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4600000014

第14章 草原丝绸之路(14)

曹魏时把南匈奴分为五部,共3万余落,各置大人。五部中的左部匈奴屠各氏后来强大起来。西晋初左部屠各首领刘渊因依附晋室,掌握了南匈奴五部。西晋“八王之乱”引起中原大乱,成都王司马颖令刘渊征召南匈奴五部骑兵助战。《晋书·刘元海载记》提到,南匈奴贵族认为魏晋以来南匈奴势力衰落,“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而诸王侯以下的贵族地位“降同编户”。汉族地主的残酷压迫使内迁匈奴普遍感到“晋室无道,奴隶御我”。司马氏贵族的自相残杀为匈奴兴邦复业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刘渊是一位汉化程度很深且有抱负的匈奴贵族,他提出:帝王没有常传不息的道理。“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他们都是因为具备了“德”而被授为君。而匈奴是汉氏之甥,与汉约为兄弟,兄亡弟绍并无不可。

前汉政权的官制胡汉杂用,既保留了许多鲜卑旧俗,如国君称为“大单于”,为屠各族所控制。单于的弟子亲贵所担任高级官职分为16等,有左右贤王、左右奕蠡王(即谷蠡王)等,杂姓匈奴贵族呼延氏、须卜氏、兰氏、乔氏等分别担任的世臣世卿,也有汉官丞相、太师、大司马、太尉等。其国制为胡汉分治,即按“户”统治汉人,设左右司隶,各领20万户,每1万户置一内史,共设了43内史。而对“胡人”则按“落”统治,设置单于左右辅,每1万落置一都尉,共有20万落。

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中原士人有许多迁往河西避居,在那里受到礼遇,一时河西成为士人聚集之地。沮渠蒙逊及北凉鲜卑贵族对汉族士人非常重视,委以重任。文人阚骃典校经籍,有助手30余人,成果丰硕,校定诸子3000余卷。另一位文人宗钦撰写了北凉国史《蒙逊传》。北魏平定中原后,进攻北凉。在攻克姑臧后,把那里的许多汉族士人收为己用。北魏入主中原之初,使用的是曹魏的“景初历”。攻破北凉后,北魏发现沮渠蒙逊政权所使用的“玄始历”更为精密。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452年)下诏废止“景初历”,采用这种“玄始历”。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在战败慕容宝时,获得后燕所藏晋朝乐器,但不知如何使用,只得收而弃之。只是在魏太武帝攻取河西,掳取当地士人之后,才得知礼乐之法。后来北魏嘉宾大礼,常以从北凉士人学来的晋乐演奏。北魏宫廷流行的音乐中有一种称为“西凉乐”,产生于前秦氐族苻氏政权末年。至吕光、沮渠蒙逊先后据有河西时期,以西域龟兹乐改编之,号为“秦汉伎”。魏太武帝得河西之后,这种音乐传入中原,被改名为“西凉乐”。据《魏书·乐志》记,北魏从北凉得到的还有一批“伶人器服”。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提到,铁弗匈奴在建立夏国之后,经常袭击后秦。其部下建议他在“高平险固”之地定居。他回答道,如果专守一地,敌人必定全力来攻,灭亡指日可待。莫如“云骑风驰”,对敌人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敌“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这样敌人疲于奔命,而我则“游食有余”,不到十年便可尽有岭北河东之地。可见铁弗匈奴在建国后仍保持着游牧生活方式。

鲜卑族起源于我国东北,是秦汉时代的东胡族的后裔,学者们多认为鲜卑人是使用某种古蒙古语的民族。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东胡后,东胡分裂为鲜卑与乌桓两个集团。在北者称鲜卑,居南者称乌桓。

