的生活习惯,轨迹,一生,甚至是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