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9300000003

第3章 那些文艺咖啡馆里的小情怀(2)

有位美国大叔来店里,叶秀姝用英语问了半天,才知道大叔要吃咖啡配肉夹馍。她满头大汗地跑到楼下买了个肉夹馍,大叔在咖啡店里美滋滋地吃起来。看到店里有件胸前印着“中国”字样的红色T恤,大叔很喜欢,但只有小号了,问有没有大号的。叶秀姝又打电话给正在楼下吃晚餐的我,我说需要的话可以定制,现货没有了。她又翻译给大叔,不到两分钟又打电话给我,说大叔明天就回美国了,想买给他弟弟。我说那就送给他做纪念吧,大号确实没了。后来大叔还是没有拿走这件衣服,说不好意思收。

就是这样一位正直、坚韧、单纯的女孩,虽然因为坚守自己的标准,让一些事变得麻烦了些,但出发点是好的,做人做事的规范很重要。临近毕业,叶秀姝也要离开了,走的时候,她将店里的所有原料做了一份详单,哪些即将用完,哪些还剩多少,方便之后交接。

这样的认真态度也在日后给了我们不少帮助。在叶秀姝离开后快一年,一次店里的网络出现问题,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打客服电话查不到,用户手册也丢失了。焦急时刻,我尝试着发了个短信给叶秀姝:叶同学,你还记得我们网络的用户名和密码吗?

我不抱希望,却收到这样的回复:我将用户名和密码保存了一个文档,叫“上网密码”,好像在E盘,你看看。

点开E盘,果然找到了账号和密码,顺利设置了网络。庆幸之余是羞愧,曾经也觉得这个女孩很傻,干吗要那么认真!但其实,那些必要的笨办法是一定要做的,这也是最踏实的方式。

时间来到秋末冬初,学生们喝咖啡的少了,甜点和夏日饮品也不如以往受欢迎了。这个季节,咖啡馆的生意也有些冷淡起来,但也必须再找店员。这一次并不太顺利,发了几次招聘信息都没找到合适的人。后来来了一胖一瘦两个女生,俩人是闺蜜。听说需要一个,她们有些犹豫,最后她们还是决定两个人一起来,但是工资可以只按一个人发。

她们工作的那几个月里,收入每况愈下。暂且抛开她们是否有从中拿钱这个因素,和季节有关,也和她们的态度有关。

有一天下午我去店里,看到整个店里是黑的,走进去发现只开了一盏小小的灯,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像在营业。我马上将店“变亮”,又嘱咐她们要记得开灯。

年底工作忙,我没时间时时监管,每次来店里发现她们最热衷的就是两个人围在一起看韩剧。有一次,我离开店准备回家,发现有个本子忘在店里,折返去拿,这时却看到其中一个女生拿着芒果在削。我想:这是不是店里用来做芒果捞的水果?还有一次,我来店里,发现她们和几个朋友在聊天,吃得满桌子的瓜子壳。这样的咖啡店谁还进来?店里有一个手机,一般不允许店员打,算是店铺的联络电话。但后来我发现,里面有好几个拨出的号码,时间正是她们工作的时候。

现在想来,我应该好好教训一下这两位姑娘,但那时临近过年,学校学生也马上放寒假,赶走这两位临时再找新店员似乎不太现实。虽然每况愈下,但我还是试着告诉她们该怎么做,去纠正。这样总比临时关门大吉零收入要好,不赚钱起码能维持工资和房租。从大局考虑,坚持到过年就让她们走了。

后来我决定坚决要找全职店员,绝不能再这样折腾小店。来应聘的是一位大四女生,叫小琪,看起来邻家女孩模样,说话有些大大咧咧。因为时间紧,觉得基本上合适,便通知过几天来上班了。

小琪有些傲气,她总喜欢自作主张,并且对客人的态度是绝对不客气。一次,我在店里贴海报,她在接待客人,客人问她,店里一种叫“蓝色秘密”的饮品是什么做的。她居然回答:“我肯定不会告诉你的!”我当时就震惊了。接着,客人说:“我不是想知道你们的配方,我只是想知道这是什么味道。”小琪的回答再一次让我震惊:“是甜的!”

我急忙去解释,告诉客人这是一款气泡饮料,因为加入了蓝色的非色素糖浆,所以叫“蓝色秘密”,然后指着店里“蓝色秘密”的海报给她看。客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杯柠檬水。

还有一次,有个小孩把餐布弄得很脏。她说,要拿去干洗店洗,太脏了她洗不了。就多收了小孩妈妈三十块钱。

其实偶尔我也会认为小琪是性格太直,没往太坏去想。她也时常带自己的小狗来店里陪自己,或许她应该是善良单纯的吧!

