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300000002

第2章 生物的起源

生物是怎样起源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出现过各种解释,有主张一切生物来自神创的“神创论”;有认为生物是由某种“活力”的激发而产生于死物的“活力论”或“自生论”;有提倡“一切生命来自生命”,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宇宙空间其他天体飞来的“宇宙生命论”;还有坚持生物只能由同类生物产生的“生源论”等等。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实践和理论都已证明了这些观点的谬误。地球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生物它们存在于诸如严寒的极地和高山、热带的丛林、荒芜的沙漠、较深的海洋。在生物调查还很不全面的前提下,根据调查:目前已知有三十多万种植物,一百五十万种动物,十万种微生物。随着生物学的发展,逐年都有新种发现,每年五千种植物,一万个新种及亚种的动物被发现。

动植物起源的神话传说

在原始渔猎和采集经济时代,人类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不能把自己同自然界和氏族集体严格区别开来。人们往往认为周围的动植物也像自身一样具有知觉、感情和生活历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同人的生活、生产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动植物,则运用形象化的幻想手法去说明它们的来源或特征,这便是动植物起源神话的原因。在中国流传至今的神话作品中,单独讲述动植物起源的神话比较少见,大多作为局部的情节存在于一些原始神话和创世史诗之中。如在布依族的神话史诗《开天辟地》中讲森林和珍禽异兽是由翁戛神的头发和身上的虱子变的。《夸父神话》中讲桃林是夸父在逐日途中渴死后弃下的手杖变成的。

这一类神话认为动植物是由神体的某一部分或神的器物变化而来的。此外,有的神话认为动植物是神创造的。如彝族史诗《勒俄特依》讲阿俄暑补神到人间创造生物,他把三种树栽在地上,从此,有了树;他把花鹿放在森林里,从此,有了动物。还有一些神话认为神、人、动植物是互生的。这种由植物生人、人生动物、动物生人或植物生动物等起源说都反映了在原始人的观念里,神、人、动物、植物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人们在和自然界接触中逐渐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动植物传说比神话更富有社会性,它们往往是借解释某些动植物的由来和特点,越来越多地融进社会内容和人们的爱憎褒贬态度。

生命的产生过程

恩格斯曾经提出:“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目前,探索生命起源的科学家们通过生物学、古生物学、古生物化学、化学、物理学、地质学和天文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证明了恩格斯这一预见的正确性。我们已知道化学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种,生命是有机质,必然是通过有机化学实现的。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宇宙后,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相继形成。当地球这个星体稳定后渐渐冷却,地表开始划分出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那时大气圈中没有氧气,宇宙紫外线辐射是产生化学作用的主要能源,化学反应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不断地进行着。由于缺氧,合成的有机分子不会遭受氧化的破坏,得以进化出具有生命现象的物质,最终产生了生命。

根据推算,生命的产生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氮、氢、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氯化氢、甲烷和水等无机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等一定条件影响和作用下,形成了氨基酸、核苷酸及单糖等有机化合物。科学家们所做的模拟试验也表明,无机物在合适条件下能够变成有机物。第二阶段,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如甘氨酸、蛋白质及核酸等,被称为“生物大分子”。第三阶段,许多生物大分子聚集、浓缩形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它既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又能将废物排出体系之外,这就构成原始的物质交换活动。第四阶段,在多分子体系的界膜内,蛋白质与核酸的长期作用下,终于将物质交换活动演变成新陈代谢作用并能够进行自身繁殖,这是生命起源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技术改造构成的生命体,被称为“原生体”。这种原生体的出现使地球上产生了生命,把地球的历史从化学进化阶段推向了生物进化阶段,对于生物界来说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件大事,没有这件大事,就不可能有生物界。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生命是由无机物经历了漫长时间而发展产生的,自从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了以后,又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由生命逐渐发展成为生物界。生物界发展的历史是与地球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但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原生体是一种非细胞的生命物质,有些类似于现代的病毒,它出现以后,随着地球的发展而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演变成为具有较完备的生命特征的细胞,到此时才产生了原核单细胞生物。最早的原核单细胞细菌化石发现是在距今32亿年前的地层中,那就是说非细胞生命物质出现的时间,还要远远早于32亿年以前。

