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5100000003

第3章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2)

慢生活的呼吁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诞生的。第一次把“慢活”概念作为反文化标志加以运用的是1989年的意大利。当时一群美食家为抗议在罗马西班牙广场建造快餐店的设想,发出“慢食”口号。这个说法一经提出,迅速风靡全世界,不久发展为“慢活”,这一概念远远超出了饮食的范畴,包含慢工作、慢运动、慢睡眠、慢阅读、慢旅行、慢爱等主要形态。至今已有20多年,是一种新的健康生活模式,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期望——放慢生命机器的速度。就像蔡依林歌里唱的:慢呼吸,慢游戏,慢爱情,慢慢聆听。它表达了当下人们的心声。当然,“慢活”并不是强迫一个人去反对自己的生活步调,也不是要求绝对的缓慢。著名的“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我很喜欢读禅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茶师千利休让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少庵“接到工作”,马上行动。打扫完毕,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新做一次。少庵又开始“开展行动”,直到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被擦拭多遍,树木洒过了水,庭院上也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的时候,他才向父亲作了“工作汇报”。没想到茶师并不满意,他说:“傻瓜,这不是打扫庭院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茶师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院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生活也是如此,除了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我们还需要美和自然。慢生活正是一种发现美、尊重自然的生活方式。

如何才能享受慢生活?

要敢于慢下来,甚至停一停,敢于对高速和盲目的竞争说“不”。有的人会说,我也渴望慢活,但是担心自己一旦慢下来会失去一切,身边的人都在拼命加速前进,这个社会竞争又很激烈,而且我已经习惯什么事情都快快快了,我慢不下来……慢下来很需要勇气。确实,慢下来会失去一些东西,这种生活方式要求我们重新安排生活的优先级,需要我们对生活有所取舍。但是,有所选择,就会有所舍弃,同时也会有所收获。慢下来,并不会失去一切,它意味着你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积极饱满的情绪,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悟、更全面的视野以及内心有更多的创造力。因为快速会迫使人们只能粗浅地接触事物表面。

王安忆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有一段发言:

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处在过程中,这大约可说是生活的本质,只是这过程越来越被划分成细小短促的目的,偷窃了我们对未来的观念。

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说要傲视社会,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类史只是一个阶段,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阶段里的阶段,所以,在我们可视的范围之外,实在有着更大的价值,而竞争会限制我们的参照物,在一时一地以内选择标准,决出胜负。而胜负的概念也是我们要警觉的,因为这里面已经潜藏着不公平,只是用措辞平衡了合法性。

我引用这段话并非表明我认为要避免竞争,在这个社会生存,竞争非常重要,但我要提醒自己和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在参与忙碌竞争的同时,问问自己,在我的生命中,我更看重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去平衡外界与内心?如何平衡忙碌和休闲?如何追逐与克制自己的欲望?如何面对即使努力竞争也收获无多的失落与不公?

学会无所事事的本领,我觉得这是慢生活的精髓。有无所事事本领的人更懂得享受慢生活,同时,精于慢生活的人必能够安心享受无所事事的状态。看到在上海闹市中一个小公园里,那些随意斜躺在草坪上、无所事事晒着太阳的人,我总是心生艳羡。长久以来,我对无所事事始终心存偏见与厌恶,觉得这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一旦无所事事我就抓狂。但是直到我自己开始放慢生活的步调,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我才知道能够安心享受无所事事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而我自己又是多么缺乏无所事事的能力。英国哲学家休谟说,幸福是一种合成物,它主要由三种成分构成,即有所作为、得到快乐和休息懒散。他说这三种成分绝不能少了其中任何一种,否则幸福的滋味就会被完全毁掉。这里讲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的平衡,无所事事就是这样一种用来平衡忙碌与焦虑的方式,它会让心慢下来,更加轻松地活在当下,更加容易地找到自我存在感。

有本书叫《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里面记录了一个百老汇编剧的临终遗言,令我感慨万千。他的前半生纵情声色,放荡不羁,驰骋情场,应酬和派对是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直到突发心肌梗死,与死神擦肩的体验让他幡然清醒,出院后他开始了在乡间隐居的生活。