后来,她经常临时提出请假,我就只有临时请人帮忙。按天发的工资自然比按月发平均到一天要高一点,比如兼职一个月2100元,按每天上班算,平均每天是70元,但临时找一个人,给人家140,要守两天店,就不一定愿意,所以临时来的按天算会比按月高。有兼职店员无意告诉小琪自己的工资,小琪很不满地打电话来质问,后来居然还哭了。

我告诉她,第一,是因为她要请假我才需要专门找人帮忙;第二,人家做两天就走,而她是按月结算,人家来救个急,自然标准不一样。小琪不依不饶,说非要给她也加,要不就提前一小时下班。最后的结果是,在不忙的前提下偶尔可以提前一点下班。那时,我已经开始招聘新店员了。

后面又发生过一些状况,有一个拍微电影的团队借景拍片,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他们打电话给我说没开门,我很意外。下午两点多肯定是开门了啊,不会晚这么多吧!我打给小琪,小琪说她在打点滴,打完就过去。

我扣了她半天的劳务和一次迟到的钱。那个月发工资,她发短信来问我为什么这个月少了一点钱。我告诉她原因。她说,上次不是说给她每天加工资吗?我说,不是说好了允许偶尔提前走但不加工资吗?她回复:那好吧。

那好吧,我也只能让她走了,这是唯一一位我主动解雇的员工。小琪并不想走,但我已经决定不再忍耐。

马上就要放暑假,暑假和寒假不同,很多学生不一定急着回家,很快一位交谈中感觉很踏实的数学系女生成了新店员。

这是一位外表有些像假小子的女生,很踏实老实,感觉和叶秀姝的风格有点像,每日给我的结算信息也是有条有理。不过在工作了半个暑假后,她跟我说,这是她第一次暑假单独在外,有点想家了,能不能请假回家。我说:“那你走吧!”

这就是我们的最后一位店员,好在最后这位“临时老板”很认真负责,那个月的收入挺不错。

其实在这些店员“驻足”四叶草咖啡的日子里,还有其他“临时的老板”,她们有的周末来,有的只是临时来半天。我都没有见过面,由老店员安排。

回忆起这些故事,我也觉得自己当初在管理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你很随意,人家就不怕你,没了规矩;你很严肃,店员就觉得你不好接近,小店老板装什么装。不过,不论成败,至少最后的结果是收获了经验和思考,并没有大的经济损失,这点算是欣慰。

现在,我做起了全国咖啡馆艺术分享联盟,在咖啡馆做话剧,做展览,从另一个方面去完成咖啡馆的梦想。叶秀姝回了老家福建的一家公司上班。第一位店员罗兰已经正式工作,成了一名小学老师,一有时间,我,Z,还有她会一起聚着聊天吃饭。后来我做的第一场咖啡馆话剧,罗兰还专门来捧场,大家依然还是朋友。

一天晚上,我们路过川师,Z提议,要不要停车去“四叶草”看看,我们都说“好”。看来大家是很想念了,走到楼下就有一种当年的味道。附近小酒吧里嘶吼的歌声犹在,二楼又翻新了好几家咖啡馆,只是当年的“四叶草”没变,一点都没变,店里的桌椅还是一样的没换,我手写的提示牌、窗户上的小照片、那只大熊、有些破损的小狗娃娃都还在。接手我们店的是两位姑娘,因为很喜欢我们店决定接手,现在连招牌也没换,让“四叶草”一直在那,也挺好。她们能做得更好,也就等于“四叶草”更好,也算一件幸福的事吧。

其实要感谢每一位付出过的“临时老板”,不管她们工作是好是坏,有经验有教训,有收获有遗憾,有快乐有愤怒,有思考有感叹。她们,都是帮助这间咖啡馆成长的人。

一种叫“文艺”的状态

记得大二来电台实习,同事带我去酒吧玩。我觉得又吵又要喝不喜欢的酒,很不舒服。起初还以为自己太保守,后来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喜好,开咖啡店让我逐渐发现原来自己是有文艺情结的人。

过年和家人去凤凰,到达的时候已经是晚饭时间。我趁晚饭前的一点时间,一个人跑到沱江边感受烟雨凤凰。走进一家咖啡店,点杯焦糖玛奇朵,拿出速写本画画吊脚楼。那种感觉,很舒服,很美好。我的这篇文字写于一家常来的创业咖啡馆里,这里经常人少,有时连音乐都不放。这里的客人要么埋头打字,要么是附近写字楼谈项目的。整个气氛让我觉得舒服,这些是我以前可能发现不了的特质。

