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300000003

第3章 导论 网络时代与网络发言人(2)

§§§第二节网络发言人的主体特征

在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转型新机制的实践探索中,政府需要自己的网络传播代言人与广大网民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政府网络发言人便在传统的新闻发言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与领导在线交流、官员电子邮箱等其他政府网络民意沟通渠道一样,网络发言人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反映机制,需要有现实制度和配套的问题解决机制予以支撑,才能避免其形同虚设、有名无实,真正成为帮助网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网络发言人作为政府网络传播活动中的主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政府的网络代言者、网络问政的承接者和政府网络形象的塑造者。

一、 政府的网络代言者

随着网络传播的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和传播覆盖范围的无限扩大,网络舆论已经超越传统媒体舆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网民也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生力量,积极参与到各种网络传播活动和社会舆论监督中来。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舆论,政府仅靠传统媒体报道的网络转载或自身门户网站的信息披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主动地与网民互动,进入到网络舆论集聚和传播的空间,并成为其中的主导和引领力量。这就需要政府在日常工作中针对网络传播活动来设置相应的制度与机制,通过政府网络发言人主动表达政府立场、传播政务信息、回应网民对政府的意见诉求等,实际上是在网络传播空间确立了政府的代言人,其功能与作用就是在网络大众舆论格局中发出政府的响亮声音。

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传播的发展十分迅速,其传受方式、话语形态和认知影响等都与传统媒体有着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于大众传播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网络传播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在大众传播领域,目前的制度化水平还较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网络传播中的失范现象比较严重,使网络在成为大众便捷的信息工具和话语传播平台的同时,有害信息、虚假信息、低俗信息,以及各种出于不同个体及群体利益诉求的观点、意见、号召等充盈着网络空间。对此,一方面要积极保护和充分尊重公民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身态度、意见、观点的合法性,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另一方面则要对网络传播行为进行区分、评价和管理,科学界定知情与隐私、公开与保密、表达与造谣诽谤、监督与人身攻击、参与与干扰施压等界限,采取法律、行政和道德调节的手段进行有效管理。

在网络成为公共民意表达和传播的时代,政府传播不能只重视传统媒体的路径和方式,必须通过网络空间予以充分表达,并与民意表达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使网络信息交往和舆论集聚呈现和谐的信息生态,而不是“网络暴力”角斗场。实际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工具,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一便捷的平台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其作用发挥取决于工具使用者——人的意志。政府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更好地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完善决策。目前,网络已经成为自由表达程度最高的媒体,网民运用这一媒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进而影响一些事情的发展进程。政府只有将网络作为与公众实现良性互动的常态化渠道,使公民有序地参与社会民主进程,才能更好地服务民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网络发言人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政府的网络代言人出现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政府要主动将工作情况通过网络发言人及时进入到网络信息空间,增加施政的透明度,一方面满足公众通过网络传播渠道对政务信息的诉求,另一方面也使政府的意志和决策在网络传播中充分体现,扩大传播覆盖。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发言人就是政府在网络空间的代言人,代表了政府组织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因此,政府网络发言人同新闻发言人一样,是制度人而非自然人,其信息传递、立场表达、观点阐释、意见回应等,都代表了某一级政府或相应的政府组成部门,这种代言行为需要通过政府机构授权而获得。网络发言人可以有自己个性化、网络化的表达方式,但不能将个人的立场、观点和信息源等同于制度化的代言人行为,混淆自然人与制度人的界限。

二、 网络问政的承接者

随着网络应用普及和网民参政议政、维权意识的提高,网络问政的现象日益凸显,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公民网络问政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问政渠道不畅、问政时效滞后、问政过程不公开等问题,将被问政者置于公开的传播环境下,使整个问政过程都处于公开的网络监督中。对于政府及其官员而言,不仅自身可以直接从网络上看到网民对自己的建议、评价和投诉,由原来的“背靠背”转变为“面对面”;而且自身对于网民问政的表达和回复也同时在网上公开,网民可以就问政结果继续发表建议、评价和投诉,使公民问政成为一个开放和持续的过程。可见,网络问政开辟了公民利益诉求的新渠道,同时也形成了政府及其官员自律与他律、内部问责与外部问责、公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履责监督机制。

