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600000004

第4章 导言(3)

二、文化发展的“近世”化

宋朝已具有近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些特征,被有些学者视为“近世人文”的肇始。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因此唐代可认为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这就是著名的“内藤假说”或称“唐宋变革论”。“内藤假说”断言了宋代在各方面的对古代中国而言所具有的巨大而深远的变革性。后来和田清也有类似说法:“虽然由于史料等关系,常常简单地把唐和宋称为唐宋时代,但……唐、宋之间,是明显地存在着截然区别的,无论从四周形势来看,还是从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艺术、宗教、思想等各方面来看,五代、宋以后,是与前代显著不同,而与后代相连。这大概是任何人也不能不承认的。”([日]和田清:《中国史概说》,第13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宋代文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普及开来,促进了庶民阶级的兴起,根本上改变了从来的以贵族为中心的社会,而带来了较强的近代倾向。”(同上书,127—128页。)

国内学者的看法大体与日本学者接近。如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钱穆:《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7辑,第2页,台北:台湾书局,1974年。)还有学者认为:“商业街区的形成、侵占官街河道事件的屡屡出现,以及城墙外附郭草市的增多,改变了宋以前中国传统城市的内部及外部形象,使城市具有近代城市的色彩。”(吴晓亮主编:《宋代经济史研究》,第145页,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甚至有学者认为宋代已有了现代社会的特征:“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行政之重点从传统之抽象原则到脚踏实地,从重农政策到留意商业,从一种被动的形势到争取主动,如是给赵宋王朝产生了一种新观感。”(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128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宋代文化的近世面貌已见端倪,近代人文精神与旨趣,已经在宋代呈现乃至蔚然成风。

近代人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世俗化、文化的平民化,教育由贵族通向平民,艺术由殿堂走向民间。士大夫的审美兴趣呈现出多样性、世俗化的特点。两宋文化艺术在臻于精致、典雅的同时,更为平民层所喜闻乐见的俗文化也随之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

在文学领域,词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词以长短句的形式,更适合于细腻委婉情感体验的表达,词的审美视角,相比于诗,更贴近人生的形而下的存在体验。尽管其后如苏轼、辛弃疾、陆游等被称为“豪放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诗文惯用的题材,都用词来表达,大大拓宽了词的领域,并在词作中表达了强烈的政治热情和豪爽的英雄本色,体现出豪放旷达的风格;但这并不改变词坛总体仍以“婉约”、“阴柔”为主流,词格仍以沉吟于人生当下体验所传递的“韵味”为基调,宋词中抒发的感情大多都是浅斟低唱的闲情逸趣。

与士人文化切近生活,走向世俗的同时,是更为通俗的民众文化的兴起。宋代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成分庞杂的市民阶层迅速崛起,更加感官化和日常生活化的市民审美需求也随之产生。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这样描述当时汴京的城市文化景观:“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欢,各有观赏……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这是城市大众通俗文化的狂欢盛现。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则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展现了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东南城内外的热闹情景,反映了都市形形色色、各行各业人物的劳动和生活,以及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市井文艺场景。市井风情,瓦肆风韵,一一栩栩如生地呈现。宋代的民间戏剧如傀儡戏、滑稽戏、参军戏已十分流行,这些歌舞小戏以滑稽调笑、讽刺揶揄为主,可以随时随地增添一些即兴表演,台下观众大声应和,气氛颇为热烈。而传承而来的话本艺术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民间“说话”伎艺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为了市民的娱乐,各种瓦肆技艺应运而生,瓦肆即瓦舍,是市民文化娱乐的固定场所,每个瓦舍划有专供表演的圈子,称为“勾栏”。在众多勾栏里演出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如说书、讲史、杂剧、杂技、说诨话、角抵、队舞、皮影等。市井俚俗的下里巴人之调,已与文人士大夫的阳春白雪之曲分庭抗礼,并呈现出酣畅淋漓的市井美学风采。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娼妓业也因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而趋于兴盛,其分工非常明确,大致分为了“官妓”、“声妓”、“艺妓”、“商妓”四类。这些从事娱乐业的女子,大都买艺不买身,一般都才貌双全,有的则琴、棋、书、画、歌、诗、词、曲样样精通,甚至很有造诣,深得官宦文人的青睐。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她们的吸引,文人士大夫也纵身市井风情,肆享瓦肆风韵。所有这些,反映出不同于贵族或传统士人情调的俗文化在宋代的兴起,日常生活的休闲情趣和审美享受,已经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正如美国学者包弼德所说:“在文化史上,唐代这个由虚无和消极的佛道所支配的宗教化的时代,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精英的宫廷文化让位于通俗的娱乐文化。”([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中国学术》,2000年第3期。)中国的休闲文化,也正是在宋代走向繁荣。在美学上的影响是,宋代美学的风尚和意趣,比之汉唐,更多切入了生活的休闲旨趣和境界。甚至反过来可以说,正是宋代休闲氛围的兴盛和休闲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宋代美学的空前发展和成熟,并使其更自觉地切入了生活,融入了人的实际的生存状态。

