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4900000003

第3章 孙中山西学的知识构成(2)

国别史方面,有关英国历史的著作最多。通史性著作,有T.G.Smollett 5卷本《英国历史——从革命到乔治二世的死亡》(The History of England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Death of George the Second,伦敦,1825);L.Macaulay 6卷本《英格兰史》(History of England,伦敦,1898)。专史性著作有J.R.Green 4卷本《英吉利民族史略》(A Short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纽约、伦敦,1892);1卷本《英吉利民族史略》(伦敦,1907);G.Smith两卷本《联合王国政治史》(The United Kingdom:A political History,伦敦,1899);T.E.May《英国宪政史(1760-1860)》(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 1760-1860,伦敦,1875-1878);H.R.Gneist《英国政体史》(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Constitution,伦敦,1891);H.R.Gneist《英国议会史》(History of the English Parliament,伦敦,1895);H.Hallam 3卷本《英国立宪史》(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England,伦敦,1908); E.P.Cheyney《英国工业社会史》(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and Social History of England,纽约,1901);H.T.Buckle 3卷本《英国文化史》(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England,伦敦,1902);M.V.Bérard《英帝国主义与商业霸权》(Brithish Imperialism and commercial Supremacy,纽约,1906);H.E.Egerton《英国殖民政策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British Colonial Policy,伦敦,1910);S.J.R.Seeley《英国的扩张》(The Expansion of England:Two Courses of Lectures,伦敦,1900)等。加上《战斗的克伦威尔》、《纳威尔逊传》、《查尔斯·达尔文》等一批传记,共约20余种。

有关美国历史的著作也很多,大多为专门史。这里有R.Frothingham《合众国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Republic of the United States,波士顿,1910);G.Smith《美国政治史纲,1492-1817》(The United State:An Outline of Political History,1492-1871,纽约,1889);H.E.Hoist 8卷本《美国宪政史1750-1832》(The Constitutional &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U.S.,芝加哥,1881-1892);W.A.Mowry《美国领土的扩展》(The Territorial Growth of the United States,纽约,1902);A.P.Andrew《美国统计资料(1867-1909)》(Statistics for the United States:1867-1909,华盛顿,1910);E.L.Bogart《美国经济史》(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纽约,1907);J.W.Foster《一个世纪的美国外交》(A Century of American Diplomacy,波士顿、纽约,1902);J.W.H.Foster《美国在东亚的外交》(American Diplomacy in the Orient,波士顿、纽约,1903);H.P.Willis《美国殖民政策研究:菲律宾问题》(Our Philippine Problem : A Study of American Colonial Policy,纽约,1905)等。加上《华盛顿将军传》、《马歇尔的生平、性格和司法生涯》、《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等一批名人长篇传记,一批战史著作和一批银行史、企业史著作,总数近30种。

法国历史,是孙中山关注的又一个重点。孙中山最关心的当然是法国大革命,故居现存F.V.A.Aulard 4卷本《法国革命史(1789-1804)》(The French Revolution A Political History 1789-1804,伦敦、莱比锡,1910);L.L.T.Gosselin两卷本《法国革命传奇》(Romance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伦敦,1908),从中可以了解法国革命的过程。孙中山对于拿破仑的特别关注,故居中有4种拿破仑的长篇传记,它们是J.H.Rose两卷本《拿破仑一世传》(The Life of Napoleon I.,1902);W.Yorck两卷本《拿破仑将军》(Napoleon As A General,伦敦,1902); T.A.Dodge 4卷本《伟大的首领拿破仑》(Great Captains:Napoleon,伦敦,1904-1907);C.M.Baron 3卷本《拿破仑一世传记续补》(Memoirs to Serve for the History of Napoleon I,伦敦,1895)。叙述导致拿破仑失败的滑铁卢之役专著两种:一是W.Siborne《1815年滑铁卢战役》(The Waterloo Campaign : 1815,伦敦,1904);二是E.Erckmann《滑铁卢》(Waterloo:A Sequel to the Con of 1813,纽约,1910)。从对拿破仑命运如此浓厚的兴趣中,可以触摸到深藏在孙中山心灵深处的某种心路。此外,故居中还有一些叙述法国银行、信贷发展历程以及法国在远东战略的著作。这10多种法国历史著作表明,孙中山了解法国历史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国别史方面,故居还有一批叙述俄国、德国、荷兰、朝鲜、埃及、印度、墨西哥等国历史的著作,总数也有近20种。