网络问政具有信息面广、互动性强、公众参与方便等特点,大大拉近了政府官员与民众的距离,让公众反映利益诉求有了信息直通车。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表达和实现公民个体自身的利益主张,汇集公众意见;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情、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维护公民个体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在一个公民对地方政府的举措有意见,且多方投诉无果的情况下,选择在网络上正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仅是合理合法的举动,应当受到法律保护;而且能够打破官僚体系中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信息屏障,让政府高层及时了解民情,让民众充分监督政府行为,进而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和水平。因而,对于网络问政,政府不应是躲藏和抱怨,甚至错误地通过各种手段剥夺公众的网络问政权,而是要敞开大门,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网络问政,创造条件让公众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

公民通过网络随时监督政府,网络发言人则成为网络问政的承接者,代表政府及其部门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答复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于公众的网络投诉,网络发言人不能只停留在“二传手”的角色,要通过相应支撑机制的完善,成为政府的网络“办事员”和网民的“贴心人”。网络发言人在代表政府承接公民网络问政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一种信息制度的摆设,而要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运作程序,来支撑如何将公众问政诉求转化为实际的问政结果。其中,关键是把网络发言人这种公众舆情的网络反映机制,与有关的现实工作制度进行对接,形成相互贯通、彼此配套、互动高效的问题解决机制。当然,现实问题的解决必然会涉及到政府的诸多部门和办理的各个环节,甚至涉及到社会各方利益群体的关系平衡。因此,要支撑网络发言人有效地承接网络问政,还必须与相应的问责机制相联系,进而推动政府整个工作系统积极地服务于网络问政的办理需要。

从网络问政的形式上看,政府网上电子邮箱、网上在线交流、网络论坛发帖及跟帖评论、博客等运用得较为普遍,而微博以其短、小、快的传播特点,并能够与手机等通讯工具平滑对接,正在迅速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进一步加速网络问政的实效。微博凭借手机传播的即时性、随身性和拥有人群的广泛性,已成为最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舆论发生器,人们不仅能够随时随地将信息和评论发布到网上,形成网络传播态势;而且在广大人群的参与下,在网上可以形成各种社会热点的汇聚,为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同时,由于微博多采用实名,容易形成信息的人际传播链条,特别是意见领袖的微博内容往往受到网友的追捧,其可信度大大提高,能形成较强的舆论动员效果。对此,政府网络发言人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积极使用各种网络互动方式与问政者开展交流,包括微博这一新型传播与互动方式,使政府发出的施政信息和问政回应等权威、准确的主流声音能够在网上处于强势,构建和维护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同时也为网络问政营造良好的信息空间和舆论环境。

