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8100000015

第15章 1934年11月29日湘江东岸黄土崖高地(2)

不管进军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也好,还是进军湘中也好。在蒋介石南昌行营的军事地图上都预先标示过。也都预先作了准备。这算不了什么高明,即使是一个平庸的参谋部,也都会把几种可能几个方向都网在思考范围之内。问题是看他的最终判断是否准确、事先预防是否有效。

当时的最高决策机关——“最高三人团”还有中革委主席朱德,这些人,并不都是不分是非专门拒绝正确建议的愚蠢的人!他们也有利弊权衡,他们的思考,应该说也是周密的!

如果不以后来的对错尊卑沉浮定褒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人的作用,那就会公正些。比那些简单化简约化地一概斥之为“左”倾分子,提供给人们的教训和哲理就会深刻得多!

当时,由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整个形势的估计出了偏差,提出占领中心城市和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任务,这种极左思潮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翻卷下来,犹如洪水之奔流。

谁也顶不住那种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而这种打击正好来自你的同志,来自你自身。就像文革中谁没有高举红宝书推波助澜呢?也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两次打长沙都告失败一样,这是一个历史进程,谁能抗拒历史的必然潮流?

那么,这些“左”倾所产生的恶果,应该归罪于第三国际的左倾?似乎又不全对,因为第三国际所作的左倾决断,除了主观原因外,有没有各国支部提供的不切实际的情况而由此作出错误判断的客观原因呢?

还是歌德说得辩证些:“真理与谬误是同一个来源,这是奇怪的但又是确实的。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粗暴地对待谬误,因为在这样的同时,我们也就在粗暴地对待真理。”

为了利用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周恩来与朱德于1934年10月5日派潘汉年、何长工去寻邬同陈济棠的代表杨幼敏、黄质文进行停战谈判。达成了五项协议,可以互借道路,为红军顺利通过第一道封锁线作了准备!

在这样一种可以让路通行的条件下,去与二、六军团会合更为有利的考虑,不是合情合理的吗?

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锁线都比较顺利地通过了。这是不是说明“三人团”决定的开进路线并没有错?直到湘江,才由于行动迟缓,受到了敌人的夹击。那么,如果早日丢弃辎重,提前两日过江,是不是损失就会小得多呢?

那么,湘江一战的惨重损失是在于行动迟缓上,而不是战略方向和行进路线的错误了?

按当时李德、博古的心理,进军湘中是危险的,还是去跟二、六军团会合,有先遣部队接应,有根据地作为落脚点更可靠些。这不是可以理解的吗?

如果当时各申理由,而后投票表决,人们赞成前者还是赞成后者?不能立足今天去要求当时,只能立足今天,剖析当时,不能脱离历史条件而谈历史。

毛泽东的建议不被接受。他并不过分遗憾。他知道应该点到为止,他知道必须等待。“我早说过你的那样干法不行,结果就是不行!”他认为历史会站出来替他说话,这叫有言在先。

这些历史性的问题,王稼祥负伤之后躺在他的病床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思考过。这是他跟博古不同的地方,跟洛甫也不同。这些思考是他认识王明“左”倾路线的开端,也是他从“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的基础。西征途中与毛泽东住在一起,这是他与“左”倾路线决裂的契机。

1934年11月25日的夜晚,是个普通的夜晚,是微雨潇潇的夜晚,从某种角度来说,又是带有历史意义的夜晚。

这天黄昏,红军在道县至江华之间,全部渡过潇水,分四路纵队向湘江开进。

中央纵队在一个叫九溪桥的小小山村里宿营。纵队部通知,先头部队正在激战,预计在这里将停留八小时,要大家抓紧时间养精蓄锐,以便翻越前面的都庞岭大山。

在瞬息万变的战争年代,八小时,有时显得十分漫长,譬如打阻击;有时又显得极短,譬如睡眠。

王稼祥和毛泽东都坐担架,所以他们经常住在一起。毛泽东不爱骑马(当然有时也骑),坐担架不仅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而且可以静心思考和读书。

