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老子与《道德经》老子,原名叫“李耳”,楚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传说,他的母亲怀了81年的身孕,才从腋下将他生出,因为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写的《道德经》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书,他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函谷关,是古代著名的一个关口。当时,驻守在这里的将军叫“尹喜”。一天,老子经过这个地方,尹喜非常高兴,因为他在20年前曾经向老子请教过不少问题。他对老子说:“您既然来了,就在这儿安心多住上几天吧。”于是,老子就在这里待了几天。
几天后,老子决定走了,尹喜不想让他走,但是老子态度非常坚决。尹喜问:“不知您执意要走,都有哪些事要做?”老子认真地说:“我要到秦国去讲学,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过隐居生活。”尹喜说:“您说的这些事情都不是急着要办的,而且如果您就这么走了,不留下点什么东西实在是可惜了。您应该让后人了解您的思想,您就在这里写本书吧,把您的主张和想法留给后人。”老子觉得尹喜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
从那以后,老子每天坐在窗底下写书。一段时间以后,81章奇文写成了,这部书就是著名的《道德经》。
25.孔子周游列国
孔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很聪明,也很爱学习,而且孔子非常高,据说他的身高有两米。
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鲁定公重用孔子,给他封了官。孔子在做官期间,在司法、教育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后来,他因为与鲁国的一些大臣意见不合,就在50多岁时离开了鲁国,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阶段。
孔子周游列国用了10多年的时间,先后到了卫、陈、曹、宋、郑、蔡6个诸侯国,但始终没有找到让他满意的君主。最后,他回到鲁国,专心教书。孔子教书很厉害,他的弟子有3000多人,其中,有70多人成为各国的高官。
孔子晚年和弟子一起整理了很多古代的书籍,他修改过的书籍对后世的读书人影响很大。虽然孔子整理了很多书籍,他也很会写文章,但他一生都没有写过一本关于自己的书。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根据他平时的言行和思想编成了一本书——《论语》。《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书中的语言很简洁,但含义很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现代人视为真理。
26.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是大禹的子孙,也是越国的国君。勾践继位后不久,吴王阖闾出兵攻打越国。结果,吴国战败,阖闾也身受重伤,在回国的路上就死了,阖闾的儿子夫差当了皇帝。
夫差当了两年的皇帝后,为了替父报仇,他决定出兵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练了这么长时间,一定很厉害,咱们最好不要跟他们作战。”勾践不同意,出兵与吴国的军队作战,越军果然大败。勾践带了5000多个残兵败将逃到了会稽,被吴军包围了。
勾践跟范蠡说:“我真后悔没有听你的话,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但夫差不同意。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的一番劝说,夫差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住在阖闾的坟旁边的一间石屋里,让勾践给自己喂马。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要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害怕眼前自己时间一长就没了志气,就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做褥子,这就是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来历。经过多年的准备,越国越来越强大了,终于打败了吴国。
27.孙膑智斗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和庞涓是同学,他们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
有一年,魏王招天下有能力的人到魏国做官,庞涓决定下山去做官。孙膑觉得自己还不成熟,想跟着师傅再多学一点东西,就表示先不下山。临别时,庞涓向孙膑保证:“如果我能当上官,我一定向魏王推荐你,我们一起做一番事业。”
庞涓见到魏王后,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王听了挺高兴,就让庞涓当了大将军。庞涓高兴了好一阵子,又突然烦恼起来。原来,按照当初的诺言,他应该把孙膑推荐给魏王,但他怕孙膑会超过自己。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
庞涓派人把孙膑请到魏国,然后,他很热情地招待了孙膑。一天,屋外传来一阵吵闹声,孙膑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闯进屋子的兵士绑起来,一个士兵说:“你犯有私通齐国之罪,魏王下令要砍掉你的双脚。”说完,那些士兵就砍掉了孙膑的双脚,把他关了起来。
原来,庞涓在魏王面前说坏话,才使孙膑失去了双脚。庞涓认为,失去双脚的孙膑就不能和自己较量了。后来,孙膑知道是庞涓害了他,非常生气,他想自己要逃出去,才能报仇。
不久,孙膑就“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庞涓听说了这些以后,不相信孙膑会疯,就让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还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孙膑找了机会逃了出去。
孙膑逃到了齐国,得到了齐王的重用。后来,齐国和魏国打仗,孙膑用计使庞涓大败。庞涓逃跑后,孙膑又让人在一棵大树上,用墨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然后在附近安排射箭手,说:“只要看见树下有火把,就一齐放箭!”
不一会儿,庞涓就跑到了那棵大树前,他隐约见到树身有字迹。天很黑,庞涓就点亮火把,想看看树上是什么字。看清之后,他大声叫道:“我中计了!”这时,躲在周围的射箭手开始射箭,庞涓浑身上下像刺猬一样,“扑通”栽倒在地,死了。
28.苏秦游说六国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也最特殊的政治外交家。苏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苏秦为了能成就一番事业,念书十分刻苦。有时候念书念困了,他就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然后接着念下去。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还拿一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桌子倒,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他背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各国君王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您用我的计策,先和赵国交好,然后再去联络其他诸侯国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马车,请他去和赵国联络。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王讲明道理,赵王很高兴,就让苏秦做了相国,让他去说服各国的君王。苏秦又去了韩国、魏国、齐国、楚国,分别说服了这些诸侯国的君王,让他们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秦完成使命后,回到了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