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000000002

第2章 幼梅傲雪(1)

这一年正值1936年,没有人预知津门这一源自于元明时期祈佑国泰民安的盛会,将在其后戛然而止,直到58年后才得以恢复。一项地方著名传统盛会的兴衰,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以某种方式交缠在一起。

在一个胡同里,一位不年轻的母亲,领着个5岁大的男孩儿走着。他们没有去看皇会,从娘俩轻快的脚步中和有说有笑的言谈中,可以看出有更重要的事在吸引着他们。

来到一处院落前,母亲抬手扣动门环。稍顷,一位老先生走出来,从花镜上方抬眼打量着眼前的母子,目光落在孩子身上,手一伸做了个请的动作。八仙桌前写大字的几个孩子停住手,扭头向屋外张望。

“叫什么名字?”老先生落座后问男孩儿。

“还没大号呢,就麻烦您老给他起一个吧!”母亲说。

老先生眯起双眼,仔细端详了孩子好一会儿,抬笔在宣纸上写下三个名字。

孩子的母亲虽没念过书,却也认得几个字。指着其一个名字说:“您看这个咋样?”

“嗯——”老先生手捋须髯,口中念念有词:“梅者,古有报春花之美誉,吉祥之物是也。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托五福,寓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乃岁寒三友之一,清雅俊逸、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君子也!‘一树独先天下春’,不错,不错!既然你也中意,此子大号可定为幼梅!”

母亲高兴地蹲下身,慈爱地对孩子说:“儿子,从今往后你就叫邓幼梅了!”

“邓幼梅?邓幼梅!”男孩儿念叨着,仰起一脸纯真的笑。虽然他听不懂老先生话中的意思,但看母亲喜欢,就觉得一定是个好名字。当他14岁第二次参军,进入新四军文工团时,觉得已经长大,老“幼”啊“幼”的反倒把自己叫稚嫩了,应该换一个更成熟的名字,便自作主张,更名为邓友梅。当然这是后话了。

写大字的几个孩子小声地耳语起来。

老先生咳嗽了一声,屋里即刻静得掉根针好像都能听到,他这才说:“明天邓幼梅来上课,希望同学们能互敬互爱,好学精进!”

从老先生家出来,远处大皇会的锣鼓声已渐行渐远。有个小贩正拿着一个青花瓶与一位老者讨价还价,见他们母子走来,说道:“这孩子定有大出息,您就着享福吧!”

“谢了!”幼梅的母亲望了小贩一眼,微微一笑,“借您吉言!”见儿子转眼间跑到一边去逗一只芦花大公鸡,招呼道,“幼梅怎么又淘气了?快回家!”

做父母的谁不愿意儿女能光宗耀祖,大有出息呢!孩子就要跟私塾先生上学,她打心眼儿里高兴。不识字所受的苦,被人欺辱盘剥而又无从申辩的酸楚,是她和丈夫时时经历的。她多么渴望心爱的长子能读书识字,从而改变命运,有一个锦绣前程。

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会想到,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做海洋,那么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只是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她的儿子邓幼梅无论天资多高,才气多大,其命运也只能与整个国家的兴亡荣辱休戚与共,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大背景中载沉载浮。

2. 友梅家事

邓友梅的祖籍位于山东省平原县张士府乡邓庄。他的祖父是佃农,农忙时给地主家做事,农闲时做些木匠活,以此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一年忙到头,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野菜和水煮的日子里,他的5个孩子中两个年幼的都饿死了。为了让其他几个孩子活下来,他忍痛把其中一个儿子送给一位远房亲戚,留下邓友梅的父亲邓明义和另一个儿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邓明义不满10岁,就给地主家放牛。一年中,最难挨的当属冬天,西北风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鲁北平原上可劲地发彪。邓明义穿着破旧的单衣,像一片树叶一样在风中瑟瑟发抖。没有鞋袜可穿,双脚冻得通红,踩在冰冷的冻原上,坚硬的结着冰霜的泥土硌得脚掌生疼。为不让自己冻僵,他只得不停地走动。牛儿拉屎的时候,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可以把手脚伸进冒着热气的牛粪中暖和暖和。

地主家的牛尚能啃食野地里紧贴地面的枯草过活,而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庄户人却食不果腹,连地主家的牛马都不如。与其活活饿死,不如“逼上梁山下关东”,这是当时山东大地上流行的一种出路。在历史上,山东老百姓走投无路时,一般会选择两条道路:要么扯旗造反,要么闯关东。

