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9500000003

第3章 左耳听的是风(2)

还有个例子是发生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崔永元采访刚拿金牌拿到手软的菲尔普斯,他们聊了很多。老崔还是一如既往地幽默,但也不忘问好些问题,比如说这个(大概意思类似,对白为笔者设计):“菲哥,你在奥运会拿冠军跟玩儿似的,除了天赋异禀之外,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啥呢?”

菲尔普斯想了想,说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做自己真正发自内心爱做的事情,然后不懈去努力,相信你自己!

由此可见,追求梦想并非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果真如此的话,那只能是别人眼中或者是这个社会给你定义的梦想。因为当你用心去做一件你爱做的事的时候,你并不觉得它是一种煎熬,即便有时候你会因为短时的受挫而沮丧,但你的内心始终会坚持着,无怨无悔,就像是你初恋时爱上的那个女孩,就像《中国合伙人》里所说的那样:梦想就是你每次想到就觉得幸福的坚持。

每个人都有着很多的选择,你不幸其实有更多的人比你不幸,你飞黄其实有更多的人比你腾达,但不管是不幸还是飞黄都将终归于你自己的选择。可能是昨天的选择,也可能是明天的抉择,但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是“我思故我在”,这意味着不间断地思考是人存在的一大特点。当然思考了存在了却不行动管个×用。管用的是我们既然活着,总该有自己的活法,不管是活在成功的巅峰,还是走在成功的路上,都是一种很给力的精彩。

最重要的是,这种精彩无须别人喝彩。

沟通

想象一下几百年前,人们是怎样去远程沟通的?

写一封信给远方的情人,要放一只鸽子,而且一不小心这鸽子就可能成为某人的盘中餐脆皮乳鸽,从此杳无音信。

打仗的时候透露一下军情,得要找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爬上老高老高的地方去放火,连成绵亘蜿蜒的烽火。要是一不小心爬迟了,援军来晚了,没准儿回去一看,国家都被人家灭了。

今天,只要我们掏出手机,轻松拨一下号码,沟通随时开始,愉悦的声音可以从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传来。当然,传来的也有可能是你上司或夫人的一顿臭骂。但不管如何,我们轻松而简捷地达到了沟通的目的这一点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就像我现在很难想象未来的瞬间移动一样。

如果网速够快的话,除了可以通过声音去交流,还能看到脸蛋和身段这也诞生了一个新的产业:视频聊天。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孤独。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有BP机的朋友,他们给了我“嘀嘀嘀”背后的无限想象力那可能是远处某妹子的晚餐邀请,也可能是某张麻将台“三缺一”的呼声。后来长大了一些,看过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其中有一幕是失恋的金城武给前女友的BP机留言,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发誓以后有钱了一定要买十个BP机,五个送给朋友,然后自己左腰皮带插两个,右腰皮带再插两个,剩下的那个就是拿在手上,威风八面,藐视众生。

后来如你所知,我始终没有威风过,而且这辈子也不会有机会了。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更新换代,我们很快便告别了BP机和大哥大的时代,并伴随着曾经的两大巨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没落,辗转进入了智能机和穿戴设备时代。

话说回来,我的第一部手机是大一刚开学时,不吝用好不容易靠血汗换来的奖学金买的,作为自己背井离乡地上大学开创新天地的礼物,自是爱惜备至,无比虚荣,有事没事都会拿出来把玩一阵,恨不得直接放周围人眼皮底下,浑然不顾人家是不是把自己当傻B。

记得有一次老乡聚会,某师兄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很羡慕我,他顿时眯着眼笑道:“这话也对,可是你想想啊,小师弟,你刚上大学便已经齐了三样东西呀!”

我双眼泛白,流露出高中时数学考试遇到最后一道附加题时的不解。

“就是手机、女友和电脑这三大件啊。”师兄补充道,“要知道,我们那时的入学三大件是211电话卡、A片和德生牌收音机。”对于这三大件,我是没什么好说的,正如“文革”

对某些人一样,亲历过的人非常有感触,每件事都能说上一天,要是没亲历过的人,你怎么说他都觉得没劲。

值得一提的是,我这辈子的初恋还是靠手机勾搭到的。刚开始,我们还只是朋友的朋友,后来经常短信往来,就变成去掉一个“朋友的”定语,成为朋友,继而再顺理成章地升级成为好友,再后来手机联系频率加快,然后就干柴烈火地成了男女朋友。可惜在我们的关系还未进一步升华之前,我女友就把我给干脆利落地扔了。

原因也很简单粗暴,就因为是异地恋,女友被一个同班同学天天纠缠、日日狂攻,终于红杏出墙,把几百公里外的我给甩到太平洋了,让我深深地品尝到了初恋失恋的滋味这个故事除了说明我前女友水性杨花之外,还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千言万语的手机沟通都比不上陪在身边的耳语纠缠。

