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000000002

第2章 幼梅傲雪(1)

这一年正值1936年,没有人预知津门这一源自于元明时期祈佑国泰民安的盛会,将在其后戛然而止,直到58年后才得以恢复。一项地方著名传统盛会的兴衰,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以某种方式交缠在一起。

在一个胡同里,一位不年轻的母亲,领着个5岁大的男孩儿走着。他们没有去看皇会,从娘俩轻快的脚步中和有说有笑的言谈中,可以看出有更重要的事在吸引着他们。

来到一处院落前,母亲抬手扣动门环。稍顷,一位老先生走出来,从花镜上方抬眼打量着眼前的母子,目光落在孩子身上,手一伸做了个请的动作。八仙桌前写大字的几个孩子停住手,扭头向屋外张望。

“叫什么名字?”老先生落座后问男孩儿。

“还没大号呢,就麻烦您老给他起一个吧!”母亲说。

老先生眯起双眼,仔细端详了孩子好一会儿,抬笔在宣纸上写下三个名字。

孩子的母亲虽没念过书,却也认得几个字。指着其一个名字说:“您看这个咋样?”

“嗯——”老先生手捋须髯,口中念念有词:“梅者,古有报春花之美誉,吉祥之物是也。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托五福,寓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乃岁寒三友之一,清雅俊逸、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君子也!‘一树独先天下春’,不错,不错!既然你也中意,此子大号可定为幼梅!”

母亲高兴地蹲下身,慈爱地对孩子说:“儿子,从今往后你就叫邓幼梅了!”

“邓幼梅?邓幼梅!”男孩儿念叨着,仰起一脸纯真的笑。虽然他听不懂老先生话中的意思,但看母亲喜欢,就觉得一定是个好名字。当他14岁第二次参军,进入新四军文工团时,觉得已经长大,老“幼”啊“幼”的反倒把自己叫稚嫩了,应该换一个更成熟的名字,便自作主张,更名为邓友梅。当然这是后话了。

写大字的几个孩子小声地耳语起来。

老先生咳嗽了一声,屋里即刻静得掉根针好像都能听到,他这才说:“明天邓幼梅来上课,希望同学们能互敬互爱,好学精进!”

从老先生家出来,远处大皇会的锣鼓声已渐行渐远。有个小贩正拿着一个青花瓶与一位老者讨价还价,见他们母子走来,说道:“这孩子定有大出息,您就着享福吧!”

“谢了!”幼梅的母亲望了小贩一眼,微微一笑,“借您吉言!”见儿子转眼间跑到一边去逗一只芦花大公鸡,招呼道,“幼梅怎么又淘气了?快回家!”

做父母的谁不愿意儿女能光宗耀祖,大有出息呢!孩子就要跟私塾先生上学,她打心眼儿里高兴。不识字所受的苦,被人欺辱盘剥而又无从申辩的酸楚,是她和丈夫时时经历的。她多么渴望心爱的长子能读书识字,从而改变命运,有一个锦绣前程。

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会想到,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做海洋,那么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只是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她的儿子邓幼梅无论天资多高,才气多大,其命运也只能与整个国家的兴亡荣辱休戚与共,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大背景中载沉载浮。

2. 友梅家事

邓友梅的祖籍位于山东省平原县张士府乡邓庄。他的祖父是佃农,农忙时给地主家做事,农闲时做些木匠活,以此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一年忙到头,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野菜和水煮的日子里,他的5个孩子中两个年幼的都饿死了。为了让其他几个孩子活下来,他忍痛把其中一个儿子送给一位远房亲戚,留下邓友梅的父亲邓明义和另一个儿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邓明义不满10岁,就给地主家放牛。一年中,最难挨的当属冬天,西北风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鲁北平原上可劲地发彪。邓明义穿着破旧的单衣,像一片树叶一样在风中瑟瑟发抖。没有鞋袜可穿,双脚冻得通红,踩在冰冷的冻原上,坚硬的结着冰霜的泥土硌得脚掌生疼。为不让自己冻僵,他只得不停地走动。牛儿拉屎的时候,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可以把手脚伸进冒着热气的牛粪中暖和暖和。

地主家的牛尚能啃食野地里紧贴地面的枯草过活,而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庄户人却食不果腹,连地主家的牛马都不如。与其活活饿死,不如“逼上梁山下关东”,这是当时山东大地上流行的一种出路。在历史上,山东老百姓走投无路时,一般会选择两条道路:要么扯旗造反,要么闯关东。

“关东”是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东北三省,因位于山海关以东,所以被称为关东。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的东北,有着生存的希望和发展的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对大多数山东人而言,闯关东就像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一样,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会背井离乡,走上坎坷的有去路却不知有没有回程的迁徙之路!民以食为天,对贫困潦倒、濒临于生死一线的百姓而言,有食物的地方便是可以投奔的故乡。

