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斯兰教十分注重人的健康,注重人的纯洁、健全、善良、热情的心灵与精神的培养和维护,并将此同饮食等方面的消费紧密联系起来。崇尚人与环境的整洁,把清洁、卫生作为一条重要的消费原则。在饮食方面,伊斯兰教禁止使人麻醉和精神萎靡、危害身体健康的一切饮食,诸如大麻烟、可卡因、鸦片、酒类以及自死之物、血液、猪肉等。《古兰经》指出:“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5:3)教法学家还提出很多禁戒食品,逐渐成为伊斯兰教律的一部分。如“动物:性情温顺、反刍者,如牛、羊、驼、鹿等皆可食;飞禽:食谷之鸡、鸭、鹅、鸽、鹑等皆可食;鱼类:有头尾、脊有刺、腹下有翅、身上有鳞者,如鲤、鲫、草、鲢等皆可食。此外,那些性情凶恶的凶禽猛兽,形状怪异之鱼类,如鹰、鹞、枭、鸷、虎、狼、狮、狗、熊、罴、狸、鼠、猿、猴、鲨、鲸、鳖、龟等,均禁食;只能用其羽革皮毛角等为人类服务”。伊斯兰教在动物食物方面的禁戒规定主要是从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健康、卫生方面来考虑的。伊斯兰教还特别强调个人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穆罕默德曾鼓励人们要衣服清洁、身体清洁、房屋清洁、道路清洁、特别是牙齿清洁和双手清洁以及头发清洁。伊斯兰教禁止非需要性的养狗,也是考虑到卫生方面的原因。而且,伊斯兰教把穆斯林清洁卫生方面的消费同宗教功修、宗教信仰紧密结合起来,如有关“大净”、“小净”的规定就是把穆斯林身体的清洁同教功相结合,并强调身净《生理卫生)、心净(心理卫生)、居处净(环境卫生)的协调性和一体化。
2.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穆斯林家里摆设画像和雕塑。穆罕默德说:在复活日,负罪最重者,就是那些制作画像或塑像的人们,但对儿童玩具则不予苛求。
3.伊斯兰教反对带有性刺激的舞蹈、淫荡的歌曲、低级的绘画、雕塑以及类似这种性质的游戏和娱乐。伊斯兰教不仅禁止私通,而且禁止“接近”私通的一切媒介。“伊斯兰教确实是禁止一切非婚姻式的性行为;凡是通向非法的两性关系之窗的言论和行为也严加禁止”。十分强调“性”问题的严格规范,是当时社会整体现实关系的折射与反映:其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男子掌握着权力的主体。在充斥着暴力、武斗、战争的古代社会,在强体力手工劳动的生产条件下,男子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妇女对男子有一定的依附性。其二,社会的单元细胞——家庭、家族是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的基石,对社会的稳定、凝聚与统治而言,它们绝对不容动摇。这恐怕是伊斯兰经典中如此强调“性”问题的社会背景性原因。伊斯兰教还反对游手好闲、投机谋利的娱乐。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伊斯兰教的适中消费观是正确的。现代经济也有必要反对追求高消费,当然,所谓高消费的概念是相对的。当消费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商品供给能力时,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且追求高消费的社会风气也会滋生追求奢侈、拜金等庸俗价值取向。现代经济的发展也有必要反对追求低消费的社会价值取向。现代市场经济中,消费需求不旺,将会导致消费市场的不景气,进而影响到商品销售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从道德、法制、精神的角度来看,追求高消费容易导致一些不良行为产生,如一些人为达到高消费目的而采取不正当、不道德的手段甚至犯罪去获取钱财。但强求低消费也会影响人们努力工作与合法地获取财富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从比较宗教学的视角来看,伊斯兰的消费观是积极健康的。佛教强调禁欲,倡导人们放弃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始基督教和新教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禁欲思想,也不太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因伊斯兰教的原旨意识太强烈,伊斯兰经典中的许多命诫和规定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规定与世界现实的发展不相一致。一味地坚守过去的规定而不图变化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穆斯林社会的整体性现代化进程。
