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9200000006

第6章 让我们感到沉痛的现象(1)

官员的隐私在哪里?

官员财产公示在艰难试水,公众等不及了。本着对党和政府反腐大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将矛头指向官员名下房产,成果是显著的。大批房妹、房姐、房叔、房祖宗现出原形,其名下住房从十几套一路飙升至192套。无一例外,这些落马的官员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追究。一时间,部分地区官员抛售豪宅的消息充斥网络。

面对复杂情绪的蔓延,有些地方迅速行动起来,加紧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这些规范对输入人名查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做出专门约束。比如除本人、公检法、住房保障部门、律师等通过一定程序查询外,工作人员对房屋权属信息的内容保密。

此举引起巨大民意反弹,“官官相护”的指责不绝于耳。

为此,政策出台者辩护说:“引发了部分市民对个人住房信息安全的担忧。”各国一般都允许公开查询登记信息,但一般都限于“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受到严格控制。

问题是:结合中国特殊国情,没有健全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很难界定其房产是不是涉嫌侵害公众利益。

而且我相信一般百姓不会担心被查房,会不会反对的都是官员和大款?对于大款,如果财产合法并严格遵守了限购令,自然应该加以保护,这对于有关部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对于官员,却要另当别论。

还有一个受官员追捧的观点是:正常情况下,官员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纯私人生活应享受隐私权保护,不得随意披露。

遗憾的是,这只适合于没有公权力的中国普通群众。在目前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的背景下,加上社会依法监督的渠道不畅、成本高昂,很难真正理清权力和公共利益的边界。

对于普通人而言,健康状况是隐私,但官员得了艾滋病就不是因为人民会担心你会不会因此丧失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国家针对一些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都有财产收入申报制度。我国《刑法》第39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相对而言,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已经严重滞后,如果再没有事后强制公示措施的跟进,并借助社会监督大力推动,无疑会为各类权力寻租和贪腐大开方便之门。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限制公众“以人查房”,而是官员主动公开房产乃至整个家产,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而取信于民。真的,一旦被选定为官,就应该做好牺牲普通人隐私权的准备在法制不健全的转型年代,人民公仆本应有更高的觉悟,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

这既是对清正廉洁好官的保护,又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救赎。

当然,要真正维护官员的隐私权,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民主化进程,实现官员任前财产的公开透明。毕竟,事后再清算家产会支付高昂的社会管理成本。

公款吃喝是哪门子“内需”?

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深受群众欢迎的,目前成果喜人。其连锁反应是:停在高档楼堂馆所前的公车少了,站在这些场合门前说醉话和剔牙的官员少了,捎带脚连茅台等天价烟酒和高档茶叶都出现了身价暴跌的景象。

一个服从中央、敬畏人民的政府正在浮出水面,希望继续。

谁料竟有如下令人震惊的声音从官场传来:官员们不替人民吃喝,内需堪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出口和投资保持了23.6%、21.2%的两位数增长,但是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3%。其中,餐饮业收入增速仅为8.4%,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甚至下降了3.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2月份的一个例行发布会上介绍说,据抽样调查,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北京大概下降了35%,上海市下降超过20%,宁波市也下降差不多30%。

一些大吃大喝成性的官员私下里从臊眉耷眼变得理直气壮起来,甚至扬言:不能抹杀公款吃喝的另类贡献。

这个逻辑和前些年流行的“适度腐败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整治公款吃喝可能会让消费和内需受到一定影响。但别忘了,政府部门靠国家财政供养,是不创造社会财富的。在现代法治社会,其任何开支都要服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都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高端餐饮财富的支柱之一公款消费显然与之背道而驰,不仅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如果再缺乏约束和监管,还会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腐败滋生的可怕温床。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年来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屡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规模、范围和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严加整治的地步。有学者估计,全国三公消费总额已达到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每年喝掉的高档名酒就相当于一个西湖。

如此饕餮不仅民怨沸腾,其实也成为官员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结合不少基层官员因为陪酒光荣成为烈士的奇闻,说明大吃大喝不仅戕害自己身体,还会因忙于应酬接待上级领导牵扯太多精力,影响正常工作。

不过,即使中央三令五申,公众群情激奋,社会影响巨大,仍有官员顶风作案,试图暗度陈仓。

《人民日报》报道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的鸿翔路一带,由于高档饭店扎堆,被称为“吃喝一条街”。春节前后,在相关政策影响下,这里清静了不少。但最近记者观察发现,这里车水马龙,各大饭店门前停满车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又有抬头。

另外,据港媒披露,在福建一带,官员公款吃喝已经转入地下私人会所、内部食堂和农家院,装修接待条件不亚于五星级酒店,还能洗桑拿。官员们说:“只要躲开媒体和百姓,上级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出现这样的回潮,一方面提醒纪检监察部门加大日常监督问责力度毕竟在当下行政管理体制下,党政监督还是反腐主渠道,必须在特定历史时期真正肩负起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为社会监督铺路搭桥,形成体制内外遏制公款吃喝的联动机制。

更重要的是,要构筑遏制公款吃喝风的长效机制,还有赖于精兵简政,实现依法行政,推动权力运行公开,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公开预算账本的要求以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公示,从源头上刹住公款吃喝风。

中国不需要公款吃喝带来的有毒内需,而需要政府自我约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带来的公正社会秩序。只要政府能廉洁高效,厘清权力和市场边界,真心为人民服务,着力构建公众正常的收入机制和牢固的安全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何愁?中国内需何愁?