“关东”是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东北三省,因位于山海关以东,所以被称为关东。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的东北,有着生存的希望和发展的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对大多数山东人而言,闯关东就像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一样,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会背井离乡,走上坎坷的有去路却不知有没有回程的迁徙之路!民以食为天,对贫困潦倒、濒临于生死一线的百姓而言,有食物的地方便是可以投奔的故乡。

听人说,地广人稀的东北黑土地肥得流油,不仅顿顿能吃上饭,还可以吃上在山东实属稀罕物的油条和豆腐。这就像一个美丽的神话,诱惑着年仅10岁的邓明义。20世纪初,年幼的他跟随邓庄的几个乡亲,拎着既可挑担又可防身的象征着闯关东的木棒,毅然踏上了旅程。

他想到过闯关东的路不好走,却没有想到走得如此艰难。

一路上,邓明义经常看见横尸野地的人,也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一头栽下去,再没有爬起来。凭借着山东人不服输的倔强,他咬牙坚持着,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与其留在当地重蹈早早夭折的兄弟们的命运,还不如冲出一条生路来。他靠替别人背行囊,捡拾烂菜叶子或要饭为生,终于在几个月后来到了吉林。这时,他才知道关东富得流油的美景,也只是一种被人们夸大了的传说。

邓明义年纪小又不识字,只得找一些零活糊口。等年龄稍大一些,便当起了人力车夫,靠卖苦力艰难度日。

拉黄包车的常被叫成“两只脚的马”,不仅是辛苦活儿,也是受气的活儿。坐车的一般都是达官显贵或有钱人。他奔跑一天,除了落一身臭汗也赚不了几个钱。无奈的是,坐完车不付钱还耍横、骂人或飞来一脚的时有发生。

有一个青楼女子,见邓明义拉车时老实,卖力,常坐他的车。该女人从良嫁给一名奉军军官后,雇邓明义来给他拉“包月”。该军官升职当了团长,就叫邓明义当了护兵。奉军打入关内随着军官升级,邓明义还被提为“副官”。可惜好景不长,奉军被直系打败,邓明义没随军再出关,他这个“副官”便成了流浪汉!

邓明义当兵时曾介绍本村的几个同乡入伍,有个族叔“邓三叔”也在其中。被命运扔在天津的邓三叔等几个人,身无长技,无法度日,便依仗着手里有枪,以抢劫为生。邓三叔等人打劫了皖系一个师长的公馆,皖系军阀震怒,下令严查这个案子。同案人落网后,交代出邓三叔是主谋。邓三叔是个非常精明的人,见风声不好,早已带着钱财逃之夭夭。军阀于是抓捕了当年为他们作保的邓明义。邓明义无辜入狱,却也无处说理,白白替人蹲了几年大牢。

从狱里出来,邓明义投奔一位在津的山东老乡找活儿干。老乡见他孤身一人,撮合他与生于天津静海的已30岁的女人王宝玉成亲。邓明义见王宝玉心地善良娴慧能干,是个可以持家的好女人,便欣然答应了这桩婚事。没有像样的仪式,两个苦命的人搬到一起,也算是有了个家。

邓明义过去当护兵时的那位军官,在天津北站昆纬路一条胡同里有几进用于出租的院落。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见邓明义夫妻二人连个住处都没有,慷慨地把其中三间平房无偿地借给他们居住。虽然院子不大,房间很小,也算有了安命的住处。1931年3月1日,邓友梅呱呱坠地,随后夫妻两个又生下了两儿一女。

在津城谋生实在困难,邓友梅4岁的时候,邓明义离开天津到营口一带去做工。虽然工钱微薄,但是每月省吃俭用,也能给家里寄5块钱用于生活。母亲理解为这个家苦苦挣命的丈夫,却又因思念之苦无以相述,经常抱着邓友梅哭泣:“你爹咋还不回来?”