从故居现存藏书中可以看出,孙中山非常重视古代希腊、罗马特别是古代罗马帝国兴衰的历史过程、历史经验。古希腊史方面的著作有G.J.M.Grotell《希腊史》(A History of Greece,纽约,1911);两卷本《希罗多德传记》(The History of Herodtus,伦敦、纽约,1910);《修昔底斯》(Thucydides,伦敦、纽约)。古罗马史方面的著作,有E.Gibbon 7卷本《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伦敦,1903-1906)和同一作者6卷本同名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纽约、伦敦,1910);G.Ferrero 5卷本《罗马帝国的盛衰》(The Greatness and Decline of Rome,纽约,1909);T.Mommsen《罗马史》(The History of Rome,纽约,1911);Tacitus两卷本《塔西佗著作集》(The Works of Tacitus,伦敦,1908-1909);C.Middleton《西塞罗生平和书信集》(Cicero's Life and Letters,爱丁堡,1892);恺撒的传记有3种。希腊、罗马都曾经是文明古国,都曾盛极一时,后来衰弱了,尤其是罗马帝国还延续了相当长的岁月,它的命运可资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警惕与借鉴。这显然是孙中山对古代希腊、罗马历史如此关心的基本原因。

故居中现存的这批史学著作,显然不是西方国家的通俗读物,几乎都是水准很高的学术名著。孙中山并不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他所阅读的这些著作,能使许多历史学家为之汗颜。孙中山有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世界潮流”,这区区四个字,凝练了孙中山对世界各大文明兴衰、欧美各大国崛起各种知识的深刻理解。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所做的演说中曾说:

渡太平洋而东至米国,见米国人物皆新。论米人不过由四百年前哥伦布开辟以来,世人渐知有米国,而于今时文明,即欧洲列强亦不能及。去年圣路易斯的博览会为世界最盛之会,盖自法人将圣路易斯买来之后,特以此会为纪念。米国从前乃一片洪荒之土,于今四十余州的盛况,皆非中国所能及。兄弟又由米至英、至法、至德,见各洲从前极文明者,如罗马、埃及、希腊、雅典等皆败,极野蛮者如条顿民族等皆兴。中国的文明已有数千年,西人不过数百年,中国人又不能由过代之文明而变为近世的文明;……不过我们中国现在的人物皆无用,将来取法西人的文明而用之,亦不难转弱为强,易旧为新。……中国从前之不变,因人皆不知改革之幸福,以为我中国的文明极盛,如斯已足,他何可求。于今因游学志士见各国种种的文明,渐觉得自己太旧了,故改革的风潮日烈,思想日高,文明的进步日速。如此看来,将来我中国的国力能凌驾全球,也是不可预料的。(《孙中山全集》第l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78-279页。)

结合故居中现存的以上历史著作,就能理解孙中山这一段论述决非泛泛之论,而是他认真研究了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帝国历史,和英、美、法、德近代以来的历史,得出的深思熟虑的结论。