匈奴衰落后,鲜卑人强大起来。北匈奴西迁后,漠北草原陷入政治真空,匈奴余部10余万落均依附于辽东鲜卑,并自号鲜卑。东汉桓帝时(147—167年),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建牙于漠南。檀石槐是鲜卑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鲜卑原先受治于匈奴,檀石槐之父投鹿侯曾在匈奴服役3年。他少年时,其他部落抄掠了他母亲家的牲畜,檀石槐单骑追迫,所向无敌,终于追还了自己的牛羊,受到了部民的称赞。成年后,众推为帅。他南抄汉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建立了以蒙古草原为中心的鲜卑部落联盟,境土东西达7000余公里。为了便于统治,檀石槐把辽阔的国家分为三部分,今北京以东至于辽海的20余部为东部;今北京至山西、河北交界处的10余部为中部;由此以西直至乌孙为西部。每部各置大人。东汉灵帝年间(168—189年),檀石槐死去,鲜卑部落联盟解体。东部鲜卑中的“小种鲜卑”轲比能集团强大起来。曹魏时轲比能统一漠南各部。235年轲比能死后,鲜卑联盟再度瓦解。东部鲜卑最重要的是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

魏晋时期,鲜卑还有许多部落。其西部主要有拓跋部(又称为秃发部)和乞伏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在北方建立了不少割据政权。

(二)阿干之歌

在鲜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中,源出于辽东鲜卑慕容部在青海建立的吐谷浑历时最长。吐谷浑最初是慕容部酋长慕容涉归的庶长子名字,其弟为慕容廆。西晋太康四年(283年)慕容涉归死去,吐谷浑虽为长子,却因庶出不得继位,只得到户1700封户(《宋书》和《魏书》的《吐谷浑传》均说吐谷浑只得到700户),而其弟慕容廆因嫡出而继为部长。吐谷浑与慕容廆虽各有封户,但牧场相邻。日益增长的牲畜数量与狭小的牧场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吐谷浑与慕容廆部民之间的牧场纠纷使吐谷浑决定远徙。其迁出辽东地区的时间大约在太康四年至十年间(283—289年)。

吐谷浑离开辽东后,率部向西迁移。当时辽东鲜卑段、慕容和宇文三部之间争斗很激烈。吐谷浑的出走使慕容部的势力削弱,慕容廆感到很后悔,专门派人追赶,劝说吐谷浑返回。吐谷浑离开辽东后,执意西迁,不愿再东回。慕容廆思念其兄,作了一首歌,称为“阿干之歌”。“阿干”在鲜卑语中意为“兄长”。“阿干之歌”意为怀念兄长之歌。

吐谷浑的部落先在塞北的阴山地区游牧,西晋末“八王之乱”时,他们离开这里,向南迁移,越陇山至今甘肃、青海交界处。后来吐谷浑向西、向南扩张。吐谷浑建国约在其第二代可汗吐延即位时,即329年。至唐龙朔三年(663年)才为吐蕃所灭,存在时间长达330余年。吐谷浑立国于西北之后,其国便以吐谷浑为号。在后代的史书中,吐谷浑这个名字因为语音变化的缘故,被译为“退浑”、“吐浑”等。除此而外,他的部落因地处黄河之南,南朝宋、齐、梁诸国有时又称为“河南”或“河南国”。吐谷浑国还有一个名称“阿柴”,这个名称不仅汉人使用,亦见于藏文史籍。

在吐谷浑至其子吐延在位时,这支西迁的鲜卑人征服了今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羌人部落,据有今柴达木盆地、四川西北一带。最盛时疆域东起甘南川北,南抵青海南部,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的若羌、且末,北至祁连山。立国之初吐谷浑只是游牧部落,不过城居生活。国内虽然有些小城,有王公贵族居住,但都不是首都。至后期才在青海湖西岸筑伏俟城以为都城。此城遗址解放后在青海共和县距青海湖7公里处发现。

吐谷浑虽然立国于西北,但仍然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晋书·吐谷浑传》说吐谷浑初期的官号有长史、司马和将军等,均沿用汉名。还说其国“颇识文字”。至唐代又增加官号仆射、尚书、郎中等。《通典》说它“建官多效中国”。后来“长史”、“将军”等称号在突厥、蒙古诸部中广为使用。

《魏书·吐谷浑传》记载,其男子的服饰同于北朝的汉族,妇女的服装也类于内地汉族,所不同的是发式。吐谷浑妇女辫发,而且以多为贵。这种辫发风俗直至今日仍在甘、青藏族妇女中流行,很可能是吐谷浑遗风。