宋代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开始自觉地走向休闲的社会。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盛录》、《武林旧事》等等大量历史笔记来看,宋代的休闲活动和方式已经蔚然成风。上自宫廷、士大夫阶层,下至一般文人和市井民众,其休闲活动与方式之丰富,为历代所不及。此外,宋人善于理性思辨的特点还使他们对休闲有着理论上的思考和建树。休闲文化的繁荣是宋代人文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宋代人们的审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卷后面列专章讨论。

第三节从汉唐气象到宋元境界

宋代社会的转型、理论思维的成熟、主体性情的凸显、市民阶层的兴起、人本需求的张扬、士人心态的世俗化,导致宋元境界与汉唐气象有很大不同。与汉唐美学相比,宋代美学一方面走向理性,走向成熟;另方面走向生活、走向休闲。

在理论形态上,相对而言,汉代美学较为拙实,魏晋美学较为空灵,唐代美学较为感性张扬,宋代美学则更为思辨缜密。总体而言,宋代美学一方面在理学本体思辨的影响下,对美学的本体论问题作了深入思考,强化艺术和审美的伦理功能,高扬审美的主体品格和人生境界,“理气”、“文道”、“性情”、“胸次”、“气象”、“涵泳”、“自得”等哲学、伦理学范畴被深层地融入美学构架,“文道合一”成了理学家美学的立论之本。在唐代美学的基础上,宋代美学深入考察审美意识的特征,特别突出了审美意识有别于一般理智认识的独特性;受道禅哲学的影响,宋人推崇平淡自然的审美境界,出现了“风行水上”、“随物赋形”、“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理论表述。与此同时,在士大夫审美趣味世俗化、生活化的背景下,宋代文人士大夫美学精神凸显休闲旨趣,追求一种平淡天然的“逸”的境界,一种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闲”的趣味,一种在入仕与出尘之间无可无不可的“适”和“隐”的态度,美学更深度地融入了生活,表现了休闲的旨趣和境界。

一、从唐韵到宋调:审美风尚的转换

中国封建社会在中晚唐发生了变化,转入了中年,从汉唐立马横刀式的向外开拓,转向了庭院踱步式的内敛沉思。宋代的美学也发生了由唐韵向宋调的转变。总的趋势和风貌是:在审美旨趣上,由外向狂放转向了内敛深沉;在审美创造的视角上,由更多地关注和表现情景交融的山水境界,转向更多地关注和抒写性情寄托的人生气象;在美学境界上,由兴象、意境的追求转向逸品、韵味的崇尚,“境生于象”的探讨逐渐转向“味归于淡”的品析。如果说唐代美学的核心范畴是“境”,是“神”,那么宋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则是“意”,是“韵”。(叶朗提出:“唐代美学中‘境’这个范畴是唐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宋代美学中‘韵’这个范畴就是宋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见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李泽厚也认为宋代美学的一个规律性的共同趋向就是“韵味”,见《美学三书》,第159页,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以史学、理学为核心的宋学(关于“宋学”,学术界有三种定义:第一种认为:“宋学”在中国经学史上,是与汉代“汉学”相对的一种学术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经学研究流派,即区别于经文考据的、重于经义阐述的“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经部总叙》:清初经学“要其归宿,即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第二种认为:宋学就是宋明理学,或谓“宋代新儒家学派”。钱穆在《中国政治得失》一书中称“宋学,又称理学。”第三种观点,提出“新宋学”的概念,陈寅恪从历史文化角度立论,认为“新宋学”包括宋代整个学术文化。)对宋代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着重表现为人文追求的执着、本体思考的凸显、主体意识的自觉、议论风格的流行、史学精神的融贯、忧患意识的深沉。

理学对于宋代美学理论品格的影响最为深刻与直接。理学引导的宋代士人主体意识、本体意识及道德意识的自觉,对宋代美学重视本体论的建构、强化审美的社会功能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推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理学通过对佛、道辩证的扬弃与融合,使自身发展成为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其理性的思维深刻影响着宋代审美思维方式和审美精神。

