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1800000006

第6章 信仰纲领(1)

伊斯兰(Islam),阿拉伯语的译音,原义是“和平”,也含有“顺从”之意。后来,“伊斯兰”一词演化为先知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的专用术语,在(古兰经》中正式命名:“他们以自己信奉伊斯兰,示惠于你。你说:‘你们不要以你们信奉伊斯兰示惠于我;不然,真主以引导你们于正信示惠于你们,如果你们是说实话的。’”(49:17)从此,伊斯兰一词定义为“顺从”,就是顺从安拉——宇宙的主宰,伊斯兰教也就是顺从安拉意志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Muslim)或穆民(Mumin谟敏),就意味着信仰和顺从安拉的人们。

伊斯兰载入中国典籍,最早见于唐代杜环《经行记》,称为“大食法”。说:“诸国陆行之所经,山胡则一种,法有数般。有大食法(伊斯兰教)、大秦法(景教)、寻寻教(袄教)。”南宋时期称为“大食教度”,赵汝适(诸蕃志》:“大食教度……王与官民皆事天,七日削发剪甲。岁首清斋,念经一月,每日五次拜天。”

元时,“回回遍天下”,伊斯兰也还没有统一的定称,史籍多用“回回”一词泛指伊斯兰教信仰者,回回穆斯林亦多如是称之。公元1348年,定州《重建礼拜寺记》:“唯回回为教也,寺无像设,唯一空殿,盖祖天方国遗制”,碑文回回与教并称。此外,在穆斯林中也有“真教”或“清净教”之称。元至正年间,回回大师阿老丁建杭州凤凰寺,称“真教寺”。公元1350年,泉州《重修清净寺碑记》,碑文则称伊斯兰为“清净”。

明代,对伊斯兰教有两种称呼:一称“天方教”,明代史籍中多称麦加或阿拉伯地区为天方,伊斯兰教创于麦加,兴起于阿拉伯地区,故名“天方教”。一称“回回教门”,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马欢《瀛涯胜览》中,即用“回回教门”称伊斯兰教。此称又见于陆容(菽园杂记》。郎瑛《七修类稿》又将回回教门简称“回回教”。民国时期,又进一步简称为“回教”。回回二字,系由“回纥”演化而来,回族穆斯林学者刘智说:“至宋元学人大至,视回纥二字无谓,而改为回回,声音相近,而义理颇深。”

明末清初以来,始有汉语定称,穆斯林普遍称之为“清真教”,同时,教既名之曰“清真”,穆斯林信主认圣的自我证辞,则称为“清真言”,礼拜寺统称清真寺,宣扬伊斯兰教义的汉文译着,以“清真”命名者为《清真大学》、《清真指南》、《清真质疑》、《清真教考》等亦相继问世。

“清真”一词,源于唐代李白诗:“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宋词人周邦彦作品称《清真词》,佛、道教的寺观也曾有以“清真”命名的,但与伊斯兰教名同实异。回族穆斯林学者刘杰三撰《清真教说),从三个层次上阐明“清真”一词的意义:

一、“以言其主,则有主之清真。无所始也,而自不落于空无;无所终也,而更不拘于方位。不受阴阳而超然自在,毫无干杂而纤微自明——此主之清也。永远常存而不似万物,至尊独一而靡所与同。天地至大,巨细莫不任其掌管;人神至广,贵贱莫不听其生死——此主之真也。

二、“以言其教,则有教之清真:教本主圣而不似诸家与自立,道合天人而非若异说之偏枯;圣与圣相传而无所用其聪明,人与人相习而不敢私其臆见——此教之清也。自上天以及地下,而尊教者不别仙凡;自开辟以至今日,而服教者无论亲疏。至其向背各异,则所以证其先天之自取;迷悟有兮,则所以辨诸身后之升沉——此教之真也。

三、“以言其人,则有人之清真:异端邪说不能惑其志,功名富贵不能乱其衷;身寄浮生而来去不淆,躬居尘世而一心常静——此人之清也。心唯一主而二念不立,行唯圣训而迨忽不生。孝悌忠信之事本乎主命,而奉主唯谨;礼仪廉耻之端出乎经传,而佩服益深——此人之真也。”

对于安拉、伊斯兰教以及穆斯林来说,认为都有“清真之可据”,故称之为“清真教”,表示伊斯兰“纯洁无杂,诚一不二”。回族穆斯林为伊斯兰教赋予更加“神圣”的含义。

直到建国后,1956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伊斯兰教名称问题的通知》:“伊斯兰教是一种国际性宗教,伊斯兰教也是国际通用的名称。”规定:“今后对伊斯兰教一律不要使用‘回教’这个名称,应该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当代才成为它的正式通称。

