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9200000007

第7章 让我们感到沉痛的现象(2)

中国大学的病态在哪里

都知道中国大学有病,但没料到竟病成这样。

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最近专门撰文,直陈大学五种“重病”,分别为市场化、项目化生存、平面化、官场化、多动症。五大顽疾并发,足以将一个人送进ICU,但中国大学表面上却一派繁荣景象,不断扩军还扩招,遍地教授,还不屑于给本科生授课。

这一神奇反差的背后是中国高等教育GDP化。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要增长,不要发展。现在中国经济都转型了,政绩观也变成科学发展观,整个社会的理想家园大学却裹挟着世俗的恶臭狂飙突进,着实令人忧虑。

其实,温教授能如此坦陈大学病灶固然难能可贵,但这“五化”顺序却值得商榷,且不少因素不能简单并列,有些是因,有些却是果。

认真诊断,其中“两化”就足以使中国大学彻底沦丧。

一是市场化,其实无非是经营化。在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的背景下,许多大学变成学校卖文凭、教授卖“风骚”的生意场,骗科研经费、抄袭论文、走穴敛财成为时髦的生存方式,斯文尊严扫地却浑然不觉。

二是行政化。过去大学校长往往靠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确定,现在却全面推行官本位,书记校长大权在手,吃个饭按级别排座次,如果安心学术,不仅生活待遇低下,且很难获得由行政主导的课题项目,下场往往很悲催。刚刚仙逝的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便是生动例证。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中国大学曾爆出数十教授争夺一“处座”的奇闻。原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作《化学之歌》备受身边人吹捧,却广受社会非议,其实是被官本位害苦了。

更可怕的是,当两者之间没有制度防火墙的时候,便形成了可怕的权力市场化,俗称权力寻租。在经济领域这样的联姻会加速行政垄断,催生腐败,在高校不仅会带来学术腐败,造假成风,还会完成对大学精神的致命一击。

不少学者认为古代大学是翰林院,即使在封建皇权严苛统治之下,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士人也讲求风骨和操守。现代大学更是有北大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民主之风,清华陈寅恪倡导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高贵气质。现如今,衙门直接开到了大学里,北大在习惯性地炫耀自己培养了多少大款,而清华直接将教学楼冠名某廉价服装品牌。

因此,中国大学之所以重病缠身,是由于痛彻的精神沦丧。古今中外,大学之所以被形容成象牙塔,主要是因为这里是全社会思想的先导,理想的源泉。统治大学的力量往往是超越金钱、地位的人文精神,普世价值。

越是在剧烈体制转轨时期,越是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物欲横流,大学越应该替全社会恪守道德和学术的底线。一切皆可卖的时代,不卖的东西最贵!

中国大学之所以集体“患病”,核心在体制之祸。去行政化,重建符合教育规律的大学治理结构已经渐成社会共识。不过,即使如此,价值重构却更加艰难,随着高校里的人文大师、科学大师逐渐逝去,谁来建构这个繁华时代的高贵?

所幸高校还有宽容,至少温教授还敢炮轰自己的母校北大而不担心被打击报复,我从来没见过有关部门的官员敢炮轰自己单位。这也说明,中国高校去行政化还是有希望的。

溺爱的百姓是刁民?

在佛山“两会”上,一位叫方明的人大代表语出惊人:“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此言在新华网上披露后,掀起轩然大波。

如果这番话出自一个封建官员之口,尚且可以理解,毕竟,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皇上是万岁爷,大臣是父母官,老百姓只能当孙子。作为皇权统治下的晚辈,百姓自然得被管教,被严格要求,不然怎么能乖乖地当孙子、被奴役呢?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祭。这也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已经被埋葬了一个世纪。但显然,在一些人心里,它可怕的幽灵还在徘徊。在中国改革开放33年后,如果从新中国诞生算起,中国人民已经当家做主63个年头了。

令人惊讶的是,说这话的却不是官员,而是一个本应肩负监督政府、为民请命职责的人大代表。有网友讽刺道:以“教”与“养”的口吻谈论百姓,该雷人代表显然是以百姓之“母”自称了。政府和百姓的关系如同家长和小孩的关系?搞颠倒了吧?百姓可是“衣食父母”。

方代表之所以本末倒置、大放厥词,自然是由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完全站在政府立场思考问题,将官民描绘成管理和被管的尊卑分明的关系。官员成为威严圣明的父母,而本来的主人则彻底沦为被教育的晚辈。在这个前提下,不溺爱孩子,使其在严格管理教育下成为孝子而非刁民便顺理成章。