检视孙中山故居现存历史类西文藏书,还有一个不可漠视的特色,这就是孙中山特别关注西人论述中国历史与现状的各种书籍。1911年以前出版的这一类著作,至少有60种。

美、英等国人士综论中国历史与现状的代表性著作,故居中几乎都有收藏,如P.Du.Halde 4卷本《中国通史》(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伦敦,1736);M.Huc两卷本《中华帝国》(The Chinese Empire,伦敦,1855);S.W.Williams《中央王国》(The Middle Kingdom,纽约,1883);S.R.K.Douglas《中国》(China,伦敦,1887);D.C.Boulger《中国史略》(A Short History of China,伦敦,1893); R.S.Gundry《中国今昔》(China Present and Past,伦敦,1895); W.A.P.Martin《中国三循环》(A Cycle of Cathay : or, China, South and North,纽约、芝加哥、多伦多,1896);A.S.Krausse《衰败中的中国》(China in Decay, A Handbook to the Far Eastern Question,伦敦,1898);C.W.D.Beresford《中国的分裂》(The Break up of China,伦敦、纽约,1899); A.H.Smith《动荡的中国》(China,Her History,Diplomacy and Commerce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伦敦,1901); C.Holcombe《中国问题的症结》(The Real Chinese Question,伦敦,1901);F.L.H.Pott《中国史略》(A Sketch of Chinese History,上海,1903);H.C.Donby《中国及其人民》(China and Her People,波士顿,1906):W.A.P.Martin《中国的觉醒》(The Awakening of China,纽约,1907); M.Broomhall《大清国》(The Chinese Empire, A General and Missionary Survey,伦敦,1907);J.S.Thomson《中国人》(The Chinese,伦敦,1910); J.K.Goodrich《将来的中国》(The Coming China,芝加哥,1911)等。

同类推荐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分为《儒学》与《人生》两编。《儒学编》主要从儒家哲学史的方面,分别论述了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汉代大儒董仲舒及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人生编》讲对儒学要全面地理解,儒学以修身为本,修己安人,德行为先,贵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儒学的核心是“仁体礼用”“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司其事,各尽其职。自强不息,和谐共进,日新又新,达于尽善尽美,臻于世界大同。
  • 原本大学微言(上)

    原本大学微言(上)

    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热门推荐
  • 情至深处却不知

    情至深处却不知

    她,是青藤学院的高中生。他,是整个帝国的掌门人。一夜,他倒在路边,被好心的她救了过来,从此便开始了一段孽缘。
  • 朱自清美文与“五四”记忆

    朱自清美文与“五四”记忆

    本书从美学、哲学、文艺学、审美学、心理学等视角,以“五四”新文学的诞生及其发展为背景,以朱自清为个案,对其美文创作进行学理性解读;进而对其散文创作的文化价值、诗性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史识性的阐释,同时对朱自清个人在“五四”新文化诞生期,在理论与创作上所践行的特殊贡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述。
  • 重生末世之带着空间去修仙

    重生末世之带着空间去修仙

    她,宇文曼,X市卫生局副局长千金,重生前典型的温室花朵,事事都靠轩辕晨,对轩辕晨鉴于依赖跟爱情之间,害怕失去轩辕晨而若即若离,结果嫁给了自认为可以平平淡淡对自己的人渣,害人害己。重生后,后天的女王攻,经历了末世,伤心欲绝之后,性情大变,温室的花朵也可以经历风吹雨打,爱轩辕晨胜过一切他,轩辕晨,X市卫生局前局长之孙,轩辕跨国集团总裁,龙帮帮主,跟曼曼是青梅竹马,比曼曼大三岁,父母早逝,爷爷养大,事事以曼曼为先,爱曼曼的一切,什么都以曼曼为主,外表冰冷,但是遇到曼曼的事情就变成了情窦初开的小男孩!片段一:宇文曼拼命的爬起来靠在墙边,嘲讽的看着对面的男人,问自己也问对面那人:“为什么?”为什么他们10年的感情,说没有就没有.为什么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掉她.为什么她付出一切的为他,他还可以为了那个才认识不到一年的女人,出卖她,就因为那个女人需要她的血续命.就因为她的血可以让普通人开发异能,就因为她的血可以治愈许多疾病吗?这难道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吗?呵呵,这个秘密,她只告诉过他,她还曾经为了他们一家,放了整整半桶血,就为了让他的父母,还有他拥有异能,他就是这样对她吗?片段二用手抬起轩辕晨的下巴,笑意满满的说道:“呦!妞这么害羞啊!来,妞给爷笑一个!”看见轩辕晨明显嘴角的抽搐,曼曼继续说道:“不笑啊!不笑,爷给你笑个!”说着踮起脚尖,亲亲的亲了下轩辕晨的嘴角!轩辕晨过了好久,才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天知道,他这个人冷情冷性,跟谁都是一副冰冷的表情,但是只要是曼曼,哪怕曼曼的一点点事情,一句话,都可以让到破功,何况是这样的刺激,马上就感觉到,气血上涌,鼻血直冒。。。
  • 草包逆袭:傲娇夫君欠调教