听人说,地广人稀的东北黑土地肥得流油,不仅顿顿能吃上饭,还可以吃上在山东实属稀罕物的油条和豆腐。这就像一个美丽的神话,诱惑着年仅10岁的邓明义。20世纪初,年幼的他跟随邓庄的几个乡亲,拎着既可挑担又可防身的象征着闯关东的木棒,毅然踏上了旅程。

他想到过闯关东的路不好走,却没有想到走得如此艰难。

一路上,邓明义经常看见横尸野地的人,也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一头栽下去,再没有爬起来。凭借着山东人不服输的倔强,他咬牙坚持着,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与其留在当地重蹈早早夭折的兄弟们的命运,还不如冲出一条生路来。他靠替别人背行囊,捡拾烂菜叶子或要饭为生,终于在几个月后来到了吉林。这时,他才知道关东富得流油的美景,也只是一种被人们夸大了的传说。

邓明义年纪小又不识字,只得找一些零活糊口。等年龄稍大一些,便当起了人力车夫,靠卖苦力艰难度日。

拉黄包车的常被叫成“两只脚的马”,不仅是辛苦活儿,也是受气的活儿。坐车的一般都是达官显贵或有钱人。他奔跑一天,除了落一身臭汗也赚不了几个钱。无奈的是,坐完车不付钱还耍横、骂人或飞来一脚的时有发生。

有一个青楼女子,见邓明义拉车时老实,卖力,常坐他的车。该女人从良嫁给一名奉军军官后,雇邓明义来给他拉“包月”。该军官升职当了团长,就叫邓明义当了护兵。奉军打入关内随着军官升级,邓明义还被提为“副官”。可惜好景不长,奉军被直系打败,邓明义没随军再出关,他这个“副官”便成了流浪汉!

邓明义当兵时曾介绍本村的几个同乡入伍,有个族叔“邓三叔”也在其中。被命运扔在天津的邓三叔等几个人,身无长技,无法度日,便依仗着手里有枪,以抢劫为生。邓三叔等人打劫了皖系一个师长的公馆,皖系军阀震怒,下令严查这个案子。同案人落网后,交代出邓三叔是主谋。邓三叔是个非常精明的人,见风声不好,早已带着钱财逃之夭夭。军阀于是抓捕了当年为他们作保的邓明义。邓明义无辜入狱,却也无处说理,白白替人蹲了几年大牢。

从狱里出来,邓明义投奔一位在津的山东老乡找活儿干。老乡见他孤身一人,撮合他与生于天津静海的已30岁的女人王宝玉成亲。邓明义见王宝玉心地善良娴慧能干,是个可以持家的好女人,便欣然答应了这桩婚事。没有像样的仪式,两个苦命的人搬到一起,也算是有了个家。

邓明义过去当护兵时的那位军官,在天津北站昆纬路一条胡同里有几进用于出租的院落。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见邓明义夫妻二人连个住处都没有,慷慨地把其中三间平房无偿地借给他们居住。虽然院子不大,房间很小,也算有了安命的住处。1931年3月1日,邓友梅呱呱坠地,随后夫妻两个又生下了两儿一女。

在津城谋生实在困难,邓友梅4岁的时候,邓明义离开天津到营口一带去做工。虽然工钱微薄,但是每月省吃俭用,也能给家里寄5块钱用于生活。母亲理解为这个家苦苦挣命的丈夫,却又因思念之苦无以相述,经常抱着邓友梅哭泣:“你爹咋还不回来?”

懵懵懂懂的邓友梅望着母亲,懂事地伸出小手为母亲拭泪。

母亲呜咽着说:“我的好儿子!妈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供你上学。你识了字,就不受我和你爹受的苦了!记住了?”看到儿子小大人似的不住点头,母亲破啼为笑。丈夫是这个家的支撑,儿子是这个家的希望,再苦再难,这日子也是有奔头的。

不承想,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的铁蹄,使中华民族陷入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之中,也踏碎了这个普通百姓人家尚存的一线希望。

3. 几度辍学

虽然不是很明白,读书识字却像一粒美好的种子,悄悄飘落于邓友梅幼小的心田。只是,年幼的他还不知道,身处沦陷区,兵荒马乱的生活,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国家的存亡和人的遭遇一样飘忽不定,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似被雨水抽打的浮萍,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母亲王宝玉按时在“三节”——端午、中秋、春节,给私塾先生送去学费。每月1元钱,对一个贫困的家庭不是小数目,但日子过得再苦,母亲也不愿苦孩子。邓友梅在私塾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启蒙读物。他深知父母的殷切期望,勤勤恳恳地用心学习,先生所教的知识尽力背下来,很少挨过手板儿。这位私塾先生的文化造诣很深,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几年蒙童生涯,先生竭尽全力地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点点滴滴灌溉于邓友梅幼小的心灵,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私塾先生,可以称得上邓友梅的启蒙恩师。