最早的单细胞动物

最早的动物叫原生动物,亦称之为单细胞动物,它们生来就具备部分分化和必要的生活机能,是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它的个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尽管如此,“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活动体,拥有作为一个动物应具备的主要生活机能,如新陈代谢、刺激感应、运动和繁殖等,它的体内有了原始的分化,各具一定功能,形成了类器官。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在250微米以下,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本门动物分布广泛,既有绝灭的,也有生活在现代的;既可以生活在水里、土里,也可以生活在动植物身体里。根据运动“器官”的有无,本门动物一般可以划分为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和肉足纲。让我们看看其中的几个代表性动物。

有孔虫:自我保护方面较好,体内分泌黏液粘住沙粒,在体外形成一个硬壳。壳口伸出许多丝状的肉足,生物学上称为伪足,其形状是可以变化的,当触到一块食物,伪足就包围住送进“口”吃掉,伪足还能排出废物,使虫体移动。有孔虫通常有两种生殖方式,在发育过程中交替进行,即世代交替。无性生殖是由成熟的裂殖体向外放出大量的配子母体,配子母体成熟后又大量放出带鞭毛能游动的配子,两个配子形成合子就是有性生殖,合子再发育长大成为新的裂殖体。有孔虫在地史时期中出现过几次繁盛期,尤其在白垩纪时出现了特殊种类,成为地质学家们划分对比白垩纪海相地层的重要依据。白垩纪时有孔虫的数量也是极大的,甚至在白垩纪形成的岩石中都占有很高的比率,专家们管这种有大量生物参与形成的岩石叫生物礁。

眼虫:身体呈梭形能分出前后来,前端有一根鞭毛,靠其搅动能在水中游泳,它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个能感光的眼点,故名眼虫。它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寻找泥里的有机物为食;另一种是依靠自己体内的叶绿素,和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食物。后一种生活方式表明了在某些环境下它是植物,这说明在原始最低等动物中,动植物之间的界限还并不明显。

纺锤虫:一种已经绝灭的动物,生活在大约100米深的热带或亚热带海底。它有钙质壳,壳体随着虫子的长大不断增多,并随着它的演化而不断增大,从发现的化石来看,最小的不足1毫米,而大者可达到20~30毫米。它最早出现在早石炭世晚期,早二叠纪时极盛,不仅数量丰富且种类繁多,构造也变得复杂,但到了二叠纪末期就全部绝灭了。此类动物分布时间短,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十分广泛,更因其体形小,在二叠纪地层划分上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化石门类。

最早的多细胞动物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两胚层动物,即它们身体是由两层细胞组成的,一是表皮细胞层,二是襟细胞层,两层细胞之间填以胶状物质称中胶层。这类动物分为三个门,即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

海绵动物:从距今6亿年的寒武纪以前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它的细胞虽分化为两层,但无器官和组织。海绵动物体壁多,也为入水孔,体腔是空的,上端开口为出水口,水从入孔流进体内,海绵动物吸收水中有机质后再将水由出口排出体外。海绵动物多为群体生活,彼此用胶质连接,生活在海底,专家称为底栖生活。难怪从海里出来的海绵都是一块块的,用力一捏水都流了出来,放进水里又吸满了水。海绵体有骨骼支撑,按其大小分别叫骨针和骨丝,只有骨针才能形成化石,有的地层中可以形成几厘米厚的海绵骨针灰岩,但总的来说海绵动物造岩的能力很弱,这与它体内不保存无机质(如硅、钙等元素)有关。

古杯动物:是一种绝灭了的海底动物,形状如同酒杯,其生活方式和新陈代谢基本与海绵类相同,但它是个体动物,一般生活在蓝绿藻当中,最合适的生长环境是在水深20~30米的海底。它从早寒武纪开始出现,到了中寒武纪就灭绝了。因它对生活环境要求很严,不能在海水浑浊的地方生长,故不用它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标准化石。

腔肠动物:尽管它也是两胚层动物,但要比前两门动物高等,即开始了神经细胞和原始肌肉细胞的分工并具有消化腔,所以叫它腔肠动物。它的身体多为辐射对称,在消化腔口处有一圈或多圈触手。本门动物自寒武纪后期出现至现代,种类繁多,化石丰富,其现在动物代表有我们大家熟悉的海葵和水母。有人喜欢吃的海蜇皮,就是水母,一种大型的腔肠动物。