于是,我开始爱泡咖啡馆,开始关注文艺青年们的各种活动,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创业者,也作为传媒人,我也会思考咖啡文化的一些出路。

我进入电台就接触着文化类的人和事,从明星商演活动到艺人的推广运营,从小剧场话剧民营机构到各种画廊、书店、咖啡店都有比较多的了解。而咖啡店作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和带有梦想特质的场所,有着它的属性,不管到后来是变得更商业,还是更公益,抑或两者兼顾,都一定会有故事、有朋友、有不同的人生在这里汇集,这是个特别的地方。

一家家咖啡馆里不同的故事,就像一个个不同的梦想被放飞的过程,虽不容易却足够让人有憧憬。而有着咖啡店创业经历的我,除了背后的故事之外,也会和他们交流一些运营的实际问题。诸如开展沙龙活动能增加多少收益?咖啡馆小好还是大好?该做一个纯粹的咖啡馆还是要增加主食、扩大收入,等等。

非常感谢接受采访的这些咖啡店的店主,感谢他们愿意坦诚地将自己的故事和经验拿出来分享。

那些因为梦想而开的咖啡馆,为人们提供了心灵栖息地,也让经营者收获了理想中的生活。我们应当感谢生命中遇见的每一家咖啡馆,感谢它们给予我们美味的咖啡,给予我们停下来思考的时间,给予我们美妙的心灵空间;感谢它们制造了那么多镌刻在生命里的故事。

2/7 雕刻时光里的秘密

一个好的咖啡馆应该是明亮的,但不是华丽的。空间里应该有一定的气息,但又不仅是苦涩的烟味。主人应该是知己,但又不是过分殷勤的。每天来的客人应该互相认识,但又不必时时都说话。

梦想有时不经意夭折,

又不经意逆转,

热爱成了唯一的方式。

胶片中定格的幸福,

咖啡中飘散的故事,

都化作美好,

雕刻在人生的时光里。

爱好是属于个人的

在欧洲,咖啡馆文化已有二百年了,早已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19世纪很多文艺界人士的作品都是在咖啡馆里完成的,奥地利的许多咖啡馆都有很悠远的历史故事,主人甚至会告诉你当年莫扎特是坐在哪一个位置。

一位奥地利诗人是这样描写咖啡馆的:一个好的咖啡馆应该是明亮的,但不是华丽的。空间里应该有一定的气息,但又不仅是苦涩的烟味。主人应该是知己,但又不是过分殷勤的。每天来的客人应该互相认识,但又不必时时都说话。咖啡是有价格的,但坐在这里的时间无须付钱。

“雕刻时光”应该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文艺咖啡馆其中的一家。1997年11月28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庄崧冽和自己心爱的妻子在北大门前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小街上开了一家文化咖啡馆,并给它起了一个充满电影意象的名字——“雕刻时光”。

从名字到摆设,在1997年做这样一家店需要勇气,更需要梦想。在很多国人只听说过星巴克的年代,来自台湾云林乡下,爱书、爱电影的文艺范儿的小镇青年庄崧冽努力创造着自己的咖啡梦想。是什么能让这家店走到现在而且越来越好,究竟是怎样的人让文艺范儿发挥到了极致?我很好奇。后来,我看了他写的《时光捕手》,也因我做读书节目的缘故,有机会以这本书为契机和庄先生聊起了他的故事和感想。

从台湾考到北京上大学,毕业了没事做,又已经结了婚,那时的庄崧冽突然有些迷茫,留在北京干什么呢?找不到工作,又爱喝咖啡,那就开一家咖啡馆吧。

开店的第一笔钱是妈妈给他拍戏的钱。当时写了剧本,向在台湾的妈妈要了一笔钱,一共20万,后来全都用来开了咖啡馆。

庄崧冽想象中的咖啡馆,要有木地板、书架,当然还有放电影的投影设备。学电影的庄崧冽并不想因此“转行”,而是希望将电影工作室与咖啡馆结合。这种两者合并的办法很聪明,既兼顾了自己的爱好又能对外获得利润。只不过最后电影工作室做不下去,咖啡馆倒是很好地生存了下来。

爱好是属于个人的,你不能强加于别人。而咖啡馆则是满足客人的,客人觉得舒服、喜欢,才会常来。

想起我身边一位朋友很喜欢电影,前几年在成都一个新开发的类似于北京798的创意楼群租下一个一百平方米的铺面,开起一家类似咖啡馆的店。之所以用“类似”这个词,是这家店的构造像咖啡馆,但主要是组织看电影活动。店主通过自己的渠道拿到一些独立影片,那些爱电影的文艺青年就会来看,有时收门票,有时靠饮品收入。我去过几次。

