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8800000004

第4章 当选择遇上努力(1)

1.1选择跟努力谁重要?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美)托马斯·爱迪生

这句话打我们上小学时就听到过。它经常作为爱迪生画像下边的语录,贴在教室的墙上,也经常出现在老师的嘴里,还经常出现在作文里充字数。那时的我不爱努力,同时又爱耍点小聪明,这让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中上。因此,我对这句话总是有种说不出的不爽。尤其是看到那些比我学习好的同学,比我还努力,同时那堆老师又常常用这句话教诲我们,我就一股醋意上身。

好在后来这句话被“揭了真相”,在我上大学时,跟一同学一起吃饭,他说:你知道吗?爱迪生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后边还跟着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听到此处,我有种百年沉冤一朝得以昭雪的感觉。然后我们就开始痛骂中国的教育,读的书都是shit之类。进而我对一个曾经被辩论多次的话题——“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有了答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自此之后,每当别人拿这句话说事儿的时候,我都颇为得意地把爱迪生后边那半句跟出来好好地恶心对方一番,同时也小小地增加了自己的虚荣心。

但是,好多事儿就怕认真。

也不知道是哪根弦搭错了,有一次我打算讲个关于“选择和努力什么更重要”的讲座时,想用这句话来佐证这个观点:“选择比努力重要。”为了增加这句话以及增补的那句话的分量,我心血来潮想考证一下。以下是我考证的过程,这是一段看似单调,但特别有趣的旅程。

我把这句话的英文先拿出来搜索了:“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在百度搜,整个一页都是讲如何缺了后半句的,看那口气颇似我当年点拨别人的口气。但是当我战战兢兢地放到google(谷歌)里时(关于我为何战战兢兢,google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爆404错误页,你们懂的),我发现首页有一个网名叫“桥之暗面”在2011年2月12日写了一篇“关于爱迪生名言是否有后半句的调查报告”,里边详尽描述了他如何一点点从google、维基百科中找到这句话是否有出处。

那时搞得我也一头雾水了,为了证明这个叫“桥之暗面”的网友说的是真的,我按照他的方法完全重复地又在网络上做了一遍检索。结论会毁掉你的三观:

1.爱迪生从来没有说过“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后半句话。

2.至于第一句“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则能找到一些证据,其中比较明确的是,爱迪生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是这么说的:“我的发明中没一个是偶然得到的。当我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需求时,我会不断努力直到成功。总结起来就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原文如下:“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3.至于后边这半句是怎么来的,是一个美国作家Cindi Myers在一篇题为《灵感和泪水》(Inspiration and Perspiration)的文章中引用完爱迪生这句话之后自己做出的感言:“如果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也就仅仅是一桶汗水而已。”

原文如下:“Without the one percent of inspiration,all the perspiration in the world is only a bucket of sweat.”

由此,这段公案到此可画上一个句号。

当这段公案清晰了之后,关于选择跟努力的那个话题又让我琢磨起来:那选择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有一次,当一个咨询者提到这个话题时,我做了更多的澄清。

他问道:“老师,你说选择和努力哪个重要啊?不是选择更重要吗?”

“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我却用另外一种角度回问他。

“因为如果我知道答案,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用了一种含糊的方式来回答。

“好,那答案无非两个,我们看看后边你会怎么做。假如,答案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会怎么做呢?”

“那我就得先选择一条更适合我的道路。”他回答道。

“那你还要努力地干活吗?”

“当然。”他回答得有点迟疑。

“好,那如果答案相反呢?努力比选择更重要,你会怎么做?”

“那我就不选了,随便找一个,努力地干下去就可以了。”

“你有没有发现,无论选择是否比努力重要,你后边的事都是要努力。”

“嗯,是的。”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我需不需要在职业、工作、学习等诸方面仔细地做一个选择?”

“好像是这样。”

“那这个问题似乎跟努力没关系啊?”我突然问他。

所以,选择和努力本身是没可比性的。因为无论你是否选择,后边的努力都是必需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偏偏要拿出来比较呢?我的猜测是,尽管我们表面上知道怎么选择都得努力,但是一旦能证实选择“更”重要,我们的内心就会想当然地认为:选对了,就不用努力了。如果能有1%的灵感,还要99%的汗水干什么?换句话说,“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翻译成“有没有那种一旦选择对了,就不用努力的办法”这个问题。只不过我们不好意思承认罢了。

那我们不妨再问一层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个“不用努力”的念头呢?