如果是一个为转型期各类矛盾所困,天天只想着向上爬,而将人民群众所有合理诉求都当成绊脚石的当代昏官,自然会对手下有如此善解人意的马屁代表深感欣慰。

但遗憾的是,现在党和政府的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书记甚至对各级官员谆谆叮嘱“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民生指标已取代过去的单纯GDP政绩考核,成为官员升迁最主要的依据。

因此,如果不能顺应潮流,摆正自身位置,不重视群众利益并畅通其合法诉求的渠道,一不留神听信了方代表的蛊惑,真把自己当高高在上的父母,以管教人民为己任,不服管就赐予别人一个刁民的恶名,一定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广东乌坎村近期发生的村民与村官的冲突便是镜鉴。

相信这番极不靠谱的言论不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但其中隐藏的潜台词却足以使我们警醒:该不该进一步完善地方人大代表制度,将更多来自基层一线、有大局观、对人民群众有感情,且能勇于并善于履职的人选上来,而不是靠明星大腕撑门面。

在构建现代服务性政府已是大势所趋,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推进的今天,方代表平日认真听取过选民正当合法诉求没有?还是仅仅甘于当个举手机器或完全沦为公权的附庸?她恰恰忘记了,政府官员手中的公权是貌似身处弱势的欠管教的百姓赐予的,包括你的人大代表身份。

当然,方代表还做了如下解释:只有市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被政府满足了,才叫溺爱,(因为)如果不合理的要求被满足了,那会有更多的人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现在的麻烦是:谁来界定这些要求合不合理?在行政化轨道上处理官民矛盾,刁民自然会大批涌现,并不能带来稳定和谐。

在一个公民意识迅速成长,权利诉求越来越主动充分的年代,出现一些新问题甚至新矛盾都是正常的。政府职能不应是忙着教化子民,而是立足于立法行政,对自身理念体系进行大胆创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民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和保障。

我相当感慨:在佛山,方明代表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商界巨贾,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本来真正了解基层群众情况、能替其表达合法诉求的声音就不充分。当下全国约有3亿农民工,只有3个全国人大代表,但她却将这个宝贵的权利放弃了,甚至对穷人反戈一击。其中深层原因耐人寻味。

中国高考公平正在崩溃吗?

截至2013年6月28日,31个省市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发布。

在总分为750分的25个省市区中,北京一本文科线为495分,理科线为477分。如果抛开自主命题等因素,此录取线仅仅比内蒙古和青海稍高。比近邻河北的文科572分、理科564分分别低77分和87分。

这一情况已经持续多年。在20多年前,我参加高考的时候,属于全国统一命题,文科总分640分,理科总分670分。在北京同样一所知名重点高校的宿舍里,外地考生比北京室友高出100分的情况司空见惯。

即使如此,拥有全国最多知名重点院校的北京、上海,本地生源在数量上也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研究表明:广东、安徽考生考进北大的概率只有北京考生的1%,而上海考生考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机会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众所周知,在这个贫富差距拉大、阶层逐步固化的年代,高考被誉为中国“最公平考试”,是草根们改变命运最主要的机会之一。

2012年,福建考生甚至喊出“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的震撼口号,但遗憾的是,要实现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先要捍卫高考的起点公平。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之时,录取率仅有可怜的2%左右,今天已经达到惊人的70%,高考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但地域不公却发展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在高考制度35年的嬗变中,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比如有2000万人口的北京,非京籍人口已经突破720万,但由于户籍壁垒等制度性歧视,他们中的莘莘学子却无缘就地高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2700万随迁子女,即使在就读地获得学籍并生活多年,按高考“户籍”“学籍”双认证规定,也往往只能回到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原籍进行更惨烈的PK。

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地方保护的习惯势力作祟。

数据显示,39所“985”重点高校中,北京有8所,上海4所,湖南、陕西各3所,天津等七省市各2所,重庆等七省市各1所,而河南、河北、山西为零。“211”大学的分布也类似,极端失衡。即使这些名校对落后地区实施了定向政策性倾斜,也作用有限,类似杯水车薪。

同类推荐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热门推荐
  • 斗破之再世炎帝

    斗破之再世炎帝

    再续斗破苍穹,萧炎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一个巅峰强者的成长之路。巅峰,是必然,还是必须,内心之中的坚持,是为了实力,还是亲者?异界的熟敌,是命中注定,还是另有原因?一切,皆因实力而起,又因实力而终…(新书旧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谢谢!一样的编排,原班人马,畅游大陆,再还辉煌!)书友群:476668761
  • 凄凄蚀骨香