五、鼓励农业发展的思想与措施
这里所谈的农业是一种大农业概念,包括林业和畜牧业,因伊斯兰经典中有关林业、畜牧业的论述不多,且常与农业的论述相容。在伊斯兰经典中有关农业的论述不如商业多,这同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完全不同。中国强调以农立国、重农轻商,而伊斯兰教则非常重视商业。随着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向外扩张,伊斯兰教对农业问题的论述逐渐增多。《古兰经》中涉及农业问题不多而《圣训经》中增加了一些有关农业问题的论述,后来逐渐发展、完善的伊斯兰教法有关农业问题的论述也较为丰富,基本包括了传统农业所涉及的生产、经营、所有制、租赁制等问题。
(一)农业神惠论
伊斯兰教认为,农业生产是真主对人类惠顾、施恩的产物。真主恩赐予人类建立农业不可缺少的基础:首先是土地和植物,“他为众生而将大地放下,大地上有水果和花蓖的海枣与有秆的五谷香草。你们究竟否认你们的主的那一件恩典呢?”(55:10)其次是水,真主使人们便利地获取水源,“他从云中降下雨水,用雨水使一切植物发芽,长出翠绿的枝叶,结出累累的果实……”(6:99)这里明确地指出,真主降下雨水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惠及农作物。第三是风,真主派风驱赶雨云,给植物传播花粉。这些论述也说明,伊斯兰经典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有所重识,指出土地、雨水、风为农业生产所必备的三大条件,并指出了它们的重要作用。对于以上三方面,《古兰经》有三节经文,“我展开了大地,并把许多山岳安置在大地上,而且使各种均衡的东西生出来。我在大地上为你们和你们所不能供养者而创造了许多生活资料,每一种事物,我在这里都有其仓库,我只依定数降下它。我派遣滋润的风,我就从云中降下雨水,以供给你们饮料,你们绝不是雨水的蓄藏者”(15:19)。这里除了体现出伊斯兰教的农业神惠论思想外,还说明了伊斯兰教具有初步的、朦胧的生态农业观念:“而且使各种均衡的东西生出来”。当然也说明伊斯兰教所认识到的生态平衡也是基于神创的观念之上。按照伊斯兰的观点,不仅农作物是神惠赐人类的,而且林业、牧业、渔业也是神惠赐人类的:“他创造了许多园圃,其中有蔓生的和直立的果木,与果实各别的海枣和百谷,与形同味异的梓檄和石榴。当结果的时候,你们可以采食其果实;[他创造了]供载运的和供食用的牲畜。”(6:141~142)“他从云中降下雨水,你们可以用做饮料,你们赖以放牧的树木因之而生长。他为你们而生产庄稼、油橄榄、椰枣、葡萄和各种果实。”(16:10~11)“他制服海洋,以便你们渔取其中的鲜肉,做你们的食品……”(16:14)
(二)鼓励农业经营、维护农业生产持续性发展的思想
伊斯兰教进一步提出,人类应充分利用真主恩赐的优越条件发展农业。例如,伊斯兰教鼓励开耕荒地,穆罕默德说:“谁开垦无业主的荒地,谁是最有管业权的。”通过将无业主荒地的占有权和经营权归开荒者来发展农业。另外,“谁管活一块死地,地便归谁所有,虽恶绅暴吏,亦不得干涉之”。说明伊斯兰教十分重视农业的经营和管理,对于一块死地竟以占有权的转让来鼓励农业经营。这也说明伊斯兰教把土地所有权同土地的开发、经营相联系。这种重视土地开发、农业经营的思想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有积极作用。
伊斯兰教还十分重视耕畜、护粮畜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穆圣说:不为看家、看庄稼、看牧畜、猎野牲而养狗者,其善功每日减少二分。’”说明穆罕默德很重视在农业、畜牧业中生产性地利用狗。《圣训经》中还以一则神话传说故事来强调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个人骑着牛正走着路。牛斜着头说:我不是为骑乘而生,而是为耕地而造。’”对于献牲,“穆圣说:你们应宰高年纪的牲畜,如有困难,可宰年幼的绵羊,’”注重保护对生产经营有用的牛、驼。伊斯兰教还十分重视对农业生产的果实和农业牲畜的保护,“农户应该白天看庄稼,牧民应该夜里看牲畜”。
