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400000006

第6章 保持平常心,诸事顺心(1)

佛说,保持平常心,诸事顺心。平常心,是一种不为感情所左右,不为名利所牵引,洞悉事物本质,完全实事求是的心理状态。它不是仰视,不是俯视,而是平视——平淡、平等、平凡、平静地看问题。以平常心处世,则事事顺心。

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佛陀格言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慈悲心来处事,用菩提心来契佛。

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道:“有。”

信徒问道:“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信徒问道。

慧海禅师说道:“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哲理与智慧

所谓的“平常心”,就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吃饭时只是吃,睡觉时只是睡,这样就不会陷入各种妄念之中。一心一用,心无杂念,把功名利禄看开,才能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才能真正有所得

佛陀格言

做事过急过躁会适得其反,做事过慢过迟会失去时机。

从前,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遵照指示去做,没多久,跑回来说道:“我把盐块装进葫芦,可它老不化;葫芦口太小了,伸进筷子也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只摇晃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不解地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仍耐心地解释说:“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崩断,弦太松不出声音。时刻保持着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哲理与智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很多事来说,急于求成不但收效不大,还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这是没有保持平常心所导致的。只有保持平常心,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才能处理好各种事务,才能真正有所得。

禅机妙语

赵州从谂问南泉:“什么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

从谂:“是否有目标可循?”

南泉:“有目标就错了。”

赵州:“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

南泉说:“道不属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则是没有智慧。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

赵州从谂当即明白了什么是道。

心魔是自己制造的,保持平常心则魔灭

佛陀格言

魔鬼是不存在的,要非说有魔鬼,那也只是心魔而已。

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非常恩爱,不幸的是年轻的太太突然生了重病,临终前他拉着丈夫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我太爱你了,实在不想离开你。我死后你可不能忘了我,去找别的女人,否则我做鬼也要跟你算账!”

不久这位太太就去世了。刚开始,丈夫沉浸在丧妇的悲痛之中,但过了好久之后,他遇见了一个女人,俩人一见钟情,定了终身。

自从订婚那天起,每天夜里都有女鬼来骚扰他,骂他不守诺言,并将他与新人之间所发生的事说得一清二楚。每当他送给未婚妻一件礼品时,女鬼都可能将那件礼品做一番详细的描述。她甚至可以复述他俩之间的对话。

这使他颇为烦恼,以至难以入眠。一个朋友听说后,劝他去请教一位住在村旁的禅师。他忍无可忍,只得向禅师求助。

禅师告诉他:“那女鬼是你的前妻变的,你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她。不论你做什么,说什么,送什么东西给你的意中人,她都知道,她一定是个精灵鬼。下次她来的时候,你不妨和她交谈,夸她聪明绝顶,无所不知,你对她自然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你可以提一个问题,让她回答。假如她能回答上来,你就答应解除婚约,决不再娶。”

这个人又问道:“我要问她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禅师答道:“你抓一大把黄豆,问她你手里究竟有多少粒。如果她答不出的话,你就该明白,她只是你自己主观想象的,就再也不会来骚扰你了。”

当天夜里,女鬼再度出现时,丈夫就依计夸奖了她一番,说她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女鬼自负地说:“一点不错,你今天见了那位禅师,我也知道。”

丈夫随手抓起一把黄豆,说:“你既然什么都知道,那么说说看,我手里究竟有多少粒黄豆?”

他等着等着,再也没有鬼来答腔了。

哲理与智慧

佛由心生,魔一样也由心生。心魔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保持平常心才能解锁。不要让想象中的意念困扰了自己,只有放下过去,放下不该有的念头,才能不让心魔滋生,才能获得心灵上的清静。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倒不如坦然地接受

佛陀格言

对于已发生的事情,唯有接受,才是最正确的态度。

从前,有一对很贫困的老夫妇,老太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有用的东西。

于是,老头便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用马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富人。

在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富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骂或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两个富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于是,三个人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当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老太婆嘴里不时地说着:

“哦,我们有牛奶了!”

“哦,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老太婆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两个富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私下里,有一个富人问老太婆:“你为什么不责怪他?”