同类推荐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胡正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胡正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胡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中短篇小说集《几度元宵》,短篇小说集《摘南瓜》《七月古庙会》,散文报告文学集《七月的彩虹》,中篇小说《鸡鸣山》、《重阳风雨》等。《胡正小说散文集》是他的小说、散文精选集。
  • 阎连科文论

    阎连科文论

    本书内容涉及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方面面的内容,有作家的个人简介,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作家作品的阐释和解读,有对文学潮流,文学现象的分析和展望。与一般的文艺理论不同的是,本书没有理论著作的晦涩,语言通俗易懂,娓娓道来,说理透彻生动,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一部分演讲词,如同与人聊天和谈心,读之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 海外游记

    海外游记

    每个出境旅游的国人,都是热爱生话的世界公民。一起去领略异域风情,饱览五洲形胜吧:踏上戈兰高地,走进奥斯威辛;瞻仰吴哥的微笑,触摸哭墙的神经;登临狮子岩的天上宫阙,俯瞰珍珠港的水下沉艇;回望世贸中心废墟,重温加德满都圣境;观赏山洞里的弗拉明戈,聆听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体验马尔代夫的绿色浪漫,寻访佩特拉的玫瑰红古城;礼赞爱琴海上的人间天堂,惊叹卡久拉霍的性爱庙群……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有了共天下之乐而乐的多彩旅程,方不枉今世今生!退休以后干什么?带着老伴去看世界。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热门推荐
  • 踏着鲁迅的脚印:鲁迅研究论集

    踏着鲁迅的脚印:鲁迅研究论集

    本书收集了作者半个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的散篇文章,内容包括对鲁迅思想、生平的研究,有关鲁迅创作的总论和具体作品的分析,有关鲁迅的学术随笔,以及为别人的鲁迅论著所作的序跋等。文章虽非宏篇谠论,然而观点明晰,文字朴实。在许多问题上,作者不跟风、不随众,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多或少可为几十年的鲁迅研究留点微弱的印痕,并于“众声喧哗”之中,保有小小的一席之地。
  • 如何创办足疗店

    如何创办足疗店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少爷,请你温柔

    少爷,请你温柔

    过了不知多久,青鸾伸手轻触已发胀肿痛的嘴唇,起身走到梳妆台上。镜中之人,脸上没有一点泪水,但眼里无限的悲凉却让花都会卸掉。动作熟悉的从抽屉中拿出一个精致的铁盒,小心打开,扑面而来的薄荷香让她的头脑清醒不少;轻蘸通绿的药膏,细细的抹在嘴角,透过镜子看着闭目养神的西门灼,脸上渐浮微笑。义父,你知道吗?青鸾自来你身边到现在,没有一天放弃过离开你的想法。想起昨日前殿的状况,眼前……
  • 我有修仙小视频

    我有修仙小视频

    在抖音里领了个红包,同学和老师都震惊了……从此王小乐走上了狂刷小视频的不归路。闹哪样啊!我只想安静的刷刷抖音……
  • 武魂在异世

    武魂在异世

    身死于现实,诞生于幻想。少年叶封误入被抛弃的世界,隐藏于平静的湖面之下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景象?
  • 二嫁悍女:妖孽王爷宠上天

    二嫁悍女:妖孽王爷宠上天

    前世有眼无珠,错识良人,竟累得家人葬身火海,她亦含恨而终。凤凰涅槃,重生而来,她只想护家人周全,报前世血海深仇。只是,却不知哪里出了错,竟惹上了一个甩也甩不掉的大麻烦。他宠她、纵她、疼她、爱她、护她,却要她以自己作为回报,这笔买卖,怎么看怎么亏本啊?“亏本?那我以这天下江山为聘,只求你一人,可否?”可倒是也可,可是王爷,你为何不告诉我,你也是重生而来的?
  • 团宠公主要小心点

    团宠公主要小心点

    甜文,相信我,不甜你打我,真的比简童还甜
  • 神医小娘子:仙尊大人,克制点!

    神医小娘子:仙尊大人,克制点!

    一代神医穿越竟成阶下囚,还被逼得吃下毒药。为了生存,被迫参加仙赛,千辛万苦终于成了弟子,却被她的精分师父给缠上!但任凭师父如何撩拨,神医女主依旧无动于衷。毕竟人家是禁欲系的嘛!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伪币制造者、窄门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伪币制造者、窄门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张勋(北洋风云人物)

    张勋(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张勋波澜壮阔的一生。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愚忠,也写他的心狠手辣,既写他的政治权术,也写他的人格品位……同时本书也真实再现了近代中国的政治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