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500000015

第15章 禅宗与美学(2)

禅宗的觉悟功能观给予中国人以价值的承诺,使他们返回自身,复归真实的生命体验,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对中晚唐以来审美人格的形成,对提升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境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些美学家在谈到审美功能时,也常将艺术作为使人觉悟的方式,或试图即色以明空,或主张触物而成真,或以审美活动作为安顿生命的方式,或视艺术为解脱生存困境的良方。这些艺术功能观尽管说法不一,但都化用了禅宗的觉悟思想,并以此作为艺术理论建设的思想支持,或作为开展艺术批评的独特视角。这是隋唐五代禅宗觉悟功能论的影响所及。

二、觉悟的特征

根据隋唐五代禅师们的表述,禅宗的觉悟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觉悟是真实无妄的心灵体验

按照佛教的说法,事物的真实性能否显现,全在心念的真妄之间。追求心灵的真实无妄,是大乘佛教心性论的关注点之一。《维摩诘经》:“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卷。)禅宗六祖慧能说:“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唐]慧能撰,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第17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慧能强调,心灵应当不为世间形相所缚,以无住之心应世接物。“直心”,就是真实无妄之心,它是心性的本源状态,是人的觉悟之心。佛教中的“直心”,即直截了当之心、直言不讳之心,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真心”。真心直行,了无阻隔,所行之处,无非妙道。妄心是指后天生起的妄念,有攀缘,有分别,常变动,牵拘于境,不得自由。真心则人人具足,绝攀缘,无分别,不变动,超然于境界之外。《楞伽经》以海水、波浪分别喻示真心、妄心:真心如海水常住不变,妄心似波浪起伏无常。真心是指自性清净之心、明妙灵通之心。要领略事物的真相,就应趋真而舍妄,觉悟而成真。权德舆说:“直心道场,决之则通。随器受益,各见其功。真性无方,妙道不竭。”([唐]权德舆:《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全唐文》卷五○一。)陆龟蒙说:“君如有意耽田里,予亦无机向艺能。心迹所便唯是直,人间闻道最先憎。”([唐]陆龟蒙:《闲居杂题五首·野态真》,《全唐诗》卷六三零。)权德舆、陆龟蒙都主张“直心是道场”,“直心”既然是觉悟之心,以直心为道场便是重视本然之心的真实呈现。

佛教讲觉悟,而觉悟的关键在于心性的真实与否。隋唐五代禅宗认为,事物的真实性并不遥远,只因心为幻识所蔽,不见其真。五祖弘忍说:“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唐]弘忍:《最上乘论》,《大正藏》第四十八卷。)自识本心,真心不夺,由是见性,即能成佛。千经万论,莫过于护养自家本心。人问:“真法幻法,各有种性不?”禅师答:“佛法无种,应物而现。若心真也,一切皆真。若有一法不真,真义则不圆。若心幻也,一切皆幻。若有一法不是幻,幻法则有定。若心空也,一切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义则不圆。迷时人逐法,悟罢法由人。”([宋]延寿:《宗镜录》卷第九十八,《大正藏》第四十八卷。)依禅宗之见,事物的真如空性能否得到显现,完全取决于心念的真实程度。隋唐五代禅宗将追问事物的真实性落实到心物关系层面。了达事物由心所生,如幻如化,自然也就无缚无解,触物皆真。真是不假思索、单刀直入的当下之念,是心理的超意识状态。对于觉者来说,真也好,幻也好,都是出乎心识,皆虚空平等,故不可除,也不必舍。

(二)觉悟是超越语言文字局限的生命体验

作为引领禅宗发展方向的禅师,六祖慧能也很重视觉悟的问题。慧能有偈:“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唐]慧能述,[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卷。)此偈旨在告诫禅师,觉悟重在心灵的体验,不能为佛经文句所缚。这是慧能对待佛教经典的基本态度。慧能又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里宣称,《金刚经》是众人心中本有,只是人们多被尘俗所迷,导致真义不见。读诵其文字,而不悟本心,终是枉然,此经的不可思议之处不在文字本身。《金刚经》的宗旨在于,不身外觅佛,不向外求经,发明内心,彰显自性,了然自现清净心。与印度大乘佛教对待经典的态度接近,南宗禅也没有否定经典的引导作用。它只是提示,应以不沾不滞的心态坦然面对经典,不泥经,不执古,不自卑,不落空。马祖道一禅法注重自觉自悟,使人反诸自心,不假外求。百丈怀海说:“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性。自己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故道师;能照破一切有无境法,是金刚印,有自由独立分。”([南唐]静、筠二禅师:《百丈和尚》,《祖堂集》卷第十四。)面向经典和传统,要有个人的觉解,才能顶天立地。“自由独立分”是指对待经典、传统与语言文字心无所执,这种态度也为中晚唐文人津津乐道: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唐]白居易:《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白居易集》卷第十八。)