吐谷浑的音乐通过与汉族人民的交往传入内地。隋唐时代,吐谷浑乐与鲜卑乐、部落稽乐一起合称“北狄乐”。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北狄乐”是“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归鼓吹署管理。至唐代尚保存有53章,题目有《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等,其歌词均非汉语。

吐谷浑的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有深刻的影响。《魏书·吐谷浑传》记载了一则故事,说5世纪时吐谷浑可汗阿豺有20个儿子,当他年迈时,恐自己死后诸子不和,危及国家,遂把他们召来,给他们每人一支箭,要他们折断。然后又命他们试折多支箭,皆不能折断。阿豺因之教诲道:“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这就是著名的“折箭遗教”故事。这个故事在草原游牧民族中长久地流传着,世代传替。直至辽代,还在漠北的蒙古民族中传颂着。元代蒙古语古籍《元朝秘史》第22节记载成吉思汗的十世祖母阿兰豁阿的事迹时描写道,她教导她的5个儿子说,你们皆出于同一母腹,就像5支箭一样,如各自为一很容易折断,如束在一起,谁也无法折断。这则故事显然与吐谷浑阿豺可汗折箭教子的传说有同一起源。阿兰豁阿老祖母折箭教子的故事,直至今日在蒙古民族中还是人人皆知。它在我国汉族人民中间也广为流传。

吐谷浑立国恰在中国南北分裂,南方人民无法通过河西走廊与西方诸国往来的时代。南朝人民通过川北进入吐谷浑,顺青海道向西北进入新疆南部,保持着与西域的联系。

3.从草原走入中原

(一)拓跋人的足迹

鲜卑诸部中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是拓跋鲜卑。拓跋人是鲜卑族的一支,他们迁出故土之后,来到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入居中原后日久天长,与故土的联系逐渐淡漠。据传说,在北方的广漠之野中有大鲜卑山,他们过去在那里以畜牧射猎为生,民风朴素,不知文字。他们所能记得的最早始祖名“毛”,“毛”之前只知还有37世,但具体情况因时代久远而不能确知。“毛”是一位部落酋长,统有36国(即36个部落),所辖大姓(即氏族)有99个。这里的36国和99姓并不是确实的数字。

“毛”传五世后拓跋部的首领称为“推寅”,其意为“钻研”。他率领部落离开大鲜卑山向南迁至一个“大泽”,即今呼仑池和贝尔湖。再传二世拓跋部又产生了一位首领名“邻”,也被众人称为“推寅”。他的儿子叫诘汾,率领拓跋人再向南迁,经过“九难八阻”,在一种形似马、声如牛的神兽指引下,到达匈奴故地。

拓跋人在中原建国后,与故土相距遥远,往来很少。他们还记得祖先在故土大鲜卑山时曾“凿石为祖宗之庙”,其位置在乌洛侯部之西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443年)乌洛侯部的使臣入中原朝贡,报告拓跋先祖石室犹在,仍有人在那里祭请,很是灵验。北魏朝廷因之遣使前往这个祖先石庙,在那里铭文,并告祭天地。1980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的大兴安岭北部东麓发现了拓跋祖庙。这个“石室”,高约12米,宽19米,洞口大略朝南,洞内92米长,27—28米宽。洞壁上发现了铭文,内容与《魏书》所记大同小异(参见拙文:《拓跋人的故土及其迁移》,原文为德文(Zur Urheimat und Umsiedlung der Toba),刊于《中亚杂志》(Central Asiatic Journal),1989年第1—2期,威斯巴登(Wiesbaden),第86—107页)。其实这个“石庙”是一个天然石洞,可能因为拓跋人的祖先曾清理过这个石洞,所以史书上说他们凿石为庙。

拓跋人统治中原后,汉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原有的游牧意识与城居生活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了在中原立足,必须顺应形势。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471—499年)进行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有:

一、南迁洛阳:自魏道武帝拓跋珪以来,北魏的都城一直在平城。这里是防卫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入侵的军事重镇,风俗杂糅胡汉,适于拓跋人生活,但偏于北方,粮食不能自给。而北魏的经济、文化重心则早移至黄河流域。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借口南征,率军至洛阳。经过反复思考研究,最终决定移都于此。凡随军南迁之北方人,死后一律就地安葬,不得还葬于北方。