懵懵懂懂的邓友梅望着母亲,懂事地伸出小手为母亲拭泪。

母亲呜咽着说:“我的好儿子!妈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供你上学。你识了字,就不受我和你爹受的苦了!记住了?”看到儿子小大人似的不住点头,母亲破啼为笑。丈夫是这个家的支撑,儿子是这个家的希望,再苦再难,这日子也是有奔头的。

不承想,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的铁蹄,使中华民族陷入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之中,也踏碎了这个普通百姓人家尚存的一线希望。

3. 几度辍学

虽然不是很明白,读书识字却像一粒美好的种子,悄悄飘落于邓友梅幼小的心田。只是,年幼的他还不知道,身处沦陷区,兵荒马乱的生活,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国家的存亡和人的遭遇一样飘忽不定,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似被雨水抽打的浮萍,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母亲王宝玉按时在“三节”——端午、中秋、春节,给私塾先生送去学费。每月1元钱,对一个贫困的家庭不是小数目,但日子过得再苦,母亲也不愿苦孩子。邓友梅在私塾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启蒙读物。他深知父母的殷切期望,勤勤恳恳地用心学习,先生所教的知识尽力背下来,很少挨过手板儿。这位私塾先生的文化造诣很深,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几年蒙童生涯,先生竭尽全力地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点点滴滴灌溉于邓友梅幼小的心灵,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私塾先生,可以称得上邓友梅的启蒙恩师。

私塾只教国文,不设算术等学科。邓明义夫妻觉得如果让孩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让他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1937年初,邓友梅转到了一所校长和老师都是一个人的私立小学读书。

上学后学习唱的第一首歌,就像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的教育,给邓友梅留下了深刻记忆,直到耄耋之年时他仍能清晰地哼唱出歌词:“中国国民志气宏,戴月披星去务农,耕尽世界不平地,播下五谷庆丰登,民族平等,革命成功,人情进化,世界大同……”

半年后,七七事变爆发,战火烧到了天津城。为躲避战事,邓明义从营口赶回津城,把全家迁回山东老家。战事开始时,百姓们总能看到“中央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从村中经过向南方撤退。村民尽管很穷,仍然贴饼子、煮鸡蛋,站在路边慰劳他们,要求他们别再往南走,留下来打日本鬼子。官兵挥着泪只接下了饼子,却不肯拿鸡蛋。有的说往南走是个计策,等鬼子兵拉长阵线,兵力分散,就回过头把鬼子赶尽杀绝。他们走后,日本兵蜂拥而至。盼红了眼睛的老百姓没看见“中央军”打回来,却看见了日本兵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老百姓昼夜趴在高粱地里,眼看自己的亲人被杀,房子被烧,连哭出声音都不敢。

山东老家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没田可种,零工活又不好找,靠亲戚接济也不是常事。邓明义觉得还不如凭自己的一把力气回到津城找个差使做,无奈之中他又把全家带回天津。为了在乱世中保护一家老小,他没再去东北做工,而是在天津火车北站当了一名工人。

离家不远有一所名为究真中学附属小学的教会学校,听说无论是师资还是学风都很不错,邓明义把邓友梅送到那里继续上学。

八十大寿回天津当年的小学究真中学附属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天津开埠后,作为通商口岸带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由于政治和军事地位的上升,天津日渐成为了近代北方的多功能中心城市。随着西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入,天津相继出现了一些新式学校。在此期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为传播宗教文化建立了小书房,后来改名为究真学校。但是,随着天津城已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这所学校为了生存,早已今非昔比。

邓友梅去学校的路上,看到有许多荷枪实弹的日本军人站岗,中国人经过要向他们脱帽行礼。上课时,不但课本变了,唱的歌也变了。原来念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这时却改念成:“太阳红,太阳亮,太阳明光光。”从前唱“中国国民志气宏,戴月披星去务农……”这时已改成了“旭日照东亚,中日协和是一家……”小学二年级就要学日文,汉奸组织新民会派来的教员一边教日语,一边进行奴化教育。

邓友梅表面上哼哼叽叽地跟着念,其实一点都没入心,他恨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恶行。父亲在铁路做工,白天要挨日本工头打骂,夜里随时有日本兵破门而入进行搜查。他们端着刺刀闯进屋里,翻箱倒柜,吓得他和弟弟妹妹揪着母亲的衣襟躲在墙角瑟瑟发抖。有一次,日本兵翻出一张父亲穿着东北军军装的照片,便对父亲拳打脚踢,直到打得他头破血流浑身是伤,把家里的物品砸碎后才扬长而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残害自己的家人,再让他顺应他们的要求,学他们的语言,他觉得是莫大耻辱。