我现在在一家生产手机的公司上班。在江湖上行走应酬时,我们听到了什么回答的标准话术就是“做ji的”。一般这种情况都会引来诧异的眼神,随后有两类人的回答比较有特色。一是反问道:“做鸡?”二是:“搞基?!”我知道从心理学上来说有这么一个说法也不知道科不科学,就是说,人们在无意识反问时常常会折射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当然,说到这儿已经有些扯远了。我想说的是,这个笑话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我是做手机的,对于手机给人带来的各种便利当然是极其拥护的;其次,我既然是做这行的,难免会有偏见,既然有了偏见,也难免会带到本文中。

前阵子看过一个短剧很有意思,是赵本山的弟子大鹏演的《屌丝男士》,说是这位屌丝在厨房煮饭,一边煮饭一边跟手机说话,比如说:“小助手,打开音乐。”然后手机就会默认自动打开美妙的音乐,顿时让厨房变得活跃轻快起来。又或者是“小助手,打电话给老王”,然后手机就自动打电话给老王。老王粗犷的声音很快就从小助手那边传来,真是非常便利!

后来,这位屌丝煮饭煮到一半发现没酱油了,他就跟手机说:“小助手,去买一瓶酱油回来。”说完就在手机上绑了十元钱,随后用力扔出窗外……如你所料,酱油最后是买不回来的,没准儿还会砸破某个倒霉鬼的脑袋。

我引出这么一段短剧,有什么寓意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我只想补充一点的是,过马路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随时留意自己的脑袋特别是经过窗口,因为这个世界类似的屌丝太多了。

我记得我之前有这么一个强迫症,就是时常去看有没有短信,过几分钟就去翻手机,不知道会不会刚刚没听到声音漏看了,即便刚才的几个小时我都在连蚊子飞都能听到的图书馆。后来短信不看了,开始被微博“强奸”了,几分钟不到就会又拿手机去刷新一下。刚刷新了没几年又流行起了微信,然后我又强迫去看微信,以致很多时候我干脆把微信从手机里给删掉了。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很有意思,是说台北的一家咖啡馆很是出名,大家都爱来这里聊天儿,原因不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好或招待员美丽性感,更不是什么cosplay的,而是因为这里喝东西的杯子。

杯子的杯脚有一个脚是少了一截的,一定要用手机垫着才不会倒。换言之,如果你要玩手机,你就必须一直要用另外一只手扶着茶杯,可见非常麻烦。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做的一项测试表明,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时大脑对电磁波的吸收量竟比成人吸收的要多60%!对我们还在发育中的大脑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至于是什么样的影响,估计要等这一代在手机中长大的未成年人成年之后才知道了。

如上所述,手机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便利,也带来了莫大的隐患。至于如何去权衡,恐怕读者朋友都有自己的答案了。

记得以前看过中国移动的一句广告语,很能够打动人,起码让我印象深刻“沟通从心开始”。我们听到了什么易,做起来却每个人都有差异。要想做到如何从心开始,是一门艺术。具体如何艺术法,我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如果硬是说有,我也能说出来一个。沟通可以经常随时开始,但如果有空的话,还是以见面结束为好。

耳边风

最近有一件事让我非常郁闷,那就是早起,而且还是被强迫的如果是迫于生计,养家糊口,我也无话可说,可如果是因为楼下那破垃圾车,我可真想骂娘了。这破车每天清晨五点多便会准时杀到,带着重重的喧嚣,缓慢地绕行小区一圈。

值得一说的是,垃圾车发出的声音频率太过特殊,不仅仅是分贝高,而且还是低频率的,能够直接传到七楼,透过三厘米厚的玻璃窗和两厘米厚的窗帘,直逼我大脑的中枢神经,完全颠覆了我培养十几年的晚睡晚起的生物钟,继而导致本人睡眠严重不足,后果就是每天顶着两个黑眼圈儿去上班这种状态,要是碰到顺心如意的时候还好,可要是再碰到工作不顺、人事斗争的时候,脑袋都要爆炸了。

众所周知,人的脑袋快要爆炸时,准会胡思乱想,比如说我就恨不得投个炸弹把那垃圾车一口气炸到天上去。有时候还会想,要是哪个天才能够借用这个原理,去发明武器,一定非常管用,而且还特别环保。持这种武器的人只要戴上耳塞,一按开关,往空气中一扫射,即便1000度的近视眼也是神射手。