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唐]司空图:《与伏牛长老偈二首》其二,《全唐诗》卷六三三。)

何用辛勤礼佛名,我从无得到真庭。寻思六祖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唐]韦庄:《赠礼佛名者》,《全唐诗》卷六九六。)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唐]柳宗元:《巽公院五咏·曲讲堂》,《柳宗元集》卷四十三。)

南宗禅的觉悟是以心传心,断非语言文字境界。白居易体认到语言文字的虚空体性,司空图、韦庄提到禅宗推重个人体验的觉悟思想。柳宗元则以般若空观的精神对待文字,既不执,又不离,借文字以明心见性。这些文人吸收了禅宗对待经典、传统与语言文字而心无所执的觉悟意识,这种觉悟意识影响到宋元以来中国艺术重创造而轻模仿,重意蕴而轻形式等审美现象的大量出现。

觉悟能消除心中的迷妄杂念,使心性复归清净。南宗禅谈顿悟,却始终不离迷妄杂念,而得真空妙悟。马祖道一说:“即汝所不了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了时即是悟;迷即是众生,悟即是佛道。”([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第十五。)南泉普愿说:“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是非?”([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第十八。)在南宗禅看来,道既不属知,也不属无知,因为知或无知,都是迷妄之见,而佛道是远离知识理性的,知识逻辑不是觉悟,而恰恰是觉悟所要超越的。这种超越对立与分别之见的空观智慧就是觉悟。百丈怀海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宋]普济:《百丈怀海禅师》,《五灯会元》卷第三。)这是隋唐五代禅宗重体验而轻分析的例证。禅宗的觉悟不是科学的推理演绎,不是知识的累积,它超越功利的计较或道德的积淀,不是意识所要征服的对象,也不是知识所要证明的道理,而是以近乎审美的、诗意的方式观照世界,是超理性、超逻辑的生命体验与本心呈现。

(三)觉悟是一种自觉自悟,是人的自我实现与精神超越

《坛经》讲觉悟,不是来自他者的救赎,而是各人“于自身自性自度”。自性自度是指人的邪见烦恼、愚痴迷妄不异本觉之性。本觉之性就是般若智慧,它能使烦恼尽消,幻识皆除,愚痴迷妄不生。这种本觉之性需要各人自觉自悟。《坛经》:“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徹,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唐]慧能撰,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第37页。)慧能将成佛体道的般若三昧与本源之心联系起来。觉悟是智慧的观照,南宗禅将自觉自悟的精神推向了极致。马祖道一主张“直指本心”,“即心即佛”,就包含这层意思。大珠慧海说:“汝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汝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第十四。)自觉自悟是一把斩断烦恼邪见的智刃,用一念之慧锋,断尘俗之迷网,实现精神之超越。

(四)觉悟是一种须臾瞬刻的心灵体验

觉悟是开启生命智慧的法门,觉悟往往发生在心念运转的须臾瞬间。僧璨《信心铭》:“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宋]普济:《僧璨鉴智禅师》,《五灯会元》卷第一。)从时间的角度说,觉悟往往发生在稍纵即逝、微妙不觉的片刻。此心广大无边,本觉之心即般若之智,是人人先天具有的自性般若。在南宗禅,觉悟并不神秘,无须推求,也不可理论。觉悟是自然而然的事,它摒除知见等理性因素的遮蔽,使人的本源心性在即刻之间得以开启。觉悟是意蕴丰富的须臾体验,又是瞬间即永恒的心灵体悟。有僧徒问南阳慧忠:“若为得成佛去?”禅师答:“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宋]普济:《南阳慧忠国师》,《五灯会元》卷第二。)觉悟无路,它超越一切理路,不可以推求得;觉悟有法,在于心心相印,立地成佛,须臾成真。

