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18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在回回民族形成共同体的历史过程中,在西北一带,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也相继形成了各具特点但又共同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同体。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东乡族是由聚居在甘肃河州东乡地区的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不同民族的信徒逐渐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东乡族族源的主要成分是回回人和蒙古人。此外,汉族人、藏族人也是东乡族族源的重要成分。相比起来,东乡族的族源与回回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元代活动于东乡地区的回回人,逐渐与东乡地区的其他各族人互相融合,并采用了蒙古语言,最后形成了东乡族。回族与东乡族形成的时间大体相同,在回族形成后,由于与东乡族宗教信仰相同,通过婚缘关系,河州等地的回族人中也有一部分融入了东乡族。从现在大多数东乡族人的体型来看,基本上与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相同。但另一方面,在语言方面,东乡语却可以作为这个民族与蒙古人有密切关系的基本标识,说明蒙古族成分在东乡族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4世纪初,即元武宗时,由于安西王阿难答被杀及其部属处于被迫害镇压的困境,屯驻于河州一带的阿难答属下的回回人、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和其他人大批进入山高林深的东乡地区。此地偏僻、闭塞的地理条件,为驻屯于这里的回回人、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和其他人等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使他们得以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融合成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新民族共同体——东乡族。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及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根据传说,撒拉族先民是距今700年前的元代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徙来的。撒拉族具有独立的语言,与其周围的汉、藏等族的语言无论在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不相同。而与中亚土库曼人以及今撒马尔罕(乌兹别克共和国)居住的乌兹别克人的语言相近,同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

从历史记载看,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龚景翰修的《循化志》说:“雍正九年(1731年)十二月,回民韩哈吉、马火者互控(循化)营巷内。韩哈吉诉状称,民等从哈密移来,定居已三百六十一年,奉行的教门是一个。”同书又说:“撒拉回子不知所出,考其种,即今新疆之缠头回也。”成书较晚的《甘宁青史略》(慕少堂编)也指出:“撒拉族元时由新疆入内地,居河州所属之循化……”国外东方学家综合中亚历史资料,在《伊斯兰大百科全书》(英文版)第四卷中,对撒拉族先民的迁徙史作如下阐述:“撒拉族原来名叫撒鲁尔,是乌古斯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这个部落及其名称是起源于达罕的长子,而达罕则是乌古斯汗的六个儿子之一。随着其余的乌古斯部落,这个部落很早就从赛浑河一带、伊犁及热海等地区迁入河中、花剌子模及呼罗珊,最后,一部分人定居在东部安纳托利亚,在小亚细亚赛尔柱帝国的历史中,撒鲁尔人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由于赛尔柱人实行旨在各个方面分散乌古斯部落的政策,结果大部分撒鲁尔人遂向西迁移,而留在马鲁及撒拉克的一部分人在较后的历史中被泛称为土库曼人。其中一部分人,根据几位学者的意见,在公元1370年至1424年之间取道撒马尔罕,经过吐鲁番、肃州到西宁,在那里定居下来,成为今日甘肃的撒拉族。”此外,《多桑蒙古史》、《突厥语大辞典》、《突厥民族的发源及其移动》等多种着作中,也都记述了这段迁徙史。还有土耳其文着作记载:“原住在撒拉克(今土库曼境内)的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带领本族共一百七十户,离开此地东行到了今天的西宁附近定居下来。”

撒拉族先民初来循化之时,人口是不多的,大约数百人至干人。他们到循化后,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在传说中,撒拉族和藏族之间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姻亲关系。由于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相近,周围回族成为补充新鲜血液的又一主要来源。从现在撒拉族的姓氏来看,有韩、马、冶、何、沈等二十余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由周围的回族转化而来的。《循化志》卷五就记载了从河州及内地迁来的回民成为撒拉族新成员的事例。同时,撒拉族中也吸收了不少汉族的成分。正是由于不断吸收新的成分,据明朝张雨《边政考》卷九的记载,到嘉靖年间,撒拉人口已达“男妇一万丁口”,约二千余户,比初来之时增加十倍,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撒拉族。