伊斯兰教还注重维护农林牧业生产的持续性发展。伊斯兰经典中有禁宰羔羊、连年砍伐树林、卖不成熟的果品,宰受孕的牲畜的规定:“穆圣禁止卖家畜的胎羔及其孙辈。”“穆圣说:果品必到快成熟时,才能佃卖,枣子到发红变黄时,才能出售,葡萄变黑时,才能出售……”“[穆圣]禁止一连数年预售果木。”这些命禁,有从交易公平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也有维护和保护农林牧业生产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和意义。后来在伊斯兰教法中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如《伟嘎耶教法》规定:可以用来宰牲的牲畜有:六个月有尾巴的绵羊羔,一岁以上的三牲畜,即一岁羊(绵、山羊)、二岁牛、三岁驼,并有分蹄的。
由于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下,狩猎作为农业的一种补充,有助于解决人们的食物问题。伊斯兰经典中有允许狩猎的观念,同时也对狩猎活动作了某些限制。“穆圣说:‘当你放枪射箭以后,如果你发现猎物已命中而死,你应当食之……’”伊斯兰认为狩猎的目的是获取食物,否则,属非法行为:“不要以狩猎为儿戏,从而轻率地使许多动物丧生,应当怀有吃其肉食,利用其裨益的念头。穆圣说:‘谁为了嬉戏而杀害了一只麻雀,复活日它将向真主呼叫道:主呀!某某人曾经把我枉然地杀死,他没有使我死得有实用呀!’”另外,朝觐期间不得从事狩猎活动。还有一些具体的限制规定,在此不一一例举。
伊斯兰教还把发展农业生产同社会福利相联系,并用宗教道德、后世奖惩说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穆罕默德说:“任何一位穆斯林,只要栽培了一棵果树,或者种植了一株谷物,继后,被鸟和人吃了所结出来的果实,那么,对这位穆斯林来说,就是他的一种施舍。”又说:“任何一位穆斯林,只要栽培了果树,供人吃了果实,都是他的一份施舍;树上的果实被人偷了,也算是他的施舍,直到复活日。”施舍被伊斯兰教视为高尚的、会得到真主奖励的道德行为,把种植业同施舍相联系,是强调种植业的重要性。穆斯林学者也指出,此段“圣训的意思是说,果树也好,稼禾也好,只要其成果被人所食用,那么,即使栽培、种植者已逝世,或者所有权已转移到别人手里,然而他造福人群的回赏,将延绵不绝,与世长存”。另外,伊斯兰教还从“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即是施舍、即得赏报的思想出发鼓励农业经营:“有一个人见到艾卜·德尔多伊正在栽培着一棵棵桃树,他说:‘你这样年迈的人还要栽培桃树吗?这种果树,只有在经营若干年后才可望结出果实来呀!’艾卜·德尔多伊说:‘我虽然尝不到它的果实,但是,还有别人不是可以尝到吗?那些回偿是归我的。”穆罕默德也说过:“谁种植了一棵树木,然后刻苦耐劳地维护、管理它,直到它结出果实,那么,人们从其果实中取得的一点裨益,在真主看来,都算是他的施舍。”说明伊斯兰教不仅强调树木的种植,还十分重视树木的管理、维护。
(三)农业土地经营方式观
伊斯兰教认为,如果穆斯林以合法的方式拥有了一块可耕的田地,他应该努力地经营,而不应该荒废掉。同时,伊斯兰教进一步提出了经营土地的多种方式:
1.自我经营管理方式。伊斯兰教鼓励土地占有者自己经营自己的土地。不论栽种谷物或栽培树木都可以,自己应亲自负责田间的灌溉、管理,直到所经营的农产品成熟,认为这是最应嘉奖的经营方式,穆罕默德的大部分辅士弟子,都以经营自己的土地为业,亲自管理。伊斯兰教鼓励自我经营管理方式同其鼓励勤奋工作、自食其力的主张相一致。这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状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合理分工便会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倡自我经营方式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借给教民经营管理方式。伊斯兰教认为,土地占有者如果自己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土地,那么他应该借给那些具有农具、助手和种子、耕畜的教胞去经营,但不应向耕种者收取任何代价。“穆圣说:谁有田地,就让谁自己耕种吧!或者教他让给教胞耕种。”又说:“谁有田地,就让谁自己耕种,或让其教胞来耕种。否则,就教他放弃土地的所有权。”根据这段圣训的表面意思,一部分伊斯兰教法学家主张,经营土地,有两种方式:即自己耕种,或者无偿地给有能力的教胞去耕种。这样,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土地的占有者,而土地里收获的果实归土地耕作者所有。这种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做法,旨在突出土地的经营问题,具有鼓励农业经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