(五)觉悟之心是一种无住所之心

心无所住,是指心灵的圆活自在。佛教认为,事物由五蕴和合而成,五蕴虚空,因此心识不应住于一切相。心灵是万念的总持法门,也是成佛体道的机关所在。觉悟的关键在于心灵的圆活,心念一时放却,不被外境所缚,不为觉悟所累,则心能转觉,觉能启智。一念真即为觉,一念迷便是幻。无心可用,无禅可参,一念了悟,当下圆成。马祖道一说:“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则迷自家本心,悟则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宋]道原:《江西大寂道一禅师语》,《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八,《大正藏》第五十一卷。)所以,马祖道一劝僧徒自悟本心,“拾取自家宝藏”,因为迷悟不假外求,全在一己之心。吕温有诗:“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唐]吕温:《戏赠灵澈上人》,《全唐诗》卷三七零。)这是以无住之心观照世界,一任天荒地老,水流花开。心性无住,不沾不滞,了然境象,则能处境自在,触物生趣。

以上从五个方面概述了隋唐五代禅宗觉悟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可机械地分解。这里的分类只是为了突出觉悟的某一方面而已,事实上很难将这些特征割裂开来。

三、觉悟的内涵

学界常以“三无”(无住、无著、无念)概括隋唐五代禅宗的哲学精神,其实,隋唐五代禅宗的觉悟内涵也是以“三无”为思想基础的。

(一)无住

无住,即心无所住,情无所牵。无住是禅宗觉悟论的内涵之一。《维摩诘经》:“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身体是暂时的存有,不是性命的永恒居所,故不用摄心住内。世界又总是变幻不定,应接不暇,故驰想于外也是徒然。心不住内,也不住外,因为心之内外皆为幻妄,若心物双泯,内外无寄,心无所住,何缚之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卷。)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听人诵及此句时,顿然开悟。可见,心无所住对于南宗禅具有独特的意义。慧能说:“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唐]慧能撰,杨曾文校写:《六祖坛经》,第34页。)禅宗要人在物色的迁流不息、得失的辗转无常面前,护持超然物外的自由之心。因为,物质世界虽然变动不居,但总会复归于它的本来面目,本性虚空,人根本就不必为其表面现象所困扰。鱼跃已随流水去,莺啼犹送落花来。这是中国艺术的流动之趣,映现出中国人的无住之心。诗佛王维说:“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王右丞集笺注》卷之十一。)心无所住,不为物色所牵,不为世相所惑,则无染亦无迷。三界无住,故能应接自如。雨声无住,故能赏玩妙音。

同类推荐
  • 江山旧梦

    江山旧梦

    我看红尘多娇,我看江山如画,我看名将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我看自古英雄,总被雨打风吹散。
  • 风起大宋

    风起大宋

    大观四年,随着一声惨叫,一个少年在四个顽童的面前从天而降,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变数。这一年,蔡京离开了东京,高衙内还没学会调戏人妻,白山黑水中的壮汉孤傲的看着天空,耶律延禧不停的赶向下一个狩猎处,开封府里的皇宫中,到处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奇花异草和飞禽走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叫陛下,叫官家的时代,这个是一个文采飞扬的时代,这是一个钢铁产量超过整个欧洲的时代,这是华夏文明的鼎峰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纸黄贴便可倾家荡产,随手一划便可失去田地,盖世英雄被莫须有的话折磨至死的时代,一个华夏文明堕入黑暗之始的时代。变数有了,一切还会是一样的吗?一群(1937):464970199
  • 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本书从人类口头文学创作讲起,分别介绍了西方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诗经》。在中国文学部分中,从先秦的文学现象讲述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传奇,又介绍到现、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外国文学部分,介绍了众多的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如高尔基、小仲马、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等。
  • 隋唐五代史(下册)