这是一个石壁小屋。明亮的马灯放在两个摞在一起的铁皮文件箱上,王稼祥刚刚换了药,躺在担架上微睡。他的伤口一直时好时坏,在这种情况下翻山越岭,忍受颠簸,无疑是一种漫长的酷刑。

毛泽东倚在马袋上读书。他白天在摇篮似的担架上早已睡足,安静下来反而不能入眠。

毛泽东把灯捻小,还撑起一件雨衣挡起,不让灯光照在王稼祥的脸上。

王稼祥眯了一会儿。他看见灯光把毛泽东变形的巨大身影投射到墙壁上,灯光映出毛泽东的长发和那双特大的手。他不知道主席在读什么书,竟是那样专心致志。

“主席,你在看什么?”

“淮南子。”

王稼祥有些愕然,这书他没有看过。

毛泽东把书放下,转身面对王稼样,点上了一支烟,吸了一口,颇带感慨地说:

“对人对事,历史从来评价不一,你看淮南子对共工的评价与《国语·周语》和《三皇本纪》的说法就大不相同。有的把他说成是捣乱分子。有的把他说成是争强好胜争夺王位的鲁莽汉。我认为淮南子说法最为可取,你听。”

毛泽东翻开书读道: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死了没有?书中没有说,但他改变了天地的格局,所以,共工应该是胜利的英雄……”

王稼祥不知如何理解毛泽东的不同凡响的举动。在炮火连天大军西行危机四伏的路上,他竟然有些闲情逸致去评价未必真有的近似神话的传说。这对当前的处境是一种淡漠还是一种邈远的想像?是胸怀的广阔还是从这传说里寻求启示吸取力量?

王稼祥是个精明而又诚挚的知识分子。他在与毛泽东的较多的接触中,默默地视察着他,他虽然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之一,却不象其他“吃洋面包”长大的留苏学生那样,只是从别人的传言中,从主观臆测中想像毛泽东。

他比博古、洛甫先到中央苏区,与毛泽东相处很久。他从毛泽东的带有悠闲色彩的繁忙中,看到他那样应付裕如地去创造一个完整的“国家”,除战争准备与战场指挥,他还同时关注施政、财经、外交、民事甚至开荒、植树,并亲自调查,起草文电布告命令和撰写文章。毛泽东是贯注着一种令人振奋的创造激情来从事这些繁重费神的工作的。而他竟然能在工作之余博览群书。

有时,他看到他长久地独自沉吟,绕室徘徊,那些深思熟虑的腹稿,便流泉般奔涌而出。他还清楚地记得1932年3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十次常务会议上,一致通过的《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就是他亲自起草的,决议案以简明的语言阐述了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对开展植树运动的办法和措施也至为详尽,这个《决议》在公布实行之时,正值中央粉碎国民党三次“围剿”而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不久之际,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里,建设伊始、百端待举,毛泽东竟能抓紧战争间隙,发动群众,改造山河,造福后代,没有广阔的胸怀,没有充足的胜利信心,没有远见卓识,是很可能顾此失彼而无法周详的。

王稼祥深感毛有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经天纬地之才,由此产生了一种心定神宁的依附感。他在这种崇敬之余,又有些困惑。他发现,在毛的所有言论行动的出人意外的独创性中,并不都源于马列主义的指导,而是集中了古今明哲各种思想的精华的杂糅。这种不纯粹的马列主义,也许正是与教条主义相区别的鲜明的特征,因为世上绝对纯粹的东西是没有的,列宁的论述也并不是马克思的重复!