私塾只教国文,不设算术等学科。邓明义夫妻觉得如果让孩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让他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1937年初,邓友梅转到了一所校长和老师都是一个人的私立小学读书。

上学后学习唱的第一首歌,就像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的教育,给邓友梅留下了深刻记忆,直到耄耋之年时他仍能清晰地哼唱出歌词:“中国国民志气宏,戴月披星去务农,耕尽世界不平地,播下五谷庆丰登,民族平等,革命成功,人情进化,世界大同……”

半年后,七七事变爆发,战火烧到了天津城。为躲避战事,邓明义从营口赶回津城,把全家迁回山东老家。战事开始时,百姓们总能看到“中央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从村中经过向南方撤退。村民尽管很穷,仍然贴饼子、煮鸡蛋,站在路边慰劳他们,要求他们别再往南走,留下来打日本鬼子。官兵挥着泪只接下了饼子,却不肯拿鸡蛋。有的说往南走是个计策,等鬼子兵拉长阵线,兵力分散,就回过头把鬼子赶尽杀绝。他们走后,日本兵蜂拥而至。盼红了眼睛的老百姓没看见“中央军”打回来,却看见了日本兵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老百姓昼夜趴在高粱地里,眼看自己的亲人被杀,房子被烧,连哭出声音都不敢。

山东老家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没田可种,零工活又不好找,靠亲戚接济也不是常事。邓明义觉得还不如凭自己的一把力气回到津城找个差使做,无奈之中他又把全家带回天津。为了在乱世中保护一家老小,他没再去东北做工,而是在天津火车北站当了一名工人。

离家不远有一所名为究真中学附属小学的教会学校,听说无论是师资还是学风都很不错,邓明义把邓友梅送到那里继续上学。

八十大寿回天津当年的小学究真中学附属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天津开埠后,作为通商口岸带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由于政治和军事地位的上升,天津日渐成为了近代北方的多功能中心城市。随着西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入,天津相继出现了一些新式学校。在此期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为传播宗教文化建立了小书房,后来改名为究真学校。但是,随着天津城已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这所学校为了生存,早已今非昔比。

邓友梅去学校的路上,看到有许多荷枪实弹的日本军人站岗,中国人经过要向他们脱帽行礼。上课时,不但课本变了,唱的歌也变了。原来念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这时却改念成:“太阳红,太阳亮,太阳明光光。”从前唱“中国国民志气宏,戴月披星去务农……”这时已改成了“旭日照东亚,中日协和是一家……”小学二年级就要学日文,汉奸组织新民会派来的教员一边教日语,一边进行奴化教育。

邓友梅表面上哼哼叽叽地跟着念,其实一点都没入心,他恨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恶行。父亲在铁路做工,白天要挨日本工头打骂,夜里随时有日本兵破门而入进行搜查。他们端着刺刀闯进屋里,翻箱倒柜,吓得他和弟弟妹妹揪着母亲的衣襟躲在墙角瑟瑟发抖。有一次,日本兵翻出一张父亲穿着东北军军装的照片,便对父亲拳打脚踢,直到打得他头破血流浑身是伤,把家里的物品砸碎后才扬长而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残害自己的家人,再让他顺应他们的要求,学他们的语言,他觉得是莫大耻辱。

邓友梅11岁那年,刚升入四年级,家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铁路上工作的邓明义常无端地遭到日本工头的谩骂。这天他又遭辱骂,于忍无可忍中回了句嘴,日本工头见他反抗,拿起铁棍殴打他。邓明义是个有血气的人,无法忍受这种羞辱,夺过工头手里的铁棍把他暴打了一顿。日本人怎能罢休,一次次来家搜捕,要抓他关起来治罪,无奈之下邓明义只得带领家眷再次回到山东老家。

同类推荐
  •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记述了作为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的一生。段祺瑞为皖系首领,因帮助袁世凯练兵而得到提拔,纵横政坛十五年。作为北洋主要成员,段祺瑞在武力征伐以及民国初年内政外交方面,均有所作为。作为军阀,一直被认为是反面人物,但却一生清正耿直。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段祺瑞的人性、人格进行了深刻的挖掘,段祺瑞一生起起伏伏,既有卧薪尝胆的艰难时刻,也有身居高位的不可一世。作者抓住了段祺瑞的一个特征——生气时鼻子会变歪,以此种细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隆美尔传

    隆美尔传

    隆美尔的大半生都在对战术的迷恋中度过,武器的型号及数量不重要,始终保有步兵的进攻能力才是他制胜的法宝,他给人们留下了传奇的故事、争议的历史、精妙的战术以及战争年代的一曲挽歌。
  • 千古传奇