三、 网络形象的塑造者

网络形象实质上是一种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对人们产生的认知影响,是各种信息传播的累积作用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分析、整合基础上的再现,同时这种再现被赋予了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政府形象的传播诉求包含了公信、责任、服务三个基本方面,它与公众对政府的行为期待、作为感知和舆论评价相关联,并通过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支持和拥护表现出来。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的组织化行为不同,它包含了大量由社会个体直接传播的信息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讲,网络为全民开办了社会意见的“黑板报”和“广播台”,每个人都能及时发出自己对政府工作的体验、评价和意见,对政府形象的网络传播产生影响。应当看到,并不是每个公民个体都一定在网上表达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其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看客”而非“说客”,这就使得网络舆论在聚合、传播、演进的过程中,同样具有沉默螺旋效应,一些网上热点和舆论关注的形成看似大众反应激烈,实则并非社会群体的普遍意愿,只是特定利益群体参与下的传播效应。而这种传播效应对政府网络形象的影响却是非常显著的,乃至是不可逆转的认知影响。可见,在网络传播的形象认知过程中,需要主动地塑造政府形象,针对各类不同性质的信息内容传播,积极参与和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或树立,或维护、或修复公众对政府的形象认知。政府网络发言人在与网民的互动交流中,其传播诉求就是依托向公众提供的信息服务,在为政府代言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当前,网络信息传播中对政府形象最根本的影响是信任危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种种不信任事件在网上大量集聚和传播,往往成为舆论危机的导火索和助燃剂,也成为社会政治危机的隐患。政府公布的一些就业、收入等权威数据由于与公众感受相差大,网民戏称为“被就业”、“被增长”,政府公信遭到社会怀疑;地方政府在一些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解释也不能让公众信服,比如贵州翁安“俯卧撑”、云南晋宁“躲猫猫”、浙江杭州“70码”事件等,社会怀疑政府调查的公正性,呼吁建立“第三方”的客观调查机制。此类由政府权威解释与公民个体经验差距造成的怀疑,不仅表现在网民在网络传播活动中不良情绪的宣泄,引发网络舆论热点;而且逐步深化为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的思维定势,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进而使政府公权力也受到质疑。固然,解决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中的公信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约束公权力,切断公权力的地方、部门及官员的利益链条,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但同时运用网络传播将公权力运行置于公开监督之下,有利于促进权力公平,实现社会公正。这对于塑造和提升政府形象,维护政府权威和公信至关重要。

信息公开、权力公平、执法公正,既是政府网络发言人塑造政府形象的三个主要方面,也是保障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基本要求,政府应当以此作为自身改革和服务转型的倒逼机制,不断加以深化和完善。网络发言人要在网络舆论勃兴的大潮中塑造政府良好的形象,必须有相关工作机制的支撑,源源不断地为政府的形象传播提供充足的信息和科学的决策及意见反馈。比如,及时、准确的政府信息公开和发布机制,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网络问政与政府工作互动机制等。只有依托政府工作服务转型和效能改进的事实,才能真正树立、巩固和实现政府良好的网络形象传播。

同类推荐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 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 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 ,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 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电视综艺节目编导

    电视综艺节目编导

    本书介绍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种观众喜闻乐见,具有较强的视听综合艺术性和广泛群众性的新兴综艺形式。本书从综艺节目的属性和特征到综艺节目文本创作再到综艺节目导演艺术,全面涵盖了电视综艺节目编导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对于希望从事电视综艺节目编导工作的读者是一本不错的入门教材。
  •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是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内容有: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理论问题、学术前沿问题;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研究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发展战略问题;对外交流问题;探讨国内外各项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开展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或比较研究。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穹顶之上

    穹顶之上

    下半部简介:【穹顶之上,吾命之征】1,这是天顶战争后的世界:大尖退守南极,世界暂时恢复安宁,蔚蓝启动了全面征兵,人类生活在蜕变,源能科技大爆炸。韩青禹回到封龙岙,一觉醒来……2,在一个光与暗切割的世界里,你看到浩荡人群的背影,背负战刀平静从光影走向黑暗。然后,黑暗里开始有星辰闪耀。这个世界,那些星辰,永远在……
  •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主要内容:学历是靠不住的,今天的学历,只说明你曾经的学识,不代表你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惟有自身真正的素质、能力,才是赢得未来的金钥匙。
  • Interpreting American History: The New South
  • 至尊圣神

    至尊圣神

    英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顾长风一江湖中人,聚集灵气化为自身内功真气,辅助帝王之业,时逢妖兽肆虐,又踏上修道之路,这修道之人和那江湖中人又有什么区别?机缘巧合得到无字天书,窥得天机,这世间是否真乃那仙人手中玩物?各种隐藏在深处的妖兽,邪魔,正派人士,诸多道术、阵法、宝物,群魔乱舞。看这顾长风如何以一人之力对抗魔道,妖族,走出属于自己的修道之路。
  •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四时序