伊斯兰教是最严格信仰唯一主宰的宗教,基本教律由信仰(即伊玛尼)、宗教功修、善行等三部分组成。信仰是伊斯兰教的思想基础,回族穆斯林学者多译称为“明信”或“正信”。(古兰经》宣告:“你们把自己的脸转向东方或西方,都不是正义。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忍受穷困、患难和战争,这等人,确是忠贞的;这等人,确是敬畏的。”

这段经文,奠定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信安拉、信末日、信天使、信天经、信先知,其中“信安拉”是全部信仰的核心,决定和支配一切,其他信仰、功修和善行,从属于信仰安拉而已。因此,回族穆斯林通常以“信安拉”称为“总信”,即“信仰纲领”。以信安拉、信末日、信天使、信天经、信先知称为“分信”,并将信前定也列为信仰之一,依次构成六大基本信仰:

信安拉

安拉(Allah)一词,据说原义在阿拉伯语中是“信一神”,他的概念是至高无上的、无所不能的、奥妙的力量,宇宙间一切生物无不依赖于他的创造和施济,最后归回他的尊阙之下。

“安拉”一词,唐宋典籍译其义为“天”,“无问贵贱,一日五时礼天”;“(大食)王与官民皆事天”,“其教专以事天为本”等等。后来也为回族穆斯林接受。元末,定州《重建礼拜寺记》、泉州《重修清净寺碑记》、广州《重建怀圣寺记》中均以“天”称呼“安拉”。清代经学大师马德新所译《祝天大赞》点明:“天,即吾教所谓万有之真宰也。”也有些典籍将安拉与佛混称,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麻加(麦加)是佛麻霞出世之处……佛所居方丈,每岁遇佛忌辰……”郑所南《心史》:“回回事佛,创叫佛楼,甚高峻……大声叫佛不绝。”反映了古代非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教认识之偏于揣测。

明代后期,“清真教”名称既确立,安拉“至清至净”,“真乃独一”,自然译为真宰和真主。“主”,刘智译为“极尊”,由于安拉“举天地之所有,莫能逾其尊焉。其义无所得名,而以似乎家国之有主,因以主名之”。至于冠以“真”字,称真主在于区别世俗间暂时拥有一物,或掌握家国而以主自居者。安拉“总理象而无遗,亘万古而不易”,故称之为“真主”。至今,回族、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穆斯林,对安拉的称呼,以原阿语“安拉”称之外,也以波斯语“胡达”称之。“真主”的称呼,已成为穆斯林对安拉的汉语定称,此外,也常常以“为主的”称呼安拉。以“天”称之的现在极少了,同时,许多地区的回族穆斯林也不赞成将安拉译称汉语之“神”,认为“神乃隐而有形”的实体,属于安拉所造化。所谓“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鬼与神并列,在汉语中含有贬义,显然是对安拉的亵渎。

《古兰经》强调:“你们的主宰,是独一的,除他以外,再无主宰;他是普慈、特慈的。天地的创造,昼夜的循环,行驶于海洋而裨益于人类的船舶,真宰降自云霓的甘霖,苏醒已枯的大地,于大地上散布动物界,以及天地之间被管辖的风起云涌,这里边,对于一般有思想的群众,确有种种教训。”

根据《古兰经》关于安拉的表述,回族穆斯林学者认为,安拉本体“寂而非空虚,感而无声臭,不落形色,不拘方位,似无而有,似虚而实,人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安拉超绝万物,隐寂无像,故不可以形色求证安拉;安拉确然实有,所以也不能以虚无论观之。因为事物分有形和无形两大类型,有形之物以不同形态和色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人所共见。无形之物,虽不以形色表现,确然实有,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即如人体内的性灵,与人形影不离,相伴终生,人们仅凭自己的视听、言动、食息、起居、灵明、活泼,一息尚存,可以想见它的存在。身内之物,尚且如此,至于其他身外之物,同样可以依据客观的迹象,进行推理和发现。安拉无形无影,无方无所,超绝万物,不可能见其本体。但是,安拉的本体,“隐于用,见于为,妙于理,形于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不体现安拉存在的征兆,所谓“妙万迹而无迹,孰非其迹?”试看“天地之造化,日月之运行,昼夜之舒卷,寒暑之代谢,以及种种安排,色色布置,历万古而常然,恒生生而不息,则知其必有主宰默写其间”。也就是说,安拉存在的征兆,充塞寰宇,“无物不是主宰之所显,则无物不可见真宰;天地间无处不是主宰之所在,则无处不可见真宰”。