84岁卖粥奶奶捐助灾区令人无比沉痛

芦山强震,193名同胞罹难,全民爱心再度汇聚,悲伤伴着浓烈的人间温情诠释了正能量的真实含义。有这样一幕令人震撼不已:一个来自长春的84岁的孤苦奶奶,将卖粥积攒下的200元钱无私地捐助给了灾区人民,并被当地媒体深情报道。

她叫于萍,没有亲人,靠每天卖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除了赚出日常花销,还要负担房租,被大家称为“卖粥奶奶”。

请注意报道中这样一个细节:老人蹲下身,从一个角落拿出一个塑料袋,笑呵呵地递到记者手里。记者接过手沉甸甸的,原来里面又包着3个塑料袋,1毛、5毛、1元的硬币各一袋,还有60张1元的纸币。

显然,相对于可以一掷千金、可以占据媒体显著版面的富豪名企,这次捐助的金额可谓少得可怜,但同样弥足珍贵。这位孤寡老人在风吹日晒雨淋中,每天平均赚五六十元钱。但她却说,能帮助别人,自己就很开心,这不是钱能衡量的。

必须承认,她靠自己的善行再次完成了一次关于慈善的启蒙:行善是一种道德的自觉,与金钱地位身份性别年龄无关,目的是获得内心的快乐。这足以让那些将慈善当成宣传手段与工具的人,那些管理善款却总是无法向公众说明善款去向的人,那些自己一分钱不捐却总是逼迫别人献爱心的人汗颜。

或许,这样的人会像过去很多生计艰难但良知闪耀的草根爱心人士一样,在媒体曝光后,被推上时代道德楷模的舞台。

但我在感动之余,还是感到一种深切的悲悯和哀愁。

试想,一个84岁的老人,在任何一个社会保障完善的国家,都应该在各级帮扶组织的关爱下安度余生,而不是像80后年轻人一样站在街头卖粥为生,多么励志,多么悲壮,多么坚强。按说,她更应该出现在各类创业讲台上,饱含深情地讲述自己在无人关爱的情况下,怎样不抛弃不放弃,为总是抱怨社会、厌弃生活的人鼓起生活的风帆。

从这个角度上,她应该是一个英雄奶奶,是中国1亿多老人的杰出代表都这样自尊自爱自强,面对中国银发浪潮的不断进逼,全社会经常发出的沉重养老负担喟叹就是一个天大的伪命题。

因此,当人们习惯性为一个活在生活最底层的人,将自己的养命钱无私献出,成就世间最动人的爱心故事鼓掌之余,似乎应该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爱心是否值得我们鼓励?这样的鼓励是否有违基本的人道?尤其是在理性救助成为最强音的当下,思考上述问题尤为迫切。

抛开卖粥奶奶金子一般的心灵、菩萨般的情怀不言,只要认真思索下去,背后隐藏的这样一个事实就会浮出水面:她伫立街头久矣,以84岁的高龄发出热切的叫卖声,承受着本应由社会承受的生活压力,万千的路人经过,其中可能有媒体,可能有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他们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成合理应该的现实,直到地震爆发,善良的奶奶拿出了本应用于糊口的所有积蓄200元,转瞬成了大家钦佩的爱心模范这只是一个亟待救助的耄耋老人借助特定重大新闻事件意外获得瞩目的方式。虽然老人是淳朴无私的,但其余人不能不因为这样的忽视而羞愧。

这份沉重的爱心其实验证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他们年事已高,多数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加上家庭的破损、丧失,长期被社会保障体系屏蔽在大门之外,救助他们比歌颂他们的爱心重要。

衷心地希望充满慈爱的“卖粥奶奶”能在社会的帮扶下长命百岁。如果不积极行动起来,她今天的命运就可能是我们的明天。

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对84岁的爱心奶奶进行有效帮扶、妥善安置,那我呼吁在为其爱心欢呼鼓掌的媒体,对全城进行呼吁:行动起来,每天都将她辛苦售卖的热粥抢购一空吧这是对她这份沉重爱心的最正确回馈。

当道德遭遇质疑

当代国人聪明过头,发明了“见义智为”一词,但结合当下道德沦丧的现实,遇到不明身份的陌生人有难,如果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多数必选择明哲保身。古人发明“见义勇为”一词不是愚蠢鲁莽,而是证明危急时刻行善是基于人性的良知,不假思索,扶危济困。