    凄凄蚀骨香

    西汉刘彻壹日落西山时,热闹的周口镇来了支出殡队,一行人白衣白裤,吹吹打打,抬着口元宝头黑漆棺材,一路向着镇子最热闹的四方街缓缓而来。路人见状纷纷避开。有躲之不及被漫天的纸钱撒到的,连说晦气,用力跺着脚。天色也好像因此一下子阴了下来,本还有烫金色的夕阳在山那头斜挂着,转眼被一片片低压的浓云所遮盖,稍停又听巷子里忽地起了风,风吹得相面铺子上的书法纸张哗啦啦一阵响,有人喊了声:“收铺子啦!”
  • 明末好女婿

    明末好女婿

    “崇祯,别急着上吊,只要把女儿给我,我带你杀出北京!”“李自成,这座北京城就留给你了,好自为之吧!”“多尔衮,我陈越有朝一日必定打进东北,把你满洲人赶到北冰洋,去和爱斯基摩人为邻!”穿越到崇祯末年,遇到了崇祯的女儿坤兴公主;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却要担负起整个国家。书友群:299967292,新建群最早进群有福利啊
  • 十二条

    十二条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开国外交纪实:密访莫斯科

    开国外交纪实:密访莫斯科

    1949年6月21日这天深夜,准确地说是6月22日凌晨1点,一辆老式蒸汽火车头拉着有数节车厢的列车从市郊的清华园火车站悄悄地出发了。选择偏僻的清华园车站,选择深夜出发,就是为了保密。北平刚刚解放,情况还很复杂,美蒋特务还十分活跃,这次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是要求高度保密的。清华园火车站是个废弃了的小站,基本不用。当初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北平时,李克农就是看中了这个远离市区的小站,让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这里下车,经颐和园去香山的。刘少奇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还有王稼祥、戈宝权、邓力群和翻译师哲等。
  • 穿越游戏之幸存者

    穿越游戏之幸存者

    他们是十年前穿越游戏的幸存者,回到现实世界发现一切都变了
  • 赠从弟冽

    赠从弟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最狂女学生

    重生最狂女学生

    【新书《全能大佬人美路子野》求收藏求票票求五星好评~~~】重生夜家废物继承人?说姐废,吊打!极品亲戚,碾压!十项全能混合体,迷弟迷妹哭着求着要求抱大腿!顺便接收系统一枚,秒臣服,天天各种献狗腿。“叮!恭喜宿主大,一大波桃花值正向您袭来,请接收!!”桃花值?什么鬼?!某“桃花”邪魅一笑:媳妇儿,盖章不?确认过眼神,这就是他帝少豁出这辈子都要宠的女人!
  • 冰血妖姬

    冰血妖姬

    梦儿推荐一下自己的新文:《傲世如风》:她,是冷血的杀人魔,是黑道上人人闻之丧胆的“冰血妖姬”,就算是本事再强大的修行者也不愿意和她对战,因为她曾经以以一己之力将美国的异能基地夷为平地,更是将美国一百多个异能者抹去了近乎半百,轰动世界。她,是温和可人的林氏二小姐,脸上那永远温和的笑意是那样的暖人心肺,是被人称颂的“白雪公主”。她善良无比,资助过很多贫困儿童完成学业,甚至远赴非洲,建立学院,举世震惊。她是迷人的罂粟花,美丽却又带着致命的毒素;她是纯洁的雪莲花,高贵清雅却不容亵玩。她有着一个清幽的名字,听到背会让人联想到她的性子——林如月。如月似水,温柔若梦,冷淡是真。感觉她离你很近,可是实际上却又像是梦中的景象一般,遥不可及。没有人知道温柔的林如月,善良的月中仙子会是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冰血妖姬”;没有人能够想到纯洁的雪莲花却是被血水养大的血莲,浑身上下都沾满了献血的气息。她是双重性格的人吗?当然不是!没有人知道在夜深人静时,她寂寞的望月低叹;没有人知道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她一个人偷偷的躲在被子中低泣。她只是一个缺少爱的孩子而已…
  • 天神启示录

    天神启示录

    修行没有终点,命运的年轮下,又有谁可以独善其身,因果循环,造化万物,哪有绝对的平衡,唯有无穷无尽,如意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