化石的产生

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时,讲解员总是告诉我们,在人类还未诞生之前,地球上还存在过什么动植物,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形状是什么样子,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的……这些死去的生物被他们讲得活灵活现,就仿佛是他们亲眼看到似的。他们是怎么知道地球上曾存在过这些生物的呢?是根据化石。那么化石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化石是动植物死亡后被埋藏于地下,经过地质作用所变成的石头。但这些石头保留了动植物的形状特征,古生物学家们便是根据这些特征确定出它们是何种动植物的。若是动物,则还要运用解剖学的原理,勾画出它们的骨骼,补充上它们的肌肉和皮肤,这也就画出了它们的体形图或雕塑成模型了。

在地球历史中存在过的生物之所以能够保存成为化石,要有生物本身和地质环境两方面的条件。首先生物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体,如无脊椎动物中各种贝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等,它们是由无机物组成的壳体,与皮肉、内脏等软组织相比,不易遭受氧化或腐烂而消失,因此成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而那些软组织易遭氧化或腐烂,成为化石的可能性就小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化石都是骨骼或贝壳的原因。第二个条件是生物死后要有它们被迅速埋葬起来的地质环境。如海洋或湖泊中泥沙沉积迅速的地方,生物保存为化石的机会就多,否则即使生物有硬体,如果死后长期暴露在地表或泡于水中,即使不被泥沙所掩埋,也会被风化作用破坏或被其他动物吞食,不能形成化石。

化石有不同类型,这是由于埋藏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无机物的形态类似生物形状(如海底锰结核、树枝状痕迹等),但它们并不是化石,因为它们不是生物;而现代才被泥沙埋藏的生物遗体,如动物,即便皮肉烂掉,仅有白色的骨头,也不能称为化石,必须经过沉积物形成岩石的过程,使骨头也变得坚硬如石,这才能叫化石,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三四千年以上的时间。从以上可以看出化石保存需要种种条件,各时代的古生物只能有一小部分由于条件适宜而成为化石,再考虑到成为化石期间遭受的种种破坏作用及现在还没有发现到的化石,已收集到的化石仅占当时古生物数量的很少一部分,它们对古生物的记录是很不连贯、很不完整的,致使有些生物绝灭之谜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不清楚的。

同类推荐
  • 同桌娃哈哈(同桌好好玩)

    同桌娃哈哈(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神话叙事几乎在每部希腊文学中都表现了重要的角色。虽然如此,书库是唯一一部由古希腊时期保存下来的希腊神话绘图手稿。这部作品中载有大量有关希腊神话的原始资料(例如诸神的家谱),以英雄神话为主,是现代学者研究古希腊神话的重要文献。
  • 一千零一夜(中)

    一千零一夜(中)

    《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不是某个作家独创的,也不是在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中近东地区的广大市井艺人、文人学士经过几百年搜集、提炼、加工形成的,是阿拉伯和波斯湾地区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 告诉世界我最棒1:36个好习惯塑造完美自我

    告诉世界我最棒1:36个好习惯塑造完美自我

    李少聪编著的《告诉世界我最棒1:36个好习惯塑造完美自我》适合7—12岁的小学生及家长阅读。它通过具体事例、童话故事等深入浅出地和大家探讨各种好习惯的益处,简单实用地为同学们提供培养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指导。从今天起,多多捡些“卵石”放进口袋里吧。
  • 永恒之阱

    永恒之阱

    是太阳带给这世界长存,使得寒冷与黑暗不再肆虐。然而太阳的永恒却将自己深陷在一个永远无法逃离的孤寂之中,如同一只巨大的陷阱。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燃烧的,是光明的救赎,是孤独的希望。谨以《永恒之阱》献给所有生存于此分此秒的孩子,及所有人类的朋友。
热门推荐
  • 狗岁月

    狗岁月

    《狗岁月》是一部独特的残酷成长小说,此书描写了主人公双胞胎大狗和小狗,以及他们的同学等人,命运的坎坷,饥饿和苦难,凄婉的爱情,无望的生或死但是,它还是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和正义,是真正具有阅读快感而又让人感动的作品。
  • 女人就要这样活