当时的王稼祥,并不理解这种杂糅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须,所谓的纯粹的马列主义者,象王明、博古,他们只能背诵原文,却往往远离中国实际而陷入教条,以教条来指导革命必然把事情搞糟。

历史证明,不论哲学、文化、科学,都体现着“杂交优势!”马列主义的来源本身,就说明它也是杂糅。

王稼祥发现,毛泽东很少翻阅马列主义的原着,王稼祥手边有《反杜林论》有《国家与革命》有《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等等,毛泽东却很少借阅,有时浏览一下,似乎并不深研,他有几次谈话使王稼祥目瞪口呆,以致使他相信在上海听到的那些传言是真的:“马列主义是普遍真理,可是,它不可能在一百年前的欧洲开出医治中国的药方。只有中国的大夫号脉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他还听说,毛泽东竟然和教育部副部长徐特立,在长汀养病时,一连几天研讨《贞观政要》,还说过一句放荡不羁让人惊骇莫名的话:“治理中国,需要马克思加秦始皇。”

这些,又使王稼祥对毛泽东产生了距离感。

这几年,依附感和距离感始终困扰着他,再加伤口久不愈合,身体不好,总显得忧心忡忡。

在宁都会议之前,在前线与后方的激烈争吵时,他才真正看清了毛泽东是对的。他看清了那些只顾执行国际路线,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后方委员们,对战争实际是多么无知;他们对前方的指责是多么不公,而且按照不切实际的国际战略,逼迫前线执行是多么可恨可恶!这些人却握有尚方宝剑,只顾对国际负责,不体谅前线的实际困难,发号施令,俨然是些高高在上具有裁决权的法官,不了解前线却对前线指手画脚。王稼祥才对这些人的马列主义是真是假发生了怀疑。

由于王稼祥最先与毛泽东接触,由于他比王明博古更多的了解中国革命实际,所以他最先觉醒。王稼祥在宁都会议上,对撤销毛泽东的军内职务没有举手,不要轻看这一点,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环境与气氛中,不举手需要巨大的勇气。

对这一点,毛泽东始终没有忘怀。

这天晚上,毛泽东又给他大讲淮南子,又使他的困惑感加重了,他想跟毛泽东谈谈当前。

三、遵义会议的预演——毛泽东论兵

换过药后,王稼祥舒适多了。他用军大衣把背垫高,倚坐在担架上,想跟毛泽东长谈。

“主席,这次反‘围剿’的失败,我们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王稼祥不无痛心地说“不然,红军的命运难测。损失太惨重了。”

毛泽东很久没有讲话,一支接一支地吸烟:这个问题,他已经思索很久了,他很清楚这是国际路线所带来的影响所致。也是临时中央以及后方的那些政治局委员们竭力推行国际路线的结果。解决政治路线才是根本。

可是,目前解决政治路线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就连开始向正确方向转变的王稼祥和张闻天这些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也都网在错误路线里面。一个已经没有任何实权的毛泽东,公然挑起反国际路线反临时中央的斗争,必然使自己孤立起来,甚至有人会怀疑他的动机——是借暂时的军事失利而对宁都会议的反扑。

当时的局面不像后人所说,好像那时王明的“左”倾路线只是博古、李德等个别人的独断专行,他们是孤立的,处处受到抵制的,好象那时的“左”倾路线很容易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历史不是这样,坐在担架上一支接一支吸烟的毛泽东也不这样看。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七大通过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结论性的一段话,反映了当时的实情:“犯教条主义错误的同志们,披着‘马列主义理论’的外衣,仗着六届四中全会所造成的政治声势和组织声势。使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党内统治四年之久,使它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整,在全党影响最深,因而危害也最大。”

思想、政治、军事、组织;充分、完整、最深、最大,这些词句的含意是多么严峻。

毛泽东必须谨言慎行,他深深感到潇潇夜雨的寒冷。

在这样危机四伏的远征途中,挑起这样的纷争是不明智的,他将使红军的处境更为危险。他必须讲求策略。

“政治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望着隐在暗影中的王稼祥,说得很缓慢很自然,“在五次反‘围剿’中,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扩大红军运动成为群众的热潮,使红军数量达到10万以上;在‘一切为了前线上的胜利’的号召下,我们保证了红军在财政物资精神上的需要;我们的经济建设以及与群众关系的改善,激发了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一切都造成了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有利条件。”