当然,有关噪音的抵御,我并没有一味地坐以待毙,而是想过很多办法,比如说打电话给公用事务局投诉,得到的答复如我所料,也会如你所料的:深表理解,但无能为力。又比如说我把床90°地转了一个方位,看能不能避开声音的传播路径,却没想到越移越响。我还试过把衣柜调整了一下位置,挡住阳台前的落地窗没用;买了套汽车用的隔音棉,压在窗户上好了一些,可还是没用;把所有的衣服像尸体一样挂在阳台上,把客厅的麻将桌放在阳台边,从楼下偷了几棵大叶植物吸收噪音……通通不见效。

后来,我实在没办法,便打电话给房东投诉我这时候才想到他。房东是一个不错的人至少我以前是这样认为,因为当时租房子的时候,他老人家非常慷慨,眼都不眨地就说不收水费和物业管理费,还送了我两个月的网络费和半年的电视费。现在看来,我对“他作为一个好人”这个观点还得持保留意见。

对于我的申诉,他似乎早有准备,说的确没办法,而且在我一再暗示他可以像其他邻居一样装一个隔音玻璃之后,他还是果断地表示无能为力。也就是说,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居然早就清楚有这事儿!

有关这个房东的道德,我这里并不打算有太多指责,所以不说也罢。我重点想说这个破垃圾车,其实我是这样想的,虽然他们的目的跟我和小区的很多人都是一致的,就是要把垃圾处理干净,还我们一个干净的住宅环境,可没想到却制造了更大的污染或者说即便想到了也不打算调整。这样一说,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本文的寓意虽然作为一个杂文作者,直接把寓意说出来,难免有直露的嫌疑。

其实话说回来,物理环境不管如何恶劣,总是能够想办法去搞定的,大不了就学两千多年前的孟母,一迁再迁,一直迁到我满意为止。要我说,比物理环境更难搞的还是人文环境,比如说,你在办公室里工作,或者在学校念书,你就处在一个圈子里,所谓的江湖,在江湖里风言风语的肯定不少,有些是积极正面的口碑传播,有些是无中生有、恶意中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得考虑这个“别人”到底指的是谁。

都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恐怕很多人不会认同吧?生活中非但扰人的破事一堆,而且还层出不穷,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然而,这句话也可以这样去理解,所有的烦恼都来自我们内心的自扰。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嗔心未断。

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心如止水,以不动治百动。只要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弘一法师曾说过:“嗔是三毒之根,烦恼起于嗔心,起了嗔心必与众生结怨。平时对人、对事、对物常犯此病,必须深自悔责。为什么自己智慧不开,功夫不得力没有进步,其主要原因即是贪嗔痴未断。”此外,《华严经》也有云:菩萨立志存心是自度和度他,如还有嗔心,结怨于人,则自度和度他的目标就达不到了。

对于多嗔的人,耳边的风肯定很多,风言多了自然难断烦恼,也不能解脱得自在,无法享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所以当下会有这么多的狂躁症。

同类推荐
  • 36招解除3M魔咒

    36招解除3M魔咒

    本书着力解决职场中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问题,让您在面对各种类型的要求、请求、苛求时,都可以找到有效的拒绝方法,从而摆脱困境,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充满了轻松的睿智。为了能让您解除3M魔咒、面带微笑地轻松工作,让您每天的生活变得幸福、愉快,《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不仅讲述如何规避3M魔咒,而且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帮助您尽快树立起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正确的观念、心态与思维方式。《36招解除3M魔咒》让您投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帮助,它为您提供了36招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您驰骋职场,无往不利。
  • 人人都能成功

    人人都能成功

    本书是根据全世界成功学鼻祖式人物拿破仑·希尔收集的不同人的成功经验、分析其成功哲学编撰而成,是拿破仑·希尔留给每个一奋斗着的人的瑰宝。本书选取多个个体成功的案例,通过典型案例解读的方法,发挥成功人士榜样的力量,让每一个读者能够参照榜样,找到解决日常中面临问题的方法,以及实现梦想的驱动力。相信任何一个有梦想的男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像拿破仑·希尔一样,把普普通通的人生故事变成轰轰烈烈的传奇!任何一个男人,都有机会成功;任何一个男人,都有办法富有。而成功致富的机会和方法,就藏在本书中。
  •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马克·福冈编著的《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记录了杰出的谈判大师与70余国谈判高手谈判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全世界最精明的商人犹太人迈克笔记本中记录的谈判技巧,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独特、灵活的谈判视角,为你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谈判经验和技巧,可以让你摆脱悲情上班族的生涯,成为谈判高手。
  •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作为一名集团老总,我很认同这本书的观点,即: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在工作中,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有的人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则去寻找借口,逃避责任。于是,前者成为了成功者,后者沦落为失败者。同样,我也经常对我的学员和客户说: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必有原因。
  • 人生何必太较真