千万别把这个想法看得多不好意思。其实这是人类的大脑在作祟,我们的大脑喜欢即时回报。现在就拿100元钱,比等到明天拿110元钱更有诱惑力(忍着诱惑等待本身就是某种程度的“努力”)。理论上讲,当我们寻求神经冲动水平上的即时回报时,大脑成像检测结果表明,大脑中的“多巴胺奖赏回路”(dopamine reward pathways)就会活跃起来。因此,当听到:如果做出“正确”选择,就无须努力时,每个人都会跟赢了两局牌一样亢奋。

这也就是为何几乎所有的广告、营销和宣讲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三个要点:

有效!(如:培训——通过率95%,绝对保过)

容易!(如:培训——名师押题,轻松拿证,不用学就能会)

快!(如:人流——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

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做一个“正确”并“适合”的选择,然后不用努力就实现理想。这买卖真划算。

如果所有买卖都这么划算,那就可以想象出一个这样的世界:每个男人都虎背蜂腰倒三角,女人都魔鬼身材该大的大该小的小,然后她们还随便吃奶油蛋糕,天天怎么舒服怎么来;每个人都轻松会16国语言,会编写各种电脑程序,想学做饭一学就随便能摆一桌子满汉全席,想画漫画一学就随便画了一部《七龙珠》,想学钢琴一学就弹一首《卡农》;知道做金融来钱快马上就干成几个IPO,知道做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一学就写一IOS……这样的世界只能在游戏里出现。比如我就经常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打开《三国》,然后用以我名字为君主的新君主花三天的时间攻城略地,收降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吕布等一干牛人,统一全国。

尽管依旧对“努力”这两个字耿耿于怀,但是我必须承认,想在这个世界混得开心点有成就感点,就不要用选择代替努力。

可话又说回来,那我们的职业还需要认真仔细地做一个选择吗?

废话。

只是我们得问问自己真的搞明白“选择”了吗?

桥之暗面考据爱迪生的文章的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f41230100oaot.html.

1.2选择是一种能力

职业选择对每个人这么重要,以至于每个人都会发出以下感慨:

“不要以为爬得高就好,也许你的梯子搭错了墙。”

“鲁迅如果不选择写作,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著名作家,而只多一个无足轻重的好大夫。”

我们如此看重选择,认为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就能走到理想的彼岸。但是,你是否知道,为什么一些人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另一些人却不能?

下面这个故事会让你有所触动:

1991年,海湾战争。

在距离科威特海岸不到20英里的地方聚集着多国部队,以及多艘驱逐舰和战列舰,距离这么近的目的,是舰炮能轰击到科威特的阵地。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军舰已经暴露在伊拉克导弹的覆盖范围内。

2月25日凌晨,如往常一样,英国驱逐舰格罗斯特号的中校迈克尔·赖利正在执勤,他的职责是负责监控该舰的雷达系统。而经过了频繁的倒班,赖利中校布满血丝的眼睛正盯着雷达屏幕。有情况。

在屏幕的边缘,一个闪烁的绿点出现。而随着它逐步闪烁移动,很明显可见它的目标就是整个舰队。所有人都开始紧张起来。40秒后,赖利发现这个光点的目标是美国战舰密苏里号。它在以时速550英里的速度飞近。

最初的判断是:它是传说中见血封喉的蚕式导弹!一枚就足以干掉一艘军舰。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

美国的A-6战斗机也经常在光点范围内出没,它们主要是飞往科威特投下激光制导炸弹的。从雷达上看,战斗机跟导弹的速度和光点大小无法区分。

那作为雷达系统,总该能区分出来吧?

是的,A-6飞机自己有电子标志用以给雷达区分,但是由于这个标志也方便了伊拉克的导弹袭击,很多A-6飞行员关掉了这个标志。

另外,A-6的高度是3000英尺,导弹的高度是1000英尺,但是那台能区分高度的雷达此时恰恰失去了追踪。

总体而言,作为当时舰上的负责人,赖利中校没法用设备和技术来分辨这个光点到底是自家兄弟的“飞去来”还是敌人的“锁喉镖”。他面临一个选择:拦截还是不拦截。一旦错误判断,就是多条无辜人命。

短短一分钟过去,他选择了开火。于是两枚拦截导弹发射,击毁了那个光点。

结果是幸运的,那个光点不是友军的A-6,恰恰是蚕式导弹。在后续的调查中,军方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赖利绝对无法做出辨别,将赖利的选择看作一种幸运的赌博。

直到1993年,一名认知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发现了这个案例,他对高压下做出选择的模型很感兴趣,因此对这个案例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仔细地询问赖利,而赖利的答复也很简单:“我觉得那是导弹。”他又仔细地调出当时雷达屏幕的每一个细节,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导弹和A-6飞机在雷达显示屏上是有那么一点微妙的区别:导弹在雷达上出现会比A-6的出现晚几秒钟。也许正是这种细微的感觉作用在了赖利身上,而促使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大家一定会追问,他为何能有这样的“直觉”?