宋代理学家在求理方法上吸收了释、道的向心内求、内向反省的方法,注重内在修持和自我参悟。与此相应,宋代美学在重写实的基础上,更重内在的涵泳玩味、体认了悟,把外界事物看作是自己主观心境的传达形式,看作是表达内心情感,抒发胸中意气,张扬个性品质的中介。因而,宋代美学主“韵”、尚“意”、重“气象”,追求以神造形、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性情”、“胸次”、“气象”等等与人生境象直接相关的范畴,更多地进入宋代美学家法眼,“圣贤气象”成为宋人普遍崇尚乃至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同类推荐
  • 求生三国

    求生三国

    在乱世能白手起家吗,世人会认可一个无名之人吗?现代高中生周易穿越到三国成为周仓,他会怎样求生,又会改变哪些人的命运?历史还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吗?
  • 微历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微历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人才是什么?各种人精!老祖宗一大堆,最不缺的是什么?智慧!从先秦到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历史人物纷纷现身说法,在短短一两百字之间,细细讲透那些独步天下、令人绝倒的生存智慧。本书从做人、为政、做事、说话、生活的艺术等五个方面,通过十六个话题、近千个历史段子,带你领略这些精明的老祖宗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所展露出的生存哲学和智慧偏方。
  • 中华大帝国史

    中华大帝国史

    《中华大帝国史》为当时的欧洲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他们从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想象”中国,跨入通过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的时代,回答了欧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即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同时为欧洲国家制定对华策略提供了依据。
  • 昏君

    昏君

    生活压力很大?那就来当昏君吧!找工作被白眼?那就来当昏君吧!老板剥削厉害?那就来当昏君吧!房价高买不起?那就来当昏君吧!谈女朋友没钱?那就来当昏君吧!股票一路大跌?那就来当昏君吧!老婆不让抽烟?那就来当昏君吧!我们的口号是,当皇帝,就要当一个想干啥就干啥的千古第一昏君。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有啥票就投啥票~~
  • 三国之东汉风云

    三国之东汉风云

    萧雨穿越至名臣武将辈出的东汉末年成为刘备之子,金戈铁马,收文臣武将为己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乱世纷争,谁主沉浮?
热门推荐
  • 永不凋谢的玫瑰

    永不凋谢的玫瑰

    《永不凋谢的玫瑰》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系列中的一本,本书精选了作者的部分小小说精品,同时收录了一些作品评论和作者的创作心得,并附上了作者的创作年表。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可读性强,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
  • 万古魔君

    万古魔君

    大千世界,武道为尊,万族争霸。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一个弱冠少年,自幼体弱多病,受尽鄙夷,因觉醒了前世记忆,从此逆天改命,成为妖孽一般的存在。这是一大盛世,天才辈出,美人多娇,且看少年杨玄脚踏八荒,傲视寰宇,登上武之绝巅,成为一代魔君!
  • 等待认领的爱情

    等待认领的爱情

    一个霸道冷酷少主,一个城市里普通的小白领,平行线上的两人如何相交,相恋,相爱?一个普通的早晨,卫澜衣救了一个孩子,却被秦穆当做人贩子抓了起来:“这次是卸掉你的下巴,让你体验下,再不交代你的幕后主使,下次卸掉的有可能就是手指,胳膊了。”因误会而撞击在一起的两人注定要彼此纠缠下去。秦穆拥着卫澜衣站在游轮边沿和风轻轻的说:“衣衣,我真庆幸当初错抓了你,老天给了我爱你的机会,我爱你,我会等你一直到你心甘情愿说出这句话。”卫澜衣闭着眼,享受着海风拂面,听着耳畔的爱语,笑而不答,其实在心里说着秦穆,我已经爱上你了。在西山别墅,卫澜衣哭得不能自己:“你为什么骗我,你已经结婚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来招惹我!?”“衣衣,我不爱她,她只占用了我的名字,并没有占有我的身体和我的心,等等我,我会和她离婚的,我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那就是你。”卫澜衣甩开他的手:“那你为什么不等离婚了再来找我,那我是不是可以等迟一点再爱上你,那我们都不会这么痛苦。”因爱相遇,为爱转身,衣衣,你只能是我的!
  • 徐清风

    徐清风

    清朝未年,社会动荡。地方豪强,绿林官府,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爱恨情仇,刀光剑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侠义英雄,浩然正气,奸蠡小人,利欲熏心。魑魅魍魉,藏形匿影,波诡云谲,迷雾重重。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彼岸的时间