邓友梅11岁那年,刚升入四年级,家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铁路上工作的邓明义常无端地遭到日本工头的谩骂。这天他又遭辱骂,于忍无可忍中回了句嘴,日本工头见他反抗,拿起铁棍殴打他。邓明义是个有血气的人,无法忍受这种羞辱,夺过工头手里的铁棍把他暴打了一顿。日本人怎能罢休,一次次来家搜捕,要抓他关起来治罪,无奈之下邓明义只得带领家眷再次回到山东老家。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本书分为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孙膑等部分。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热门推荐
  • 情有可缘前世老公求原谅

    情有可缘前世老公求原谅

    他,给予万千宠爱,只为博她一笑;她,满心仇恨,伪装潜伏在他身边。他掏心掏肺地对她好,而她却……前世:她左手拿刀指着他的心脏,右手拿枪指着他的脑门:“君子袹,你知道你这辈子做得最糊涂的事是什么吗?就是疼我,护我,宠我,爱我。而我对你,只有恨。”他冷笑,缓缓闭上双眼,不回答……这世:童笙篱对他霸气地告白:“君子袹,我告诉你。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你的身体是我的,心里,也只能有我一个人。”而君子袹却是一声冷笑:“抱歉,我与你,不熟!”前世,他爱她,而这世,他只会……远离她!
  • 快穿系统:boss,有点甜

    快穿系统:boss,有点甜

    “我叶云殇,从来没有对您撒过谎,所以阿姨您相信我吧!我们的产品绝对放心。”打了无数电话……
  • 三只虫草

    三只虫草

    《三只虫草》是著名作家阿来“山珍三部”系列第1部。阿来在创作谈中说,“有十年没写过中篇了。十年前在日本访问时,泡那里的温泉,突然想起青藏高原上的温泉,写了一篇《遥远的温泉》。后来就再也没有写过了。今年突然起意,要写几篇从青藏高原上出产的,被今天的消费社会强烈需求的物产入手的小说。第一篇,《三只虫草》。第二篇,《蘑菇圈》。第三篇,《河上柏影》。
  • 遇见预见

    遇见预见

    外冷心热的豪门千金颜奕萱遇上比她更加冷酷的阔少南风熙,他不仅冷酷,还霸道、嚣张甚至还有些痞赖,殊不知,他和她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转变。只是,是什么,让他和她十指紧扣长眠在那一片代表着爱的薰衣草花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容斋四笔

    容斋四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真武称尊

    真武称尊

    新时代大学生江风,偶得奇遇,逆天而起,从此踏上漫漫武道。踩不服,战群雄,诛异魔,越诸天,武道真解,我为至尊!
  • 日落俱乐部

    日落俱乐部

    印度2011年最畅销小说。是作者在96岁高龄写下的最后一本小说。小说描写了三位宗教信仰各异(一个伊斯兰教,一个锡克教徒,一个婆罗门)的耄耋老人相交四十年来的友谊。他们每天傍晚公园里的长椅上聚会、聊天(由此而得名“日落俱乐部”),虽然宗教信仰不同,爱好不同,出身不同,母语不同,人生轨迹不同,但这些差异恰好折射出这三位老人在漫长人生经历中收获的不一样的生活的智慧。对各自的爱情、家庭,对印度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的过去与现状有着独到和宏阔的见解,特别是三个男人年轻时的私生活,热烈、大胆。读者既能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中品尝到优美风趣的文字、诗歌,也能对当代印度的市民生活有全新的探索。
  • 彷徨歧路:晚清名士李慈铭

    彷徨歧路:晚清名士李慈铭

    晚清名士李慈铭,在当时身名显赫,死后却渐不彰。处身于时代大变局中的古代知识分子,其人生选择的得失颇可值研究借鉴。本书围绕李慈铭的生平、学术思想、学术贡献、诗文创作等方面,着重论述了李氏在诸方面的重要成就,也解剖了他在选择中的困局,并辟专章讨论了19世纪中期的乡村文学生活。
  • 天武神尊

    天武神尊

    我之神通,可吞天地日月星。我之神躯,可上达九天,永恒不灭。少年许岳觉醒于边荒之城,崛起于百域之地,称雄于万族之巅。人妖争霸,我主沉浮。万族如林,我欲称雄。众神之首,我为神尊!
  • 大毗卢遮那经阿阇梨真实智品中阿阇梨住阿字观门

    大毗卢遮那经阿阇梨真实智品中阿阇梨住阿字观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