    草包逆袭:傲娇夫君欠调教

    轩辕国第一草包女月芊芊死于非命,再睁眼,斗转星移,灵魂互换成华夏第一奸商月芊芊!她看似人畜无害,实则锱铢必报,聪颖狠辣。听说药医很吃香?那我这药医之祖吃什么?听说天极武学很流弊?拿来垫桌角,厚度刚刚好!???有只外表冷酷,内心火热的傲娇腹黑男,一眼看穿她的伪装,从此赖上,再不放手。??“娘子,为夫知你医术高明,可否请你帮为夫查看一下~”某男凑到某女身上,娇气的哼哼两声。???“哪里有毛病?”???“不育~”某男挑了挑眉。?????
  • 豪门风云:独宠小淘气

    豪门风云:独宠小淘气

    蒙若雨做了一场噩梦,梦到自己狼狈的回到他身边,惊醒过后,发现自己躺在一家陌生的酒店里,看着这张熟悉的脸,她害怕,只能逃离。本以为她逃离了他全世界,后来发现这就是一个套路!她一直在他的世界里打转。
  • 怒圣

    怒圣

    世间浑浊,找不到与世无争的归宿,想要清流传颂,奈何深陷污浊淤泥。天地浩然正气如何长存,唯有一腔怒火,燃尽世间一切污浊。而你却入浊世,化身为莲,以身净化尘世。独留我,与怒火作伴。
  • 凤御凰权

    凤御凰权

    一场背叛,华南大陆第一美人凤月璃为证清白,血溅当场。再次睁开眼睛,她已不再是过去的月璃。是浴火重生的凤月璃。整个京都之人说她是废材?抱歉,那些人全都是不识才华。她一瞥惊华惊艳了那些人的眼睛。姐妹不把她当成姐妹父亲不把她当女儿!凤月璃极力碾压这些人让父亲承认为止。一道圣旨,让她嫁给一个天下人都让人觉得可怕的残帝,却未料到,那人是全天下难得的黑心,相貌让女人都嫉妒,却从此把她宠上心尖上。她腹黑算尽所有人,虐绿茶虐渣渣,他为她铲尽欺她之人。
  • 超凡献祭

    超凡献祭

    旧神睁眼之时,神位之上已有人端坐。 稀有即是价值,向神献上祭品,越是稀有之物,所得神之恩惠便越是……(????)σ哔——献祭100000张推荐票,获得【女主角】X1。哔——您的【女主角】被主角截胡,主角向您扔出一颗【狗粮】。哔——您接住了【狗粮】,开心地吃了下去,真香!(?>?<)☆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消失的地平线

    消失的地平线

    这是一部带有神奇色彩的、披着神秘面纱的作品,描述了一段不同寻常但又好像欠缺点什么的“历险”故事。四名西方人意外闯进了神秘的中国藏区,从而开始了一次奇妙的历险,到最后,他们自己都不知是身处于现实,还是虚幻。作者希尔顿也因其以“香格里拉”为主题的小说而闻名于世,读者会跟随作者的妙笔在“香格里拉”来一次旅行,无论香格里拉在哪里?只要我们心中有香格里拉,哪里都是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