他说:“我竭力精简我的生活内容,坚定地拒绝以前感到难以说‘不’的所有事情,包括得罪朋友。我谢绝了所有应酬和物质享受,每天只做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我开始童心大发,兴致勃勃地玩弄起我儿子小时候玩的各种老式玩具,包括乐高积木和直升机、电动车,还玩院子里的各种昆虫。我也会度过一个个无所事事的下午,看树叶如何被秋风一片片吹起、飞扬、轻转、落地。在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儿时,我享受到了过去从不知晓的因为单纯的体验而产生的巨大愉悦和满足感,丝毫不逊色于过去追求的种种感官享受。我从来都不知道,内心的平静带来的喜悦是那样真实而令人感动,那样直入心底,触动每一个细胞,那样令人陶醉和迷恋。我第一次懂得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所事事对我来说再也不意味着浪费时间了。看着窗外的树叶在每一阵微风中颤动,听着鸟儿的啾啾吟唱,仔细品味着空气的清冽和湿润,我感到自己真真切切地活在此时此刻,百分之百地为了自己在活着。我可以感觉到自己与世界之间最基本的联系,与自然的联系,与每一棵草和飞鸟的联系,与月亮和浮云的联系,明白了多数人对生活之理解的无聊和无可救药,更真切地感到了人来自尘土而归于尘土这一简单真理的美丽。”

这段话说得多好啊!慢下来,能够让我们学会与自己玩耍,让我们有时间感受大自然,让我们的感官变得敏感,会为一朵花开而喜悦,会为一声鸟叫而欣喜,会为品尝的每一口食物而心怀感恩。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书中提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他感慨道:“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里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里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从他的疑问中,我们不难看出亲近自然、悠闲生活是多么重要。慢下来,能够让我们的心静下来,不再受外界纷纷扰扰的世界所控制,不再随波逐流,让我们能够听见自己的心声,确定自己为了自己而活着。更重要的是,慢下来,会让我们重建被过快的速度割裂的、不同事物间的联系,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自然、是世界的一部分,也更好地看待人与自然、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一行禅师说,在柠檬树开花的时节,果实早已存在,只需要再多一个条件——时间。他还说,从容地让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我们要尊重生活、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万事万物发展的内在时间和节奏。美食需要时间慢慢去品味,美酒需要时间变醇厚,感情需要时间去经营,伤痛需要时间去治愈,理想需要时间去实现。只有当生命以它自在的韵律展开时,才见舒展与丰厚;只有当生命与时间共舞时,才见精彩地绽放。

“不努力”的生活姿态也很美

一、努力的我vs不努力的我

离职后,我四处旅行了三个月,再回到日常生活中,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不适应的阶段,把它说成痛苦的自我拉扯期也许更为恰当一些。曾经同时干两三份工作的自己,曾经为工作拼命、废寝忘食的自己,没有了朝九晚五的正式工作,每天不用上班,只是在家过着吃饭、睡觉、上网、看书、看电影、做家务、偶尔和朋友聚会的悠闲日子,感觉很不适应。就像一辆一直在高速奔跑的汽车忽然紧急刹车一样,不仅会出现刺耳的声音,还很危险。这种表面上显而易见的生活形态的转换虽然会造成不适应,但对于在农村、小城镇和大城市之间来回穿梭生活,并能独自旅行的我来说,算不上挑战。我痛苦是因为发现了一个自己难以接受的事实:我既不想做老本行——与广告相关的工作,也不想转行做其他事情,我压根就不想做任何工作,我只想就这样一天天“好吃懒做”,不努力地过下去。我被自己这样的想法吓了一大跳,受惊吓的程度可以用经历了“晴天霹雳”来形容。我不停地追问自己:“我怎么是个这么懒惰的人?我怎么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那种人?”却没有答案。

看过几集日剧的人就会了解,有几句话日本人总挂在嘴边,像“我开动了!”“我回来了。”“您辛苦了!”最常听到的是这句:“那么,请加油吧!”或者“我会努力的!”多年来,在我和别人的谈话中,“努力”和“加油”这两个词汇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上班的时候,老板赞扬或者批评我时,我会说:“我会努力的。”和老爸或者亲近的朋友聊自己的工作时,我也会说:“我会加油的。”同事、朋友和我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时,我也会说,“那么,请加油吧!”或者“那要好好努力哦。”“努力”和“加油”一直都是我的人生信条,我也一直在过着“努力”的生活,念书时努力学习,争取考“第一名”;工作时奋力工作,争取做到最好。

而今,自己不仅生活不努力,而且连“想努力”都没有,我成了自己鄙视的那类“好吃懒做”“一点都不努力的人”。都说“不要让未来的自己鄙视现在的自己”,而我则是“现在的自己不停地、深深地鄙视现在的自己”。前者是一种延迟的反应、后悔的感觉,后者则是分分秒秒的自我厌恶。这两种感觉都不好,后者更甚,因为那种不好的感觉不是以后才会出现,而是就在此时此刻,如影随形,无处遁逃。