毛泽东面对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之一的王稼祥,不能不充分地肯定当时的中央。而他所列举的成就,却大都是苏维埃政府的有效努力而取得的。

“那么,未能粉碎五次‘围剿’的原因在哪里呢?”王稼祥仍然不能把军事上的失利与政治路线的错误分开。苍白的瘦削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困惑。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纠正军事路线上,战略战术的错误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同类推荐
  • 网游之天下归图

    网游之天下归图

    天下归图,皇图霸业,软玉酥香,尽在笑谈中,霸业与红颜缺一不可。→→谢谢大家支持,你们收藏是我更新的动力!这是我写的第一本小说,出现情节冲突而经常删改,请广大读者见谅。欢迎大家评论和提出建议,我会适当采纳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 军事常识悦读

    军事常识悦读

    就目前的军事发展方向而言,以高技术兵器为支撑的战略逐步取代以核威慑为主的战略已经势在必行。所以说,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一些军事知识,以免自己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思想落后的人。本书把军事常识进行了编辑整合,搜罗了众多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将领,跟随本书去认识他们吧!
  • 抗战之小军医

    抗战之小军医

    这是一名现代医生带着药房回到炮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的故事。卖药,造武器。卖武器,打鬼子。
  • 向解放军学习

    向解放军学习

    本书所说的解放军,是特指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开始后到今天对中国人民军队的称谓。本书所概述的向人民解放军学习的方面及其内容,尽管笔者进行了一番研究和选定,但也只是一孔之见,是不全面的,有的只是点到为止。好在本书是“向解放军学习”系列丛书之一,它所阐述的方面及其内容是建立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基础之上的,主要反映的是解放军在和平时期的精神风貌与特点。
  • 较量

    较量

    共产党员张凤山带着使命从延安回到家乡文城,在码头接头时因为叛徒出卖被抓,文城地下党几乎全军覆没。在这种情况下,张凤山只好努力迷惑敌人的视线,扮作富商子弟,暗地里依然不动声色的传递信息,为保全组织作出了坚韧的努力,坚定的守住自己的使命。
热门推荐
  • 天域神座

    天域神座

    别的天才还在沾沾自喜终于将一门下乘武学修炼入门,主角却在烦恼掌握的上乘武技太多,不得不低调隐藏;别的大势力费尽力气终于挖掘到一名四星神命的弟子,主角却在面对身旁一群六星、七星的追随者,发愁如何安排;别的绝世强者还在为修为瓶颈苦苦闭关,主角却跟吃饭喝水一样修为飙升。碾压各路天才,会战八方强者,我要这天穹寰宇,星辰万界,皆从我命!
  • 魔神驾到:师兄,来战

    魔神驾到:师兄,来战

    重生于魔女体内,拜师于仇人门派。爱了一个人,碍了一个人。一心修仙怎奈魔体,从此师门反目!“师兄,我走了,从此你我再也不见!”唇间的柔软一触即离。“亲了师兄就打算跑,师妹难道不知道,男女授受不亲,亲了就要成亲?”
  • 王俊凯你在谁的风景里

    王俊凯你在谁的风景里

    【短篇小说合集】「本文禁二改禁转载勿上升」日月,星辰,旷野雨落。山川,江流,烟袅湖泊。万物是你,无可躲。爱的是你,无理由。你在谁的风景里.以此开篇.
  •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嘲讽系统

    超级嘲讽系统

    三魂不显,七魄蒙昧,林寒拥有灾厄之体,乃是诸神的厌恶。废物?抱歉!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一条山狗鄙视,就能够得到神技打狗棒法。“如果,众神嘲讽我呢?我是不是能够得到屠神技?”这是一个逗比的主角,在被敌人嘲讽的道路上,一步步踏上强者的道路!
  • 时间的裂缝