保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历史上,保安族被称为“保安回”。保安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原居住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地方,其族源可追溯到元代。根据在甘、青两省保安地区的考证和调查,保安民族是以元代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为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回、藏、土(青海同仁土族)等民族互相交融发展,历明清两朝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从语言方面考察,保安族有其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有不少的波斯语、阿拉伯语词汇),但由于元朝的强化统治,和蒙古语在词汇上有相同之处,同时,又吸收了不少汉语词汇。保安族还保存了一些与藏族相似的民族习惯,如善骑,好枪棒,并自制和喜爱佩戴腰刀等。

保安族在17、18世纪时,居住在隆务河两岸的保安堡、下庄及嘎萨尔等“保安三庄”。后来因不堪忍受隆务寺宗教上层和部分土司、头人的压榨和挑拨离间,被迫于清同治年间迁居循化住了三年。以后因民族矛盾与抗清斗争纷起,又迁至积石山县的大墩、甘河滩、梅岭和刘集乡的高赵李家村聚居,沿袭过去的习惯,在这里也称为“保安三庄”。195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把这个民族命名为“保安族”。

综观回族的历史,回族的形成有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语言的作用。因为若构成一个稳固的人们共同体,必须操持一种共同的语言。之初,当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穆斯林聚到一起时,他们所操的语言不一,语种复杂,口语和方言就更复杂不清了。只就语种来说,他们的语言大体可分属三大语种: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这样,首先他们内部之间就语言不通,彼此交往缺乏共同语言;其次,由于他们生活在汉族的文化氛围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汉族广泛接触,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作为内外交往的手段。但究竟以哪种语言作为民族共同语言,经过社会实践,根据现实环境,只有学习汉语,使用汉语、汉文,才能适应这两方面的需要和要求。虽然这出于时势和环境所迫,不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对于外来穆斯林无异要经受一个非常矛盾和痛苦的过程,但这样做既能沟通内部关系,又能沟通与汉族的外部关系,对新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东来穆斯林语言文字的逐渐汉化,是促使他们结成回回民族的重要纽带。

第二个条件,是伊斯兰教的作用,这是回回民族形成的决定因素。伊斯兰教与回族,由于一种特殊的历史作用,它们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这个方面可以说这种关系甚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它对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伊斯兰教是一种包含内容极为丰富的人类文化现象,它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在宗教的名义下包括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内容,并渗透到回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而在思想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

从元到明的数百年间,伊斯兰教充分发挥了其影响,使散布在全国各地,尽管来源不同,但在遭遇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相近的回回人联结在一起,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回族,并在历史上成为这个民族全民信仰的一种宗教。在回族发展进程中,伊斯兰教首先促进了回族得以形成共同的风俗习惯,尤其是饮食婚丧等习俗,最早就来源于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回族的主要喜庆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也来自伊斯兰教。另外,鉴于伊斯兰教在饮食礼拜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清真寺逐渐成为回族联系或聚居的中心,从而促成了“大分散”状况下“小聚居”的回族居住和生活特征。

回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作为回族全民尊崇的意识形态,对回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他们各自披上了一层宗教的外衣,甚至有些规定本身既是宗教制度,又是经济制度,如关于交纳天课的规定。同样,伊斯兰教对回族共同心理的形成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当然,如果不是回族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为民族形成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那么回族也无法形成,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了。如果不是回回普遍遭遇到离家远徙的共同命运和相似的政治待遇,那么宗教的作用也不会那样显着。所以,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是回族民族共同体本身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而伊斯兰教及其相应的一套宗教制度,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发挥了促进和保障作用,并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精神凝聚力。在当时回族人的心目中,伊斯兰教几乎变成了这个新兴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标识。这样一来,中国伊斯兰教就以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为载体,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依附于伊斯兰教而存在发展下来,没有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汪洋大海中被吞没。从此,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同回、东乡、撒拉和保安等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引人注目的现实。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这些民族的起源和形成过程相似,他们的形成都是由伊斯兰教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西北地区,这些民族又往往杂居一块,有着共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遭遇。所以,这些民族的伊斯兰宗教制度也相似,在阐述西北地区伊斯兰教问题时,往往很难把这些民族的个别情况区分开来。本书在研究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的内容时,也包括了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与回族相关的内容,以便于对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进行综合性的考察。