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你应该努力,你必须努力。我想逼迫自己重新找份工作,认真上班,但我的内心就是不想努力,就想过着不努力的日子。于是我一边鄙视自己,一边逼迫自己,还一边继续不努力地生活。好在我当初因为太忙、没太多时间消费而存了几万块钱,过“不努力”的日子时我也没有大手大脚乱花钱,所以日常生活一直都没有问题,并未出现经济危机,这也许是当时唯一让自己欣慰的事。

任何人,不接受自己就无法真正快乐。跟自己无法好好相处的人,跟外部的世界也不能好好相处。所以那段时间深陷在不接纳自己、鄙视自己、在自我拉扯中的我过着在外人看来相当惬意悠闲的日子,其实我并不快乐,对这个世界也常常怀有不满和敌意。

二、做“不努力”的自己也可以

有一天,我在平常慢跑的大学操场上跑步。当天我比自己之前预定的5000米的目标少跑了1000米,我感觉自己很累,如果我当时逼着自己再跑1000米,是可以实现目标的,但是我想我又不是参加比赛,为什么非要每次抱着实现目标的心理,逼着自己和自己赛跑呢?于是就停下来,慢慢走在回去的林荫大道上。那天天气很好,虽然已经是初冬季节了,但是,路边常绿的香樟树依然高大挺拔,绿意盎然,散发出樟树特有的清香气息;树上有几只小小的麻雀,在蹦蹦跳跳,欢呼雀跃;花坛边一枝粉色的玫瑰静静地独自盛开,鲜艳动人;三三两两的学生抱着书和旁边的同学说说笑笑地从我身边走过。我的心里忽然有一个声音出现:不想努力那就不努力好了,等想努力的时候再努力,我要从现在开始去感受单纯活着的美好,快乐地不努力地生活。

因为这个声音的出现,我不再鄙视自己,不再进行自我拉扯和纠结,终于接纳了“好吃懒做”“不努力”的自己,安心过好没有工作要做的日子,努力学习去过一种不努力的日子。每天早上从容地醒来,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打开窗,深深地呼吸,感受新鲜空气的美好。接着给自己做早餐,细嚼慢咽每一口食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坐在沙发上看喜欢的小说,细致地给花草浇水,去绿树环绕的公园慢跑,跟爱的人在一起放松地相处、彼此陪伴,跟好朋友见面、聊天、喝茶……

后来,看过根据真实故事为蓝本拍摄的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后,关于“做不努力的自己也可以”这一点,我体会得更深了。

同类推荐
  • 人生方圆全书

    人生方圆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拼一把,让明天的你感谢今天的自己

    拼一把,让明天的你感谢今天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是带着某种任务来到这世界上的。所以,每个人都不要小看自己,也许你有更多的潜力,连你都还没有发现。而对于这种潜力的发掘,靠的只能是努力、努力、努力!拼尽一切的努力!因为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是为了一事无成。本书涵盖了奋斗、拼搏、坚强、抗挫等多方面的内容。你可以从头到尾完整地读完本书,也可以直接从某些感兴趣的章节开始阅读。相信读完本书之后定能让你迅速摆脱平庸,找回奋斗的激情!
  • 不一样的心灵成长之路

    不一样的心灵成长之路

    心灵成长不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喜悦和充实感的过程,在心灵不断成长下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生活。获得心灵成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生活本身,通过在每一个当下,活出真正的自己。本书揭示了一个在这个社会、文化、只能高度文明的世界里似乎已经被遗忘了的问题——如何全能地生活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一书最初的创作只是为了配合斯迈尔斯的演讲。1856年前后,斯迈尔斯经常到利兹市去作演讲,对象是一群困苦无助的年轻人。讲座地点是个简陋、空旷的大房子,本来是用于治疗霍乱的临时病房。在演讲中,斯迈尔斯尽力让这群迷茫的年轻人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奋、学习、自律和自制。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培养正直、诚实的品质,并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演讲的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斯迈尔斯的预期。于是他开始将演讲内容整理城文字,按照斯迈尔斯自己的说法,“毕竟,书籍要比口头语言流传更广”。他把书名定为《自己拯救自己》,他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一名称更切合主题的了”。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本书集合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人最智慧的五部经典巨著,《沉思录》、《沉思录Ⅱ》、《沉思录Ⅲ》、《智慧书》、《道德情操论》,囊括了人类历史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热门推荐
  • 从符文之地开始