    时间的裂缝

    大学毕业典礼这天,发生一场惨剧,叶嘉星的一切都改变了,而这,是一个阴谋!故事发生在北京西城的一个四合院,通过一个神秘的裂缝,叶嘉星回到15年前,本欲勘破阴谋,却意外失忆,被民警陆正平好心收留……九零后掉落在属于七零后的时代里,虽说是全视野,但没有成长值就没有战斗力,和每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叶嘉星也领略到了人性的复杂、世事的艰辛、笑颜下藏着的利刃,以及寒夜里救命的温暖,既然在北京,当然还少不了京味的人情。阴谋的谜团与爱情的迷雾相继而至,恨得阴差阳错,爱得刻骨铭心,懵懂不知缘起,惟愿青春不散场。
  • 凰权在上:摄政王,有礼了

    凰权在上:摄政王,有礼了

    她扶持夫君登上太子,替他扫除一切障碍,他却害得她家破人亡。被最好的姐妹打掉孩子,血崩而死,含恨而终。重生四年前,她带着记忆发誓要保护家人,抢占先机,二房机关算尽,姨娘步步紧逼,姐妹一个比一个阴险狡诈,巴不得她死于非命。不过,她已经不是以前的她了,玩阴的?她更阴,想她死?那她就先下手为强。本以为她不会再爱上任何人,却不想竟被妖孽王爷迷了眼,第一次见面扑倒了他,经此之后她就已经逃不出这妖孽的魔爪。“既然扑倒了本王,就要负责。”某王爷厚着脸皮挑眉邪笑。“我可是连你的手都没碰到,负什么责!”她白了他一眼。“那本王就让你碰一碰……”“你松手,你个混蛋……”
  • 夜旅人

    夜旅人

    1937年7月11日,上海699号公寓。晚上十点整,盛清让结束学界的讨论会返家,廊灯忽然灭了。2015年7月11日,上海699号公寓。晚上十点整,宗瑛从凶案现场回家,廊灯闪了闪。两个时空,因同一种光影交汇。盛清让,民国名律师,儒雅温和,老派正直,内心有一种积蓄力量的平和。宗瑛,现代女法医,冷静果敢,作风凛冽,为人有一种近乎单纯的执著。初相见,他是她的“不赶时间先生”,手握一把黑色折叠伞送她去医院。再相逢,他是她另一个时空的租客,拿着民国二十六年的租房证明。时空交错,深夜相逢。他们的爱情,在彼此的世界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一旦爆发,便是永恒。
  • 安广县乡土志

    安广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哭黛玉

    别哭黛玉

    二宝大婚,潇湘逝,时间停止,闺阁才女附身于励志搜集天下所有美男的二十一世纪的千金大小姐身上,黛玉依旧还是黛玉,又不是黛玉,等着黛玉明白安排自己现代之旅的苦心之后,再次回到大观园,回事怎样一番景象。场景一“可是要去黄泉路?”黛玉看着两人的装扮有些明白地问道,不过对于自由没有见过其他男子的黛玉来说,心里还是有些别扭跟恐惧的。“因为你是自己放弃自己的生命的,对不起你的父母,所以你不用走黄泉路,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黑无常接着说道。场景二想到这里医生开口问道:“小姐,你叫什么名字?”黛玉猛然间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又惊又怒地看着这个蒙着面的奇怪男人,想着为何这里会有男子出现,想着自己还在床上躺着,黛玉羞愤得昏了过去,只是之前轻轻地包含愤怒地说了两个字:“无耻。”场景三“你,你,你这个登徒子。”黛玉看着猛然间出现的大脸,更是慌得不知所措,心里一激动,拿着手帕的手指着李力言颤抖地说完就晕了过去。场景四纯洁如仙子,高贵如公主的黛玉搅动了现代一片优秀男子的心之后,再完成了贾府的事情之后,她是选择回到现代,还是继续呆在古代?推荐我的完结文《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