    彼岸的时间

    见过秋叶悲欢,才明白时光不在,在记忆的城市里,我们没有挽留的余地,只能看见时光将一切抹去,我们或许曾频繁回首,却也只能载着无人问津的泪踽踽而行。
  • 强撩萌仙:大神,套路多

    强撩萌仙:大神,套路多

    她是除了美貌便空无一物的草包仙子墨彤,他是天界才貌双全且修为破表的流逝上仙。她为他吃尽苦头,最终逆袭成材。他为她苦苦等待,最终抱她在怀。虽然他们相爱时错过了太久的时间,但彼此真挚之情弥补了缺失的遗憾。只可惜,三万年的陪伴,六千年的相守,五年的相爱,最终却还是败给了因果……(信我,不虐,he!且本人简介无能,所以这文案写的我一言难尽啊!还有初次写仙侠文,忽略了黄金三章的重要性,导致有点慢热,可后面绝对越来越精彩^O^给我个机会,我们一起交流想法吧,么哒?) 欢迎加入凤舞昭离书友群,群号码:692888062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替身嫡侧妃

    替身嫡侧妃

    他宠她,不惜在千里之外采集蚕丝,仅为她编织最美的云裳他宠她,不惜到天山之巅夺取雪莲,仅为她能一度雪莲风采他宠她,不惜大兴土木盖奢侈观月台,仅为了博得红颜一笑…然而,当真相揭露,一切不过镜中花,水中月。“我不是她的替身!永远都不会是!”冷静如她,此刻亦是撕心裂肺的嘶叫。他只是淡淡看着一地狼籍,眼前略微狼狈的她,薄唇微勾。“替身?花箬沫,你不配。”一字一顿,字字冰冷。最后,修长的身影逐渐远离,仿似走出她的生命。原来她连替身都不如…*殷红的鲜血喷洒一地,那曾经对她微笑,处处关心她的人,此刻却是落得头断尸分的悲惨结局。她努力睁开眼睛,却被泪水一次一次掩埋。想发出嘶喊,却掐在喉咙,身体因冰冷而剧烈颤抖,红唇早已被咬破。微颤的脚步刚欲不顾一切趋前,却被身后温暖的身躯紧抱,轻轻一拍,意识逐渐模糊。耳边仍清晰的听见高台出传来的阴骘嗓音:“花箬沫,本王知道你一直都在…别妄图逃脱,那只会让更多人因你而亡。”那锐利而阴寒的眸子扫视着黑压压的人群,最终却不曾见到那抹清雅的倩影…*他,阴骘冰冷的麒麟国三王爷,为心爱的女人不惜一切代价。然而,最终明白,失去的永不能再度拥有。(轩辕沧海)他,坦率真诚的白虎国大将军,纵然伤痕累累,仍是不断往她靠近,哪怕只能是守候,亦心甘情愿。(赫连烈日)他,妖孽腹黑的青龙国首席谋臣,玩弄权谋之人,却因结识她,甘于平凡,浪迹天涯祈求彼此再度相遇。(蓝斐然/慕容蓝斐)他,优雅高洁的朱雀国君主,一代明君,为保疆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却为她几近成千古罪人。(东堂烟月)他,飘然出尘的玄武国王子,本是高贵出生,却因特殊眸子备受排挤。最后终夺得帝位,却需不断追逐心爱的她。(南宫暖熙)他,温润俊美的麒麟国大才子,第一眼见她便注定了此生的悲剧。(柳千茗)*她说:“一颗心需要坚定地去温暖另一颗心,坦诚相待,这样才可以幸福。”然而,天下之大,她却无法找到那颗能让她全心全意去温暖的心。但,她相信只要坚持,梦必能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不当替身侧妃》
  • 问孔篇

    问孔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明大丈夫

    南明大丈夫

    在属下眼里他是英明神武的将军,在同僚眼里他是个精明市侩的小地主,在李自成眼里他是可堪一用的外省人,在崇祯眼里他是失陷亲藩的贼寇,在多尔衮眼里他是厚黑无耻的南人,在郑成功眼里他是值得信赖的盟友。历史的节点在这一刻转动,潮流的波澜在这一刻起伏,欢迎阅读南明大丈夫,看高二哥再造天下。作者已有三百万字完本作品一部,书友放心收藏。欢迎加入话凄凉书友群,无管理冷清群号码:162357907有管理撕逼群16052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