完善立法,加大对讹诈者的惩罚力度固然必要,却很难从根本上唤醒扭曲病态的心灵。

一味地在道德范畴强调法治,发展下去,只会形成以毒攻毒、以恶治恶的恐怖循环。面对千夫所指,蒋老太一家拒不忏悔,老人仍坚称自己是被小孩撞倒的,她觉得自己被冤枉,甚至赌咒:“如果我说了假话骗人,我全家死绝。”面对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老人一家表示不服,将申请复议。这充分证明依法严惩并未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毕竟,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对有道德瑕疵的同类不是将其送进地狱,而应帮助其重返人间。

更重要的是,蒋老太无视警方严惩,继续抵赖,除深陷道德困境之外,也有深层社会诱因:这场挑战事关整个社会的良知和正义。参与者之众,情绪之热烈饱满,既说明对良知、正义渴望之深切,也说明其匮乏之严重。所有的欢呼和谴责者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没几个有勇气当街扶起老人。

老人之所以受尊敬,不仅因为年长,更由于岁月磨砺带来的心智成熟和内在良善。孩子之所以受关爱,不仅因为年幼,更由于涉世不深带来的天真无邪和人性纯洁。

一次意外,将一个老太和三个孩子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在媒体笔下,老人如恶魔附体,孩子因纯良受惊。

其实,这注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蒋老太以耄耋之身,为老不尊,化身灭绝师太,对脆弱的道德完成致命一击,而且此类事件已经屡屡发生,严重挑战人性底线,背后成因耐人寻味。令人战栗的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在她的培养下,其子决心将讹诈进行到底,甚至不惜进班房,自私冷漠颇有代代相传的意味。

三个备受惊吓的孩子在法治的护佑下,终于讨回公道,尽管声称以后还会搀扶跌倒老人,但这次磨难估计会使他们增添一些自我保护的经验,不再冲动。遗憾的是,这次本属道德范畴的善举再次麻烦法治做出裁决,恰恰说明道德已危如累卵,而法治作为人类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只能完成对恶的惩处,却无力完成对善的托举。

如果所有的道德命题都交付给法治处置,则社会无法支付其高昂的成本。在三个孩子怒讨公道的过程中,惊动了多名证人、多名警察、多家媒体和千万网友,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和强大的监督合力,方挽狂澜于既倒。恕我直言,不是所有的搀扶老人被诬者都能如此幸运。

同类推荐
  • 舒新城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舒新城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本书选取舒新城先生谈教育的文章22篇,其中有专论初、中等教育的文章,也有对社会现实与教育实际间关系之论述,见解之深刻,对于当世之教育亦有借鉴意义。或许有读者会想,民国时所谈的教育于今有什么意义。读罢本丛书这10位真正教育家的文章,你会发现,中国今天所有的教育问题在那时都已经存在,他们的思考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超前的。对于思想,有时跟你所处的时代关系不大,跟思考的人有关。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主持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强化了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
热门推荐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
  • 废柴的飞升方法

    废柴的飞升方法

    新书《窃取未来》已经上货,还请大家去支持一下。——————书友群947504246
  • 凉拌美食菜谱

    凉拌美食菜谱

    凉拌菜具有四季皆宜、清爽利口,选料多样,口味丰富的特点,是人们佐酒、下饭必不可少的菜肴。除了口感美味之外,其做法还是最能保存蔬菜营养素的一种烹调方法。本书具有原料普通易购、制作方便快捷、口味丰富多样、菜品简单易学等特点。
  •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交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显得更加重要。本书具体而详尽地介绍了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各种社交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小熊座少女

    小熊座少女

    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的少女春绯,一直在贵族私立学校中读书,高二时搬到学校附近和妈妈好朋友的儿子夏森澈同住。在两个人的相处中,夏森澈慢慢的发现春绯的优点,并不知不觉的喜欢上孤独的女孩。甚至在高考的关头,留级一年,陪春绯一起读书。这时夏森澈偶然之间知道......于是他瞒住春绯,与春绯断了来往,这才明白当时纯渊坚持让春绯搬走的原因。好友苏镜希从国外回来和一直追她的裴羽一起度过难关。裴羽不知道纯渊是春绯的哥哥,就把过气明星私生子安阳纯渊的新闻爆料出来,春绯这才发现媒体大幅度报导明星私生子这件事。他们真的能够分开吗,父母的秘密会不会被隐瞒下去?
  • 金史

    金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重生之黑山仙帝

    重生之黑山仙帝

    一代仙帝,渡劫失败重生儿时故乡,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另一端。
  • 特种部队之德国篇

    特种部队之德国篇

    德国特种部队的组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国希望在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的今天,在维护地区和平、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为提高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增加筹码,于是着手组建及发展特种部队。
  • 每一天,练习照顾自己

    每一天,练习照顾自己

    “人生而孤独”。在孤独的人生旅程,人们往往寻找安慰,寄托渴望,将人生依附于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虚和痛苦。人为何而生?我们缺乏反省。我们的人生不能由他人定义,我们要找回灵魂,本书正如招魂的幡引,引导你的灵魂重新归附自身,让你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学会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