同类推荐
  •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是美国人类历史学派开创人博厄斯的学生,也是其学术继承人。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36年起代理哥大人类学系主任。她与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种族心理学派”。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莫一大王:壮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壮族民间叙事诗,是关于传奇性人物莫一的神话传说故事。“莫一大王”故事有不少流传版本,我们选取的是河池市民族事务局编的版本,主要整理人为罗健民先生。“莫一大王”被北部壮族地区的群众作为神灵敬奉。他出生时奇异而被视为妖异,具有英雄出世即不凡的传奇色彩,他具有天赋奇异本领,能一箭射到皇帝宝座,能将锁链挣断,能变化身形,躲过一切灾难。他勇敢机智,智斗奸臣,为百姓除害。他具有王者气魄,可以竹鞭赶山,竹节育兵,但最终被国王嫉恨,为保护乡民而牺牲,铸成英雄悲剧的命运。他的形象集中体现着坚韧顽强的壮族民族性格。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热门推荐
  • 流萤逐

    流萤逐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等级划分:萤火、星辰、皓月、灿阳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祖国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祖国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化身黑龙

    化身黑龙

    一次冲突改变了他的一生!一次机遇让他登上了巅峰!且看云逸如何遨游世间。
  • 生是死剧

    生是死剧

    白烟,本是《桃花竹》一书的教中魔女,每天的任务就是如何睡服柳陌言。后因作者没写多少字而太监,引起广大读者不满。于是一个系统找上门,请白烟补全太监文的结局。于是,她开启了快穿之旅~
  • 运皇

    运皇

    群山之巅,有人乘龙腾空,扶摇而上。佛堂之上,有人青灯灭尽,诵经悲空。书院之中,有人说尽道理,谈笑成圣。江湖之远,有人杯酒长歌,刀剑纵横。三千红尘,吾亦摇摆而渡。万里山河,吾亦携风而游。那一日,有少年身处山脚,眺望天地大道,心神往之。
  • 阵痛

    阵痛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白门柳(全集)

    白门柳(全集)

    本书是当代经典长篇历史小说,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广东省第二、四、六届鲁迅文艺奖。它避开了当代历史小说通常以农民起义、帝王将相等题材为线索的窠臼,突破了大多数历史小说注重人物历史功绩的史传叙事模式,而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破壳而生的过程,以小说的形式演绎思想史。作品集中展现了明清更替之际传统士子在身处传统文化遭到异质文化冲击的危机中的痛苦和裂变,演绎了一代文人的心灵变迁史。与同时代的历史小说相比,它突破了政治反思的视界,而向文化反思渐进,强化了历史叙述中的文化意识,在创作方面和文学史层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书由著名文艺评论家谭运长先生点评。
  • 神级修真农民

    神级修真农民

    种灵谷,养灵宠,玩灵鬼……乃是消遣。炼丹制药、法宝制器、布阵画符……乃是副业。逍遥修真、纵横无忌!一界秘武、天下无敌!十方百万世界、唯我独尊!可本质上,还是个农民!
  • 胡生遇鬼

    胡生遇鬼

    国庆节第一次约见骚气的女网友,本以为可以来一次幸福的交流。结果却被吓得半死。她找上我的原因是什么?难道真是我帅的惊天地泣鬼神了吗?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亦或者自己还有没有未来。我希望你们替我见证,也好向后来人诉说。
  • 萌宝强助攻:爹地,超给力

    萌宝强助攻:爹地,超给力

    她砸了他的车,还看上了他的人。“我有个亿万大项目想和你谈谈。”苏云逸一脸坏笑的看着祁云深。“不是早就合作过了吗?不然他们是从哪里来的?”祁云深笑着指着两只小包子道。“妈咪说我们是她买的牛郎送的。”小包子眨巴着大眼睛,一本正经的说道。牛郎?祁云深瞬间黑脸,拖着想要畏罪潜逃的女人冲进房间,开始身体力行的教育苏云逸,说谎是要挨抽的!某女扛包逃逸,“老公太凶猛,孩子太坑娘,清仓甩卖,买一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