心理学家的分析是,赖利在参战前,已经在皇家海军的模拟环境中练习了多年,即便他从未见到过蚕式导弹,但是上千次的模拟练习已经让他的大脑“认识”了这个场景。再加上他在战争中已经数十次观察到A-6在雷达屏幕的轨迹,这样的轨迹早已经印在他的大脑里。当有些微差别的亮点出现在屏幕中,这兄弟的大脑开始觉得哪儿不对,于是让他迅速做出拦截的决定,从而挽救了一艘军舰。

现在,你是否能明白为何看电影里那些特种部队经常凭“直觉”来判断有无危险了吧,那不是天生的,而是练习出来的。

因此,选择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在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有多次让我们做出选择的重要关头。

你选择报考文科还是工科?

你选择导师张还是导师王?

你选择买进股票还是卖出股票?

你选择来这家新公司还是留在老东家?

……

你可以做出任何选择,但回过头来看,有的人选择就比较“正确”,而有的人似乎就走了一段“弯路”。我发现在我的咨询者中,那些选择相对“正确”的人,往往在他上学时期就已经开始自主选择。他们自己选择跟谁交朋友,自己选初恋,自己选志愿,自己选实习,在思想上,他会故意跟父母保持一定距离以确定自己的独立性。而那些选择相对“错误”的人,往往他之前的选择都不是自己的选择,父母和老师帮助选志愿,父母帮助找第一份工作……如果你总是疑问那个牛人为何能在人生重大转折点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时,恐怕是因为他之前有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做选择练习,并且在各种选择上已经犯了足够多的错误,而这些选择和犯错就好比赖利中校之前的模拟以及每天对屏幕的观察。当选择本身是一种能力时,只有之前做了大量的练习、犯了不少错误的人,在他们后续生活的选择才更加如己所愿。

既然选择是一种能力,我们就可以把它拆解一下,看看它又包含了哪些子能力。

同类推荐
  • 聪明女人零伤害秘笈

    聪明女人零伤害秘笈

    着重介绍女性防范伤害的知识,引导女性加强自身防范意识,避免外界的侵害,并举例分析了诈骗、抢劫等案例和解决办法,指导女性学会自我保护,《聪明女人零伤害秘笈》是女性朋友的枕边书。
  • 20岁开始,30岁成功

    20岁开始,30岁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20岁,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精心设计人生的地方;20岁,我们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起跑若能领先一小步,人生必将领先一大步,甚至在而立之年就开垦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黄金宝地,戴上成功的光环。那么,在这至关重要的十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清楚些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清楚的目标去为之努力奋斗,有没有设计好人生?我们缺少什么,要学习什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要取得的成就在哪里?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我们30岁以前,能不能掌握财富的密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又在哪里?我们现在最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对整个人生有价值?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关于善恶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善恶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在生活中到处都写满了善与恶。本书涵盖了修身养性、社会交往、朋友与敌人以及成功激励的格言,让读者朋友们在人际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以便在社交场合应对自如,犹鱼得水。
  •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的技巧,因此和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阻碍了成长和发展。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热门推荐
  • 穿越蛮荒种田忙

    穿越蛮荒种田忙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她穿越!顾卿言做梦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不仅穿越了,而且还穿越到了兽世!看着面前的这个奇异世界,顾卿言咬咬牙,算了,豁出去了!与生俱来的外貌优势,再加上系统送来的一臂之力。不曾想,这日子倒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悠哉悠哉啊。
  • 我的师傅是女鬼

    我的师傅是女鬼

    我本是一个快乐的少年,我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平静生活会被我的师傅打破,问题是她不仅仅是一个美女,还是一只女鬼!一只百年女鬼!几十年的纠葛,一直放不下,祖辈的交易,最后却带来了老家灾祸,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神秘的古老传说,诡异恐怖的镜子风波,酿成了学校的惨案,为什么要知情不报?村子的兴衰覆灭,这背后是怎么样的惊心动魄!而现在又重新踏上征途,追寻那个虚无缥缈的村子,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 医学指归

    医学指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通知书

    通知书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解围元薮

    解围元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
  • 女王天下

    女王天下

    她,楚氏集团富家千金。二十岁生日那天惨遭家变。最终命运的轮盘指向了她。她穿越到了一个莫名王朝,经历了世俗沧桑的她,已非那个她。狂傲如她,冷傲如她,无情如她。一步步踏上了世界的顶峰,当美男、权力在怀时。她已笑看天下。。。。。
  • 历史虚无主义评析

    历史虚无主义评析

    本书对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详细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历史背景、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若干特点、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并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虽然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却有共同的政治诉求,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对此我们应该警惕。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