    从符文之地开始

    一个从诺克萨斯角斗场走出来的青年,一位来自艾欧尼亚的传承者,一尊与虚空抗争的神!
  • 太上灵宝元阳妙经

    太上灵宝元阳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你陪伴,一路上充满阳光

    有你陪伴,一路上充满阳光

    本书所选均为古今中外优秀的友情故事,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等。在这些故事中,既有孩童之间的真挚友情,又有成年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领会到正确的交友方法,并使孩子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纯洁友谊。
  • 咕噜烧烤

    咕噜烧烤

    天桥盛产故事,是否与这地方的流动性过剩有关?我没把握,先说一个来听。三十年前,我们清都城有了第一座天桥。从它胯下轰隆隆穿过的火车,飙远了,让人想起娃崽们的胯下之物——他们喜欢夹一根竹篙,在晒谷坪里蹿,把自己想成火车司机,满嘴吆五喝六,牛皮哄哄,下一站,武汉都不停,直达北京。仿佛就在转眼问,我们胯下骑过了玩具车、单车、摩托,少不了时软时颠的女人,我们飙得比三十年前更远,却回想不起自己怎么就胡子拉碴了。过天桥人行道,大家都走得快,脸色像煤油灯罩子,一桥灯照着,更显烟熏腊肉色。
  • 全相平话三国志至治新刊

    全相平话三国志至治新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白者

    独白者

    心理学博士沈跃曾就职于世界知名心理学实用技术研究所,他是心理学实用技术方面的天才,在微表情、心理分析、心理学技术应用于商业推广等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他是测谎专家,更是心理分析大师,每一起复杂诡异的案件都在他专业的触角下拨开层层迷雾,暴露出真相背后血淋淋的人性;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内心敏感、脆弱,崇尚独立自由的人格;他是良师益友,时时处处散发出温情脉脉的人性光辉……全省首富阚四通在从分河返回省城的高速路上遭遇车祸死亡,案发现场离奇诡异,警方经过多方调查后毫无线索。作为心理学家,沈跃的调查思路和方式与警方完全不同。他认为,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进入死者生前的内心世界,从中去寻找答案才是最好的途径……
  •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收编的34个故事中,有的是在当地曾经发生过的一段真实历史,而绝大部分是在史志记载之外,长期散落在民间的口头传说。采取正史、野史、奇闻、逸事结合,汇集而成的情节有趣、内容新颖。其中,有的故事虽然发生近代,但它在当时却是关系到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危的特大历史事件。有过亲身经历的当地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现代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都很陌生,只是偶尔在闲谈中,像听故事一样,听人传说,印象淡薄,相距遥远,今天已融入到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被流放的女将军

    被流放的女将军

    一场流放,一次驱逐。尚渐,你怕吗?你恨吗?不!我不怨亦无悔!能够逃离那个肮脏不堪的世界。能够逃离那个让我双手染满鲜血的世界。我尚渐何其荣幸!杀戮半生,寂寞半世。尚渐以为,她天生便是冷情冷心之人,这一生都不会懂得情为何物。直到……遇见那那个名为尚竹的温暖生物。阿渐,我们一起白头偕老可好?阿渐,打完仗,我们回家成亲可好?阿竹,来到这里,遇见你真好!鲜血染红衣,未亡等归人。何奈归人亡,痴等一世殇。《不忘》
  • 重生最强商女

    重生最强商女

    【新文《豪门大佬的六岁小侄女》已开坑,双洁互宠双大佬】【女强宠文1V1】“你等会儿,我有东西要取一下。”“取什么?”“娶你!”飞升挨不过天劫,安瑾本以为就此陨落,却不想一睁眼,再次回到了改变她两辈子的转折点。空间在手,修为尚存,这一世,看她如何徒手虐渣男,手撕白莲花,肆意而活。顺便,补偿上一世被她辜负了的那个男人,只是,印象中那个对任何人都冷漠,却唯独会对她绽放笑颜的男人,怎么这么难追?究竟是谁擅自给他添加了傲娇的属性?
  • 初南

    初南

    万年之前,魔界大败,魔界少主不断强化自己想要为父报仇,万年之后,天界为避免大战,与魔界尊主打赌,并以各自领土为赌注,但是谁会是其中的牺牲者,谁又是胜利者,一切真的只是个赌约吗?而五位拥有五行力的少年们,又将会如何选择?书友群82260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