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田单的“火牛阵”
田单是战国时期齐国很有名的一个军事家。他善于学习,对兵法很有研究,他在齐国和燕国的战争中,用了一个很奇特的方法战胜了燕国的军队,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当时,燕国有一个叫乐毅的将军,非常厉害,他率领士兵在几个月内就攻下了齐国70多城,齐国处于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
在齐燕之战中,田单只是齐国的一个小官,但他一直在观察这场战争的发展。后来,他想出了一个打败燕国的办法。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奇奇怪怪的图案。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芦苇。
一天半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牛尾巴一烧着,一千多头牛就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这时,城里的老百姓也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呐喊声、鼓声、铜器声,把燕军吵醒了。燕军睁开眼睛,只见一片火光,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燕军吓得腿都软了,结果打了败仗。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军占领的地方的百姓们也纷纷起兵,杀了燕军。在田单的带领下,不到几个月工夫,齐国就收回了被燕国占领的70多座城,齐国得救了,田单也被百姓称为英雄。
30.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美玉——和氏璧,就想得到它。于是,他派使者去见赵惠文王,愿意拿出15座城来换这块美玉。
赵惠文王跟大臣们商量:“我想答应秦国,又怕上当,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需要派个使者上秦国去交涉,可是派谁去呢?”有个大臣向赵惠文王推荐了一个叫“蔺相如”的人。赵惠文王把蔺相如找来,蔺相如说:“要是大王没有可派的人,那我就去一趟。”于是,赵惠文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拿给秦昭襄王看。秦昭襄王接过来,看了又看,很高兴,还把和氏璧递给左右后宫的美人儿传着看。蔺相如看秦昭襄王没有提起交换城的事,他就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玉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后退了几步,靠着朝堂上的大柱子,气冲冲地对秦昭襄王说:“大王派使者到我国说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它,可是我看大王根本就没有交换的诚意。现在和氏璧在我的手里,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玉在这根柱子上一同碰碎!”说完,蔺相如就要往柱子上撞。
秦昭襄王连忙向他赔不是,叫大臣拿上地图来,指着说:“从这到那,一共15座城,全给赵国。”蔺相如说:“赵王斋戒了五天,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送玉璧的仪式。您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玉璧的仪式。”秦昭襄王答应了。
蔺相如怕秦昭襄王耍花招,他回到客栈后,马上叫手下人扮成买卖人,把和氏璧偷偷地从送回赵国。5天后,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参加受璧仪式。蔺相如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到欺骗,就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后很生气,但又一想:“就是把蔺相如扔到大鼎里煮了,我也得不到和氏璧了,这样还会有损我和赵国的关系,不如放了他,还显得我大度。”于是,秦昭襄王就让蔺相如回赵国了。赵惠文王很满意蔺相如的表现,就让他做了官。
31.屈原投江
端午节是小学生们很喜欢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可以划龙船,带五彩线,吃美味的粽子。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一个投江而死的著名诗人,他是谁呢?为什么要投江呢?
战国时期,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形成了七个诸侯国并存的局面,其中,秦国和楚国是实力最强的。楚国有一个大夫叫“屈原”,他经常劝楚顷襄王联合齐国共同抵抗秦国,可是楚顷襄王不听他的话,反而一味地迁就秦国。一些奸臣看屈原不顺眼,他们联合起来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被放逐后,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的委屈没处去说。他在汨罗江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屈原也是个诗人,他在流放的过程中,经常写诗,《离骚》这首有名的诗歌,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十几年过去了,楚国的大难终于临头了。公元前278年,秦国攻打楚国,攻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时,他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又不愿意眼看楚国被毁,自己的土地落在敌人手里,他要和楚国同存亡。于是,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已经找不到他了。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竹筒里的米饭撒在水里。后来,人们听说他们投到江中的米饭被蛟龙吃掉了,他们怕屈原饿着,就划着龙船赶走了蛟龙,还用树叶把米饭包起来,并用五彩线绑住再投入江中。这些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一种风俗。
32.荆轲刺秦王
战国时期,秦王嬴政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偷偷地逃回燕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联络诸侯共同抵抗秦国,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四处寻找能刺秦王的人。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
公元前227年,荆轲离开燕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离开前,太子丹给了他一把锋利的匕首,还派了一个叫“秦舞阳”的人帮助他。
秦王一直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一听荆轲把督亢的地图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在咸阳宫接见了他们。荆轲和秦舞阳向秦国的朝堂走去。秦舞阳一见秦国武士威严的样子,就害怕得发起抖来。秦王说:“使者怎么变了脸色?”荆轲对秦王说:“他是乡下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秦王对荆轲说:“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拿着地图,到了秦王面前。他把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事先藏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一见,惊得跳了起来。荆轲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胸口刺过去。秦王使劲地向后一转身,就把那只袖子挣断了,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里都没有武器。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武士是不准上殿的。秦王被荆轲追着跑,也忘记了招呼武士上殿。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挡,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拿匕首向秦王扔过去。秦王往右边一闪,没被打中。秦王看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了,就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这时候,秦王才想起招呼武士,武士赶上殿来,结束了荆轲的性命,秦舞阳也被武士们杀了。没过几天,秦王就派兵攻打燕国,太子丹被杀掉了,燕国也被秦国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