    四时序

    看穿越女赵霜是如何在古代平凡日子里活出属于自己精彩,种田几天便没了地,只好创业做生意,好不容易赚点钱,为了怕徐青盈那小白莲被宅斗,只得又携手往前冲,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普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 惊天暴动

    惊天暴动

    一条活鱼摆在面前不同的厨师可以弄出不同的味道,同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由于作者选材角度、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就不一样。天国史料浩如烟海,各种各样的记载名目繁多,单纯去看那些资料会感到头疼。如何形象地再现那段历史,较为真实合理的刻画人物和事件,是我几十年的追求。
  •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凤后通敌叛国,特打入死牢,择日斩立行。”她屈膝俯首:“臣妾......谢主隆恩。”六年同行,三年结发,最终得来的是通敌叛国的死罪,他目光悠冷,她的心更冷她是当朝军师,他是一国之君,他六宫无妃,排除众议,只娶一后,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人人称羡,到头来只是一场笑话然后——龙榻之上,两具雪白身躯紧紧纠缠,熟悉的他,陌生的她。“姐姐,莫要怪妹妹我狠,怪就怪你我爱上了同一个人,黄泉路上莫回头,孟婆汤一饮便什么痛苦都没了。”“你可知错?”昏暗的冷宫之中,他牵着梨花带泪的她一脸沉痛的开口,却在看见墙角之处那缓缓抬起的那张脸时神色大变是谁赐的毒,是谁赐的休书,是谁赐的刑,是谁赐的命!——————————————一缕幽魂飘散,当她不再是她时,披上伪装再回首,蓦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局,是她的局,他的,又或者是她的?江山美人之争,是谁选择了江山推却了爱人是谁拿半壁江山来换伊人回眸是谁生死相随却恨之入骨是谁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最终——最终又是谁幡然醒悟,是谁不改的痴心,是谁另取佳人,是谁要美人也要江山又是谁与之最终相伴——————————————封半城:一双素手轻点,城池倒塌,高傲的男人顷刻间一无所有。“凤素颜,你究竟还要把朕逼到何种程度。”大殿之上,男人疯狂咆哮,只手震塌方桌。大殿之中,纤细身影笔直而立,面上不带一丝波动,朱红的唇微启,笑的讥讽,素手一扬,一封“休书”落入男人眼间。“签了他,从此我们阳关独木。”拂袖之间,飞扬的长袍映入所有人的眼,清冷的声音缓缓传遍这整个大殿。“记住,我叫柳扶风,凤素颜早死,死于你的双手。”沈临风:“我是她安排在你身边的侍卫,只要你一个命令,我便会扑汤蹈火,即使付出性命,在所不惜。”“不甘么?你明明是她的人却不得不陪在我的身边,恨我么,是不是很想我死,那样你就可以回到她的身边了。”柔荑微动,纤细十指轻轻抚上他满是伤痕的脸,一抹轻笑浮在那张美丽的脸上:“若是没有她的命令你还会保护我柳扶风么?”他面色平静的打掉她的手:“不要忘记了,你的命是她救的,你若伤了她我势必和你纠缠到底。”封司濯:愤怒的男人扭转过头,怒斥身后较小的女子:“你再怎么讨好我也没有用,我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都不会喜欢你的。”
  • 祥云堂

    祥云堂

    一晃眼,游手好闲的齐天赐发现自己的师父,居然没了。而留给他的,只有一本书,一把剑,和一座安全屋。
  • 我的魔法时代

    我的魔法时代

    当我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居然躺在颠簸的雷霆独角犀的背上,看到延绵几公里长的商队在缓慢前进,那一头头如同三层小洋楼高的雷霆犀喘着粗气,身上驮着小山一样的货物前行,我的心中犹如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