老太婆答道:“事情已经这样了,责备也于事无补,倒不如坦然地接受。”

哲理与智慧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尤其是很糟糕的事情,与其抱怨,倒不如坦然地接受,因为抱怨也已于事无补。无论在何时,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才会少些争执,才会生活得快乐。

佛林百科

四大皆空中“四大”的含义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与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

懂得放松自己,才能把事做得更好

佛陀格言

懂得放松的人,才会活得轻松。

很有以前,在一座山上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一天,他被差遣去买食用油。在下山之前,庙里的一个大和尚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听了大和尚的话,打好油后,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不幸的是,在快到庙门口里时,小和尚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油却洒掉了三分之一。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大和尚拿到装油的碗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小和尚听了很难过,眼泪都留了下来。

老和尚听到了大和尚的斥骂声,就跑过来问是怎么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你再去买一次油吧。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回来后还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

就这样,小和尚一路上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洒出来。

哲理与智慧

我们应该用一种轻松的心情,来面对每天的生活,尤其是工作或生活愈紧张、愈忙碌、愈繁杂的时候,愈要懂得放松自己的身心。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只要我们的心中能够放下一些执著,以无所住、无所得、无所求的心来应对一切事情,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生活像弹琴一样,应张弛有度

佛陀格言

掌握好生活的节奏,才能奏出和谐的生活乐章。

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外出游历,随缘度众生。有一次,他游历到占波国境内,选了一个叫雷声池的大湖岸边暂时住下来。

占波国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尤其雷声池湖边的风景更加秀丽迷人。每年夏季多雨时节,这里常常有很响亮的雷鸣声,久久在湖面上回荡,所以因此而得名。由于占波国风景优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雷声池那里又很幽静,所以吸引了许多修行者到这里修行,苦修者亿耳就是其中之一。

亿耳在雷声池湖畔找了一个幽静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在那里修行。他奉行的是以苦行获得解脱的修行方式,所以常常不分昼夜的赤着双脚在山林中快速行走,就算脚掌被利石划破、被荆棘刺穿,也不停下来休息。尽管亿耳这么勤苦地修行,但是他身体中存在的欲望并没有消除,心中的痛苦仍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亿耳更加苦恼了。

有一天,亿耳心想:“像我这样吃苦修行,从不因痛苦而退缩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可是到现在我心中还有欲望没有被清除,心中的痛苦也没有得到解脱,这是为什么呢?对了,我家有产业,积有不少财富,我应该回去把财物都布施给他人,这样对我的修行应该大有益处。”于是亿耳决定回家把财产全部施舍出去。

亿耳的家距离雷声池不远,他很快就回到家中,不顾家人的劝阻,大量向别人及僧侣施舍财物。他什么也不想,只盼着施舍完财产能尽快修得正道。

佛陀知道了亿耳广施财物的事,并且明白亿耳心中所想的一切。佛陀觉得应该点化这位认真的苦行僧,于是动身到亿耳的家中。等到亿耳发放完食物后,佛陀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亿耳,我听说你末出家时,弹得一手好琴,是吗?”

亿耳答道:“是的,我从前很会弹琴。”

亿耳知道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人就是人们传诵的佛陀,虽然他选择的修行方式与佛陀倡导的不一样,但亿耳还是对佛陀很尊敬。

佛陀又问:“假如你的手指不停的拨动琴弦,使琴弦发出急促的声响,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

亿耳回答:“这样弹奏的琴手不是好琴手,弹出的音乐也不会好听。”

“那么,如果你的手指一直很慢的拨动琴弦,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呢?”

“这样弹奏的琴手也不是好琴手,而且弹出的音乐也是不好听的。”

佛陀按着问:“如果一个琴手按照音乐的节拍旋律,有快有慢,有板有眼的弹奏,弹出的音乐将会怎样?”

亿耳认真回答:“这样的琴手才是好琴手,弹出的乐声是很动听的。”

亿耳隐约感受到佛陀想教他些什么,所以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等待佛陀开口。

果然,佛陀慢慢开了口,对亿耳说:“一个人在修行时,为了更快得到正果,急功近利,是不能够摆脱痛苦欲念,求得正果的;如果一个人对修行十分懈怠,从不努力去做,同样也是得不到正果的。只有处于两者之中,既不急躁也不懈怠,中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持续努力一定会得到解脱。”

亿耳听了佛陀的话,大受启发。他又重新回到雷声池湖畔,认真按照佛陀提示的方法修行,最后终于修成了阿罗汉。

哲理与智慧

生活也好,修行也罢,都应像弹琴一样,张弛有度。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的神经绷得太紧而觉得太累,也不至于太松弛了导致懈怠。我们需要好好地调节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禅机妙语

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转为大丈夫相?”