1300多年来,伊斯兰教以其幽玄的哲理,古老的历史和巨大的能量,凝聚了数亿计的不同肤色的穆斯林群众。尤以其缜密而集体意识极强的宗教制度,更具有超强制性的权威,成为每个穆斯林必须遵行的神圣义务。其信仰和观念、功修礼仪、宗教组织以至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的系统化、制度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教法学十分发达,无不有制,无不立法。伊斯兰教以“天命五功”和各种礼仪制度,来沟通人与安拉之间的关系,密切人与人的联系。由此而显示出伊斯兰教的神圣和庄严,并从而在穆斯林的心理上造成极为严肃的宗教气氛和牢固的宗教感情。

宗教,特别是宗教制度,它的表现形式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时代而变动。历史每前进一步,它也必然随着历史而变迁,相应发生演化;同时,同一时代的宗教制度,由于所处的民族母体和地理区域各异,也会产生不同的特点。例如在回族伊斯兰教中,由于我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作用,就形成了某些不同于其他伊斯兰民族地区的宗教制度,在其信仰的深层结构中,深刻地体现着回回民族的早期文化。

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即伊斯兰教在回族穆斯林中的表现形式(包括传教方式和手段),也就是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信仰,在回族穆斯林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其传播和发展的特点。我们准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方面讲,当指宗教戒律、宗教功课、宗教组织、教职制度、宗教场所和设施以及宗教节日等等。从广义方面讲,还应当包括信仰纲领、神学原理(或宗教哲学)、伦理道德规范。同时,还要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和作用。对回族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穆斯林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中的表现以及家庭生活,包括出生、继承、婚姻、丧葬、立身处世、饮食制度和生活习惯等等。都列入本书探讨范围之内。就以上所述,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大体可归纳为三类:(一)信仰制度;(二)宗教制度;(三)社会制度。但在本书中叙述时为了照顾整体,仅就每项制度的内容分章专述,这里不再逐章详细归纳。

同类推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重大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产生了老子、庄子两位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道家妙语话人生》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热门推荐
  • 九州·商博良Ⅰ

    九州·商博良Ⅰ

    出身高贵,智慧超群,因为所爱的女子死去,独自带着一个青玉瓶子游荡天下,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死去。最终,为了一个与挚爱之人酷似的描红木偶丧生。所爱的女子是个羽人,没有正面出现,但依稀可知其风华绝代。故事背景发生在云州雨林中,蛇群,蛊毒,祭祀舞蹈,龙神,巫女......神秘幽远,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敬德帝二十七年,那个黑衣带刀、总是微笑的男人走入了云州的雨林,再没有出来……
  • 重生之异世女王:睥睨天下

    重生之异世女王:睥睨天下

    她是东方大陆一代战神太子,女扮男装,阴暗偏激,阴狠狡诈,擅长权术,阴谋诡计,冷酷无情,残暴嗜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登基之日遭众叛亲离,让她重生到了西方大陆。再度女扮男装,手握水火元素,杀光明教皇,灭光明天使,毁光明神殿,开辟一条杀伐之路。身怀空间戒指,收魔宠,收战宠,还有收男宠……废材?斗玄双修的天才是废材?渣渣?拥有驯兽师、丹药师、炼器师身份的变态是渣渣?回眸一笑天下乱,哪想到惊才绝艳的他竟然是她?于是,众美男怒,女人,你骗我们骗得好苦!
  • 灰熊王

    灰熊王

    一部描写北美荒原动物的小说。小说根据作者真实经历创作。故事中,灰熊托尔是加拿大北部山谷中的王者,后来它遇到并接纳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熊,一大一小两只熊相依为命。猎人兰登和布鲁斯来到山谷,小熊被猎人活捉。在追杀与逃避中,托尔与猎人兰登相遇了,咆哮着恐吓兰登,但最终却饶恕了这个看起来苍白弱小的人类。兰登幸存下来后顿悟生命,放弃了猎杀,将小熊放生。这种态度转变在《灰熊王》的前言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最激动人心的,不是猎杀,而是放生。”“自然是我的信仰,我的愿望,我的志向;我想达到的最大目的,是让读者随我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腹地。”
  • 保卫之战