    千古传奇

    本书描写了《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玄奘,孤身一人,九死一生,到西天(古代印度)取经的真实经历。再现了他以高深的佛理及渊博的学识倾倒了印度王国,震动了西域诸国,在印度、中亚获得了至高无上荣誉的事迹。回国后,辛苦翻经,弘佛受到了大唐朝廷的高度器重及臣民的敬仰,圆寂后在长安竟有百万民众送葬,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皇帝的葬礼,读之让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全书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既给人以历史文化的感悟,又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热门推荐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一品农家女

    一品农家女

    揪紧被血浸染的衣裙,感受着腹中生命一点点流逝,苏子墨一脸绝望,哀求的看着面前的丈夫和闺蜜。“看在我们认识十年的份上,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丈夫和闺蜜均一脸冷漠看着她苦苦挣扎。苏子墨泪涌眼眶,绝美的脸蛋惨白如纸,恨咬破唇,“为……为什么?”对她这么狠,对无辜的腹中孩子这么残忍?!“哎呀,陈尧,你没有告诉苏苏吗?咱们一直以来为的可只有她苏家的钱哟。这孩子……本……
  •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共分六部分,包括:播音主持工作及其正确的创作道路、普通话语音知识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播音主持业务等。
  • 快穿之佛系少女流浪记

    快穿之佛系少女流浪记

    作为一个佛系少女,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可是,因为一不心踩空,掉进了一个洞,她觉的是无底洞,毕竟头上的洞口翻了数次晨昏,江木只能表示:-.-再后来,江木在这里渡过了一生!全剧终!哈哈,怎么会呢。欲知后事,请看正文!嘻嘻!~_~
  •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书原来我是女配

    穿书原来我是女配

    云婧被车撞后本以为死定了,没想到再次醒来变成有颜有钱富家千金。本以为过着奢侈挥霍,美男在旁的潇洒生活,直到云婧发现自己穿进之前看过的小说中,而自己就是和女主抢男人的恶毒女配,自己好不容易追到的男人就是男主。
  • 那些温暖而美好的小事

    那些温暖而美好的小事

    或许你在经历一段美好的感情,或许你有好多珍藏的回忆。或许无关爱情无关友情无关亲情,只是来自陌生的霎时温柔。但那些事情,都曾触动你的心弦,在流年碎影里,让你嘴角上扬,相信美好。生活是一场又一场对美好事物的追逐。趁着年轻,制造比夏天还要温暖的事。本书汇集大量经典感人故事、哲理小文,感情纯真,内容温暖动人。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呈现出人类最柔美的情感、最深刻的思考。内容积极健康,很适合青少年学习阅读。
  • 黑灵之舞

    黑灵之舞

    一架曼谷飞往上海的班机。在茫茫无尽的黑夜學遭遇了强大气流。当全机人都因此而惶恐不已时,只有一对头倚着头沉睡的小夫妻丝毫不为所动。飞机安全降落后,机上工作人员却发现这对夫妻竟然已经死亡!更诡异的是,曼谷力面沒确他们的任何出境记录。而法医鉴定的结果是,他们俩在登机的两天前就已死亡……一场情与欲的较量、灵与肉的博弈!人心的沉沦胜过一切未知的恐惧!带着我的灵魂离开,逃离这冰冷的深海。我愿在故土的夜幕下,不停不息地旋舞。
  • 鄞王的倾世狂妃

    鄞王的倾世狂妃

    她本是21世纪的娇宠,顶着毒医身份做着金牌杀手。一朝穿越,灵魂附身到一个拥有绝色容颜却被世人耻笑为花瓶的白痴嫡女身上。当身体渐渐恢复,再也难掩她的绝代风华。虐哭渣男,掌捆白莲花,顺带夺走数个美男的心。这一世,谁欺辱我,必当千倍百倍的奉还!
  • 寒月夜

    寒月夜

    2018年华语言情大赛优秀作品。续集《夜寒深深醉思量》新文已开。为你欢喜,穿越万世轮回我来度你,此情绵绵难自忘,欢迎来围观。哥舒寒,重瞳美艳的无敌战神,他强势、桀骜、腹黑、离经叛道,是神兽重明及凶兽梼杌的双重转生,有着矛盾而纠结的迷人魅惑。明月夜,爱憎分明的傲娇军医,她勇敢、聪明、善良、我行我素,作为明堂堂主与神兽凤凰转世的多重身份,自有一番非凡的经历。这一双艳丽的大妖孽,他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他们的相爱相杀也惊天动地!他们爱恨交缠,却始终不忘苦苦追寻一颗真心。当所有的激烈归于宁静,他们在眼泪与磨难之中,也学会了爱与被爱的真谛。爱若慈悲,欢喜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