龙潭:“你出家为尼已经多久了?”

比丘尼:“过去出家有多久,这与未来有什么关系?我问的只是想知道将来是否有转为男相的一天!”

同类推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导师之一,希阿荣博堪布2014年最新力作,献给寻找答案的人。《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一百八十个问题,解答你的人生困惑。透过佛法,与更好的自己相遇。由于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我们总是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持续地感受着焦虑痛苦。希阿荣博堪布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烦恼、迷惘为契入点,从佛法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热门推荐
  • 青梅执斧竹马止步

    青梅执斧竹马止步

    男孩揉了揉女孩的头“傻瓜,你一直都不知道我喜欢你吗?”女孩瞪他一眼“那你每次都不让这点,每次我都是第二名……”男孩轻笑“那是因为你说过,你只会喜欢比你优秀的男人啊”小傻瓜,你说的每句话我都记着的
  • 一剑修一

    一剑修一

    “吾心一剑遨游天下间,逐光、逐日、逐电······岂料,遇见了你!”似细水之波纹静止,似豪言因沙哑而息。初心可曾变?不问道,不问天,只问心···········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冻雨

    冻雨

    长桂坐在屋檐下的石凳上看杀猪,脑壳里突然冒出起床前做过的梦。初春的一个清晨。门哐啷哐啷地开了,接着是吱吱呀呀的叫唤。长长的,像小村里习惯了的哭泣。猫的,狗的,驴子的,乌鸦的,寻死女人的……有人走动。先是在屋子里,而后在院子里。响动渐渐密集。磨刀,生火,倒水,唤鸡,招呼人。响动开始在长桂的梦里,与漂流直下的木筏和两岸的青山纠缠在一起,而后便从梦境分离开来,传到长桂的耳朵里。“水煮啰!”长桂婆婆在灶屋里喊,“杀猪啰——”想到杀猪,长桂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 CLOTELLE

    CLOTEL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点灯人

    点灯人

    谈了两个月的女朋友要被家里逼着去跟一个有钱的老男人相亲,她为了反抗,鼓起勇气带我回去见父母,结果我却险些死在那儿……
  • 大侠请滚开,本人无心

    大侠请滚开,本人无心

    前世,她是仿真智能人,拥有人类的一切东西,可是泽,她的创造者却不能给她一颗心,她的心只是一个超薄的芯片。现世,她重生在一个魔幻重生的世界,看她如何搅乱这一方世界,如何搅浑他的心。
  • 监察者日记

    监察者日记

    “以命换命,以运改运。轮回共生,命运同契·····”伴随着耳边响起的呢喃声,白琉在新世界中苏醒。于此同时,如来世尊在西天低吟梵音:“世间众生凡有灵之物皆可觐见真理!”于是,名叫琉璃社的故事缓缓拉开了序幕!书友群:415308349
  • 人间行道

    人间行道

    多少宇宙,万载绵延。善人怀正气,道义永长存;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 不做皇妃之间谍红颜

    不做皇妃之间谍红颜

    颜丛雪,从小训练有素的细作,来到郡安唯一的任务就是颠覆南祁朝廷,协助昌黎国主入主江南。许峙,从小看着祖父指点江山,一生的梦想就是披上战袍,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两个注定一生对立的人,却因一次蓦然回首,牵绊住了彼此的心。一个敢爱敢恨,执着不悔。可以为爱杀人,也可以为爱放下屠刀;一个为国为民,一心抗敌。不愿辜负爱人,更不愿辜负大祁百姓。分立两个阵营的他们最终是否能够一起金戈铁马,塞北江南,直到华发苍颜?宫斗、朝斗、宅斗,女主告诉你什么是超强圣斗士。乞爱、弃爱、夺爱,女配告诉你,不需要重生,一样可以命运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