    女人就要这样活

    “女人,无不希望自己活得更好。那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活得健康、活得美丽,活出自己的风采呢?本书通过发人深省的语言告诉每位女性朋友,不要再为那些百般挑剔的男人而活,因为女人可以决定一切。或许你现在还不敢这么想,但是读完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无穷潜力——原来,我们还可以这么做女人!本书告诉女性朋友,不要小看自己,女人原本可以决定一切。可以爱男人,但是不要一切都指望男人。不为爱情而活,爱情往往会更幸福。在本书中,我们将会带着每位女性朋友,从改变观念开始,一步步“激活”自己各个方面的潜力,为自己赢得事业、爱情、友情多方面的幸福。”
  • 四季时蔬家常菜

    四季时蔬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2辑):四季时蔬家常菜》教你做四季时蔬家常菜,一学就会!53种应季蔬菜的健康吃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也是万物生长规律,更是顺时养生的原则,吃应季时蔬,更能守护身体健康。
  • 血缘

    血缘

    血液,人生一时一刻也离不了的血液,铸就了友谊、引出了事端、结成了姻缘,发生了这个曲折、美好、揪人心扉的故事。缘分妙不可言,生活变幻万千。小说着重展现人物情感冲突,刻画共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反映当代的社会、人情风貌;展现当前医疗和房地产业的欣慰与困惑,是一部可读性强的长篇小说。
  • 我家师父是仙君

    我家师父是仙君

    就别收藏了,这本我已经不在这里写了,别问为什么,问我也不会说的【简介废(T_T)】
  • 寺内

    寺内

    本书为中短篇集,收录《寺内》《蟑螂》等十四篇小说,每一篇都有新颖的题材与独特的表现方式,风格别具,创新意图显明,其中不少屡进作者自选集,有些更入选文学选粹、辞典、精读文库或语文、文学教材。本版依据台湾幼狮文化公司期刊部1977年1月初版本,除正文外,收录作者手迹照、相片、附录(五篇评论的全文或节录)。
  • 魔导尊主

    魔导尊主

    家族没落的少年诺瓦洛,为了心爱的女孩,以及日后更加重大的使命,必须不断成长。学院之巅、冰原狼王、火山女王....少年的成长历程逐一开启。
  • 入骨宠婚:霸情总裁求放过

    入骨宠婚:霸情总裁求放过

    传言夜少爷与夜少奶奶结婚三年,分房三年,从未碰过夜少奶奶……结果夜少奶奶每天扶腰而起,在不堪重负之下:“少爷,少奶奶派人通知了娘家,单方面宣布与您离婚…”“少爷,少奶奶向媒体透露离婚消息,大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宠萌妻:高冷男神太邪魅

    霸宠萌妻:高冷男神太邪魅

    路漫漫天真地以为,司徒修远会是一个最完美的姐夫,她偷偷地爱着他,献上纯真的初吻。谁知,姐姐犯下的罪,父亲欠下的债,却将她推入痛苦的深渊。姐姐死于非命,父亲锒铛入狱,路漫漫被迫为钱卖身,一掷千金的买主却是曾经的姐夫!司徒修远的脸俊美而残酷,这不是记忆中优雅的豪门少爷,而是被仇恨蒙蔽了神志的恶魔。司徒修远要她难堪,要她明白她只是个玩物。折磨,羞辱,狂怒,缠爱……他要囚禁她的身体和灵魂。绝望席卷,她躺在血泊中,只留下一句:“对不起,我爱你。”他无法原谅她的决绝:“你宁愿死,也不愿做我的女人?”情路漫漫,修远无边,一场宿命的虐爱,如何结局?
  •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借用陶渊明先生诗句“悠然见南山”和“结庐在人境”为名。全书文如其名,自然怡淡。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洪流,只有柴米油盐的小人物的人心俗情。在被称为分水岭的江淮丘陵有个叫“山南”的小镇,小镇生活着这么一些普普通通的众生,他(她)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构成了这几十篇故事。这几十篇故事分为两辑,分别以“男人们”和“女人们”为名。故事不新奇,少曲折,尚显平淡、平凡,然而在作者直率朴实的文字下极具可读性,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交替上演,延续不绝,心结万千,变景昭新。全文不加雕琢,充满生活况味。山南镇是有韵味的,山南的男人和女人也是有韵味的。