    人生何必太较真

    庄之鱼的《人生何必太较真》通过对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譬如伤害、金钱、幸福、得失、挫折、名利等九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结合发人深思的故事和案例,《人生何必太较真》旨在让读者在品味别人的人生经历中,领略到为人处世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不较真。 因为太较真,认死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这个道理。
热门推荐
  • 温处士能画鹭鹚以四

    温处士能画鹭鹚以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谜婚记

    谜婚记

    父母逼婚,押送相亲,最初以为的闹剧,却成了后来的情不自禁。他是她职场上的师父,教她从菜鸟晋升小名人。他是她生活里的男神,入厅堂下厨房还会暖床。明明讨厌得咬牙切齿,喜怒哀乐却渐渐因他而起。陶端端后来才知道,不是每一场初恋都有结局,在遇到对的人之前,有些坚持不过是一个人的执迷不悟。若非遇见陆知遇,又怎知爱情可以这样治愈?
  • 将军家的小酒娘

    将军家的小酒娘

    【甜宠、双处、强撩、男主老狐狸、女主小狐狸,坚决不坑】女子十八坊,十八家铺子,有女掌柜十八位。坊中有一酒铺名约今朝有酒,远近闻名;酒坊女掌柜名叫采陌,人称酿酒小娘子,除了酿得一手好酒之外,见过她的人,都说她人如其酿之酒,见者皆可醉,美如画中仙,只不过有一天,这画中仙也不再仙了,身份被拆穿,折在了一双悄然伸过来的大手里面。护国将军府的小将军,骁勇善战,脾性怪异,有人说他是侠士、有人说他性格暴戾,当然也有人说他脸皮奇厚、臭不要脸。因一命之恩,两人结下缘分,再度重逢,她一介商女,却不料卷入了皇城的争权夺势中,前有贵女心怀不轨,后有恶人虎视眈眈,且看她一个小小酒娘,如何谈笑风生间收贱惩恶,睥睨天下。只不过后面无时不刻跟着的小将军是怎么回事?喂,你别动手动脚的,爪子往哪里摸呢…
  • 南部新书

    南部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曼弗雷德

    曼弗雷德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诗剧《曼弗雷德》是英国诗人拜伦游弋欧陆时创作的作品,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曼弗雷德更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高傲、孤独、叛逆、浪漫:三幕诗剧中,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却终究无法摆脱爱欲的苦楚,得到灵魂的平静。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内容上,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本书可帮助读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学会精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 低于大地的歌唱

    低于大地的歌唱

    血之光,我是在这样一些场景中发现和感知的:看到山中放牧的女人将初生的婴儿和初生的羊羔一并抱回家的时候;目睹山寨里的人们在驱鬼、祭祖、招魂、送灵仪式上,无数的牺牲被语言的利箭一次次射穿胸膛,静静地躺在血泊中的时候;阅读叙事诗《阿依阿芝》(axyiaxrryr)中“阿芝”(axrryr)姑娘在逃婚途中,遭遇残暴的虎狼,被撕裂后“头断路上方,脚断路下方,肠肚缠竹林”的惨状的时候;聆听妖女“兹紫妮札”(zytzyrhninrat)受毕摩(bimox)“卡嘟”(kaddur)诅咒之后显原形变成一只公山羊,随后被七个谗嘴的村妇用柴刀瓜分并狼吞虎咽,瞬间让她们变成七个可怕的女鬼永远居住在魔鬼之谷达布络魔的故事的时候。血之光,辉煌而惨烈。
  • 魔君恋

    魔君恋

    夜幕漆黑,天色暗沉,空中无星,只有一轮暗月散发出冰冷诡谲的光芒。北山山顶,冷风呼啸,吹动的树木刷刷而响。轰隆一声,一道雷声凭空炸响,这天愈发的暗了。悬崖边上,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毫无生气的躺在那里,身上衣服破碎,脸上道道血痕,看不清容貌,显然受了极重的伤,生死不知。她的身边站了一男一女,一个穿着红色大衣,一个裹着黑色大氅,女子容貌冷艳,一脸跋扈,而男子却是带着斗笠,遮挡了容貌。
  • 急急如律令

    急急如律令

    故事从我在算命瞎子那里拿了五十块钱说起,到了半夜,我身后竟然多了个女人的声音······
  •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本书在篇章设计上颇费心思,全书共分10章,10个话题,每个话题有7个小标题。父母可以循着本书的话题安排,每天和孩子探讨一个小问题,每星期完成一个对话主题。父母自己安排和孩子的对话,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很容易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很有实用性。学贵力行,一旦把这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10个星期就能扎下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本书引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而更具说服力。本书是与为人父母者的真诚分享,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是一本简单直观、实用性很强的家庭教育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