先知穆罕默德教导穆斯林,认识安拉首先从认识自身出发。认为人身是由肉体与性灵两部分相合为一,人体仿佛一个小世界,性灵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因此,通过思维活动,明确自身的存在,进而也就认识安拉的存在和妙用。

回族学者王岱舆提出认主的三种方法:“知认”,即仿照圣贤的参悟,探讨经典,睹物生情,由此及彼,体认安拉。譬如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品类各异,刚柔不等,缺则不备,无不至当,今古不易,少不如是,自不安妥,除斯真主,孰能再造”;“见认”,超脱各种尘缘亲身经历实践,由己身而体认安拉;“续认”,克尽偏私之见,回复最初的本性,由无我而体认安拉,“因人之视听知能,虽穷理格物,不能了彻原有,必须已有全溶,始得妙明,顿显(安拉)本然之动静,自此方明”。

继王岱舆之后,刘智又提出认主的三个途径:“造作之理”——谓人世间的器物、宫室,没有不经过工匠劳作而自成的,进而联系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动植的生成,岂能没有造物者;“事为之理”——谓物体运动,必有操纵者,江湖行舟,必有篙师。车行于途,必有御手。风鸢凌空,必有牵线之人。飞箭射中标靶,必由射手引发,由此可知天体运行,万物生息,必有“纲维理数,掌握人天”的安拉存在;“执掌之理”——谓天地间,物各有主,屋宇、田园、山林、湖塘,无不属于其主人。宇宙浩茫无际,万类各得其所,蕃息不已。由此可知,天地万物必有执掌之主宰。

“认主独一”,乃是伊斯兰教认识论的基础,是穆斯林认主的首要任务。

安拉超绝万物,所以无论本体、特性、存在和作为任何一个方面,安拉都是“独一”的,是无可比拟的。“其真独一无偶,其体独一无偶,其尊独一无偶,其大独一无偶,其用独一无偶”,乃是宇宙万物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安拉的“独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天地万物而为独一”,一是“包天地万有而为独一”。前者指“真主之本然,不牵于众着,不杂于气化,不入于后天之数,无方无体,纯粹至妙,不可名言”;后者则指安拉“合古今色妙而统入于真理流行之中,体用无分,浑同大化,独之外,无众也;一之外,无万也”。阐明安拉本体至纯至妙,与一切理气物质绝缘,至清至净,一尘不染,凌驾所有一切之上,超时空而独一存在。

回族穆斯林学者提出认主“独一”的“三品”之说,即真一、数一、体一。

“真一”,指安拉独一无偶,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确切解释是:“确实无妄之谓真,单另独一之谓一……所谓单另之一,超天地万有而为独一也,无所比拟,难以比拟。”真一与宇宙万物具有极其特殊的关系,真一“超乎万有,而无时不与万有俱,乃同而不同,在而不在,非若物与物之同在也……故水摇竹影,两体无干;风弄花香,同而不共,清妙故也。若言其同,又与万物无干;若言其不同,又何以贯彻其万物,是知有天地之先,及已有天地之后,其原有单另,皆一致也”。

“数一”则指“真一显化而为天地万物之种子”,也是“真一之所妙”。伊斯兰教与儒、释、道诸家本质差异,就基于此。所谓“正教尊单另独一,诸家以数一为尊。独一与万物无干,数一乃万物之本始。须知数一浑包万象,即如海出众流,然其洪量未尝损益,所以沧海能为江湖,江湖必不能成沧海”。因为诸家所谓“无极而太极,乃数一也。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亦数一也”。所以,“数一”不过是天地万物的种子,真一则是天地万物的主宰,穆斯林定认和信仰的安拉,即指单另独一的“真一”。

“体一”,指人们通过自身参悟,认识创造宇宙万物的安拉,所谓“真一者,真而真。数一者,真而幻。体一者,幻而真”。三一通义,三而一,一而三,浑然无分,另一方面却又不等同。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谈佛说道悟人生

    谈佛说道悟人生

    这不是一本说佛论道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怀来点释人生的书,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被归入了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们就能够活得精彩。
热门推荐
  • 妖夫太腹黑:嚣张大小姐

    妖夫太腹黑:嚣张大小姐

    前世,她是神医,综合实力世界排行前十的高手!东方世家的接班人;为了她们姐妹同生共死的誓言,她自毁于山巅之上。一朝穿越,她成了被东方世家遗弃的大小姐,一个赌约,黑暗帝王的他成了她的面首;一场邂逅,妖魅臣相非她不娶……只不过是看好友的宝宝太可爱,想也偷生个,却遭到腹黑妖夫的追缉。她的古代之旅要不要弄得这么刺激?
  • 海洋刺客