    隋唐五代史(下册)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下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书从多角度呈现了隋唐五代这段纷繁历史期间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风貌。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历史收藏家的伯父,保守着一个古老的秘密,没有子嗣的原因,希望其侄子能够继承这个古老的秘密。但是侄子没有任何兴趣。他只对开发武器感兴趣。更多的新式武器。赚取更多的钞票。这是他唯一的乐趣。但是,在这个古老秘密传承的过程中,意外出现了。侄子穿越了。来到了战国末期。嘿嘿,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是武器专家,对付冷兵器还不是手到擒来吗?你有骑兵,我有机关枪,你冲,我就埋地雷,拉铁丝网,你跑,我可是专家。地上有坦克装甲车,天上有飞机。投降吧。机械化的武器用在古代战场上还等什么
热门推荐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假小子的隐爱

    假小子的隐爱

    讲述了不同类型的四个男女相识、相恋的故事。
  • 负红妆

    负红妆

    身为大成的长公主,到死落得个前朝反贼的名声,若问她真有什么遗憾,除了无法手刃那个奸佞的前夫,最大的遗憾便是为她而死的带刀侍卫南晋言。直到三年后,她重生到侍卫亲妹妹身上,此时南家深陷私自铸钱的灭顶之灾,家破人亡,南家兄妹被诬陷谋害人命,且看她如何洗刷冤情,重回朝堂,与只手遮天的前夫斗智斗勇,颠覆大成。
  • 重生之校花王者保镖

    重生之校花王者保镖

    柳逸重生了,不小心成为大小姐的保镖,而都市中居然还有修炼者……
  • 电魂(上)

    电魂(上)

    “本社正为您带来警方发布会的现场播报,关注两日前海文·特普埃议员遭刺一案的最新进展……”虚屏投影画面里,奥芙兰市警局局长正面对数十架自动摄像机的长枪短炮“集火射击”,上百名记者坐满了发布会大厅,人们头顶的LED灯正以超越肉眼极限的频率疯狂闪烁,吞吐着海量的媒体数据。此时此刻,全国的焦点都聚集到了这里,尽管气温凉爽,秃顶的局长还是不住地用手去拉衬衫领口。
  • 末日农场主

    末日农场主

    新书:饥馑星球已在起点首发,我们的目标是带着星球环游宇宙,请大家跟我一起开启科幻之旅吧!
  •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是一部感悟中国古典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文化的大智慧,令人在现实中受益终生的力作。它根据叶嘉莹记录的国学大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整理而成,第一次全部公之于世。这部著作古今中外、文史哲禅兼容,通俗雅正、情感妙理合揉,严肃庄重、幽默风趣并在,诗内诗外,谈天说地,文采飞扬,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再现了一代大师的风神情采、覃思卓识。它把作诗与做人、诗词与人生相提并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中,领会中国传统人生的妙义,感悟现实生活的哲理。
  • 斗战

    斗战

    苍月大陆,在这里没有单纯的斗气,没有单纯的魔法,有的仅仅是斗气与魔法的结合——斗气元素,没有过多的等级之分,有的仅仅是无止境斗气值……
  • 不得不暧昧

    不得不暧昧

    梁总亲自开着面包车,载着本公司的七位女士直奔海滨。这种性别比例无疑具有天然的“暧昧”味道——七个女人从上车开始就在自觉不自觉地争风吃醋。本来是有一位司机专门开这辆车的,梁宇没带他。梁宇平时自己开一辆轿车。公司里的两位男雇员已经先去度假村打前站了,就剩下了这些女将和一个男司机。如果梁总再自己开小车,就将把这美妙的感觉让给那个司机了。梁总的理由是节约——节约了一辆小车,还节约了一个人。司机的位置上换上了老总,女员工们当然高兴,感觉待遇和地位都提高不少。不高兴的只是那司机,但他毫无办法。去银鱼滩需要在高速公路上跑三个多小时。
  • 腹黑总裁请止步

    腹黑总裁请止步

    “女人,你是谁?”“我…我…你又是谁!”她被下药误闯进他的房间,和他有了一夜缠绵,他费尽心思找她,把大家都期待的年部大剧花絮提前七月发布,为此还在年度大剧的花絮结尾制作了一段暧昧不清的示意……一纸契约,她成为了他的女人,步步沦陷,她发现他的身份并不简单,他的心上人也将其回归,她发现自己在他心中什么都不是。她转身离去,再渡回归时,他却说“你喜欢向日葵,可是向日葵的爱却给了太阳,而叶璟寒的爱却给了你许欣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