    保卫之战

    林小东一年之内已经是第三次失业了。这对性格原本就刚烈的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第三次失业后,在家里呆了好几个月,仍然没有去找新工作,每天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可他越呆越不自信,没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可急坏了他的父母。那天母亲张月蓝再次感叹地说:“你一个大小伙子,总呆在家里也不是办法呀!”林小东知道母亲不想让他呆在家里,为他没有工作着急、发愁。他想母亲着急上火也是有道理的,都二十好几岁的人了,不能总让父母养着,在家吃闲饭呀,还得出去找份工作,自食其力才行。林小东不想再到车间去当工人了。
  • 泰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泰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泰拳是一种运用拳、肘、腿、膝进行实战对搏的功夫,注重功力纯至和技术精细,其中“铁肘、钢膝、千金腿”被誉为泰拳的“三大杀手锏”,在擂台上曾令许多的功夫高手俯首称臣。
  • 声息

    声息

    多年前的一场火灾,一场空难,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女孩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继承权,也失去了容貌。为了活下去,为了给最爱的人报仇,她不惜亲手埋葬过去的自己,整容,改名,叫季明樱,与另一个女孩柳溪川搭档成立了少女组合SEAL,踏上了演艺之路,并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音乐才能迅速走红。此后的生活便充满了怀疑与孤独。作为艺人,她负面新闻不断,在生活中,她用冷漠掩饰着一切情绪。女孩间的嫉妒、公司高层的冷血、媒体的捕风捉影、看不见的敌人、抹不去的回忆……扑面而来,她就像是四面楚歌中孤军奋战的勇士。
  • 傻傻徒弟腹黑师

    傻傻徒弟腹黑师

    “师父,为何您这般看着沫儿?是沫儿又做错了什么吗?”黎芸沫一脸迷茫的躺在千叶旬怀里。“沫儿没错,都是为师不好。”向来无欲无求的千叶旬内心竟起了一丝涟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若爱上我只会让你痛苦,我宁愿从来不曾走进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师父?”“不要再叫我师父,我已经没有资格……”“师父当真不要沫儿了?”“难道沫儿从来没有想过做我千叶旬明正言顺的妻子?”
  • 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15种成功法则

    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15种成功法则

    本书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汽车推销大王”乔·吉拉德、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有“保险营销教父”之称的法兰克·贝特格等世界顶级推销大师的成功模式和成功规律,萃取出15种成功的法则,帮助广大推销员培养全新的推销习惯、素养、技巧和心理,迅速提升销售能力和业绩。将此书所总结的销售经验和点滴智慧运用到实战中,你一定会取得惊人的成就。仔细阅读本书,下一个金牌推销员就是你!
  • 命运之誓

    命运之誓

    “我知道,从本来的命运上来说,我应该被永远地囚禁在塔里,这家伙也应该死在无数的暗算之下。但是我觉得命运这种东西从本质上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托词而已,怎么说呢——对,就像是我每次和齐格飞吃饭的时候说自己没带钱一样,都是一种很无聊的借口罢了。”梅林笑了笑,举起了手上的大书:“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我身为人类那一部分的勇气和智慧,一直到今天也不例外——说一句那些该死的英雄史诗小说里最常见的台词吧,其实我还一直挺想说一次这句话的......”“命运的洪流,绝不可能击溃我的意志。”
  • The Golden Ass

    The Golden Ass

    Lucius Apuleius, a young man of good parentage, takes a trip to Thessaly. Along the way, amidst a series of bizarre adventures, he inadvertently offends a priestess of the White Goddess, who promptly turns him into an ass. How Lucius responds to his new misfortune, and ultimately finds a way to become human again, makes for a funny and fascinating tale.The Metamorphosis of Apuleius, referred to by St. Augustine as The Golden Ass, is the oldest novel written in Latin to survive in its entirety. Originally written by Lucius of Patrae, this translation by Robert Graves highlights the ribald humor and vivid sense of adventure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Providing a rare window in to the daily lives of regular people in ancient Greece, Robert Graves' translation of this classic tale is at once hilarious, informative, and captiv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