    海洋刺客

    战争并非人间才有,动物界也充满了争斗与厮杀。在《海洋刺客》中,看“海上霸王”虎鲸如何称霸海洋世界,看“丑陋毒王”纹腹叉鼻鲍如何吓退掠食者,看“伪装高手”石鱼如何隐藏自己……《海洋刺客》生动揭示动物界鲜为人知的战斗场景,告诉小读者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并以高清晰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所选动物的风采,努力为孩子们奉献一道视觉上的美味大餐。
  • 我的领域

    我的领域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而电竞就是我最擅长的。在这一领域,我就是世界第一,为什么我要因为你们的不理解而放弃自己的领域?”这是林子涵离家前对林母说的最后一句话。林子涵,一个靠着电竞世锦赛三连冠而扬名的世界级电竞选手,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当他最初走进电竞圈的时候,林母十分不解,为何儿子会如此沉迷网络游戏,在她看来电子游戏就是使人玩物丧志的精神鸦片,去做职业选手就是自毁前程。最终林母并以断绝母子关系相逼,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他所擅长的领域。“妈妈。。。总有一天您会明白的。”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 四爷的女战神

    四爷的女战神

    片段一“你可知,爷知道你能进府,爷有多高兴!”四爷说“爷高兴就好!”曲如眉回答说“爷给你的玉佩可带在身上了?”四爷又问“一直都在!”曲如眉说完,将手伸进衣领处,将脖子上的红绳拉出!“你竟这般在意这块玉,贴身放之!爷很是欣慰!”四爷感动的讲她揽入怀中说道!曲如眉一点没解释,当初玉佩上的绳结松了,自己又不会编,只能随便找条红绳拴住,这才挂到了脖子上。。。片段二四爷见眼前的这个他日思夜想的女人,终于在他的床榻之上,心里难免激动了些!这丫头,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配上这小巧的脸颊,以上清澈的大眼睛。睫毛很长,忽闪忽闪的很是好看!这嘴唇,晶莹剔透,我见犹怜!“别怕,爷会轻一点的!”四爷慢慢。。。
  • 黑白道终结篇:沉默

    黑白道终结篇:沉默

    李斌良调任奉春市公安局春城分局局长不久的一天夜里,他孤身前往一条小巷赴约,突遭袭击,陷入昏迷中。他被救醒后发现,他的身边还躺着一具尸体。他带伤亲自指挥破案,很快查到,这一蹊跷血案是本市一个杀害警察的在逃犯所为。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各种人物和事件围绕着此案一一呈现出来,奉春的种种社会矛盾也摆在李斌良面前。
  • 三字经

    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狙击生死线

    狙击生死线

    韩光和蔡晓春都是狼牙特种大队的顶尖狙击手,他们是生死战友,同时也是竞争对手,两人更是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军医赵百合。后来,蔡晓春因违反军纪离开了部队,他带着赵百合出国做了雇佣兵。而韩光转业到了滨海特警,成为功勋狙击手。滨海即将迎来世界经济论坛,滨海公安局严阵以待。不料,韩光的狙击步枪被神秘盗窃,回国的赵百合更被这支狙击枪枪杀……韩光则成为被追缉的杀人疑犯。蔡晓春离奇出现在滨海市,被幕后黑手何世荣雇用,准备刺杀海外财团老总何世昌。韩光和蔡晓春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警方和军队严密合作,韩光一举捣毁黑暗势力,韩光和蔡晓春的最后决斗,在一片废墟上展开……
  • Black Heart and White Heart

    Black Heart and White He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钻石宠婚之妙妻狂想娶

    钻石宠婚之妙妻狂想娶

    现实中,她有一个身价数亿的未婚夫,可她依旧是个处儿。传说中,他有一双儿女,可他依旧是个雏。她是方耀大陆著名的足迹学专家,即将嫁入豪门,却放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依旧每天奔走与案发现场,天天和脚印打着交道。他是神秘家族的掌权人,出身高贵。人前,他沉稳内敛,淡漠冷情。人后,她面前,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市井无赖。人前,她慧眼识天机,成熟干练,雷厉风行,人后,他面前,她是这样的:“哟,爷,您老别跟我说你还是颗青果子。”某女一脸的嫌弃。【PS:架空时代的都市宠文,男强女强,身心干净,一对一,一宠到底,喜欢的亲,点个收藏吧,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